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信
23784800000019

第19章 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信是管理之法(4)

对于“听其言而观其行”,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评论道:“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

此外,在《论语·为政》中也有孔子关于如何察人的思想,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是孔子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分为三步,且三步层层推进:首先,看他的行为举止。其次,看他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举止,是为了取悦于人,还是发自内心?最后,洞察他内心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这样一来,他就是想伪装也不行了。总之,孔子观察人重在对方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延伸思辨:学习孔子的观人之道

孔子这一观察人的方式值得管理者们学习和参考。有些管理者往往轻信于一个人的表象,因为他的某些言语或某个伪装出来的行为而任命他担任重要的职位。孔子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人绝不能够仅仅根据他表现出来的行为,还要挖掘他内心之中真实的想法和所做出的真实业绩。

有很多人为了取悦上司,在上司面前总是展现出自己最佳的表现,上司不在时,立即恢复游手好闲的状态,对工作极度不负责任。因此,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在与不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况:管理者在时,员工们工作认真负责,效率很高;管理者不在时,员工们都疏于职守,效率立即下降。

所以对于员工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表象上,我们可以学习孔子的三步法:

第一,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既要正面进行观察,又要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侧面观察。

第二,了解良好工作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升职的机会,还是发自内心爱自己的工作,抑或是为了取悦上司。

第三,洞察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希望工作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是单纯的金钱还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通过以上三步全面的观察,管理者才能避免偏听偏信,才能正确认识员工,从而对他们做出恰当的职位安排。

精彩典故: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会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备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通过仔细观察,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宝马良驹。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喂养又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工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伯乐相马,从马的身材到声音各个方面进行仔细观察,从而作出判断,并能够对不同的马加以不同的对待,使其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拉盐的驾车人却不懂得先识马再用马的道理,结果把千里马当做普通的马来使用,反倒不能够发挥出千里马的作用。同样,楚王也是从马的外表上来对马的品质轻易地下判断。故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当代镜鉴:管理需要有效的监督和激励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管理者考察员工的法宝,它适用于所有的员工。言行一致的优秀员工自然真金不怕火炼,永远不会失去本色;对于花言巧语之徒,即使说得再天花乱坠,时间一久狐狸的尾巴也终究掩藏不住。但是,“听其言而观其行”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管理者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将其落实到位。

英国管理学家H.赫勒提出过著名的赫勒法则: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没有有效的监督,就没有工作的动力。

从本质上来说,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之所以成为必要,一部分原因也就在于此。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要真正达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需要管理者运用起手中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美国著名快餐大王——肯德基国际公司的连锁店,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肯德基国际公司在万里之外,又是如何对它的下属进行监督的呢?

有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3份国际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他们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3次进行了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结舌,这3个分数是怎么评定的?原来,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了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秘密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这些“神秘顾客”来无影、去无踪,而且没有时间规律,这就使快餐厅的经理、雇员时时感受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懈怠。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肯德基在最广泛了解到基层实际情况的同时,有效地实行了对员工的工作监督,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麦当劳公司实施的“走动式管理”与肯德基的这种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个在暗,一个在明。“走动式管理”本来是针对管理者们习惯于躺在舒适的靠背椅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抽烟和聊天上而提出来的解决方案。这一管理方式要求管理者们要常下基层,客观上会给基层的员工带来一种监督的压力,从而促使他们好好工作。

同时,当亲临现场的管理者向员工请教、咨询问题时,员工们会有一种受到尊敬和重视的感觉,从而会很骄傲地描述他们的工作,显示他们的技艺,这更是从积极的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这正是麦当劳管理的高明之处。

当然,最有效最持久的管理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员工个人内在的主动性,实现自我约束。现代公司的员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工作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生存”,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公司管理者,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真正赢得他的员工。所以,与监督相比,激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IBM在奖励优秀员工时,履行的是“个人、服务承诺计划”,即IBM每个员工工资的涨幅,都有一个关键的参考指标,这就是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制订承诺计划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员工和他从属的经理坐下来共同商讨,立下一纸一年期的“军令状”。经理非常清楚手下人一年的工作目标,员工自己自然也要努力执行计划。到了年终,直属经理会在员工立下的军令状上打分。当然,直属经理也有自己的个人业务承诺计划,上一级的经理会给他打分,层层“承包”,谁也不能搞特殊。IBM的每一个经理都掌握了一定范围的打分权力,可以分配他所领导团体的工资增长额度,有权力决定将额度如何分给手下的员工。

德国MBB公司则采用灵活的上下班制度。员工把专门的身份IC卡放入电子计算器,马上显示当时为止本星期已工作时间多少小时。MBB公司允许员工根据工作任务、个人方便等与公司商定上下班时间,公司只考核员工工作成果,这种制度让员工感到个人权益受到尊重,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工作热情,公司也因此受益不浅。

