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96

第96章 怒江水电开发与流域地区少数民族奔小康研究(2)

怒江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应逐步向农村转移,向农村倾斜,使工农、城乡两个“轮子”统筹、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农民充分就业、才能促进农民增收,只有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才能逐步缩小各种差距,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和农村的持续全面发展。

怒江州的少数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难点之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增加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难点之二,是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扶贫开发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不能脱贫,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再生产的投入、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对社会的稳定等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果498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两个“轮子”长期失衡,不能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可能的。

难点之三,是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这个问题同上述几个难点是密切相连的,是难点中的难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长期打不破,大量富余劳动力仍然滞留农村,不能得到充分就业,其他难点,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扶贫开发等难点也就不能获得根本解决。

三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是怒江流域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将给怒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六个有利条件。

(一)大开发将促进观念更新水电能源的开发规划主要建设期长达20年,相当于办了一所建设大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水电、环保前沿技术引领下,培养出一大批有技能、守纪律的劳务大军,培养出一大批懂市场、善经营的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一大批有技能、守纪律的劳务大军,怒江州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对怒江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与人衣食,不如授之一技”,这样的实惠看不见、摸不着,但确让农民受益终生。

(二)巨大的投资拉动带来的环境变化在贫困地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改善基础设施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单一依靠国家有限的补助,怒江州交通、能源、市政、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要解决历史“欠账”太多问题,继续等、靠、要依赖国家拨款搞建设,既不现实,也等不起。怒江水电开发一方面部分投资直接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巨大的投资拉动,使得基础设施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成为可能,形成多元投资结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全州主要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善了,就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链形成过程中的发展机遇水电产业是基础产业,几乎作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可带动或形成强大的产业链。由于建设过程投资巨大,同样可带动或形成以建筑安装业为龙头,以服务业、旅游业、建材业、房地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务输出业等为主的强大产业链。在整个产业链中,除了建筑安装业主要由国内外大集团主理外,其他各产业均可实现较大程度的地方化参与,农民在其中自然也享受到种种发展机遇。

劳务输出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怒江水电开发按20年建设期计,可直接或间接创造4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有20万个就业岗位由外来专业技术队伍或外来民工分配,20万个技术含量较低及大部分服务业岗位由本地劳动力参与分配。这是目前怒江州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1.3万)及城镇失业(0.3万)人数总和的12.5倍。在20万个本地化就业岗位中,至少有80%要依靠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承当,从而形成怒江新兴的劳务输出业。按照普通劳动力年收入水平5000元计,全州劳务输出业收入可达8亿元,是2003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

地方建材业大有作为。水泥、钢材和砂石料是水电工程中的三大建材,其中水泥、钢材基本外购,砂石料基本地方化。如按照1000万千瓦装机开发,混凝土浇筑和土石方填筑对砂石料的需求约2200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平均31元计,直接形成近7亿元的砂石料市场。同时带动砖、水泥预制品、建筑构件等建材需求,地方建材业大有作为。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以资源、劳务、服务等不同方式广泛参与地方建材业发展,从而得到实惠。

服务业迅速壮大。服务业是关联度最大、普通劳动者参与程度最高的行业。水电开发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汽车修理、交通运输、中介、家政等服务产品需求倍增,服务业市场在现有基础上可扩大5~10倍,全州1/4以上的农民可以从传统农业转移到生态旅游和为开发服务的现代产业上来。

旅游业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必须具备四个重要备件:

进入条件、接待能力、景区景点建设、执业队伍。目前怒江一个条件都不具备。水电开发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怒江进入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为满足建设需要而形成的1万个标准客房,500使全州接待能力由现在的年50万人提高到年200万人以上。进入条件的改善和接待能力的提高,将吸引旅游开发商投资景区景点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旅游产品开发的高峰期到来。通过前三个条件的建设和逐步到位,通过各类旅行社带动,逐步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执业队伍。旅游业就可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树品牌、八年成支柱”的目标迅速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配套跟进。大工业、大建设背后是一个农副产品大市场,往往带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联动大调整,促进优势农产品围绕市场加快开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怒江州已形成20万头黄牛单位的畜牧生产能力和20万亩的经济林果基地。但是,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业基本还是空白,畜牧产品出栏率低、经济林果商品率低,大部分农副产品的价值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低级发展阶段。2003年,全州大小牲畜出栏率为4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应该说,这15个百分点主要是畜产品加工滞后造成的。怒江水电开发不仅能通过市场机制把这个百分点补上,而且能带动其他农副产品加工快速跟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了,农副产品商品化问题就迎刃而解,农民收入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四)移民安置及补助移民安置及补助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与农民利益关系最直接的问题,也是投资者、地方政府与农民三者之间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方面。移民问题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和开发进程。怒江水电开发移民工作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移民人口少,压力不大,怒江境内仅涉及4.3万人;二是移民人口结构不复杂,在4.3万人中,农民有3.5万人左右,城镇人口有0.6万人左右,还有0.2万人左右属于流动人口。

三是移民作用重大。

移民是怒江扶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全州12.7万贫困群众需要通过移民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其中就包括部分库区移民。怒江移民与其他地区工程移民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从条件差甚至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移出去,既对开发有利,又是客观需要。通过移民,绝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只要充分发挥投资者、政府和移民群众各方面积极性,用好各类工程征占补偿资金和国家移民政策,结合易地开发等扶贫措施,怒江水电开发移民工作一定能成为水电行业移民工程的成功典范。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问题解决好了,怒江扶贫攻坚的总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半,而且是最艰巨的那一半。

(五)股份参与以库区林地和土地入股的方式,把失地农民身份置换为股东,让失地农民直接参与开发并长期有收益,这种股份参与方式不失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有益尝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把集体经济的管理转化为公司制,通过个人承包土地(含林地)入股、集体所有土地(含林地)入股等形式,以村委会或乡镇为单位,组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份收益进行分配、管理和经营。换言之,农民也能当股东。

(六)财政反哺水利电力开发中解决农民利益问题还可尝试多种渠道和方式。一是“以能代赈”,从总发电量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电量,以成本电价供给农民,用来以电代柴或燃料补给,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二是建立怒江生态保护基金,在怒江水电开发每度电中提取0.01元,除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外,大部分以生态补偿方式转化到农民手中。三是支农投入,随着各级政府财力增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由单一的依靠国家补助向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转变,支农投入将成为有保障的长期政策。

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不仅是怒江流域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也是怒江流域各族人民的迫切希望和要求。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