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物概况
(第一节)地面文物
县境内地面文物有石窟寺和石刻、古建筑、古文化遗迹、近现代重要史迹等。
一、石刻
石窟寺和石刻共23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详见《石刻》篇)。
二、古建筑
全县古建筑6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木门寺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安岳文庙、道林寺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许氏宗祠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安岳奎星阁、石羊奎星阁、付氏宗祠、文昌宫、玉皇楼、教中寺、梓潼观、功在利济廊桥、三圣宫、天主教堂、王家经堂11处。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门寺木门寺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石鼓乡木门村清泉山麓。该寺始建于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坐北朝南,原寺建有七重大殿,规模宏大,盛极一时,现仅存大雄宝殿和祖师殿。祖师殿内建有无际禅师塔亭,除两扇门为木制外,其余结构皆为石仿木制成,故名木门寺。塔亭内砌石塔,明代著名的一代宗师无际禅师的蚕骨,御祭归乡,葬于塔内。
寺前有一石牌坊,面阔三间,5.5米,二滴水,檐下为柱头铺作斗拱,横额正面书“东普禅林”,背面书“觉梦成真”,是由邑人明进士张升题书。
祖师殿为座檐歇山式屋顶,面阔5间13.7米,进深11米,通高15米,搬鳌垛脊,檐下饰柱头铺作及补间柱头铺作斗拱。殿内无际禅师亭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亭,系单檐四角攒尖式,飞檐挑角面宽6.8米,进深5.65米,通高10米,檐高3.6米。四周以斗拱支撑,空隙雕卷叶装饰,尖部作莲花露盆塔刹,四脊饰人物、走兽,雕工精湛。柱、檐、檩、椽等工序严格,仿木工艺逼真。檐下石雕斗拱布局合理,雕刻精细。内为穹隆顶,中心雕莲花藻井,四壁砌卷草斗拱十二朵,上置十二尊圆雕弟子像,均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神态各异,面向石塔(1996年被盗)。塔亭内立五级八方石塔一座,塔高4.7米,八角形,须弥座塔基,内葬无际禅师立棺一具,塔身光滑如镜,正面阴刻无际禅师坐化像,塔顶雕待放莲花,四周雕团花图案。
祖师殿后为一塔楼,内塑接引佛(已毁),塔楼前为一面阔三间6.4米,三滴水的木牌坊。
距祖师殿后40米是大雄宝殿,面阔5间28米,进深10米,歇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较为破旧。此外木门寺还有明碑七通。
木门寺建造构成塔于亭中,亭于殿中,构思巧妙,造型奇特,雕工精美。这种仿木石建筑,省内独有,全国属罕,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岳文庙文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明末遭兵燹后仅余大成殿。清嘉庆年间重修。
此建筑群规模宏大,且分布符合修建文庙之定规,造型美观、古朴,层次分明。正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祠(已毁)、左右两侧为钟鼓楼、两边为东西两厢房、前为戟门,其外依次为金水桥(已毁)、棂星门、泮池、万仞宫墙等。
大成殿高15米,宽20米,系木架穿逗结构,歇山式屋顶,大梁横架,绘五彩双龙戏珠,上题修建年代,墨迹犹存,苍劲有力。檐置四吊瓜,雕刻精致,屋顶扳鳌垛脊,以混凝土制成四龙夺宝、双鳌斗雄等,翘角伸出,宛如尖刀削云,筒瓦覆盖,恰似鱼鳞砌就,工艺精湛,气势巍峨。
文庙为安岳最具规模的清代古建筑群,地处县城中心,保存较好,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林寺道林寺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姚市镇道林村狮子山麓。该寺始建于元代,明永乐、正统、嘉靖年间相继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扩建。曾是明代著名高僧无际禅师的道场,清初曾作乐至兼摄安岳县知县衙。几经兴废,现存明代所建大雄殿。
大雄殿,占地面积266平方米。面阔三间宽18.8米,进深三间13.28米,通高10.1米,为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扳鳌垛脊,脊正中塑有二龙抢宝图案,檐高5.95米,檐下施斗拱46朵。条石砌素面夯土台基高0.45米,飞阶踏跺10级。整个建筑保存完好。
三、古文化遗迹
县境内有古文化遗址9处:龙台米筛坝古民居遗址、普州古城墙遗址(2处)、朝阳洞古迹名胜风景区和普安寨、清平寨、中和寨、清华寨、伍堡寨、天马寨。9处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古寨
安岳县境内有明、清时石结构古寨300多座,分别坐落于所在乡村最高峰。
