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生手册
23857700000029

第29章 日常疾病预防与治疗(24)

②血淋。特点是病儿尿色红赤,或夹有紫暗色血块,尿频短急,灼热疼痛,小便不利,尿道疼痛牵引脐腹,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治疗时应选用具有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功效的方药。生地12克,小蓟、滑石、通革、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山栀子、炙甘草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如果病儿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滞涩不明显,而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时,属血淋虚证,对此应选用具有补肾清热止血功效的方药。熟地12克,山萸肉、山药各6克,泽泻、茯苓、丹皮各5克,龟版、旱莲草、女贞子各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③气淋。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的特点是小便滞涩,淋沥不畅,余尿不净,脐腹部满闷,胀痛难忍,脉沉弦,舌苔薄白,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理气和血,通淋利尿功效的方药。沉香3克,石苇6克,滑石6克,当归、橘皮、白芍、冬葵子各5克,王不留行、甘草各4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虚证的特点是尿频清利,无滞涩感,有余尿未尽感,小腹坠胀,疲乏,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治疗时应选用具有补中健脾、益气升阳功效的方药。人参5克,茯苓4.5克,白术、牛膝、赤芍、熟地、当归、川芎、自芍、炙甘草各5克,红花2.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④劳淋。特点是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每当遇劳累时易诱发,尿痛、血尿不显著,主要表现为小便淋沥,余尿难尽,易劳累,舌苔薄,脉细。治疗时应选用具有温阳益肾功效的方药,如金匮肾气丸,每次3~4.5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4)验方:

①海金沙、地锦草、薏苡仁、车前草、扁蓄、白茅根、栀子,以上药物任选1~2种,每种6~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

②菟丝子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慢性泌屎系感染。

③苦参、生大黄、黄柏各20克,蛇床子、蒲公英各15克。每2日1剂,水煎熏洗外阴,每日2次。适用于急慢性尿道炎。

4.家庭护理:

(1)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控制病儿的活动量。多喝水和各种果汁,最好用乌梅15粒,加入少许白糖,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充足的水分可以增加尿量,有利于冲出尿路内的细菌,有利于病情好转。

(2)外阴的护理。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每日可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水冲洗外阴1~2次,如能应用验方③的中草药水煎,清洗外阴,效果会更好。

(3)注意观察病情。急性泌尿系感染病儿应住院治疗。如不能住院丽在家治疗时,家长除按医嘱按时按量给孩子用药外,还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按时给病儿检测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记录尿量。如果病儿出理尿痛、尿急、尿频等尿路刺激症状加重,或通过用药后高热不退及出现抽风等症状时,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5.预防方法:

(1)注意外阴部卫生。勤换尿布,换下的尿布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用开水烫或煮沸消毒,有条件的最好用一次性尿布。每次大便后及时用卫生纸从前向后将肛门周围的粪便擦净,不要从后向前擦,以免污染尿道,并及时用净水清净肛门。

(2)积极防治蛲虫病。对已患蛲虫病的孩子除及时用药治疗外,更要注意清洗外阴,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让孩子随地而坐,对已会爬和刚会走的孩子,提倡穿整裆裤,这对防止尿路感染有重要作用。

遗尿症

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所以夜间可出现无意识的排尿,这种尿床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不管是白日还是夜间睡眠时,反复出现自我不能控制的尿床,便称为遗尿症。

1.病因:

造成本病发生的原因较多,一般把遗尿症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1)器质性。是指孩子本身有病所造成的遗尿症。引起遗尿症常见的疾病有:

①神经系统疾病,如隐性脊柱裂、腰椎损伤、脑炎后遗症、癫痫等。

②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感染、输尿管开口异常及包茎等。③糖尿病、蛲虫病。

(2)功能性。是指孩子本身没有疾病,而是由某些不良因素造成的遗尿症。常见的因素有:

①精神过度紧张。如幼儿受到惊吓,睡前即感到精神紧张,或神经过敏的孩子都容易造成遗尿。

②过度疲劳。如孩子白日过度贪玩,夜间睡眠过熟。

③不合理的教养。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特别是孩子长到1岁以后,家长没有注意训练孩子,因而未养成自主排尿的习惯。

2.疾病特点:

(1)患遗尿症的病儿大多数有自己的时间范围,一般多发生在夜间睡熟时,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大多数病儿多在梦中发生遗尿。

(2)遗尿可以是一时性的,也可持续数月,甚至持续数年,直至青春期为止。

(3)遗尿症病儿白日能自觉地控制排尿,并没有排尿困难等异常现象。

3.区别要点:

对于患有遗尿症的孩子,首先要明确病因,对其进行认真区别,是属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的,家长最好带病儿去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及时的给予治疗。如属器质性,应与以下容易导致遗尿性疾病进行区别。

