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2381300000038

第38章 耶稣与基督教

在罗马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凯撒统治时期的犹太城,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救世主,他就是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于是,以耶稣基督命名的宗教在罗马兴起,后来基督教进一步发展,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国教。

如果从整体上看,把神学与历史分开来研究更为方便。很多基督教信徒相信犹太人当初承认的那位“世界之神”的化身就是耶稣。但如果从历史学家的立场判断的话,就无法接受也无法否认这种观点。在从物质上而言,耶稣曾经以人的肉身出现过,而历史学家应该将他看作一个人来探究。

耶稣是以一位先知的身份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在提比略·凯撒统治时期的犹太城,他学习以前犹太先知的方式进行传道,当时他的年龄大约30岁。但我们无法获悉他传道之前的生活。

四部《福音书》是我们了解耶稣的生平和传道唯一现成的途径。

正是通过这四部书,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才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倘若人们看过《福音书》,就会说到:

“原来这人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杜撰出来的”

然而,耶稣坚忍和清瘦的形象在世后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歪曲,就像佛陀乔达摩的形象被后世塑立的危然盘坐的镀金佛像给歪曲和掩盖一样。在现代基督教的艺术里,因为受到风俗礼教和讹传的影响,人们对耶稣的崇拜太高,所以耶稣的形象严重失真。耶稣其实只是一个穷困的传道士,他会在尘土飞扬、炎热的犹太城漂泊,靠偶尔的施舍为生。然而,人们总是在画像中,把他画成一个有着整齐的头发、光洁的肌肤、整洁的衣服、峻拔的身材的人,他周围的所有东西都是静止不动,好像只有他在空中飘然而过。仅凭这些画像,很多人不相信耶稣的真实存在,因为他们觉得,后世对耶稣的顶礼膜拜进行的粉饰是盲目的,仅从不高明的添油加醋中是不能识别故事的真义的。

如果我们将这些煞费苦心的粉饰和添加去掉,我们就会发现一位真诚热情、有人情味,偶尔也会发怒的人。耶稣所传播的教义是简单而深刻的:

“天国”会降临人世间,上帝是一位博爱、仁慈的父亲。他显然是一位——套用当下流行的说法——有着强大人格魅力的人,很多信徒被他的教义吸引着,他们的内心也因此有了爱和勇气,他的出现,让一切穷苦大众和弱者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但是,他自己的身体却没有那么健壮,他被钉上十字架不久就死去了。据说,当时的法律判定他背负十字架的酷刑,当他背着十字架前往刑场时,曾晕过去。

他在犹太国进行的传教有三年之久,在他到达耶路撒冷的时候,他被人指控,说他想在犹太建立一个异教王国,为此,他受到了审判。随后,他和两个小偷被同时钉在十字架上,远在两个小偷咽气前,他就早已归天,他在人世间的苦难也就结束了。

耶稣教义的主旨,即“天国”的教义,是一种最能改变和激发人类思想的革命性教义之一。那时,人们并不能充分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或者说,当人们知道这种教义是对原有的习俗和制度的挑战时,人们便畏惧不敢前行了,其实,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因为耶稣的“天国”

教义宣扬的是一种勇敢的、毫不妥协的要求,要求人类抛弃纷争的欲望,从里到外对自身的生活进行一番改变和净化。有兴趣的读者如果想更全面的获悉耶稣的教义,那就去阅读福音书,我们在此只涉及它对传统观念的影响。

犹太人一直相信世界上唯一的神是正义之神,此外,他们还相信,正义之神懂得世俗交易之道,他曾与犹太民族的祖先亚伯拉罕订立了对犹太民族很有利的契约,就是承诺使犹太民族成为最优秀的民族,但耶稣却要消除这种在犹太人看来珍贵的承诺,这令犹太教徒感到失望和愤怒。耶稣教导人们说:在天国里,不仅没有上帝的宠儿,也没有被上帝选中的民族;上帝没有与人类做过任何交易;上帝是一位慈父,他对万物生灵毫不偏颇,像太阳一样把光照在每一个角落;在天父看来,无论是爱子还是罪人,一切人类皆兄弟。在《福音》书行善人的寓言中,耶稣对这种不良心态极为鄙视,即只知道夸耀本族人而轻薄别的民族和别的教派的心态;在劳动人民的寓言中,耶稣对犹太人一向强调自己的民族在上帝面前享有特权的主张予以否认和揭示。

他告诉信徒说,无论那个人,一旦被上帝接纳进入天国,上帝都会同等对待,没有什么差别,上帝的恩泽是平等、无限的;此外,他为了倡导人们尽力行善,用了很多寓言,如埋藏银子的寓言、寡妇捐钱的寓言等。耶稣所宣扬的“天国”,既没有特权,不打折扣,也找不到任何借口。

