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电开发与区域扶贫: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在怒江流域的各族人民生活贫困,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解决怒江流域贫困地区人民生存和发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从已有的水电开发案例来看,存在由于水电开发导致对移民和当地社区的补偿不足,造成一部分人的贫困化、边缘化的问题,如与怒江毗邻的澜沧江漫湾电站在1996年竣工后使众多移民丧失了河谷坝区最富饶肥沃的良田,而就地后靠陡坡开垦的耕地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七八亩的收益也不抵被淹掉的一亩水田。补偿的严重不足造成移民普遍生活水平下降,其中离坝址最近的田坝村由于彻底丧失了生产资料而无法谋生,青壮劳力只好外出打工,而妇女儿童只能靠拾集发电厂扔出的垃圾度日。[7]在当前关于怒江的一些争论中,也普遍体现出各界人士对水电扶贫问题的关注,对于怒江来说,水电集团及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水电开发论证中都将解决当地的民众贫困问题作为怒江水电开发的充分理由之一,并承诺水利电力的开发必将带来怒江人民的发展,因此,扶贫问题是怒江水电开发中需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没有当地贫困问题的解决,水利电力的开发便也失去了意义。
(3)怒江水电开发区域开放度的影响:怒江的贫困落后,很大程度与这一地区的开放程度较低有关,闭塞的地理空间,一方面制约着怒江与外界的物质、信息的交流,使这一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云南省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封闭的地理空间也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较落后,发展意识不强,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水电开发,首先是交通的改善,拓宽了怒江与外界联系,对于加快外来资金、外来思想的流入创造了条件,这对于改变怒江不利的区位发展条件及人们的发展意识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对于怒江的发展是较有利的。但这种较突如其来的各种外界物质,又会对当地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以文化来看,目前这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表面上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的文化因素,自然流失加速;一些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淡化。水电开发所带来的更高的开放程度,势必加速这种影响,364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发展是很不利的。
(4)怒江水电开发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怒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加之少数民族大杂居、小集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间语言差异以及各村寨之间受山体、河流阻隔等因素,增加了居民接受教育的难度,致使流域内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科技水平偏低,发展滞后。
水利建设项目在促进项目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使项目区域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改善。对于减少文盲半文盲的比率.提高中小学普及率,提高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水电开发集团将社会文化发展教育作为其社会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来考虑,这种文化素质的提高会更加明显。
(5)河流的人文影响因素:正如河流对沿岸的生态环境产生着影响一样,河流同样是人文环境发展的自然载体。华夏文化的兴起、发展、振兴都与大河文化密切相关,没有黄河、长江就不会有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作为云南境内三条主要大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并紧紧地将各个不同的民族联结在一起,共同创造了彩云之南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怒江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状态河流,更是文化的载体,对于这样一条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河流,我们对其人为的改变,除了考虑保护自然环境,还应考虑其人文影响因素。
3.怒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生态功能的影响。
怒江作为一条“生态河”(这里不讨论怒江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河)或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河,其具有河流的一般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具有自然生态过程河流一些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在自然状态下,正常发挥其功效,使河流能自然的演变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其他要素,是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作用动力之一,河流的生态功能包括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方面。水电开发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对这些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水电开发之前对这些功能有初步的认识,尽可能地使这些功能得以保护,这是水电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一。
对物种栖息地功能的影响。
栖息地是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能够正常的生活、生长、觅食、繁殖以及进行生命循环周期中其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栖息地为生物和生物群落提供生命所必需的一些要素,比如空间、食物、水源以及庇护所等。河道通常会为很多物种提供非常适合生存的条件,它们利用河道来进行生活、觅食、饮水、繁殖以及形成重要的生物群落。
栖息地功能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连通性和宽度的影响。在河道范围内连通性的提高和宽度的增加通常会提高该河道作为栖息地的价值。河流流域内的地形和环境梯度(例如土壤湿度、太阳辐射和沉积物的逐渐变化)会引起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变化。宽阔的、互相连接的,并且具有多样的本土植物群落的河道是良好的栖息地条件,通常会发现比在那些狭窄的、性质都相似的并366且高度分散的河道内存在着更多的生物物种。