协和乡、两板桥镇、顶新乡、白塔寺乡、横庙乡、长河编乡、石羊镇、护龙镇、高屋乡、护建乡、兴隆镇、建华乡、朝阳乡、自治乡等高海拔、近乎深丘、石材富有、历史早的乡镇,古寨多。建华乡凤凰村8组的清华啙、石羊镇光辉村1组和9组的彭家寨、兴隆镇七角村1组的七角寨、共和乡一井村7组的顺天寨、协和乡中和村8组的中和寨、白塔寺乡铜鼓村6组的姚家寨、白塔寺乡白塔村5组的天宝寨、两板桥镇筒河村9组的龙家寨、两板桥镇筒河村3组的朱家寨、横庙乡牛厂村3组的泰安寨、横庙乡安大村4组的梁家寨、白水乡西禅村8组的普安寨、护龙镇鲤云村1组和天山村4组的天马山寨、双龙街乡东岳村12组的尹家寨等,文物价值高,寨况保存完好,另有部分保存比较完好的有100多座。无寨门框和寨墙,仅有遗迹和寨名,有寨名而无遗迹的有200多座。
根据题记、寨门框和寨墙的风化程度、临寨村民的记忆等断代,安岳古寨多为明代、清代的石建筑,民国初年的很少。位于护龙镇鲤云村1组和天山村4组的天马山寨为最早。建于北魏太和477年。
保护安岳古寨发起人,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安岳县委员会主席袁韧在全彩图书《安岳古寨·序》中写道:“安岳寨子的功能莫非如下几种:一是为躲避战乱,由乡绅出钱,邻里出力而建;二是为阻隔尘世,由庙宇募资而建;三是为屯军守土,由官府所建;四是为保护财产、占据风水宝地,由豪绅而建。”
安岳古寨都有张献忠坐镇剿四川的传说。近现代一些古寨也发生过战事,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剿灭土匪、文化大革命两派武斗等。战斗规模较小,持续时间不过十数天。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
近现代重要史迹两处:红岩烈士墓和中共遂安潼县委活动旧址。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地下文物
一、古墓葬
县境内地下文物已发现的古墓葬有8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贾岛墓、铁佛寺崖墓群2处。
(一)贾岛墓贾岛墓位于岳阳镇南部的安泉山腰。该处现存贾岛墓、瘦诗亭和历代文人墨客所题碑铭。
贾岛墓为石室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封土长7.8米,宽4.3米,高2.3米。墓前瘦诗亭为歇山式砖木结构建筑(1958年重建),面阔三间宽8.2米,进深4.2米。亭内正中立“唐普州司户参军贾浪仙神位”石牌位,高1.20米,宽0.70米,厚0.15米,牌位周边有高浮雕的龙形图案。亭内另有徐观海、李光德等历代文人所题吊唁贾岛的诗文石碑5块。
(二)铁佛寺崖墓群铁佛寺崖墓群位于自治乡铁佛村的铁佛寺山崖和祠堂坡四周,崖墓分布在哑子河大龙桥至祠堂坡长一公里的两边山崖上。铁佛寺崖墓群在祠堂坡有40座。墓葬结构多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单室墓,墓顶多为弧形顶,有少数呈人字顶。墓室长2~5米、宽2~3米、高1.8~2.2米,均有短甬道,甬道深0.5~1.2米,高1.2~1.5米,宽0.8~1.5米。墓道视地形长短不一,有不少墓的甬道两旁、墓室有石刻画像。石刻画像建筑类的有单阙、双阙、子母阙、干栏式建筑、望楼、斗拱等;生活类的有牧马、长袖舞、渔舟等;神话类的有伏羲、女娲、四神、羽人等。祠堂坡2、3号墓石刻画像最多,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二号墓右壁干栏式建筑斗拱上有一人形斗拱,其裸露男性生殖器,十分少见。
铁佛寺崖墓群数量多达80余座,为东汉中晚期典型的崖墓群。崖墓群分布广,规模大,雕刻石像内容独特、丰富,在沱江流域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为古崖墓葬考古、汉画、石刻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
(三)茗山寺无名群葬骨灰罐墓该群葬骨灰罐墓位于龙台镇茗山寺东侧半山腰。1995年冬,
被当地一捕蛇农民发现。为一石墓穴,用条石作盖,条石上有覆土。条石下墓穴宽约1.6米,高约1.2米,因未完全开启,长未知。墓内被无数灰色土陶罐塞满。陶罐口径20公分左右。陶罐内部盛有半罐能明显辨认出是人的骨灰,因骨灰中杂有未火化尽的人骨残渣。县文管所派员现场查看后,着就地保护。根据墓内陶罐形制推断,茗山寺无名群葬骨灰罐墓,大致为明末清初落葬。
二、古生物化石
县境内古生物化石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植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是恐龙化石,境内共发现16处,分布在龙桥、红湖、城北、岳源、华严、石桥、岳阳镇、大平、石羊、元坝、努力、岳新、城南、龙台、通贤、周礼等乡镇。1987年2月,在龙桥乡马蹄寺挖掘出较完整的恐龙化石两条。一条为草食龙,长21.50米;一条为肉食龙,长6.00米。另外还收集有象牙、鱼、鳄鱼、鹿角、熊猫、野猪、犀牛、东方剑齿象等化石。植物化石主要是硅化木化石,县境内大平乡最多。
(第三节)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有金石、玉器、铜器、铁器、陶器、瓷器、字画、骨器和工艺美术品九大类。相当部分馆藏文物来源于1951年“土地改革”时“没收”所得,共有556件,由县文化馆代管。1982年馆藏文物移交县文管所保管。后又陆续出土和征集,馆藏文物增至1080件。其中有恐龙2条,国家二级藏品19件,三级藏品337件。