但犹太人浓厚、狭隘的民族主义,在耶稣眼里不仅是感到愤怒那么简单。犹太人无疑有着强烈的家族理念。耶稣希望上帝伟大的博爱精神,能感化犹太人民族狭隘、束缚人的家族情感,“天国”应该是一个由教徒组成的大家庭。《圣经》上记载:

“在耶稣还在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他母亲与他的兄弟已经站在外面,并想和他说话,这时有人告诉他:

“看,你母亲和兄弟正在外面站着,希望跟你说说话呢。”他却回答说:

“我的母亲是谁?我的兄弟又是谁?”于是,他伸手指着教徒们说道:

“看,在座的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兄弟。遵循上帝旨意的所有人,就是我的母亲,就是我的兄弟姐妹。”(《马太福音》第12章,第46-50节)耶稣抨击狭隘的爱国主义与家族情感,他以全人类皆兄弟的理念和上帝博大的父爱理念教导人们,但他也谴责一切私有财产和个人利益,以及一切经济制度上的贫富等级。他这样教导人们:一切私有财产都属于天国,普天下人也都属于天国,每个人应该竭尽全力为上帝效劳。他对私有财产和任何形式的个人生活予以不遗余力的批评。

“在耶稣刚要起程上路的时候,跑来一个人,并跪在他的面前,问道:“完美的主啊,我怎么做才能永生不灭呢?”耶稣反问道:“你不能说我是完美的啊!只有上帝是完美的。你该知道圣诫吧,不能杀人、不能偷盗、不能行骗、不能奸淫、不能作假证,应该孝敬父母。”那人回道:

“主啊,我从小就把这些谨记在心,从来没有违反过啊。”耶稣看着他,充满爱怜地说道:

“还有一件事你没做到,把你的一切财产都变卖掉,发给贫穷的人,那样你就会在天国拥有财产了。做完以后,拿上十字架跟我走。”那人听了这话,怏怏地走掉了,因为他拥有大量的私有财产。

“耶稣扫视了一下四周,对他的信徒说:

“恐怕那些富人进入天国的愿望是很难达成啊!”他的信徒们都对他的这话感到不解。耶稣继续说:

“我的孩子们,那些财主们太依赖财富了,对他们而言,进入天国是很难的,骆驼穿过针眼都要比他们容易进到天国。”(选自《马太福音》第十章,第17-25节)然而,在他大肆宣扬“天国”中上帝将把所有的子民融合为一体时,他还谴责那种正统宗教与上帝订立教义的正义形式。在他有记载的说教中,还抨击那些为了虔诚而死守戒规的行为。

“法利赛人和文书问他:

“为什么你的门徒不遵守古人的遗训,用没洗净的俗手吃饭呢?”

耶稣回答说:

“看来你们真的像以赛亚说的一样,是伪善的人。””

“市民用嘴唇亲吻我,心却离我远去。”

“他们对我的顶礼膜拜亦是枉然,因为他们所教导的只是人定的法则。”

“对上帝的训诫,你们置之不理,却对人定戒律加以遵循,就如干些刷锅洗杯之类的烦琐杂事。”然后他又对他们说:

“你们拒绝的是当地教导,以便坚持自己的传统。”(引自《马可福音》第七章,第1-9节)耶稣宗旨教导人们的不只是一种社会和道德层面上的改革,很多迹象表明他的传道存在着很显着的政治倾向。他的确说过,天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它不属于这个世界,它也不是帝王的宝座;但同样明显的是,不管在哪里,天国在人们心里占据的地位有多大,外部世界的变革与革新也就持续到多远。

耶稣在传道时,无论听众怎么瞎,怎么聋,再怎么漏听,也肯定不会听不出耶稣改变这个世界的决心。从他受审受刑以及反对他的理论要略的情况看,我们很明显地看出他为当时的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案,用以改革、融合、拓展人类的生活。

耶稣所宣扬的观点十分鲜明,那些富人认为他的教义简直就是洪水和猛兽,害怕吞没他们的世界。耶稣也曾尝试着说服大众,让他们把从社会劳动中获得的财产全部交出来,纳入普天下的宗教生活中。

他犹如一个可怕的道德狩猎者,把人们从以前居住的舒适的洞穴中挖掘出来。他的天国光芒四射,在天国里没有特权、没有炫耀、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优越感,只有爱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动机和报偿了,所以人们对他的教义感到迷茫,不知怎么办才好,于是有些人开始反对他,甚至他的信徒也对他的教义感到不满。对那些祭司来说,耶稣与他们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经常进行鱼死网破的较量。当罗马士兵面对这超出他们理解力,却又真实地威胁到他们行为准则的教义,在他们吃惊之余,只能以狂笑应对,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他们给耶稣戴上的皇冠是用荆棘编制而成的,给耶稣披上紫色的袍服,装扮成凯撒大帝的样子。他们认为,如果接纳耶稣的教义,那就说明他们将要过的生活是奇特且胆战心惊的,说明他们将要放弃原有的习俗,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本能,去探寻一种难以置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