(1)急性膀胱炎。本病是由细菌感染尿路引起的,多见于女孩。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出现血尿,甚至出现脓尿(肉眼可见尿液混浊)。如属小婴儿,在排尿时可出现哭闹不安,有的病儿可出现夜间遗尿,甚至白日也出现小便失禁。

(2)小儿包皮过长。这是男孩比较常见的现象,其包皮覆盖于全部阴茎头和尿道口。小婴儿的包皮与阴茎头常有上皮粘连,1岁内上皮粘连可逐渐被吸收,包皮与阴茎头自行分开。包皮过长容易积存分泌物及上皮脱屑,产生局部刺激而引起遗尿。

(3)蛲虫病。蛲虫经常在夜间爬出肛门,在肛门周围和会阴部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瘙痒,病儿常有食欲减退、失眠、消瘦、夜间磨牙、遗尿等。当夜间孩子肛门附近瘙痒时,可在肛门周围发现蛲虫。

(4)隐性脊柱裂。本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畸形,其脊椎骨的某一部分有缺损,但脊髓本身正常。缺损处大多位于腰骶部,局部皮肤可有异常现象,如色素沉着、一撮毛、皮肤陷窝、皮下脂肪增厚等,病儿可出现遗尿和腰痛。本病须拍X光片方可确诊。

4.家庭治疗:

(1)对于器质性遗尿,应及时请医生治疗原发病。

(2)功能性遗尿症,除加强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遗尿丁,儿童每次12.5毫克,于每晚睡前一次服。

(3)中医中药。中医根据病因把遗尿症分为以下两类。

①下元虚寒。特点是病儿经常在睡眠中遗尿,尿量多,次数频繁,多则一夜遗尿数次,常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苍白,肢凉怕冷,下肢无力,腰酸腿软,智力较差,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疗时可选用具有温补肾阳,佐以固涩功效的方药。可用菟丝子散每次6克,日服2次。如伴有痰湿内蕴,病儿困睡不醒者,可加用胆南星、半夏各5克,菖蒲、远志各9克,水煎,分2次送服菟丝子散;如伴有食欲不佳,大便不实,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楂各6克,水煎,分2次送服菟丝子散。

②脾肺气虚。特点是病儿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出虚汗,舌质淡或胖嫩,舌苔薄,脉弱。治疗时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升阳固摄功效的方药。可用补中益气丸加缩泉丸。用法是每次口服补中益气丸3~6克,缩泉丸3~6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4)验方:

①鸡蛋1个,在一端扎一小孔,塞入白胡椒5~7粒,然后用碎蛋壳堵住小孔,上锅蒸熟后吃鸡蛋,每3日吃1次。

②黑豆12克,狗肉100克,共入锅中煮至烂熟,加糖调味后食。

③益智仁10克,用醋炒研成粉,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克,日服1次。

5.家庭护理:

(1)子患遗尿症时,要耐心教育和引导。说明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注意消除病儿害羞和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采取羞辱、斥责及惩罚的方法,以免增加病儿的精神负担。

(2)晚饭应注意多吃干食,少吃盐,少吃流质饮食如粥、面条汤、少喝水。以减少夜间的尿量。

(3)临睡前先让孩子把尿排空,夜间按时唤醒孩子排尿,逐渐养成自主排尿的习惯。

6.预防方法:

(1)定期给孩子进行健康体验,争取早期发现器质性病变,以便及时治疗。

(2)合理教养。孩子长到1岁以后,家长应注意训练孩子,使孩子逐步养成自主排尿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3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应注意加强教育,白日不可玩耍过度,看电视时间不可过长,应按时休息,避免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叫醒,影响按时排尿。

(4)注意孩子的精神健康。孩子因某种原因哭闹时,家长应注意引导,不可利用恐吓的方法制止孩子哭闹;平日应给孩子讲健康有趣的故事,多看儿童片,不看恐怖片,以防惊吓孩子。

儿童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又称少年糖尿病,在儿童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比较常见。多因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1.病因:

儿童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其病因不同于成人糖尿病,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据国内统计资料表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约占总患病人数的8.7%;国外报道占11.6%~54%。

(2)病毒感染。现已发现小儿被柯萨奇以病毒、腮腺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等感染后可使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广泛破坏,而造成糖尿病。

(3)体内激素失调。胰岛中有3种以上的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B(β)细胞分泌胰岛素,A(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制素,在正常情况下这3种激素互相制约,互相刺激,组成了人体内糖代谢的调节功能。这个功能失调就会发生糖尿病,不仅会出现胰岛素不足,同时还可能出现胰导血糖素增多,两者共同引起糖尿病的生化改变。有研究表明,只有胰岛素缺乏,一般不会发生高血糖,当胰升血糖素升高时,血糖才升高。糖尿病人血浆中胰升血糖素比正常人高。胰升血糖素可促使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加强而发生酮中毒。

