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横
张仪主张连横以为秦国服务,他的主要对手是公孙衍,后来苏秦也加入了对手的行列。当时秦国的实力还没有公孙衍、苏秦游说中所宣称的那样强大,但是,秦国的总体战运作机制能够确保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大,而真正强大到足以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程度,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既然合纵已经给山东各国造成了秦国足够强大、必将吞并天下的形势,那么,张仪也就帮助秦国顺便利用这种人为制造的形势来为秦国的称霸行动服务。
张仪受到秦惠文王重用之后,便竭力请求秦国向中原地区扩展,但是,这时的秦国远非合纵之辈所宣称的那样强大。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互相攻击,两国都向秦国求援以击灭对方,秦惠文王想要出兵讨伐蜀中,但是认为蜀地道路艰险难以进军,而在这时韩国又前来进攻秦国,秦惠文王想要先攻韩后伐蜀但是却担心这样做会失掉伐蜀的先机,因而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这时,司马错与张仪争辩,张仪主张先伐韩,其理由是韩国是秦国进军中原称霸天下的必争之地。但是司马错的争辩则更能显示出此时秦国根本没有合纵之辈所宣扬和张仪所认为的那样强大,他说:“臣听说,想要使国家富裕就必定要使其土地得以扩大,想要使兵众强盛就必须要首先使民众富裕,想要称王天下的国家必定要首先施行德义,当这三者都具备时而称王天下的功业也就会随之而来了。现在大王的土地狭小而民众贫困,所以臣请求先做容易的事情。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它是西戎各部的领导者,是像桀纣一样的暴乱国家。而如果秦国进攻它,就好像是以豺狼驱赶群羊。攻下蜀国的土地而秦国的国土足以广阔,掠取它的财富而秦国的民众足以富裕,同等地对等它的兵众而彼此的民众都会信服国君。攻取蜀国一个国家,而秦国就能够降服西边的所有国家,而山东各国也不会认为秦国这样做是贪婪之举,这就是我国一举获取实惠而又享有平定暴乱的好名声的举动。”接着,司马错又警告说韩国与周国一样尽管都实力弱小但是却是中原各国都想要攻取的国家,因而攻韩会犯众怒必然遭到各国联合的进攻。最后,秦惠文王同意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伐蜀,一举而平定蜀地,秦国的土地日益广阔,实力也得到扩充,因而开始轻视各诸侯国了。
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而张仪也得以按照秦国必将统一天下这种身份与实力设定来进一步实行他的连横策略了。张仪几度成功地说服中原各国与秦国连横,然而他对楚国的成功欺骗则达到了其连横策略实行的最高峰,即便是现代的历史学家们也惊讶于秦国居然敢对像楚国这样一直以来领土广阔、战力一流的国家进行肆无忌惮的欺骗。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是齐国和楚国是合纵之国,因而秦国担心楚国会从背后袭击,于是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以厚重的礼节接待了张仪,张仪欺骗楚怀王说如果楚国与齐国绝交转而连横于秦国,那么秦王就会将他的女儿嫁给楚王并将秦国商于的六百里土地奉送给楚国。楚怀王居然相信这种空头支票而先与齐国断绝了关系,楚斩陈轸力谏楚怀王不要相信张仪的话,然而楚怀王根本不听反而更加厚待张仪,楚怀王派了一个将军跟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张仪与楚国使者到达秦国之后,假装坠车受伤,三个月都不上朝朝见秦王,而楚国使者也无法接收商于六百里土地。楚怀王听说后,认为是由于自己与齐国的关系断绝得不彻底,于是派人到宋国向北边大骂齐王,齐王听说后大为恼怒于是与楚国彻底断绝关系并转而与秦国交好。这时,张仪才开始朝见秦王,楚国使者要求秦王兑现割让商于六百里土地的诺言,但是张仪却反而告诉楚使他只是答应割让六里土地而并不是六百里。楚使回报楚怀王,受到欺骗恼羞成怒的楚怀王于是发兵攻打秦国,陈轸力谏楚怀王向秦国割让土地以与秦国交好,然后再进攻齐国从齐国那时补偿在秦国那边失去的土地,但是楚怀王再次拒绝了陈轸的建议。秦国联合齐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军大将、斩首八万人,攻下了楚国的丹阳、汉中之地。楚怀王接着增兵攻打秦国,楚军到了蓝田再次被秦军打败,于是楚怀王不得不向秦国割让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
