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细说中国佛教
23973400000001

第1章 两汉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三国时魏国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或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神佛初现放异彩——两汉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三国时魏国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或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大月氏于公元前130年左右迁入大夏地区,其时大夏已有佛教流传。至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受大夏佛教文化影响,接受了佛教信仰,从而辗转传进中国内地。

根据多种典籍的记载,东汉永平年间(58~75),汉明帝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顶有日光,右手握着两把箭,左手拿着弯弓,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明帝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一定是佛。”于是,明帝派遣蔡倍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蔡情等人从西域请来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蓿返还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寺便成为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

总之,汉明帝求佛法说只是说明印度佛教继西汉裒帝之后继续向中国内地传播,而不能说这是佛教传人中国的开始。佛教初传中国,应是在西汉末年的哀帝时期。目前,这一说法也为佛教界所公认。1998年佛教界举办了庆祝佛教传人中国2000年的纪念活动,正说明了这点。

汉代佛教在中国流布的区域还不普遍,其重心大略有三处:

1.洛阳

安世高和支谶等人是从安息国和大月氏国来中国的。由西域来中国,凉州(即今甘肃张家川一带)是去长安的必经之地。但因为没有文献资料可考,当时凉州和长安的佛教情况不明。因为洛阳是东汉的首都,是西域人聚集之所,洛阳乃成为我们所知的东汉唯一的译经场所。安世高和支谶均在洛阳活动,严佛调也在洛阳出家。

2.江淮之间

西域交通开辟后,洛阳最先成为佛教中心。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不少佛教徒因逃避战乱,从洛阳、关中汇集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彭城(江苏徐州)、广陵(江苏扬州市)等地,即江淮流域。江淮流域古代盛行黄老之学,相信方术和仙道的人很多,这种情况有利于佛教在该地区的流传。东汉初信奉佛教的楚王刘英受封的楚国就在此处,其领地以彭城为中心,涉及淮河南北。东汉丹阳人笮融在彭城和广陵之问建造浮屠寺,这说明当时徐州、扬州等地佛教已很流行了。

3.四川

近年来,从考古发掘看,东汉年间四川地区也有佛教的流传。在四川乐山县麻浩享堂梁上刻有一个端坐佛像,高37厘米,宽30厘米,面部已残,绕头有佛光,身上好像披着通肩袈裟,右手上举,伸五指,掌心向外,似作“施无畏相”,左手似有所执。在其附近与其风格相同的有纪年铭的崖墓里,有顺帝“永和”(136~141)和桓帝“廷熹”(158~167)等年号。可见,乐山崖墓所雕佛像应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同时,在四川彭山崖墓内,发掘出一个陶制佛座。佛座高20.4厘米,上塑有一个端坐佛像,左右各立一侍者。墓内虽无纪年文字,但与陶制佛座同时出土的陶俑、陶动物以及陶制屋宇等,都具有明显的东汉器物特征。从这些考古发现中,至少可以证明在三国以前,四川已有佛教流传。

黄河岸边的佛堂——两汉佛教建筑

我国首座寺庙: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白马寺被后世佛门弟子尊为“祖庭”(祖师之庭院)和“释源”(佛教的发源地)。寺内现存的不少碑刻和法器上都还留有“祖庭”、“释源”字样。汉明帝“永平求法”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因此,白马寺的建立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寺至唐时规模宏伟,香火旺盛,宋明两代重修。寺占地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佛殿、接引殿、清凉台、毗卢阁等。寺中珍贵文物甚多,其中高2.16米的玉石弥勒佛像,已被盗往美国。

白马寺建立后,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即由摄摩腾、竺法兰在此翻译完成。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也由中天竺律学沙门昙柯迦罗在此译出,昙柯迦罗被后世佛教徒尊为.中国律宗之祖。后来,又有僧人相继在此译经。随着佛经翻译的兴起,佛教的传播日益广泛。白马寺作为我国早期佛教活动的中心永远被载入史册。