2.疾病特点:

(1)儿童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也就是平日所说的Ⅰ型糖尿病。特点是发病较急,常由感染或饮食不当等而引起。

(2)病儿常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表现,即儿童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但需注意的是,儿童糖尿病并不一定都出现多食,部分病儿常可出现食欲正常或减退,体重减轻或消瘦较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如果出现多饮多尿,又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或腹痛等症状时,很可能是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对此家长应提高警惕。

(3)婴幼儿患糖尿病时,多饮多尿症状一般不易被发现,有时出现夜尿增多,突然发生遗尿,但这些表现多被家长忽视,不能及时就医。因此,病儿会很快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出现呼吸深长、有酮味,以及神志不清或昏迷。

(4)糖尿病儿多伴有呼吸道感染,如发热、咳嗽;皮肤感染如疖肿、痈或皮肤破溃后长时间不愈合;有时出现口腔、牙周反复发炎;女孩还可出现阴道瘙痒等。

(5)对糖尿病控制不好时,孩子可出现病程长而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矮、智力发育迟缓;晚期可有白内障、视力减退、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双目失明;还可出现肾脏的异常改变,如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部分病儿可出现肝脏肿大或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的原因是对糖尿病控制不好而使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或因饮食过多及胰岛素用量过大,使肝糖原合成过多。

3.区别要点:

典型病例有“三多”症状(多饮、多尿、多食)。诊断儿童糖尿病一般不难,但由于病儿表达能力差,家长在观察孩子又不仔细时,常可造成误诊。为了及时发现糖尿病患儿,对出现以下情况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1)三多症状仅有一多者,特别是有消瘦、口渴或遗尿症状。

(2)孩子经常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反复患疖肿,皮肤破溃后长时间不能愈合,或经常出现口腔、牙龈发炎时。

(3)饭后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低血糖表现。

(4)父母双方或一方有糖尿病者,应注意遗传因素。

(5)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代谢性酸中毒或伴有感染史,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查尿糖,如尿糖阳性,应进一步查血糖,如空腹血糖大于120~140毫克/100毫升(6.8~7.8毫摩/升);或任何时候血糖均达到200毫克/100毫升(11.1毫摩/升),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不能肯定为糖尿病时,应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

(6)在识别糖尿病时应与其他原因造成的糖尿相区别。

①乳糖尿、果糖尿或戊糖尿等非葡萄糖性糖尿。以上糖尿都不会出现“三多症状”,而且血糖和糖耐量试验都正常。所以区别并不困难。

②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本病是因肠道吸收糖类速度加快或肾糖或降低而使尿中出现葡萄糖,在尿检时其血糖和糖耐量试验都正常。所以很易区别。

③婴儿时期暂时性糖尿。本病的特点是婴儿在患急性感染性疾病时,由于发热、呕吐、腹痛,可出现有尿糖、尿酮体及血糖增高。但经过补液等一般处理或给少量普通胰岛素(2~4单位)就能很快恢复正常。对于这类病儿应注意进行糖耐量试验,以排除糖尿病。

(7)儿童肥胖型糖尿病。在儿童中很少见,特点是血中胰岛紊浓度偏高,与成人肥胖型糖尿病相似。儿童单纯性肥胖型糖尿病偶有糖耐量减低和血中胰岛素增高者,但在消瘦后则可恢复正常。

(8)尿崩症。本病特点是烦渴、多饮、多尿。但其血糖正常,尿糖阴性。

4.家庭治疗:

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需要进行终身治疗,一般是急性期和出现并发症时须住院治疗,其他大部分时间要在家治疗,因此,家长和病儿都应学会运用以下治疗知识,以便病儿能平安度过自己的一生。

(1)饮食疗法。病儿的饮食原则是,应适合病儿的年龄、生长发育和活动情况;饮食种类应随家庭饮食习惯而定。目前对饮食控制主张在适当限制的原则下,灵活掌握,以满足病儿的要求。对碳水化物的摄入量,应采取中度限制。病儿每日所需要的热能按以下公式计算:

①病儿每日所需热量=1000+(年龄×70或100)(1卡=4.18焦耳),一般不加每日尿中丢失的糖,以免引起肥胖。

②3岁以下的病儿括号内数字用100乘年龄计算。

③10岁以上的病儿括号内数字用70乘年龄计算。

④热量来源分布。碳水化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3岁以下的病儿蛋白质应占的多些。脂肪要不饱和脂肪,避免肥肉和动物油。将病儿的食物最好分为一日3餐并给2~3次点心,以防止血糖波动过大。每当病儿游戏或运动时,应给少量加餐,给碳水化物20克即可,如牛奶加饼干4块,活动多时也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2)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