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作用在于使自身不断壮大,运用坚实的根基、强悍的实力和有效的策略来谋取优势地位。
因为吴国的国力有限,所以,即便是有孙武这样的兵家圣人辅佐,吴王也难以统一天下。
吴国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如果楚国的政治稍微清明或是与秦国作战,吴军就不会再占据优势。楚国的政治稍微清明就不会使它的军队萎靡不振,清明的政治与强悍的楚军相组合,而吴国的谋略再好但是由于它的军队数量与战斗力都远逊于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有较大的胜算。秦人的骠悍作风与秦军的强劲气势足以抵消吴国的上乘谋略。
所以说,让克劳塞维茨来组织美国军队进行大规模会战,伊拉克就一定会输,让孙武来指挥伊拉克的军队而美国也一定会赢,这都是因为美国的实力太强了。
现在有人反驳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不是这样了,朝鲜、越南与伊拉克都属于同等序列的小国,然而美国却没有取得胜利,这其实是说这话的人并不了解历史。中国既参与了朝鲜战争又直接在越南对抗美军,因此说,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实际上是中美两个大国在较量,其结果自然要不同于伊拉克一个小国单独同美国作战了。
假使中国不参加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而苏联不作有效援助的话,那么今天人们在朝鲜半岛上所看到的将是一个亲附于美国的韩国、在东南亚则又多出一个美国的越南盟友。
天才军事家
谋攻篇第三: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讲,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麼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地形篇第十: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天才军事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出现一个,而一个国家随时随地都可能会遭遇战争,不可能依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个军事天才来应对随时随地都可能会遭遇到的战争。所以,那些依靠军事谋略治军的国家中,强大的国家不能够持久地保持强大、弱小的国家连维持基本的生存状态都很困难,而那些想要依靠军事谋略来强军的国家则总是沉浸在侥幸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说,了解到军事战略的运作过程,掌握操作军事战略运作过程的方法,那么天才军事家就可以代代涌现出来,而一个国家就能够随时随地应对可能会遭遇的战争。
假如仅仅打几场胜仗就能够给国家带来强盛的局面,那么以谋略治国的做法就可以成功,但是真正强盛的国家不是因为打了几场胜仗而强盛,而是在走向强盛的过程中和强盛之后才能够胜仗不断。
孙武帮助吴王阖闾称霸诸侯之后,吴王阖闾日益骄横、洋洋自得于已经取得的辉煌战绩而拒绝听从臣下的进谏,孙武见到这种情形对吴王阖闾日益失望,于是以回齐国探亲为由离开吴国宫廷隐居山林。孙武隐居于何地这样的猎奇探索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在孙武离开吴国宫廷之后,吴王阖闾在对越国的一次战争中受重伤而亡,吴国的国势骤然衰落,接着吴王的儿子夫差继位并发誓替父报仇几乎灭亡了越国,但是由于夫差的妇人之仁而最终使得越国死灰复燃趁机灭亡了吴国。吴国因得到孙武一人而称霸诸侯,之后又因失去孙武一人而遭遇惨败,孙武一个人的名声因此而得以成就,但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这种以一个军事天才来治军兴国的做法却是很令人生疑的。
反对的人争辩说,如果不是吴王猜忌和掣肘孙武,而一如既往地任用孙武为他打仗,那么就不会有后来在对越国作战中的失败。但是,即便是孙武能够继续为吴王所用并且直到孙武自然衰老,而孙武一个人逝去之后吴国依然无法保障能够在以后的战争中连连获胜。假设说吴国之所以能够称霸天下是因为任用了孙武这样的军事天才的话,那么吴国之所以遭遇败仗则会被当成是孙武这个军事天才的离职,孙武的军事才能再突出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人的作用,将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寄托在一个军事天才的身上,所以那些以谋略治军的山东各国终究不能够摆脱被灭亡的命运。
孙膑对于齐国的作用也类似于孙武对于吴国的作用,齐国在与魏国的屡次交锋中总是遭遇败绩,在任用了孙膑这样的军事天才之后才得以在两场战争中挫伤魏国,但是这两场战争却并没能使得齐国走向强盛,孙膑在帮助齐国战胜魏国之后便因受猜忌而逃出齐国,而齐国则依旧回到之前的状态之中。
白起曾经是秦国人眼中的战神,他带领秦国军队攻城掠地、无往而不胜,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是其军事生涯的巅峰和终结,因为在战胜赵国之后不久他便被秦王疑杀。但是像白起这样的战争天才死后,秦国却并没有因此而遭受败仗,秦国的战略运作过程使得它能够不断地创造出像白起这样的战争天才,因而秦国并不因白起一人的死去而丧失战略优势。事实也正是秦国的战略运作过各创造出白起这种战争天才,而并非白起这种战争天才造就了秦国的战略运作过程本身。
得一个军事天才而兴盛,失掉一个军事天才而衰亡,这两种情形最好不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