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86

第86章 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以昭通地区为重点地区研究对象(1)

一金沙江流域涉及区域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金沙江流域涉及区域概况

长江自源头至四川宜宾河段统称为金沙江,金沙江玉树(巴塘河口至宜宾河长2360公里,落差3280米。其中玉树至石鼓称为金沙江上段,石鼓至攀枝花称为金沙江中段,攀枝花至宜宾称为金沙江下段。金沙江流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4省区,全长约2326公里,总落差约5100米,分别占长江全长的55.5%和干流总落差的95%。流域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金沙江流域涉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5省区的17个地、市、州,101个县市,2000年流域内共有人口约1995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42人/平方公里。

年全流域国内生产总值约8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元左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金沙江流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0°~105°,北纬24°~36°之间,东西跨15个经度,南北跨12个纬度。北以巴颜喀拉山与黄河上游分界,东以大雪山与大渡河为邻,南以乌蒙山与珠江接壤,西以宁静山与澜沧江分水。流域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狭长形。流域内山岳占90%以上,土地利用率低,人口稀少。金沙江流域基本上属高原气候区,干流下段巧家至屏山区间属于暖温带气候区。流域内资源丰富,拥有水能、森林、矿产、生物、旅游等众多优势资源。特别是水能资源,金沙江坡陡流急,水量丰沛且稳定,落差大且集中。

金沙江是我国亟待开发的最大水电基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水能资源最富集的河流。其中玉树至石鼓段994公里,落差1722米,中游石鼓至雅砻江口段长约564公里,落差838米;雅砻江口至宜宾段长约公里,落差719米。金沙江中下游河段开发条件优越,从虎跳峡至向家坝规划12个梯级,装机总容量可达75020百万瓦,年发电量3477亿千瓦时。所以,在今后15年时间里,我国将重点开发西南地区金沙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使之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计划在金沙江上建设4座巨型梯级电站:自上而下分别是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总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4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600多亿度。这些电站都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800公里的范围内,河水落差近1000米。其中两座电站的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确定:溪落渡电站,初期装机1260万千瓦,将成为仅次于三峡的我国第二大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作为金沙江下游最末的一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加速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实施“西电东送”,对实现我国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特别是川、滇金沙江两岸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金沙江流域经济西南区:位于川西高原以东、宜宾以西,地处亚热带,是我国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拥有耕地800×10′4hm′2以上,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35.7%。

全区约90%的面积是丘陵山地和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500~2500米,最高超4000米。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不到10%,最大的成都平原不过7500平方公里,数千个小块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坝子)零星散布全区,成为区内的主要农业基地,全区平均垦殖指数为12%。本区属亚热带,水热条件一般较好而光照条件较差,稻麦普遍可以两熟,亚热带多年生植物可广泛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甘蔗、烟叶、茶叶、柑橘、蚕丝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用材林、经济林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牛、猪、山羊头数可占各大农业区的一、二位,油桐籽、生漆、乌桕籽产量居全国第一。但全区复种指数低,平均仅18%,粮食单产不高,各地生产水平极不平衡。本区须大力发展灌溉,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改造低产田地,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林牧副业生产,改变山区贫困面貌。

青藏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和长江源头的青藏高原牧区。高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点。东部为横断山区,大多山高谷深,地势相对高差悬殊,农业垂直分布明显,呈立体布局,宽谷少,狭谷多,耕地少而分散。耕地面积约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2.5%。本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材质优良,生长茂密,是我国西南最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长江江源地区海拔3500~5000米以上,地高天寒,除东部玉树一带气温条件较好的地方能种早熟青稞外,大部分地区气温低,冬季地面冻结,夏季仅表层融溶,作物与树木不能生长,只能利用高山草场放牧耐寒性较强的牦牛和藏羊,属纯牧地区。本区须加速建设巩固的草料生产基地,摆脱靠天养畜状态;提高牲畜质量,调整畜群结构;东部须积极发展种植业,建立区内商品粮基地。

云南四川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水能资源。云南拥有可供利用的植物资源在千种以上,其中包括香料植物、药用植物、油料植物和花卉植物等。区内工业以资源开发为重要支撑,尤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电子、化工、轻工、食品、卷烟为主;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也有基础。四川绵阳是全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四川三大丝绸基地之一,是四川商品农业基地。成都是电子元器件、精密自动机床、无缝钢管、合成氨尿素生产基地。重庆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和食品工业基础上,拥有一批遥测、导航、微波、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企业。

少数民族流域人口(万人)分布地区彝族327.47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的峨边彝族自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昆明、玉溪、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的宁蒗彝族自治县藏族151.89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南部,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白族53.24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昆明市纳西族25.11云南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云南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中甸、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昆明以及四川的盐源、盐边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傈僳族21.49纳西族自治县、昆明、楚雄彝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壮族5.70云南文山、红河、曲靖傣族4.19云南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普米族1.44云南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2.金沙江流域少数民族流域内有藏、彝、白、苗、回、纳西等40多个少数民族,约占流域总人口的1/3。

3.云南的金沙江流域

金沙江经西藏于云南德钦县东北部德拉附近进入云南。流经云南行政区域有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东川、曲靖和昭通8地、州、市的47个县、区。在云南省境内河长1560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4%,现有耕地88.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31%,可开垦荒地8.03万公顷。金沙江河谷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众多的矿产和优势的水能资源,被誉为“大西南的聚宝盆”。金沙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已成为国家和云南省经济开发的重要区域。

