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23991700000017

第17章 外篇(5)

果使捐纳一停,则举贡生员决不患其终无出路,此则兼顾统筹潜移默化而不患其窒碍难行者也。

一停罢武科

文武两科并称,而两科之轻重利弊迥然不同,国家任官求才,无论章程如何,总之必用读书明理之士。因近年帕括之士有文无实;故改章以求实学,先略改科举章程以取已有之人才,次广设学堂以教未成之人才,他日专门学成体用兼备,仍是此等读书明理之人,其法小变,其意仍同。若武科则不然,硬弓刀石之拙固无益于战征,弧矢之利亦远逊于火器。至于默写武经大率皆系代情,文字且不知,何论韬略;以故军兴以来,以武科立功者概乎其未有闻。凡武生武举武进士之流,不过恃符豪霸,健讼佐斗,抗官扰民,既于国家无益,实于治理有害,此海内人人能言之,无待臣等之烦言者也。或谓武生等可使改习枪炮;不知利器散布民间,流弊太大,实无防察之法,万不可行,或谓武生等可使入武备学堂肄业;不知学堂定法,无论水师陆师皆必须曾读书通文理。若不识文字者,虽有西师善教,精者不能解,粗者不能记,断无受教之地。或谓武科所以收强梁不驯之人才;不知凡应武试者,大率小康之家,子弟椎鲁游荡,不肯读书,乃使之习武以博科目之荣。其弓马衣装之费,较之文生为多,故世俗有穷文富武之谚,夫取士求将,本欲得良善守法之士;教以礼义,授以技能,以备干城腹心之用。岂有搜罗不逞,加虎以冠?且天下盗贼会匪亦多矣;岂武科所能网罗者哉?

今日勇营甚多,其材武有力之辈,皆可容纳,何借武科。或谓古今名将未必尽能知书;不知古之孙吴韩岳戚继光,今之罗泽南王鑫彭玉麟等,何一非学古能文之士,间有不学问而为名将者多由阅历而来,故兵勇起家,为良将者有之;然在今日已不能与强敌角胜。若应武科者,平日所习皆与兵事无涉,既不晓枪炮之精,复不谙营阵之法;及取中武科,年齿已长,习气已深,循资数年,即可为参游都守,何所谓阅历哉?查国家官制武职,以行伍为正途,八旗世家无非兵籍,此时讲求兵事必须武学西操相资为用。其学堂毕业入营操练精熟者,自必予以出身洊擢官职。将来内而禁卫,外而将校,皆可于此取之,考擢擢用之法另详专条。若仍以循旧之武科滥厕右职,殊于讲武励才之出路有妨。近年自故督臣沈葆桢以后,中外大臣言武科改章者甚多,盖久已共知其弊,臣等揆之今日时势,武科无益有损,拟请宸断奋然径将武科小考乡会试等场一切停罢;其旧日之武进士武举兵都差官一律发标学习,考察人材酌量委用补署,不必按资挨次选补实缺。武生年壮有志者,令其讲求武学以备应募入伍之用,疲老者听其改业。如此则学堂讲武学者,营弁精操练者,在标有战功劳绩者,登进之途较宽,必皆鼓舞奋兴而将校皆有实用,此诚自强讲武之一大关键也。