IBM公司和德国MBB公司的管理者通过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谓管理有道,这种方法值得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总之,管理是一门艺术,好的管理者总是能够发现其中的奥妙,灵活地运用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之道,从而保持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与忠诚度,将员工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7.令出即行,赏罚分明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

译文:

政令诚信的国家就强大,失信的国家就弱小。

国学链接:荀子其人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诸子之言:

儒家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治国必须强兵,强兵才能保国安民。荀子的强兵之道在于以仁义为本,其弟子陈嚣曾说:“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荀子》反复申明这一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荀子非常强调“信”在其中的作用,所以他说:“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假若朝令夕改,兵士不知所以,势必丧失一国之威信,致使军心涣散,遇到强敌,一击即溃,所以说政令信者强,正如荀子所说“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荀子把信作为治兵的“六术”之一:“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赏罚必须施之以信,才能服众。

正如《吕氏春秋·贵信》所言:“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礼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对于管理者来说,法令制度取信于民是最为重要的。只有管理者守信,赏罚分明,人民才能信赖,才能遵纪守法。

延伸思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作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一定要对荀子的这句话铭刻在心。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政令者,规矩也。信者,信服、信用也。“信”是考验规矩的基础,一个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做到能够信服于民,如果背离了民意是不能够长久的。所以,要想避免制度形同虚设,就必须坚持一个“信”字。

“信”字体现在:制度的制定不是针对某一个个人或者某一个小的群体,它应该是针对需要该制度的整个群体,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化。另外,既然制定了制度,就一定要强有力地执行,这样才能让制度更具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管理,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管理中逐渐提升维护管理者的权威性。

精彩典故:

孙武斩姬练兵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他在吴国为将时,主张以法治军,曾率兵攻破楚国,使吴国强大起来。他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总结了古代的作战经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春秋末期,出身于齐国贵族的孙武流亡到了南方的吴国。吴王阖闾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迫切需要拜请一位能够领兵作战的将军。恰在这时,他得到了孙武写的《兵法》十三篇,读完之后十分着迷,于是派人把孙武请进王宫。

吴王阖闾见了孙武后,很客气地说:“您的《兵法》我已经拜读过了,其中的见解很精辟,只是不知道您能不能实际演示演示呢?

孙武非常爽快地回答说:“当然可以!不论男女,经过我列阵演练,都可以成为勇武善战的好兵!”

“就连娇弱女子,您也能把她们训练成为好兵吗?”吴王似信非信地问。“能!”孙武斩钉截铁地回答。

这一天,吴王把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训练。他想考察一下孙武的实际指挥能力,就坐在演练场旁边的高台上观看。

孙武开始演练,先让每个宫女手持一支戟,把她们分成左右两队,分别指定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接着,孙武问她们:“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众宫女回答:“知道!”她们也好奇地等着看孙武究竟要怎么操练。

只听孙武严肃地说:“现在,由我擂鼓发令。令向前,就朝着心所对的方向进击;令向左,就沿着左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右,就沿着右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后,就朝着背的方向后退。你们能做到吗?”众宫女说:“能!”孙武又强调说:“如果有人不听从军令,就依法斩首!”

众宫女平时只会唱歌跳舞,哪里晓得军法的厉害。尤其是那两个队长,仗着吴王的宠爱,根本没有把孙武放在眼里。因此,当孙武发出军令后,鼓声咚咚,令旗挥舞,众宫女不但没有依令进退,反而嘻嘻哈哈闹个不停,把队形都搞乱了。

见此情景,孙武没有动怒。他说:“大家第一次参加操练,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我没有讲清楚。”他把军令和操练要求又反复地向宫女们作了讲解,再次强调:“如果有人不听军令,是一定要斩首的!”

孙武把宫女们的队形整理好以后,再次下令击鼓向左进击。宫女们还是嘻嘻哈哈,两个队长依然笑得前仰后合,队形又被搞乱了。

这时,孙武威严地宣布:“我已经讲明军令和操练要求,可是队长却带头不听军令,依法应当斩首!”于是,他下令把担任队长的两个吴王宠姬绑了起来。

坐在高台上观看演练的吴王阖闾闻听此言,大吃一惊,赶忙派人传旨要求赦免二姬。孙武断然回答:“现在我是主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他的坚持下,两个宠姬被斩首示众。

众宫女见孙武说话算数、执法如山,操练时再也不敢怠慢。一会儿鼓声又起,令旗挥舞。众宫女奇迹般地排列成了一支步调整齐的队伍:前后左右,卧倒起立,就是在泥泞的草地上,也是按照军令进退起止,完全符合要求,一点差错也没有,嘻嘻哈哈的吵闹声更是听不到了。

通过这次演练,孙武显示了他的治军才能。吴王阖闾尽管心疼他的两个宠姬,但更庆幸发现了一位很有气魄和胆识的将才。于是,他正式任命孙武为大将军。

司马穰苴严肃军规

司马穰苴,春秋时齐国大夫。姓田,名穰苴。官拜大司马,深通兵法。辑有《司马穰苴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