(第二章)文物升级申报与命名
(第一节)管理升级申报
1956年和1961年,由县政府按程序逐级申报,经省政府批准,先后公布千佛寨、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黄桷大佛、木门寺6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5年,由县文化馆申报,经县政府批准公布道林寺、教中寺、朝阳洞等7处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由县文化馆申报,经县政府批准公布安岳奎阁、文庙、菩萨湾、圣水寺、天主教堂、三教寺、石羊奎阁7处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8月,文管所申报,县政府批准公布孔雀洞、高升大佛两处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5月,公布净惠岩、玄妙观、茗山寺、庵堂寺、塔坡石刻、三仙洞、狮子岩、菩提寺、上大佛、朱家经堂10处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由县政府按程序逐级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卧佛院摩崖造像及石刻佛经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县政府公布青竹寺、石锣沟、云峰寺、佛尔岩、上大佛、毗卢沟、佛慧洞、大佛寺、王家经堂、翰林洞、新安子庙、米筛坝遗址、红岩烈士墓13处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黄桷大佛因“文化大革命”中头部被炸,降为县级文保单位。
1995年,公布西禅寺、铁佛寺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5月,由县政府按程序逐级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毗卢洞摩崖石刻造像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由县政府按程序逐级申报,经省政府批准,公布孔雀洞、高升大佛(含雷神洞、千佛岩)等两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县政府公布华阳寺、岩观音、许氏宗祠、付氏宗祠、周礼文昌宫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由县政府按程序逐级申报,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圆觉洞、千佛寨、华严洞、孔雀洞、茗山寺、玄妙观摩崖造像及木门寺古建筑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0月,县文物局申报,2007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公布安岳木鱼山、庵堂寺、西禅寺、佛耳岩、上大佛5处摩崖石刻造像,文庙、道林寺2处古建筑,贾岛墓、铁佛寺崖墓群2处古墓葬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申报与命名
1999年3月,安岳石刻被资阳地区行署列为地方形象品牌之一。5月,县政府成立“安岳石刻申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孙军担任组长。申报文本完成后,资阳地区副专员文家碧专程送往文化部。经文化部领导和有关专家评审、认定,1999年9月公布安岳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9月18日,文化部委托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梁旭仲到安岳向安岳县人民政府正式授牌。
(第三节)安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6月,副省长邹广严在全省申报列人《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会议上指出:资阳市要做好安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安岳石刻申报工作正式列人议事日程。
7月,省文物局专家朱小楠专程到安岳,举办讲座,讲解世界遗产申报程序和相关知识。
2003年3月,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负责人郭旃应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文物局邀请,实地考察安岳石刻,对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予以很高评价,要求尽快申报。
5月,资阳市成立安岳石刻申报列人《世界遗产名录》领导小组。安岳县成立申报遗产领导小组,县委书记谢乃文任组长,县人大主任蒋祖全、县长程启贵、县政协主席袁韧任副组长。申报工作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