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畜牧业发展潜力
有限怒江州可利用的草山面积,连片草场主要分布在贡山和泸水两县高山、亚高山一带,但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季节性极强,交通不便。
其中一等草场、二等草场占总面积的13%左右,三等草场约占50%,四、五等草场约占37%。一、二等牧草以禾本科、豆科居多,三等以下牧草以菊科、蓼科和蕨类植物居多,草场质量和产量以中低等所占比重大,居全省中下等水平。加之超载放牧,草场退化明显,需改进放牧方式和提高牧草质量才能有效发挥畜牧业潜力。
然而,大部分牧场已划归遗产或保护区范围,而且从长远看,由于种植业发展有限,所产生的饲草饲料数量不足,杂食动物摄取食物就成了问题;而草食性动物牛羊的饲养,因草地草场的质量不高,改良或建人工草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土地,而且要局限在草场承载力内,并非一劳永逸。因此大规模发展畜牧业,不但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足,而且对世界自然遗产和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将带来严重威胁。
5.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将使遗产面临难以预料的威胁
生物产业被视为云南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3县海拔2000米以下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生物资源已几乎损失殆尽,当前可真正开发的生物资源已极少。在人均耕地极少、自然条件恶劣的3县,发展生物产业,要么引进外来物种,要么只有取之于世界自然遗产丰富的生物物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两种方式都将对世界自然遗产产生难以预料的威胁,风险极大。
6.商业发展基础薄弱,又受到区位条件等的制约,发展潜力不大
3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理环境较为封闭,总人口不到30万人,居住分散,人口极端贫困,受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的限制,区内商品市场拓展极为困难。此外,3县虽与缅甸克钦邦毗邻,但克钦邦也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落后的地区,受区位、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内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加之目前两地主要通过片马口岸联系,发展外贸经济的空间在近年内难以拓展。
7.单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脱贫,可能导致地方经济不稳定
与其他产业形式相比,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一项绝佳的选择。然而,由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过度依赖旅游业,将可能导致地方经济的不稳定。
总体来看,以求通过发展农业、工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商业等解决怒江脱贫问题和有效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在近年内是不现实的。相比之下,水能资源是一种绿色资源,只要科学规划,严格监控,水能开发应该是一种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方式,通过水能资源开发解决县贫困问题,是目前对世界自然遗产影响较小、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在干流进行的适度的水能资源开发不会对世界自然遗产产生不可接受的影响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横断山脉的主体,是反映特提斯演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横断山巨型陆内造山带形成、青藏高原隆升等地球演化历史重要阶段和重要事件的关键地域,是多种高山地貌类型和演化过程的杰出代表地区,构成了世界一流的地质、地貌自然遗迹区;同时,它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然景观丰富独特,具有无与伦比的综合价值。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主要体现为其生物多样性、地质地貌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三个方面。在怒江峡谷遗产范围之外的怒江干流进行适度的水能资源开发,不会对遗产保护构成直接威胁。
1.对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
南北纵列的高山深谷,山高坡陡等地貌特征,客观上造成了三江地区生态系统的带幅较窄,垂直分带明显,生境破碎。[3]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高黎贡山片区,南北方向是生物物种迁徙的最主要廊道,而东西方向由于地形地貌引起的剧烈的垂直分异,以及怒江急流和公路、沿江人类活动密集带等所形成的阻隔作用,使得怒江两岸(高黎贡山和怒山)生物物种交流与联系甚少。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之高黎贡山片区核心区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在2000米以上。按照有关规划,怒江干流水能资源开发中最高水位控制在1570米以下,因而,适度的水能资源开发对邻近的高黎贡山片区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很小的。
但仍需强调的是,水能资源开发将可能导致水汽蒸发量和二氧化碳的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小气候,326进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局部影响。这就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水库面积,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2.对地质遗迹及地质地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质地貌多样性及其价值主要表现在:①世界独一无二的三江并流奇观;②反映地质演化历史和演化过程的若干地质遗迹。涉及本区的典型地质遗迹主要有独龙江、高黎贡山变质岩带,贡山至独龙江大路沿线大片出露的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露头,利沙底至石门登一带的变形花岗岩露头,高黎贡山带内以糜棱岩发育为特征的平移韧性剪切带(贡山以西至独龙江公路上、泸水至片马公路上、马吉和福贡附近均有出现),怒江、独龙江糜棱岩带等;③独特、绝妙且类型众多的地貌。[4]涉及本区的有福贡-贡山发育着的大面积花岗岩侵蚀峰丛地貌,贡山丙中洛的高山喀斯特峰丛地貌,高黎贡山高山冰蚀湖群区,怒江石月亮,以及怒江、独龙江及其各支流分布较广的峡谷地貌等。这些重要的地质遗迹多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上,严格控制在米高程以下的,在怒江干流进行的水能资源开发及其相关效应,不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3.适度的水能资源开发对世界自然遗产景观多样性的影响不大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景观类型丰富,景观质量极高。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珍稀动植物、丹霞、泉华等为一体,雄、险、奇、秀、幽、奥等各类景观齐备。本区除怒江峡谷外,其他独特景观都在海拔2500米以上。怒江干流及其一二级支流共同组成了庞大的峡谷群,当前高差多超过2000米,水能资源开发最高水位控制在海拔1570米以下,不会对峡谷景观产生较大影响。如不加控制,其影响将可能主要体现在视觉景观效应方面。
4.水能资源开发有助于解决居住分散、威胁面广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类活动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干扰
怒江居民点分散,很多居民点分布在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已不适合于人类生存。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陡坡垦殖、柴火获取、乱砍滥伐、狩猎采集等将使得其对世界自然遗产威胁面扩大,也为遗产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有计划的移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
然而,怒江3县财政极为困难,当前又难以找到解决移民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遗产保护移民问题一直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不但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不可避免涉及移民问题,如果能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地方政府加强引导,不但能为水能资源开发和遗产保护移民提供了资金保障,还将能真正解决移民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问题。
5.水能资源开发可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良性转变,并为退耕还林还草和遗产保护提供基础水能资源开发带来的财政收入、基础设施改善等将有力地促进怒江
3县产业结构的良性转变,特别是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有助于形成地方经济的“水能”、“旅游”双轮驱动模式,并逐步形成以水能、旅游、商业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而且,在政府加强产业引导、强化产业教育与培训等前提下,将使大多数居民从传统农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改善生活条件,并为退耕还林还草和遗产保护提供基础,逐步实现与全国同步富裕的目标。