对河流通道作用的影响。
通道功能作用是指河道系统可以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流动的通路。河道由水体流动形成,又为收集和转运河水和沉积物服务。还有很多其他物质和生物群系通过该系统进行移动。
河道既可以作为横向通道也可以作为纵向通道,生物和非生物物质向各个方向移动和运动。对于迁徙性野生动物和运动频繁的野生动物来说,河道既是栖息地同时又是通道。生物的迁徙促进了水生动物与水域发生相互作用(例如:鲑鱼溯河产卵的迁移活动。产卵期间溯河到达河流系统上游地段的那些产卵的和垂死的大量成熟鱼种为河流提供了营养物质输入和促进生物量的增加。因此,连通性对于水生物种的移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河流上游源头地区从海洋中获得营养物质)。
怒江流域的陆生植物以高黎贡山地区的特有种最为宝贵。目前,该地区陆生植物有6000多种,高黎贡山区的特有种434种。其中海拔1700米以下的特有种134种;仅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特有种66种,其中39种仅限于高黎贡山西坡(独龙江、片马、腾冲),12种见于高黎贡山的东坡(与怒江有关)和西坡,11种仅见于东坡。
野生稻,怒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个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类型最多样化的疣粒野生稻中心,滇西7个地州18个县共有102个分布点,其中怒江以西3个县6个点、澜沧江以东6个县46个点、怒江以东8个县50个点。
怒江两岸有兽类154种、鸟类419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56种、昆虫1690种。怒江是这些各类庞多的物种的重要栖息地,水电工程的开发要在保护这些物种生境不至于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如不考虑这河流的这一栖息地功能,水电开发仅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最终只会在人类功利主义下,失去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空间。
对过滤和屏障作用的影响。
河道屏障作用是阻止能量、物质和生物运动的发生,或是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允许能量、物质和生物选择性的通过。河道作为过滤器和屏障作用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的减少沉积物转移,常提供一个与土地利用、植物群落以及一些运动很少的野生动物之间的自然边界。
怒江水电的开发,会对原有河道的流量、宽度、深度等河流属性造成影响,河道的中断缺口有时会造成该地区过滤功能作用的漏斗式破坏损害。例如,在沿着河道相互连接的植被中出现一处缺口,就会降低其过滤功能作用,集中增加了进入河流的地表径流,造成侵蚀、沟蚀,并且会使沉积物和营养物质自由的流入河流之中。
(2)对水文过程的生态学效应的影响。
河川水流的空间和时间特征比如快与慢,深与浅,急流与平缓,以及洪峰与低峰流量等。这些水流特征能够影响到大量河流物种的微型和大型分布模式。很多生物对于水流速度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它表示了传送食物和营养物质的一种重要机制,然而也限制了生物体继续生存在河流段落中的能力。一些生物也会对于水流的时间变化做出反应,可能会增加死亡率、改变可用的资源以及打破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河流中的水流速率决定了水中浮游生物是否能够生长并且维持它们自身的发展。河流中水流速率越慢,其中生长在岸边和底部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外形就会越接近静水中的模式。丰水期高流量对很多物种迁徙时间和许多鱼类产卵会起到提示作用。高流量也能对河床物质提纯和分类并且冲刷积水区。极端的低流量或许会限制幼鱼的产量因为这样的流量经常发生在新苗补充和生长时期。
a.水流动态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关键过程。
①水流是河流生境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生物组成的决定性因素,水流动态的改变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改变了栖息地,而且影响了物种的分布和丰度以及水生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河流的流动影响了河道的形状、大小和复杂性,支流和三角洲的形成,浅滩、激流、深潭和净水区域的分布,基质缀块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食物的类型和数量,以及主河道与漫滩的相互作用特征。河流和漫滩的生物已经适应了这种复杂多变的生境格局,生物多样性常常与生境的复杂性直接相关。大型流域生境的多样性一般较高,因此也比小流域支持了更多的水生生物。②水生生物的完成生长史直接响应于天然水流动态,流动特征对塑造生长史产生主要的影响,同时水流动态的改变会导致土着物种多样性的丧失。许多研究表明,降雨与径流的依时变化是河流和湿地的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生命循环的主要驱动。③维持河流纵向和横向的连通性对于许多河流物种种群的生命力是非常必要的,纵向和横向的连通性的丧失会导致种群的隔离以及鱼类和其他生物的局部灭绝。④水流动态的改变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b.水文特征变化的生物学效应。
长期的水文动态与生物的生长史相关,368近期的水文事件对种群的组成和数量有影响,现状水文特征主要对生物的行为和生理有影响。
①流量与频率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频率变化:增加冲刷,敏感物种丧失;破坏生物生命循环。流量稳定化:改变能量流动,外来生物容易入侵;导致生物局部绝灭、威胁土着物种、改变种群组成;减少水和营养物质进入河漫滩,导致植物幼苗干化,植物种子扩散条件变差。②来水时间的改变对生物的影响。季节性高峰流量的丧失会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和迁徙激发因素中断;鱼类无法进入湿地或回水区;改变了水生生物的食物网结构;岸边植被复原能力降低或消失;植被生长的速度减缓。③来水时期对生物的影响。长时间的小流量导致水生生物聚集;植被减少或消失;植被的多样性消失;植物生理胁迫导致植物生长速度较低;导致地形学的变化。改变淹没时间会改变植被的覆盖类型。延长淹没时间:植被功能发生变化;对树木有致命的影响;水生生物的浅滩生境丧失。④变化的速度对生物的影响。陡涨陡落导致水生生物被冲刷或搁浅,洪水的暴落导致生物幼苗种群不能建立。从河流的生态效应来看,河流具有天然的生态功能及生态效应,这些功能效应对周围的生态系统影响是巨大的,河流相关属性的改变,对与河流相关的生态要素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怒江水电的开发。应充分考虑这些生态制约因素。
(3)水电建设与地质灾害。
怒江流域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时有发生。怒江中洲段滑坡和崩塌体分布较多,断裂构造分布较广,密集发育、规模大,地貌上呈高山、峡谷、高原交错分布,平均海拔高程在2000~4000米,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山坡陡峻,除一些河谷地带外,年均降水量800~1200厘米,降水多而集中,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使斜坡地质灾害发生频繁。