一奖劝游学

学堂固宜速设矣,然而非多设不足以济用,欲多设则有二难。经费巨,一也;教习少,二也。求师之难尤甚于筹费,天下州县皆立学堂,数必逾万,无论大学小学断无许多之师;是则惟有赴外国游学一法。查外国学堂法整肃而不苦,教知要而有序,为教师者类皆实有专长,其教人亦有专书定法。凡立一学必先限定,教至何等地位,算定几年毕业,总计此项学业共须几年,若干时刻方能教毕,按日排定,每日必作几刻工夫,定为课程,一刻不旷,如期而毕,故成效最确;学生亦愿受教,而教法尤以日本为最善,文字较近,课程较速;其盼望学生成就之心,至为恳切。传习易,经费省,回华速,较之学于欧洲各国者其经费可省三分之二,其学成及往返日期可速一倍。江鄂等省学生在日本学堂者多,故臣等知之甚确,此时宜令各省分遣学生出洋游学,文武两途及农工商等专门之学,均须分门认习;但须择其志定文通者乃可派往。学成后,得有凭照回华,加以复试,如学业与凭照相符,即按其等第作为进士举贡以辅各省学堂之不足,最为善策。此时日本人才已多,然现在欧洲学堂附学者尚数百人,此举之有益可知。并宜专派若干人入其师范学堂专学师范,以备回华充各小学中学普通教习尤为要着。再宫筹学费,究属有限,拟请明谕:各省士人如有自备资斧出洋游学得有优等凭照者,回华后复试相符,亦按其等第作为进士举贡。如此则游学者众而经费不必尽由官筹,盖游学外国者但等给经费,而可省无数之心力,得无数之人才,已可谓善策矣。若自备资斧游学者,准按凭照优奖录用,则经费并不必多筹,尤善之善者矣。

此四条,为求才图治之首务;其间事理,皆互相贯通,互相补益。故先以此四事上陈,盖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所不足。揆之今日时势,幸无可幸,缓无可缓,仰恳宸衷独断决意施行;其间条目章程自须详议,而大纲要旨无可游移,其有为因循迁就之说者惟赖朝廷坚持,勿为其所摇夺。

(《张文襄公奏稿》卷三十二,民国庚申年[1920]木刻本,第13页)

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

窃臣之洞本年春间,会同直隶督臣袁世凯具奏科举阻碍学堂,详陈得失利弊一折,钦奉朱批,交政务处议奏在案。

窃惟奉旨兴办学堂,已及两年有余,而至今各省学堂仍未能多设者,经费难筹累之也。公款有限,全赖民间筹捐。

然经费所以不能捐集者,由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谓朝廷之意并未专重学堂也。然则科举若不变通裁减,则人情不免观望,绅富孰肯筹捐,经费断不能筹,学堂断不能多。入学堂者恃有科举一途为退步,既不肯专心向学,且不肯恪守学规。况科举文字,每多剽窃;学堂功课,务在实修。科举止凭一日之短长,学堂必尽累年之研究;科举但取词章,其品谊无从考见;学堂兼重行检,其心术尤可灼知。彼此相衡,难易迥别,人情莫不避难而就易,此已早在圣明昭鉴之中。

当此时势阽危,非人莫济,除兴学堂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

若长此因循,坐糜岁月,国事急矣,何以支持。

议者或虑停罢科举,专重学堂,则士人竞谈西学,中学将无人肯讲。兹臣等现拟各学堂课程,于中学尤为注重。

凡中国向有之经学、史学、文学、理学,无不包举靡遗。凡料举之所讲习者,学堂无不优为。学堂之所兼通者,科举皆所未备。是则取材于科举,不如取材于学堂彰彰明矣。顾或又虑学堂功课虽重积分之法,而分数定自教员,难保无以爱憎而意为增损。殊不知学堂功课之优绌,皆系当堂考验,全堂学生及堂内执事人员众目共睹,教员即欲违众徇私,而公论可凭,万难掩饰。臣等尚恐偶有此弊,故于中学堂考试归诸学政主持,督同道府办理。高等学堂毕业,则请简放主考,会同督抚学政考试。大学堂毕业,则请简放总裁,会同学务大臣考试。并不专凭本学堂所定之分数。如是则中西之学既已兼赅,固不患其偏重。取舍之权,仍在试官,更不患其不公。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