三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促进世界遗产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水能资源开发已成为怒江当前解决贫困问题、促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但仍值得注意的是,水能资源开发也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负面效应。因而,不但要在水能资源开发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过程中予以严格论证和监控,而且要在政策制定、机制构建、产业引导等方面予以必要的保障,才能确保水能资源开发在促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各级政府应重视怒江发展与遗产保护问题,统筹协调与规划怒江峡谷山高谷深,居民点分散,人居环境极为恶劣。当前,由于很多原因,使得怒江干流水能资源开发搁浅。为加快脱贫,一方面,各县正积极开展村村通路工程,力求使绝大多数居民点都通公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转向到对怒江支流的水能资源开发上。在两岸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滑坡、泥石流、崩塌频繁发生的怒江峡谷,修一条公路就会破坏一面坡,这些大型工程的上马,已对整个怒江两岸景观造成了极大威胁,并进一步威胁到世界自然遗产的安危。
各级政府应对怒江发展与遗产保护给以足够重视,统筹规划与协调,加强对该区异地扶贫、环境保护移民、干流水能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民族文化保护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寻求一条妥善的发展与保护相协调之路,尽快停止当前的破坏性开发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确定怒江水能资源开发的规模根据《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预测,怒江中下游13级电站的水电开发直接创造约360亿元的产值,带动效益约3500亿~4500亿元,直接贡献的财政收入约80亿元,将有力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问题是,即便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怒江人民能获益多少?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在本应获得国家、省财政支持的这一特殊地区,还应该通过其水能资源开发为省、国家财政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吗?
我们认为,整个怒江流域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又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为开发活动越少越好。在协调区开展的怒江水能资源的开发规模应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①怒江峡谷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②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与保护的直接资金需求;③投资商和开发商的合理收益。因而,必须继续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各种资金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兼顾其社会经济发展和有利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资金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其水能资源开发的规模和等级。
(三)妥善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确保水能资源开发扶贫功能的发挥怒江流域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所有的开发活动都应以遗产保护为宗旨。在我国和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遗产保护资金支持不足的条件下,适度开发怒江水能资源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当地居民生存条件,尽快脱贫,从而促进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应杜绝脱离这一目标或以扶贫为借口,为部分利益集团谋利的水能资源开发方式。
农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土地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资本。水能开发后,将会淹没一定数量的耕地、旱地、森林等,失去土地后,当地居民的生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生存空间的缩小也会进一步地威胁到遗产地的保护。而且,怒江流域位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国防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的稳定,协调水能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水能资源开发之前,应始终坚持科学研究、广泛讨论、公众参与等原则,充分考虑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需要和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构建一套真正能使老百姓受益、并促进良性产业结构形成的利益分配机制,防止重蹈我国很多地区“水利扶贫,贫上加贫”的覆辙。
(四)科学规划与建设,防止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遗产的破坏现有的怒江水能开发的梯级方案虽然相对来说对自然环境影响小、淹没损失小和移民少,但水能资源开发一般工程量较大、周期长,如果缺乏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这些例子在若干水利工程建设中比比皆是。开发建成后,水坝及配套的生活设施、厂房等形成一系列的人工建筑群,这些人工壁垒将影响到视觉景观,甚至威胁到“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因而,在开发规划中,应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区,加强研究,优选方案,对工程建设与运营实施严格监控与管理,防止对遗产及协调区环境的破坏。
此外,为了不对世界自然遗产构成直接威胁,减少梯级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建议适当的调整原先的13级方案,取消丙中洛等一些对自然遗产潜在影响相对较大的梯级水坝。
(五)建立专门的遗产研究与保护资金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是大事,是水能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水能资源开发的收益中,应专门建立遗产保护与遗产研究资金,用于世界自然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并为今后发展生态旅游奠定基础。
(六)促进遗产旅游发展,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遗产展示与保护奠定基础该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计划项目、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风景名胜区多种品牌,“东方大峡谷”的美誉享誉全球,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旅游方式,它以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小和对扶贫的积极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众多的怒江峡谷3县,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和其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在其旅游扶贫战略的实施中交通和资金一直是困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两大难题。怒江水能的开发,将极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从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交通的“瓶颈”问题,330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并为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物质基础。因而,地方政府应抓住水能资源开发的机遇,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区域经济发展、遗产展示与保护拓展新的可持续之路。
参考文献
[1]何耀华、冯建昆:《科学发展观与怒江水能资源开发》,http:yunnan.cn,2004.10.13。
[2]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编辑委员会:《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资料),2001年10月,第6~43页。
[3]王嘉学、杨世瑜:《三江并流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障碍及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第62~67页。
[4]杨世瑜、王树芬:《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第48~102页。
作者依次为:云南师范大学讲师;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后两位是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