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47

第47章 怒江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2)

2002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我国社会正面临一个可以加快发展的“黄金发展时期”。但是,真正要做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电力就要先行。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许多国家都要求能源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能源弹性系数要大于1.0,能源中电力的弹性系数也要大于1.0。当前,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电力弹性系数都在1.4~1.5之间,电力增加量高于经济增加量。但我国却多年未达到1.0,20年间只有1990、1993、2000年3年超过1.0,而最低的1998年电力弹性系数只是0.37,这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要求是极其不适应的。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国家过去、现在和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就包括电力能源建设。为此,国务院出台了相应的投资政策,调整和引导投资方向,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我国的能源资源,特别是水电资源,大多数在西部。因此,北方的“西气东输”和南方的“西电东送”,是中央制定和全力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大工程。在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央提出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既考虑了保持宏观调控目标的连续性,也考虑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的衔接,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所以,加强能源建设,加强电力建设,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因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缓解当前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运输的供求矛盾。这是一个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长期的战略任务。

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布局中,自中共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矿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发展迅猛。“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并开始实施以后,云南省从自身资源状况、区位优势等实际出发,结合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三大战略目标。在三大战略目标中,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正与“绿色经济强省”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绿色经济强省”的具体内容。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之所以把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提出来,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经过严密的论证的。云南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水电能源资源,为发展电力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水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位,可开发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单位面积拥有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位。省委明确把水电能源产业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必将十分有力地促进云南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在2004年2月召开的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236徐荣凯省长再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的要求,提出坚持“水电为主、水火并重、大中小共同发展”的电力建设方针,远期抓好几个在建大电站的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大电站的前期准备工作,近期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火电建设项目,使之尽快投产发电,作为丰枯调剂发电能力的储备。按照省里有关部门的研究规划,到2005年,全省装机容量达1080万千瓦,年发电量456亿度,向广东送电160万千瓦。到2015年,全省装机容量达2800万千瓦,年发电量1400亿度,大规模实现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其中向广东送电800万千瓦,向华中、华东地区送电万千瓦,向泰国送电300万千瓦,全省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可实现产值450亿元,增加值达270亿元。这样,云南就成为我国西南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同时对全省其他行业和产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骨干支柱产业。这当中,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综合以上所说三个方面,资源条件好,市场容量大且需要紧迫,完全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和省里的发展规划部署,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无疑是怒江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增长点和切入点要变成现实,相关电站的适时上马建设势在必行,是任何客观存在的或人为造成的困难所阻挡不住的。

二坚持创造性思维,全面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势在必行、不可阻挡的。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角度看,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不可阻挡的。某些人之所以会为了生态环境的原因而对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和建设不理解,是因为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水电能源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所致。这样,首先就有一个正确、科学地评价水电能源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各个国家用于发电的能源一般有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石油能、核能、煤炭能等7种。各种能源发电时,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据1998年9月《中国能源》所载资料,各种发电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如下表。

能源类别评价内容风能水能地热生物质石油核能煤炭土地占用:

原始能源0524355加工运输0003444发电厂3333343废物处理0013154水质:

设备使用0013333泄漏及事故0030451现场外影响0001344气体排放:

二氧化碳0014404酸性烟气0013404颗粒金属0013204放射物0010152非甲烷烃类0002404生物影响2513244废物发生0013254非加权累计5131635404450在上表所提供的数据中,单项评价指数0,指影响极小或无影响;1,指有很小潜在影响;2,指有较少潜在影响;3,指有中等潜在影响;4,指有较多潜在影响;5,指有很大潜在影响。非加权累计指数,可以基本上看出不同类型的能源发电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影响最小的是风能,指数为5;影响最大是煤炭,指数为50。水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指数为13,仅大于风能。在生活实践中,风能发电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装机容量不大,只能满足草原或山区一般家庭日常性生活需要,二是风能大小变化大,不可控因素太多。因此,目前最可靠、最有效、最清洁的能源是水力发电。对此,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百年(1950~2050)资源、环境与经济演变趋势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水能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能可以更多地保护矿物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电网中238建设一定比例的水电站,有利于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由于我国当前大部分地方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燃油对环境带来了极大影响,因而发展水电能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报告指出:“开发水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中国大量煤炭的直接燃烧,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燃煤电站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占很大的比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煤炭使用的数量和煤炭发电的比例都将增大,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水力发电是清洁的发电方式。从长远来看,对全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是有利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今后,中国水电建设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建设方针上要实行大中小结合,干支流结合,梯级开发,综合利用,提高中国的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当然,我们引述上面一些权威资料的用意,绝不是要用它来代替对怒江水电能源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所谓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有关工程、计划、项目对人的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和评估,它是工程、计划、项目能够实施或者不能够实施的科学依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例如,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按其排放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污染途径和开发活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局部影响、广泛影响;污染影响、非污染影响;建设期影响、运行期影响、役后期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土壤环境影响、噪声影响等等。环境影响评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但可以决定建设项目的命运,而且直接是对人负责,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所以,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现代性技术,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使之适合国家总体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对政府和经济组织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具有决定性意义。对环境影响评价,我们的态度是:

一方面,反对那种对建设项目根本不顾及环境影响,没有进行认真环境影响评价和论证就仓促上马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也反对那种仅凭道听途说、看外国人眼色行事,就轻率否定经过论证的环境影响评价、反对建设项目上马的做法。总之,对怒江水电能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持全面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前面引述的资料告诉我们,发展水电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说来是比较小的。水电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在对怒江水怒江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电能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中,某些人却事先主观地设置了一个参照系:“原始状态”。他们主张把怒江保持为一条“原始生态江”,让怒江永远保持原始状态,或者说回到原始状态。这样一来,谁要在怒江上搞建设,谁就是破坏了生态环境,谁就是破坏了民族文化,没有影响也成为有影响,小影响也成为大影响。搞建设被说成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这些人就要充当生态卫士,起来“保卫”怒江,对主张建设项目的人进行口诛笔伐。实际上,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第一,怒江还是一条原始生态江吗?第二,让怒江地区永远“保持原始状态”或者“回到原始状态”就那么好吗?这样做又是应当的和可行的吗?早在数千年前,云南省境内的怒江流域就有先民们生活居住,江两岸的坝子山坡多被开垦,原始森林被陆续砍伐,人类活动的痕迹从现在的贡山丙中洛到潞西的芒丙寨随处可见。20世纪30年代末,抗日战争的输血管--滇缅公路通过惠通桥就横跨怒江。在这之前,双虹桥、慧仁桥、老惠通桥等铁索桥早已架设在怒江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但在江上修建了红旗桥、六库桥、鲁掌桥、果科桥、三达地桥等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桥梁,而且沿江修建的公路已经长达400公里以上。贡山县城、福贡县城、六库、东风、道街等市镇就建在怒江岸上。我们列举上述事实想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怒江已经不是一条什么原始生态江;其二,这些人类活动的痕迹不是对生态的破坏,对民族文化的破坏,恰好相反,它们是怒江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不错,怒江大峡谷神奇美丽,怒江两岸少数民族众多,对外界充满了诱惑魅力。对这样的地方,我们是应该把它保护好、发展好、建设好呢,还是要使它保持原始状态、回到原始状态?其实,答案早就被历史写在大地上了。文明进步是谁也挡不住的。就是叫喊着“保卫怒江”的人,他们明知道汽车尾气会带来空气污染,但他们到怒江仍然是坐汽车去的,谁也不去坐没有污染的老牛车。对一个地方的建设、发展,实际上是可以和保护、爱惜统一起来的,正像新的文明可以和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一样。世界上的文化不都是新旧交融而形成的吗?在当今世界,纯而又纯的单一文化又在那儿呢?所以,保护生态不应该排除建设和发展,否则就是一种倒退,是一种时髦的愚昧。丙中洛的石板粑粑很有特色,是当地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但是为了保护石板粑粑,能不准许当地老百姓用电饭煲做饭、用铁锅炒菜吗?所以,用“原始状态”作为怒江水电能源开发的评价标准和参照物,是没有道理的,是违反地方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规律和潮流的,也是极不现实和极不可行的。

在对怒江水电能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上,我们主张坚持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采用发散性思维和多向性思维,而不能只进行单向性和直线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多向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面、领域探索。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既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我们现在所理解、所掌握的知识、方法仅仅是普遍联系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就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事物,要尽力超出现有思维框架的限制,向四面八方发散出去,从而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多更好的办法。把发散性思维运用于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我们就不仅只是直线式的评价水坝和水电站的修建,会给山川环境和生物生态造成的影响,而要看得更宽,想得更远,考虑得更加周全。既要看到不好的影响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影响的一面,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区别轻重,趋利避害,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样,才可能是正确的评价、科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