齐云塔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200米处,白马寺建成一年后救建,“岌若岳峙,号曰齐云”,故名。现存之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修。塔共13层,四方形密檐式,高约25米,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廓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拔,古朴秀丽。塔四周遗存六根巨大的方形柱础,当为原木塔的柱础。

1973年为了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再度访华,白马寺对“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的佛像进行修复,国务院批准从故宫博物院调来2300多件文物,以慈宁宫大佛堂的佛教文物为主。在佛像中以元代的干漆夹贮的横三世佛最为珍贵。其他还有元代十八罗汉、金刚力士及韦陀、韦力、佛塔等佛教文物。

我国首座佛塔:河北南宫普彤塔

普彤塔位于河北南宫市旧县城的普彤寺内,明成化十四年(1487)寺被水毁,独存此塔。

据载,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唐贞观四年(630)重修,明嘉靖年间再度重修。塔座八角形,高5米,八角实心砖砌。塔为铁刹,共八层,通高33米。每层檐下置斗棋,又置小斗一枚托住塔檐,使每面呈弧形,两角翘起,形制奇特。塔身自下而上递减,轮廓柔和,结构清秀。我国首座民间庙宇:北京密云超胜庵

北京密云县境内之云峰山,山势回环,林木茂密,水石相掩,风景秀逸。山上的古代摩崖石刻、超胜庵、菩萨洞等古迹,都很有文物考古价值。超胜庵是云峰山上的中心景现,进入五道山门,走过一座小石桥,蹬上石阶就是超胜庵的山门。虽然庙宅被破坏,而山门、钟鼓楼、前殿、后殿的基址尚存。庙宇的局面虽不很大,而格局紧凑,前后殿宇三层——山门殿、关帝殿、大雄宝殿。紧靠大雄宝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各一座,东为达摩殿,西为志公殿。此庵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寺院。据庵中所存一块明代碑记载:此庵初建于东汉明帝时期,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北京向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说,而在密云一带民间却流传“先有超胜庵,后有潭柘寺”之谚。此庵不但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寺院,也是全国第一座民间修建的佛教寺院。尤其是那座西配殿,在老百姓的抢救保护下,竟然完好。据说,1944年一天夜间,日伪军偷偷来此烧庙,居民们却冒险赶来救火,使这配殿未损一砖一瓦,保持了原有风貌。据考.此座配殿当为南北朝时期所建,距今已有1400每年了。

五台山大孚灵鹫寺(显通寺)

显通寺坐落在台怀镇中心灵鹫峰之前。它是五台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高僧辈出、法会不断、香火旺盛、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佛教文化的著名古刹,也是五台山佛教中享有盛誉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首。相传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与洛阳白马寺同时的“释源宗祖”。《古清凉传》卷上说,北魏太和年间(477~499),魏孝文帝曾至台怀,见一冈峦高台,酷似印度灵鹫山,遂命名为灵鹫峰,并在此前建了一寺,名目“大孚灵鹫寺”,且环绕寺宇又建了12院。因寺前有花园百亩,故又名花园寺。武则天时,以《华严经》中载此山名,又改名“大华严寺”。人明之后.太祖敕建该寺,赐额“大显通寺”。万历三十四年(1606),神宗敕建该寺的七处九会殿等七重殿宇时,又赐额“护国圣光永明寺”。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以该寺灵应显通,而改复旧名“大显通寺”。

赫赫有名的铜塔位于寺的后部,建于明万历年间,共5座,现存两座,其余3座被日本人盗回了国内。现存双塔形状相同,造型特异,是由楼阁、亭阁、覆钵式三种彤式组合而成。塔在一雕刻的石台上,下部为须弥座,座上为覆钵,上置13层楼阁式塔身。塔身之上又有重檐亭阁,再上才是塔刹,通高8米。塔身的各个部分几乎都布满了雕饰,较一般铁塔精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