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共和国没有开闸
23790400000006

第6章 8·6下午:惊雷在分洪区层层炸响(1)

当前沙市最高水位:44.67米,平分洪水位;趋势:涨

县人大主任气冲县防指——风火般就位的市分洪前指——现在我宣布:出发——横队、纵队:一个站着开的紧急会

县人大主任气冲县防指

几乎在正午的同一个时刻,分驻在荆江分洪区十个乡镇防汛堤段上的公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部分领导成员,接到两点钟赶回县防指参加紧急会议的电话通知。

在分洪区东端黄水套堤段,县人大主任陶家政,一位年交花甲的老同志,正在江堤上巡查。黄水套堤段是分洪区围堤的一处重要堤段,由麻豪口镇派人防守。它的江边码头上设有一个水位站,码头旁建有一座排水闸。这个排水闸是一个有名的险段,据说在国家防总都挂了号。排水闸旁还有一处升船机滑道,备分洪后外江救援船只从这里进入分洪区。从昨天开始,水文站标尺上的刻度已经超过1954年分洪时的水位了。现在忽然接到回县参加紧急会议的电话通知,心里隐隐有种预感。但直到此时,江堤上一直是执行的上级严防死守的方针,并没有一丝半点别的什么征兆,心里又不禁暗自揣摩。

黄水套离斗湖堤近30公里,赶了还不到一段路程,小车出了故障:发动机发起热来。人大主任问车能不能坚持往前开,司机说可以试试,这样汽车稍事停顿后又启动了。

在夏日的烈阳下发动机发热,外烤内烘,这个难受是可想而知的。为防发动机过热熄火,汽车不能放开速度跑,只能控制着速度前行,这样赶到县防指时已是两点多钟。人大主任交代司机快去修修发动机,自己带着一身汗水跨进了会议室。

他迟到了,会议已经开始。会议室里一片异常的沉闷,一张张哭丧着的脸。他心里叫了声:不好!

有人递给他一份复印件,正是那个令所有的人都惊愕的转移令!

这位人大主任是这届公安县“四大家”领导中,惟一经历过1954年荆江分洪的人。

虽然那时他年纪尚小,但在县政府当通讯员,对分洪的大致情况记忆犹新:那时是好多天前就开始组织转移的。但今天这个转移令来得太突然了,给予的转移时间太紧迫了!

这位平时就喜欢高声大气的人一下子激动得整个头脸都变红了,当着会议室里包括市委秘书长马林成在内的所有的人,几乎是喊叫着大发了一顿脾气:不是说今年不分洪吗?怎么突然又下了个命令?这么突然、这么紧迫,叫我们干部都措手不及,那老百姓怎么办?那是几十万人哪!几十万人哪!

人们还没有见这位人大主任发过这大的脾气,一室的人都不免一愣。不过这位老同志火山爆发般奔腾而出的一连串质问,不正是此刻大家共同的心声吗?人们一时都默默地注视他,让他把自己心中的、也是大家心中的情绪,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

但脾气归脾气,命令归命令。人大主任的脾气发过后,还是不得不在会议室里一屁股坐下来,被他打断了片刻的会议才又开始。这时会议已近尾声,由县委书记作行动部署。行动部署的主要内容是:县紧急会议一散,包乡镇的“四大家”领导即刻赶回各自的乡镇,分头传达转移令;下午5点,县直召开包村转移干部紧急动员会;下午8时,向全县城乡公开广播转移动员令。总的要求是7日中午12点以前,分洪区内全体人畜转移完毕。从下午8点到明天中午12点,算起来只有16个小时。正是这即将到来的仅仅的16个小时,分洪区将转移出33万人口,将创造共和国抗洪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里要提示一下读者的是,省里的转移令上写的是即刻转移分洪区内老、弱、病、残、孕、幼及低洼地区的群众,但读者在下文中即将见到的是一场席卷整个分洪区的男女老少的整体大出走。生活中,领导机关设想和文件的表述,往往和实际的操作发生可以理解的差距。

紧急会议前后总共只半个小时。人大主任从踏进会议室到离开会议室,大约只有十几分钟,这大约是他平生参加的一次最短的会议。一切牢骚不平之气都只能抛在一边了,会一散,他就和比他年轻得多的同志们一样,匆匆往回赶。

他的一脸惊惧和沮丧的司机已在楼下等他。司机已经知道准备分洪的消息,但发动机没有修好,因为南平保卫战前后全县动用和外地支援的车辆太多,使得配件紧缺,司机正在着急。眼看其它的车辆都迅速启动风风火火地出院子而去,人大主任顾不了车的故障,只想着快赶回去传达命令,就叫司机强行开车。

小车一翻过斗湖堤安全区围堤发动机又发起热来。刚才还显安静的公路也已热闹起来,已有不少大车小车匆匆忙忙地从他们的车旁超越过去,这显然是已知道转移消息的车辆。在这些一辆接一辆呼啸而去的车辆后面,年青的桑塔纳司机显得慌乱起来。人大主任一路提醒着司机:不要慌,稳着点开,现在还只是转移,开闸还没有,万一熄了火就拦车,拦不到车就步行。