窃思就事理而论,必须科举立时停罢,学堂办法方有起色,学堂经费方可设筹。惟此时各省学堂尚未能遍设,从前大小各种学堂,尚未定有详细完备章程。故已设之学堂,办理未尽合法,学堂品类不齐,或不免间有流弊。其不欲遽议停办科举者,未始非老成持重之见。然使此时一无举动,天下并未见朝廷将来有递减以至停罢之明文,实不足以风示海内士民,用收振兴学堂之效。臣等公同商酌,拟仍查照臣之洞会同袁世凯原奏分科递减之法,吁恳天恩,明降谕旨,布告天下,将科举旧章量为变通。从下届丙午科起,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暂行试办。一面照现定各学堂章程从师范学堂入手,责成各省实力举行,认真整顿。至第三年壬子科应减尽时,尚有十年。计其时京外各省开办学堂已过十年以外,人才应已辈出。且科举既停,天下士心专注学堂,筹办经费必立见踊跃。如学堂有办理无效及尚滋流弊者,应由学务大臣随时考核,咨行各该督抚严行复查,将不得力之学务人员分别参处。庶几学堂日有起色,以期仰副朝廷造就真才实事求是之至意。兹拟递减科举办法分条胪陈如下:

一、乡会试中额,请自下届丙午科起,每科分减中额三分之一。俟末一科中额减尽以后,即停止乡会试。

一、学政岁科试取进学额,请于乡试两科年限内分两岁考、两科考四次分减,每一次减学额四分之一,俟末一次学额减尽,即行停止学政岁科试,以后生员即尽出于学堂。

一、科举停止后,会试总裁改于大学堂毕业考试时奏请简放,分别内外场考试。乡试主考,改于各省高等学堂毕业考试时奏请简放,分别内外场考试。

一、科举停止后,各省学政毋庸裁撤,即令会问该省督抚考查整顿全省学堂功课,并中学堂以上选录学生及毕业考试等事务以昭慎重。查日本各处皆有视学,正与学政之名义相合。

一、科举既议停减,旧日举贡生员,年在三十岁以下者,皆可令入学堂肄业。三十岁以上至五十岁者,可入师范学堂之简易科。若三十岁以上,既不能入学堂,并不能入师范简易科者,及年至五十六十者,拟请自下科起举人于每科会试后大挑一次,或拣发一次。并多挑誊录分送各馆,俾得议叙。其大挑拣发未入选之举人,及恩拔副岁优各项贡生,均比照孝廉方正例,准其考职分别用为州同、州判。生员亦准比照已满吏考职,用为佐贰杂职,分发省分试用。其年在六十以上不能与考者,酌给虚衔。至经生寒儒,文行并美而不能改习新学者,可选充各学堂经学科文学科之教习。每届三年,查其实有成效者,比照同文馆汉文教习例给予奖叙。

如此,则旧日应科举之老儒亦不至失所矣。

似此量为变通,暂行试办,于科举仅止徐加裁损,而学堂立可顿见振兴。且于年岁已长不能入学堂之举贡生员,复为之宽筹出路。京官之任学差者如故,其放试差者且更增多,尤属毫无窒碍。合无仰恳宸断,俯赐施行,俾全国臣民确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办法,咸晓然于朝廷意向所在。

则必人人争自濯磨,相率而入学堂,以求实在有用之学,气象一新,人才自奋,转弱为强,实基于此,大局幸甚。

(《张文襄公奏稿》卷三十七,民国庚申年[1920]木刻本,第17-19页)

重订学堂章程折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

窃臣百熙臣荣庆前因学务重要,奏请特旨添派臣之洞会同商办。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初三日,奉上谕“京师大学堂为学术人才根本,关系重要,着即派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将现办大学堂章程一切事宜,再行切实商订;并将各省学堂章程,一律厘定、详悉具奏。务期推行无弊,造就通才,俾朝廷收得人之效,是为至要。”钦此。仰见圣朝兴学育才,务求实际,防微杜渐,不厌推详之至意。臣等曷胜钦服。

