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战略论
2384600000124

第124章 安抚政策的效果(129)

接着,再让我们来看看江东集团对于曹操南方之敌的牵制效果吧。如前所述,孙策的确在进攻江夏太守黄祖的过程中使得曹操在南方的紧张局势得到暂时的缓解,可是,站在孙策的角度,无论曹操是否实行安抚政策,其都要必要吞并黄祖势力,这是因为黄祖势力地处上游且紧挨着刚刚崛起的江东集团,如果孙策不吞并之而在其向南或向北的扩张中都必定会感受到侧面的威胁。问题的关键之处不在于孙策究竟会在何时和何种情势下吞灭黄祖,而在于无论何时或何种情势下,孙策吞灭黄祖的举动都只不过是暂时性和极为短暂地使得曹操在南方的紧张局势得到了缓解而已。

再说刘表集团,刘表本人并非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反,他总是想要在北边的曹操遭遇危局时趁火打劫的。这一点在曹操三征宛城的军阀张绣遭遇失利进,刘表总是及时派遣援军来与张绣军共同对抗曹操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在袁绍显示出要吞并曹操的形势之时,刘表很乐意与袁绍结成南北联盟以共同威胁和攻击曹操。然而有一点,刘表本人并非那种处事果断和对军事情势判断准确的统帅,因而尽管此前刘表的军事力量无论规模还是战力上都强于曹操,可是每一次刘表试图与其他军阀联合威胁曹操时曹操都能够轻易化解或者至少不使自己遭到实质性的伤害。这样看来,对于南方的刘表势力,曹操能够在与袁绍对决时并取得胜利进不被其损害,应当得益于他的军事防御与决断能力,考虑到孙策刚刚吞并黄祖势力并且此后被刺杀的的事实,孙策此时刚刚征服的地盘尚不太稳固,因而其对刘表的牵制作用根本是微不足道的、至少不是曹操安抚政策所能达到的效果。

我并非是以事后诸葛亮的心态来苛责当初的曹操为什么没有提早预见到后来江东集团的坐大并先下手为强地及早予以铲除,事实上曹操此后所要面对的南方两大强敌孙权和刘备在其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曹操都是有机会扼杀他们的,刘备在曹操剿灭吕布之后就随着曹操到了许昌,曹操对于刘备也确实采取了防范措施、并且也有人劝说曹操早点杀伤刘备以免后患,可是曹操因为种种招揽人才的原由不仅没有杀死刘备反而一时疏忽将一部分军队交给刘备让他对付北上的袁术残余势力,而刘备一旦到达徐州就立即反过来对抗曹操。我的本意是,想要通过曹操实施安抚政策的得与失,来告诫所有那些信奉谋略或以谋代战的人,当你在实施任何一种听起来光鲜和完美的谋略时,你都不应该认为其中不存在风险和代价,相反,你务必要坚信,谋略与攻战各有优缺点,而综合起来的效果是你无论采取哪一种做法你所做出的功都是对等的,实际效果的不同只取决于你实际上如何实施和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哪些变故。

曹操本人因为喜好施展谋略而在他三十年的征战过程中多次采取谋略战法,这种倾向和偏好的确为他赢得了多次的胜利,可是与此同时,却也使得他多次陷入不利境地。正是因为曹操偏信于里应外合的策略,才使得他在与吕布争夺濮阳的时候放弃了攻坚战,而轻信了濮阳城内大商户开启城门接应他的欺骗说法,因而曹操进城之后反被吕布包围几乎丧命。曹操在北方平定袁绍残余势力的最后一个据点冀州之后,因为相信如果急攻的话那么逃亡到辽东的袁熙和袁尚兄弟会与辽东太守公孙康联合对抗他、而假如暂缓攻击的话后者必定在内部发生火并的说法,因而曹操就率军南返不久果然收到了公孙康送来的袁熙、袁尚二人的头颅,但是,我已经指出过,曹操的这种做法只是暂时性地缓解了辽东的形势,这种以某代战的做法是在使自己收到暂时的好处的同时保全了敌手,因而一旦情势有变而得以保全的敌手随时都可能再次威胁你,这样反反复复边境始终难以安定,后来曹魏帝国因公孙康屡次犯境而屡次征讨、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之后才勉强镇压了辽东势力的历史事实就足以验证这种说法。此后,当曹操率军南下、刘表的儿子率荆襄之军投降曹操后,刘备被驱赶到江东的孙权那里,曹操还想要重复上一次辽东公孙康火并袁熙、袁尚的谋略而期待孙权会将刘备的人头奉上,可是这一次曹操失算了,我们可以推测即使是成功了,而江东集团却仍然得以保全,曹操并非在此种情势下不可以继续剿灭江东集团,只是在其西方、西南方和南方刚刚归附的荆襄地盘尚不稳固的情形下,曹操未必就能一举拿下孙权势力。曹操在赤壁战败后退回北方,此后当他想要再次南征的时候他想要首先解除在西边的西凉军阀马腾、韩遂的势力,正好早年马腾在许昌图谋刺杀他的事迹暴露出来,而曹操就将马腾下狱并在其儿子马超起兵攻打他时将马腾杀死,曹操带着大约十万军队迎击马超和韩遂的约二十万联军,尽管此后后者源源不断的援军使其数量增加到了近三十万人,可是曹操却认为战胜一个强敌难、战胜两个强敌容易,因为正好可以在两个强敌之间实施反间计使得他们自相残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结果真的如他所愿并从此彻底平定了西北大片土地。应该说,这一次曹操施展谋略的做法获取成功,与他对敌方统帅性格的把握和他本人的权术能力有着极大的关联,可即便是这样,其中也还掺杂着不可或缺的运气,要知道,在赤壁之战前曹操试图使敌对的孙权和刘备两大集团火并的做法不仅行不通而且后两者的联合更加稳固并且终于使得他遭遇了惨败。我这样对比的目的在于,使人们看到所谓离间计这类谋略并非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势下都能起作用的,任何一种谋略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如果你承认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就不要再片面地信奉谋略战了。

我的看法是,在任何时候,你最好都不要轻信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类的说法,即使是你因为某种情势所迫或者某种幸运的因素而采取了这种做法,那你也应该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以为事情会就此解决,因为在你取得临时性的好处的同时你的敌人也得以保全,而所谓敌人只要继续存在今后势必会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再次威胁你,因此,你应该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只是权宜之计和只能收取眼前的好处,而如果你想要彻底铲除敌人你就应当提早制定和实行一种根除他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