小车像一位高烧的重感病人,硬撑着往前赶。真是谢天谢地,发动机一直没有熄火,终于在下午5点钟左右安全赶回了黄水套。6点钟,有村支部书记参加的麻豪口镇分洪转移紧急动员会在堤段上召开。

好在自入汛以来,各村的支书村长都坚守在堤上,加上这些新时代的“村官”们几乎都已“摩托化”,所以一接到通知,都骑着摩托突突突的赶来了。会议6点钟准时开始,不到7点钟就结束,这种雷厉风行的村支书会,在平时也是从没有的。使人没有料到的是,这些村支书们听到省里的转移令时,反而没有县里的干部那种惊愕、那种晴天霹雳之感,这是因为生活在分洪区的他们,都是从小就在年年准备分洪的阴影甚至恐怖中长大的。虽然今年上面说过不分洪,但最近这越涨越高的大水不能不使他们这些当支书的暗暗多了个心眼。只是今天的这个转移令来得太突然了,这些村支书们每人都维系着几千老老少少啊!况且此时此刻,他们还一个个远在江堤上!会议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坐不住了。一宣布散会,十几条汉子就飞身翻上摩托,眨眼间风卷浪涌而去。

人大主任召开完这个紧急村镇干部会后,拖着极度疲惫的双腿走上江堤,不放心地目送着这些已经远去的车身人影。他知道此时这堤段上暂时还是平静的,但很快就会被这些远去的车身人影掀起一阵风暴。因此他十分清醒地在刚才的会上反复强调了一条死命令:支书回村组织转移,村长在堤上留守,一定要等江北接防人员到达后才能撤离,一定要有交接手续,要签字画押。

风火般就位的分洪前指

入汛以来几乎天天忙得晕头转向的荆州市政府秘书长黄发恭,这天午后正带人在沙市区为又一支即将到达的抗洪部队找住房,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赶到设在市长江河道管理处的市长江防汛前线指挥部。这时市委书记刘克毅、市长王平已在等他,原来市里决定按荆江分洪预案成立荆州市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市长书记分任指挥长和政委,他被任命为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立即随市长赶赴公安,在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挂牌办公。这位知识分子型的秘书长还从没有经历过这种风火般的行动:下午2点40分踏进长江前指,3点钟就登车出发,前后只有20分钟。出发时连给市政府办公室打个招呼都没来得及,更没来得及给家人打个招呼,也没来得及带上任何随身物品。

正是公安县防指紧急会散会后县“四大家”领导又返回各自乡镇之时,荆州市分洪前指的第一辆车渡过了长江。这时分洪区迎接荆州市市长和市政府秘书长的,是赫然的从没见过的水淹埠河码头的情景:江水已完全覆盖那条长长的汽车通道,两排交警站在没过大腿的水中指挥过江车辆,已有底盘低的小车在没过车轮的江水中熄火。好在他们的三菱车底盘高,终于涉水爬上了江堤。市长叫秘书长通知分洪前指的后续车辆,尽可能绕道枝城长江大桥过江,经松滋到公安。

市长、秘书长的车从埠河穿越分洪区赶赴县城斗湖堤途中,已见有转移群众上路。

车越接近斗湖堤,上路的群众就越多。车到达进城路口时,已出现拥堵现象,市长秘书长只好弃车步行进城。秘书长一边走一边用手机给县防指打电话,要求赶快派交警。县里回话交警不够用,宜昌、荆门等外地增援交警已在途中。

不到下午4点,市长、秘书长一行到达荆管局。此时,已被任命为市分洪前指副指挥长的荆州市委副书记袁炎舫、谢作达,荆州军分区副司令邱泽盛等,也风风火火地从各自指导防汛的县市陆续到达。4点整,荆州市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作为前指办公室的荆管局一栋侧楼的二楼大厅召开。会议由市长王平主持,在公安指导抗洪的省人大副主任张忠俭出席了会议。会上先由刚刚开罢县防指紧急会的公安县委书记黄建宏,汇报分洪区转移准备情况及由于时间紧迫带来的种种困难。说到伤心处,县委书记竟当着这多省市领导落泪了,这给分洪前指的第一次会议增添了一种悲壮气氛。

省人大副主任受了感动,一边劝说年轻的县委书记收起眼泪,一边慷慨激昂对大家说:我们正在进行一件将震惊全国的大事,要立下军令状,要把分洪区群众一个不漏地都转移出来,不使一个人被水淹死。会议最后作出决定:晚8时由公安县长公开发布转移令,明天中午12时以前转移全部结束。

已进入市分洪前指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角色的市政府秘书长黄发恭,一边参加会议一边指挥工作人员布置办公场所和调配办公用具。不到一小时,二楼大厅里就装配了6部电话、2台传真、3台电脑,还加1台复印机。

市分洪前指第一次会议一结束,前指办公室就发出由副指挥长袁炎舫签署的一份特急电报。因电报编号01,所以被称为前指第一号令:

荆州市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电报

等级:特急密级:荆分前指电(1998)01号

领导签发:

速发。

袁炎舫8·6

关于接受分洪区转移群众的紧急命令

荆州、沙市区,江陵县,石首、松滋市:

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命令你们,务必在八月七日中午十二时以前做好荆江分洪区转移群众的接受安置工作,具体接收任务如下:

荆州区接收6772户、28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