秦国想要取得楚国的黔中之地,就派遣使者告诉楚怀王说愿意用武关之外的土地交换楚国的黔中郡。楚怀王听说后回应说他不想要秦国的土地而只要能够得到张仪他就愿意献出黔中之地,秦王不忍心让张仪到楚国,张仪则辩解说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他有强大的秦国作支撑而楚怀王一定不会拿他怎么样,况且他还与楚国的权臣靳尚、楚怀王的宠妃郑袖交好。张仪到达楚国后立即被楚怀王囚禁,张仪便鼓动靳尚、郑袖说服楚怀王不要杀死张仪以免惹怒强大的秦国,楚怀王于是释放了张仪,像之前那样厚待他。
张仪便趁机游说楚怀王说:“秦国已经占据了天下土地的一半,秦军的强大可以同时抵挡住四个国家,秦国地势险要四周都有险峻的地势作为屏障。秦国的虎贲之士有一百多万,战车有一千多乘,骑兵有一万多,仓库中的粟米堆积如山。秦国法令严明,士卒都乐于效死力,秦王贤明而治军严格,将帅智勇兼备,即使秦国不大举进攻,只要占据了常山之险要地带就可以使天下都受到威胁,因而天下各诸侯国谁最后臣服于秦国就必定会遭受亡国的厄运。那些主张合纵的人,与主张驱赶羊群来进攻猛虎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虎与羊谁强谁弱的形势一看就明了。现在大王不与猛虎亲近却与群羊合纵为一,因此臣私自认为大王的做法有过失。
普天之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大强国交锋,其势不两立。大王如果不与秦国亲近,秦国的军队攻下宜阳那么韩国与其上党之地就被阻绝,秦军进攻河东攻下成皋,那么韩国就必定会臣服于秦国,而魏国也一定会闻见而亲近于秦国,到时候秦国从西边进攻楚国,韩国和魏国从北边进攻楚国,那么楚国就面临亡国的厄运了。
那些主张合纵的人,聚集起众多弱小的国家来进攻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并不认真估计敌国的情势而轻易发起战争,这些弱小的国家本来就很贫弱然而却连年不断地发起战争,这就是使国家危亡的做法。臣听说,兵力不如敌军的就不要向敌军挑战,粟米不如敌国的就不要与它打持久战。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夸大言辞,只向各国君主说些好听的和有利的话,却避而不谈合纵的害处,以致于各国最终遭受到秦国的进攻。”
张仪分析说,秦国已经占据着楚国西北方向上地势险峻的巴蜀之地,因此秦国完全可以以此为基地派遣大军大举进攻楚国,而如果秦国真的这样做,那么秦军可以乘船载着充足的粮食顺江水东下,虽然中途遥远,但是秦军一天行三百里而只需要十天就可以轻松地抵挡距离秦国有三千里之遥的楚国腹地。那么楚国的黔中、巫郡也必定会被秦国占有,三个月内楚国就面临着亡国的厄运,但是楚国想要等到诸侯各国的援军恐怕要到半年之后才兑现,因此合纵各国是难以救援楚国的,期求弱国来救援却忘掉了强大的秦国随时都可能进攻的祸患,因此他替楚王感到不值。
“秦国之所以许久不出函谷关向中原进攻赵、齐两国,就是因为秦国这些年在暗地里制定吞灭各国、一统天下的计划。楚国曾经与秦国交战,在汉中楚军没有取胜而失掉汉中之地,之后大王又派兵攻打蓝田,再度遭遇失败。这就是两虎相搏的情势,秦国与楚国相斗的结果必定是韩国和魏国从旁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最大的祸患,请求大王详加考察。
如果秦军攻下卫国的阳晋,那么天下也都必定会受到威胁。而大王如果派兵攻打宋国,那么几个月内就可以平定宋国,楚国占据宋国之后再向东进攻,那么泗水附近的十二个诸侯国就都会归属于楚国了。”
张仪又指责说那些进行合纵的人,侍奉一个国家却常常暗地里与另一个国家私通,他们难以成事是不争的事实,而秦国与楚国接壤,原本就应当是互相亲近的友好国家因此更不应该互相攻伐。楚怀王听说后就答应了与秦国结好,张仪立即向其他国家游说,说服他们放弃合纵与秦国连横。但是在秦惠文王死后,继位的秦庄公不喜欢张仪,因而张仪出逃秦国到达魏国做了两年的魏相后死去。
各国合纵连横的具体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我们之所以将合纵连横称作为势,是因为在这种策略的作用下,参与各国力求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和协调,因此,合纵连横策略所制造出来的各国的行动趋势是构成这种局势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