怒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940.85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2.73%,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8.56%、44.47%;强度、极强度、剧烈侵蚀各占6.68%、0.08%、021%。流域多年平均侵蚀量0.432亿吨,平均侵蚀模数(km2.a),年侵蚀深096mm。
水土流失给流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不仅毁坏了宝贵的水土资源,引起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人口环境容量,而且阻断交通,淤塞水库,淤高河床,加剧洪涝自然灾害的发生。恶劣的生态环境又是贫困的根源,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
怒江拟建的13级电站,工程量巨大,影响范围较广,再影响较大,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崩岸、滑坡、加大水土流失强度等。大坝工程对河地带植被、地质结构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加强流域内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这些新出现的影响对于这些地质灾害来说起到强化作用,对于区域生态脆弱的改善不利。
(4)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主要包括对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怒江流域过去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以及对资源开发手段的制约,森林资源作为一种获利较快的资源遭到大量破坏,海拔2500~2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由于人口集中、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因素的影响,森林植被己遭受严重破坏,林地面积很少,2000米以下的低海拔河谷区则基本上砍伐殆尽;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会影响怒江目前的植被状况;珍稀动植物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海拔较高的人迹罕至地区。水电工程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对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5)对“三江并流”世界的遗产的影响。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并流区域内,分为高黎贡山、白马-梅里雪山、红山、纳帕海、哈巴雪山、老窝山、老君山和云岭8个片区。其核心区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在2000米以上,怒江流域涉及高黎贡山和白马-梅里雪山2个片区。从华电集团所做的怒江水电规划来看,怒江水电规划主体工程不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内。但作为遗产所在地,是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外围支持空间,其生态环境的变化,从长远来看,对遗产核心区存在着影响,另外遗产核心区、缓冲区的划分也只是相对而言,对遗产的划定目的,除了有效保护遗产核心区外,通过核心区的保护带动整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因此,在考虑怒江水电开发时,对世界遗产的影响应该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
怒江流域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高黎贡山为例来看,高黎贡山保护区,北片贡山县部分仅包括怒江西岸海拔2000米以上部分,米以下及怒江东岸均在保护区以外;中片仅仅包括怒江西岸2500米以上无人居住区,2500米以下均在保护区以外,怒江中游规划的梯级水电站最高正常蓄水位为1570米,与保护区北、中两片范围高差均在400米以上,下游规划的水电站最高正常蓄水位为780米,与保护区南片范围高差在300米。以上数据说明,怒江水电站的建设,基本上是在高黎贡山保护区以外,对保护的直接影响较小,但人类大型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的作用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与不定性,例如我国西北某地区,为了防治风沙,建起了层层的防护林,本想借着这些防护林改善环境,但结果是由于防护林减低了风速,使沙子大量沉淀,使泉水干涸。这种出自人类良好动机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带来更坏的环境。这提示我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要遵循自然的法刚,采取科学合理的行为,才是解决人与自然冲突的关键所在。
以上分析了水电开发过程中,有可能对生态产生影响的一些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也是复杂多变,水电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也只能从已有实践及理论的基础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但对于这些水电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生态问题的重视,是处理好水电开发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一步,对于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加深对自然的了解,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人的无知而导致对自然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吴恒安:《社会评价和水利项目社会评价》,《海河水利》1997年第4期。
[2]张淑华、田圃德:《关于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研究》,《水利经济》1998年第6期。
[3]何耀华、冯建昆:《科学发展观与怒江水电开发》,http:cn,2004年10月13日。
[4]周召梅:《水利建设项目综合经济评价》,《湖南水利水电》2002年第5期。
[5]《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报告》(中册),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编,2003年7月。
[6]《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云南省统计局,2003。
[7]何大明:《澜沧江(漫湾)水电开发对怒江开发的启示》,http:
fon.org.cn,2003年9月。
[8]王东胜:《河流的生态功能及水文变化的生物学效应》,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http://www.cjw.com.cn,2004年6月。
[9]柏松平、杨世瑜:《三江并流带环境地质与基础设施建设对策浅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第22期。
作者依次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云南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