臣之洞伏查上年大学堂奏定章程,宗旨办法,实己深得要领。惟草创之际,规程课目,不得不稍从简略,以徐待考求增补。至各省初办学堂,管理学务者,既难得深通教育理法之人,而学生率皆取诸原业科举之士,未尝经小学堂陶镕而来,不自知学生之本分。故其言论行为,不免有轶于范围之外者。此次钦奉谕旨,命臣等将一切章程会商厘订,期于推行无弊,自应详细推求,倍加审慎。数月以来,臣等互相讨论,虚衷商榷,并博考外国各项学堂课程门目,参酌变通,择其宜者用之。其于中国不相宜者缺之,科目名称之不可解者改之,其有过涉繁重者减之。每日讲堂功课,少或四五点钟,多亦不过六点钟。所授之学,排日轮讲,少或四五门,多亦不过六门。皆计日量时以定之,绝不苦人以所难。中人之资,但能循序以求,断无兼顾不及之虑。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计拟成《初等小学堂章程》一册、《高等小学堂章程》一册、《中学堂章程》一册、《高等学堂章程》一册、《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一册。原章有蒙学堂名目,但章程内所列,实即外国初等小学之事。查外国蒙养院一名幼稚园。

兹参酌其意,订为《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一册。此就原订章程所有而增补其缺略者也。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原订《师范馆章程》,系仅就京城情形试办,尚属简略。兹另拟《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一册,《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一册,并拟《任用教员章程》一册,将来京城师范馆应即改照《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办理。此外如京师仕学馆,系属暂设,皆系有职人员,不在各学堂统系之内。原订章程,应暂仍其旧,将来体察情形,再为酌定经久章程。至译学馆即方言学堂,前经奏明开办,兹将章程课目一并拟呈,其进士馆系奉特旨令新进士概入学堂肄业,此与仕学馆用意相近,课程与各学堂不同。而仕学馆地狭无可展拓,不得不别设一馆以教之,兹亦酌订章程课目别为一册。将来仕学馆或归并进士馆,或照进士馆现订课程改同一律,客随时察酌情形办理。又国民生计,莫要于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益而无一弊,最宜注重。兹另拟《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一册;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及艺徒学堂各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一册,《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一册,《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一册,《实业学堂通则》一册。

此皆原订章程所未及而别加编订者也。又以中国礼教政俗,本与各国不同,而少年初学之士,胸无定识,庞杂浮嚣,在所不免。此时学堂办法,规范不容不肃,稽查不容不严。

兹特订立规条,申明禁令,编为《各学堂管理通则》一册。并将此时开办各项学堂设教之宗旨,立法之要义,总括发明,订为《学务纲要》一册。各省果能慎选教员学职,按照现订章程认真举办,则民智可开,国力可富,人才可成,决不致别生流弊。

至学生毕业考试,升级入学考试,亦经详订专章。中学堂以下及收入高等学堂者由督抚学政会同考核;高等学堂应升级者,奏请简放主考,会同督抚学政考验。京城高等学堂,比例办理。京师大学堂奏请简放总裁,会同管学大臣考验,以昭慎重,而免冒滥。其奖励录用之法,比照奏准鼓励出洋游学生,于奖给出身之外,复请分别录用章程,亦经详加斟酌,拟有专章,伏候圣明裁定,将来应即分别照章奏明办理。

所有一切章程将来如有应行变通增损之处,其大者仍当奏明办理,小者由管学大臣审定后通行各省照改。

谨将《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毕业学生考试专章、奖励专章暨各项学堂章程分别缮写成册,并开列章程名目次序清单,恭呈御览。如蒙俞允,应由管学大臣通行各省一体遵照开办。所有臣等遵旨会商厘订学堂章程各缘由,遵旨与政务处王大臣会商,意见均属相同。

(《奏定学堂章程》,湖北学务处本,第2-6页)

学务纲要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

全国学堂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