流域西北部为横断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海拔为丽江县境内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最低点为东南的金沙江河谷,海拔1016米,境内高峰林立,以山地为主;流域东北部为云贵高原的北缘,地势南高北低,以中山山原为主,最高山峰是东川市境内的拱王山,海拔4247米,最低点是水富县金沙江水面,海拔267米,地势起伏大,“V”型谷多。流域内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8.9%,地处横断山脉的迪庆州、丽江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高达62.1%和45.2%;东北部的东川市、昭通地区也分别达到62.5%和43.8%;处于流域中部的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曲靖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21.3%~33.6%,可见本区地形地貌之陡峻。

(二)下面以昭通市为个案介绍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1.地理区位与人口状况云南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下游,全国10个重点开发区之一的“攀西-六盘水”开发区的腹心。金沙江是昭通市与四川省的界河,沿昭通市西部边缘自南向北流经巧家、昭通、永善、绥江、水富县出境。流程458公里,平均比降0.93‰,平均流量4450立方米/秒。全市辖昭阳区及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10县1区,面积23021平方公里,人口500450万。

昭通是多民族散杂居住地区,有少数民族23种,其中世居少数民族为彝、苗、回3种。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有苗族、彝族、回族。苗族是昭通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是昭通的土着民族,历史较为悠久,回族人口占全省回族的1/4。昭通是云南回族居住较为集中,人口最多的地区。区内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集中,属典型的民族杂居。全市有19个民族乡,126个民族行政村。

2.水电能源境内金沙江、乌江、长江上游干流三大水系纵横全境。水能蕴藏量2653.75万千瓦,年发电量1492.12亿千瓦小时,为全省之冠。国家规划建设3座巨型电站位于境内金沙江下游处的向家坝、溪洛渡和白鹤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昭通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国家在“攀西-六盘水”开发区建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昭通仍属资源丰富而开发利用极低的经济贫困地区。

3.经济社会概况昭通市属云南省73个贫困县(市)之一,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两烟”(卷烟和烤烟)为经济支柱的地区。支柱产业单一,在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绝对优势。昭通2003年的三大产业GDP结构为29.2∶29.8∶41.0,当前只处在初期向中期阶段的过渡期。昭通工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城镇化相对滞后。昭通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但资源开发、初级原料加工占主导地位。在我国现行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体系中,昭通已有14个工业行业大类。轻工业以烟、糖、白酒和印刷为主,重工业以原煤、电力、化工、非金属制造、水泥为主。玉米、薯类、稻谷、小麦、豆类和杂粮是昭通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市有巧家、鲁甸为国家核桃基地县;镇雄、彝良为国家木漆基地县;盐津、水富为国家、省五倍子基地县;彝良、镇雄、大关为国家樱桃基地县。有省油桐基地县8个;省蚕桑基地县7个;省乌桕基地县2个;省绵羊基地县和国家半细毛羊改良县4个;省商品猪基地县4个;省商品牛基地县1个;省乌骨鸡基地县1个。昭阳区、鲁甸县坝区为我国南方第一个优质苹果基地县,全市11个县区均产柑橘,产量和品质居全省第一。能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是昭通经济的基础产业,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工业,如食品工业、皮革、毛纺等行业是昭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产业少,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仍占很大比重,市场流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和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占大量份额;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而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资产评估等新兴产业则亟待发展。以工业所有制结构为典型代表,在全地区经济中,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城乡集体经济、“三资”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也是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奇、水奇、景奇,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遍布各地,民族风情、人文旅游资源多姿多彩。

昭通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一些困难与问题。

(1)贫困问题:昭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新口径人均纯收入625元的温饱标准,到2000年全市还有67.18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农村贫困发生率14.9%,还有111.87万人纯收入处于625~865元之间,也就是说昭通目前尚有179万人的年均纯收入不到865元。

(2)人口形势严峻:人口的过度膨胀,巨大的人口基数,高比例的育龄妇女,高比重的多孩率,高出生率,低计划生育率,导致昭通人口过快增长的惯性较大。如2000年,昭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按目前高于12‰的自然增长率,参照2002年2%抽样成果,到2020年昭通的总人口将超过650万人。

(3)薄弱的基础设施:全市拥有公路里程虽然已达13591公里。但是昭通公路的特点是高等级公路比重低,全市仅有二级路93公里,仅占0.006%,其中三级117.1公里,四级5577.24公里,等外公路6594.97公里。

(4)能源方面:全市煤炭的蕴藏量大,但开采规模和量还比较小,年产原煤200多万吨。电力全市总装机24.45万千瓦,人均0.05千瓦。

水利方面,共有大型水库1座,年蓄引水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26万亩,水利化程度仅21%。

(5)落后的教育状况:全市人口中青壮年文盲率16%,每万人口有大学生90人,高中中专生390人。全市尚有7县没有实现“普九”。全市仅有师范类大专院校1所,劳动者素质总体上不高。如2002年昭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98.3%和59.4%。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99.1%和88.6%。

(6)信息传播:信息传播覆盖还有待发展。昭通2000年广播覆盖率78.6%,电视覆盖率80%。全国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9%和94.1%452。

(7)失业现象严重: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5%,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8)劳务输出: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2000年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达40多万人,务工收入约7.2万人;2001年达48万人,务工收入约8.9亿元;2002年达60万人,务工收入约12亿元;2003年发展到66.89万人,务工收入超过13亿元;4年间劳务输出规模以平均每年万人左右增长,务工收入每年增长1亿元以上。2003年劳务输出收入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7%,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农民纯收入的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