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谋略与实力之间的关系,这是谋略家们所犯的第三个通病,他们所推崇的信条是谋定而后动并由此而确信实力只不过是施展他们谋略的一种可供选择性使用的工具,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实力依赖于谋略而使用,而是谋略依托于实力而运用。
一些谋略家们太过计较一时一战的得失,以致于你很难相信他们会将对于军事战略的整体目标追求放在起主导性作用的位置。这些谋略家们并不是因为注重战术的具体执行而被诟病,而是因为他们将每一次具体的战术执行当成是独立的事件进行过分细微的审察而使得他们抛弃或者丧失了整体眼光。在他们看来,在一场战斗中只有歼敌数量最多时才可以称作为胜利,反之就是得不偿失,而敌我双方伤亡数相当的情形则根本是徒劳无果,而其实在某些情形下比如消耗战术中得不偿失或者伤亡数相当的情形是主要的战斗模式。
圈套逻辑
迷恋于圈套逻辑的人,在将自己抬高为猎人和渔人的同时将敌人贬低为猎物和将要上钩的鱼,猎人和渔人都具备人的主观意识和洞察力而猎物和鱼却理所当然地被设想为没有主观意识和不会思考的木偶,如此抬高自己、贬低敌人就是典型的自大、轻敌。自大与轻敌,这两种态度和做法只要有一种存在于军队之中而战胜敌人的困难就会加大,但是对于迷恋圈套逻辑的人来说,自大与轻敌这两种恶劣的态度和做法却同时存在且被用来验证其完美的圈套逻辑,这样的指挥官用此种方法指挥军队作战而其战败的厄运是可以预见的了。
反驳的人声称,敌人虽然十分狡猾,可是只要我方布局妥当而形势自然会迫使狡猾的敌人变成被捕的猎物和将要上钩的鱼,但是这种论调却根本忽视了敌人的作战思想及其实际行动,有许多听起来完美的圈套逻辑在实际执行起来却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如此,而且一旦稍有差池反而会惹来更大的祸患。
圈套逻辑并非不可能对敌军发挥出重大的打击作用,但是在思考和制定这样的作战方法时务必要考虑到其实践可操作性和对敌军的杀伤力度究竟如何,实际作战效能是衡量一切作战方法的根本标准,凡是脱离和忽视了这一标准的作战方法都根本难以发挥出实践的作战效能,而圈套逻辑假如不以实际作战效能为根本衡量标准就会沦落为指挥官们自娱自乐和验证完美逻辑的纯粹工具。
机巧
功夫的样式尽管令人眼花缭乱,可是却被称作为花拳绣腿,这是因为耍弄者内在的劲力不足。内在的劲力尽管十分强大,可是却仍然要通过外在的招式才能击败对手,这就是说劲力与招式合而为一才能真正发挥出实际搏击效能。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一万丈高的地方俯视地面,站在这样的高度只是表面原因,背后的原因还在于支撑他站在一万丈高度的物理作用体系。然而,现在那些声称研究战略的人,其所关注和思考的却只不过是外在的招式,他们只看到了战略的成功实行是由外在的招式所直接促成却根本看不到是内在的劲力在支撑着外在的招式。其突出表现为,高谈该如何出奇制胜和做事情时务必要讲究哪些技巧,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和顺利地达成目标了,这实在是一种谬论,因为这种说法根本割裂了内在与外在之间的统一关系。现在研究人际关系的人只看到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就一口咬定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占据着99%的作用,而其实他就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和根本忽略了支撑人际关系的背后因素。那些表面声称研究战略、实际上却只研究谋略和战术策略之类东西的人就是犯了这种毛病,谋略和战术策略这一类东西从来都不可能单独发挥作用而在其背后必然要有实力作支撑,而这些人却抛开实力片面夸大谋略和战术策略这些外在的招式。
守株待兔,说的是一个人意外地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木桩上的兔子,但是当他第二次、第三次想要再遇到这种事时却没有这么幸运了,长此以往,这个人荒废了庄稼、消磨了时光却最终一无所获。
现在,一支军队在一次意外中因为侥幸袭击到了敌军的指挥部而使得敌军不战自溃,自此以后这支军队就不再专注于作战行动而是每一次都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再次袭取敌人的指挥部,这样,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作战效能就会渐渐丧失。
那些谋略家们,沉浸于某一次侥幸的巧妙周旋而将谋略当成是致胜的法宝,而第二次、第三次他们就未必那么幸运了。依靠施展谋略来致胜,就会使军队养成投机取巧和不劳而获的惰性,而往后又没有之前那么幸运、谋略一次次失效,在此过程之中军队的惰性中会不断地腐蚀着军队。军队作战,不以军队本身的活动为主题,而是企求着谋略致胜和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即使能够取得一时的好处,却终究会毁掉整个军队。
谋略家们声称他们为了确保取得胜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是在军队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却束手无策,所谓无所不用其极,原本是指军队在作战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取得胜利,然而却被谋略家们从军队的实际作战活动中剥离出来当成是天马行空、离开了军队本身而去谈论使军队获胜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