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诗歌全集(现代文学经典文库)
23901100000015

第15章 后记

我以现代旧体诗为研究对象,花了三年时间,写成了一篇博士论文。虽然得到了很多的好评与厚爱,但我要老老实实地说,那是篇让我感到遗憾的论文:受能力和时间所限,我在文中没有花多少篇幅来具体论述鲁迅、郁达夫、田汉等现代旧体诗大家的作品,他们诗作中那些繁复的现代思想和现代生命体验没有被充分的描绘出来。这样一来,现代旧体诗最大的价值在哪里?我觉得自己没有担当起一个出色的讲解员应尽的责任。

所以,我总在期待有机会能为他们注释诗集。我曾想,在诗集里,我可以不讲技巧、不惧束缚,沿着他们诗作自然的序列和脉络,讲一点背景材料,讲一点读诗的体会。我相信,只需要这样,大家都能看到这些大家的旧体诗参与了现代的中国精神和精神建构。

半年前,长江文艺出版社给了我一个这样的机会,让我作一个鲁迅诗歌的注本。我很感谢他们的信任。同时,也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在接手之后,尝试了几种方式,想弄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诗歌读本。几经折腾后,我觉得,鲁迅的诗是很美的艺术,很多作品让人唱玩不已,陶醉不已,我所要做的,不是自作聪明地为它们设置尽可能多的链接,也不是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体会,而是,尽力提醒偶遇的人们这是不能错失的华章,然后,提供一点可有可无的提示。

这个注本,还包含着对一个可见未来的提醒。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步伐迈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旧体诗写作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许,若干年后,当人们在现代生活节拍中感到迷失时,忽然听到有人哼出一首旧体诗,心头会生出几分茫然、几分伤痛,人们也许奇怪,难道我们曾拥有过这样古板而又灵动、浓烈而又幽微的艺术?面对这可见的未来,我们要感慨鲁迅这些文化巨人在亦新亦旧的时代里,对“旧”的、“传统”的诗歌(艺术)的热爱和维护,同时要提醒我们正在告别旧体诗,告别一个诗歌传统,我们真的舍得告别这样优美的事物,这样悠长的传统吗?

最后要交待的是,这本书是几位同仁共同付出劳动的结果。本书中,《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以下15首诗歌的解读由沈文慧撰写,《惯于长夜过春时》以下15首诗歌的解读由蒙莉撰写,7首新诗的解读由吴浪平撰写,全部注释和其它诗歌的解读由孙志军撰写。孙志军和夏丹负责改写、订正相关内容,校对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