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52

第52章 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与流区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1)

最近一段时间,舆论界对怒江流域水电开发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有人认为,怒江流域不宜开发水电,而是可以像丽江那样,以旅游开发带动经济发展;还有人认为,怒江流域应该维持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原始状态,为人类保留一片可供科学研究和观赏的净土。这里,我们想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历,通过对怒江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思考,谈一点初步的看法。

一怒江水电开发资源充裕、机遇良好

(一)水电资源是怒江流域的最大优势资源

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河源段称那曲,流经西藏加玉桥后称为怒江,在贡山县茶畦陇附近进入云南省,由北向南贯穿滇西,从潞西县出境,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流经中国、缅甸、泰国,从莫塔马湾汇入印度洋安达曼海。怒江--萨尔温江全长32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干流全长2018公里,在我省境内长547公里,干流河道直,水流湍急,流域呈带状,六库以上多为羽状排列的细小支流汇入。云南境内较大的支流有苏帕河、勐波罗河、南汀河和南卡河等。

怒江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涉及我省迪庆、怒江、大理、保山、德宏、临沧等6州市。若按县域内集水面积大的河流确定归属,主要包括贡山、福贡、泸水、隆阳、龙陵、施甸、昌宁,以及支流南汀河、南卡河流域的临沧、镇康、耿马、沧源、西盟、勐连等13个县区。

这13个县区面积共4.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7%。在省内,怒江流域山多谷深,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坡度小于15度的坝区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9%。干流上段长约300公里,峡谷下切较深,平均深度2500米以上,为举世罕有的高山峡谷地形;下段以中山盆区和中山盆地宽谷区为主。

总体上说,怒江流域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方面,因流域地处欧亚板块结合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富集。探明储量矿种个,其中有21个上储量表,主要有铅、锌、铁、锡、金、银、稀土、煤、宝石、建材矿等。生物资源方面,由于气候类型多样,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态环境。怒江流域有陆生植物6000种以上,兽类154种、鸟类419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56种、昆虫1690种。旅游资源方面,怒江流域风光壮美,各少数民族创造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适宜开发科普、科考、教育、登山、探险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专项旅游。

怒江流域优势最明显的是水能资源。怒江干流在云南境内天然落差1123米,水电开发条件十分优越。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280亿立方米,占全省各水系径流总量13%。怒江干流年径流量大且流量较为稳定,河流落差高、工程移民少、开发成本低、适合建高坝大库的河段多,具有梯级开发大型水电站的良好条件。在中国规划开发的12大水电基地中,怒江中下游可开发容量居第六位,在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居重要地位。同时,这一流域的水电开发不仅发电效益好,还兼有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可大大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怒江流域大规模发展旅游的条件尚未成熟

怒江流域有被誉为“东方大峡谷”的怒江峡谷,峡西为高黎贡山,峡东为碧落雪山,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石月亮、丙中洛、飞来石、怒江第一湾等各具特色的景观,体现了怒江的雄、奇、秀、美。但是,怒江峡谷目前的旅游景点非常分散,相互之间距离太远不说,交通也极其不便。在目前可通公路的范围内,过往的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峡谷区域内人类活动过于频繁留下的各种破坏的痕迹,特别是与河流干道并行的数十公里公路沿线,植被已不复存在,四周景观与“神秘大峡谷”的名称相去甚远。怒江旅游线路至今不能成为省内的精品旅游线路,主要制约因素就是景观分散、交通不便和旅游设施建设极为落后。发展旅游经济,通过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思路。但是,除非有巨大的投入,否则仅仅依靠该区域目前的经济基础和财政状况,要想把美好的愿望变为美好的现实,需走的道路还十分漫长。

(三)怒江流域发展其他支柱产业存在若干限制

怒江流域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大理石储量大、品种多,其中羊脂玉、贡翠为稀有品种。铜、锡、盐等矿藏的储量也十分可观。但是,由于勘探程度不高、交通不便、缺乏建设资金等多种因素,矿产资源的开发始终停留在较低层次。农产品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受峡谷地形、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限制,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的难度也非常大。多年来,由于怒江流域地域上偏离云南经济建设的重心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加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很少在这一地区布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地方财政拮据、交通落后、人口素质低、贫困面大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干部群众。支柱产业建立不起来,吸引外来投资环境又差,解决贫困问题缺少资金,一般人认为可以赚钱的路子,在怒江特殊的环境下,也缺乏必要的实现条件。怒江流域原来的财政收入,相当部分来源于以森林砍伐为主的木材贸易,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怒江短时间内无法建立起新的财源,许多设想中希望上马的建设项目,也只能长期被搁置下来。

(四)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出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能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的“血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能源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现,特别是2004年以来,全国电力极度紧张,暑期有个省区市“拉闸限电”,相当程度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云南,近年来在电力供应方面也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面对这样的背景,国家提出了加快以水电开发为主的能源开发的战略思路,而作为国家能源开发重点地区的云南怒江流域,水电开发也开始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

长期以来,怒江水电开发一直受到国家和云南省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的工作。1995年,国家正式将怒江水电规划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与此同时,由国电昆明勘测设计院承担的项目前期工作开始着手。2000年8月,在云南相关部门和相关地州的密切配合下,国电北京勘测设计院和国电华东勘测设计院分别开展了怒江中下游河段的水电建设规划,经过近3年的勘测设计和研究,于2003年7月提出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此后,国家有关电力部门、国家环保总局、云南省环保局、怒江州政府等相关部门,专门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实地考察,同时召开了多次专家座谈会,广泛征求不同领域专家的意见,对规划研究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充分论证。

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1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审查会议,审查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并通过了“二库十三级”的开发方案。

就是在怒江流域干部群众苦于发展的路子太少,开发无门的情况下,怒江水电开发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国市场能源紧缺,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势在必行;水电属清洁能源,益于开发,有利环保;怒江水电开发条件极其优越,水力资源充沛,开发成本低,移民数量小,对环境的影响不大;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奠定相当基础,愿意开发怒江水电的企业集团争先恐后。抓住了这次时机,怒江流域区的民族经济和社会就有可能实现一种飞跃式的发展,许多以往苦苦思索而得不到结论的问题,也会在发展中迎刃而解。抓不住这次机遇,怒江流域的各民族群众,还将在缓慢的发展中苦苦等待,继续寻求新的希望曙光。

二怒江水电开发具有三个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流域区民族经济的发展

怒江流域涉及我省怒江、迪庆、大理、德宏等4个民族自治州和若干民族自治县。流域内少数民族众多,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怒族、普米族、彝族、独龙族、纳西族、藏族等21个民族。怒江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怒江州,则是一个以傈僳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因此,怒江流域区是省内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该区域的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怒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全省。至2003年,流域13县区人口313.4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16%;地区生产总值109.43亿元,占全省GDP的4.45%;地方财政收入5.66亿元,占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47%;人均生产总值3491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2.1%。

可以说,怒江流域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很大程度上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