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24002500000006

第6章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1964年,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沙·阿·阿莫纳什维利,在格鲁吉亚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始了“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教育实验。这个实验在于研究如何改革小学教育,使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既提高质量又减轻负担。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阿莫纳什维利新教学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使学习的困难成为儿童们明显地力不胜任的沉重负担。”如何解决这个看上去似乎矛盾的问题呢?这就是:要使儿童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从学习过程本身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创立人道主义的教育学是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理想。真正的人道主义教育学,能够“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它特别注重使儿童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的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感到获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

远至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夸美纽斯、卢梭、乌申斯基、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直至当代的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斯卡特金、布鲁纳等世界着名教育家,对“乐学”问题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看法。阿莫纳什维利的“乐学思想”是对这种进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阿莫纳什维利是如何具体认识并在他的实验教学体系中贯彻他的“乐学思想”,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的呢?

(一)尊重儿童的个性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儿童追求的,不是要告别自己的童年,而是要获得智慧的童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个性各异的儿童。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以往的教学都是从社会的、大人们善良愿望的立场出发来进行的,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方法都是从大人们的立场出发拟定的,并不反映儿童的生活。他把传统教育中的这些现象称为:教育和教学理论的“无儿童”和大人们的“利己主义”。

他认为: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应该放在儿童的个性及其个性和谐发展上。为此,他把所教的36名儿童,称做“三十六条教育谜语”。意即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要下功夫研究每个学生,解开怎样最有效地教育他们的“谜”。正因为如此,阿莫纳什维坚信:“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致力于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

(二)取消分数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分数是传统教育赖以存在的“顶梁柱”,是教师控制教学过程的“权杖”。其消极影响是:①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对分数有一种恐惧感。分数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成为好学生和坏学生的代名词,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分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互帮互助等良好品德。

分数是造成各种教育冲突的悲剧之源。鉴于此,他在教学实验中,废除了传统教学中借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分数,代之以师生共同对教学活动做出评价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分数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相信儿童

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阿莫纳什维利主张,要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使他们感到“他像所有的儿童一样,是有才能的,他也有自己的特殊的天赋”。

正因为如此,他把儿童们发展中的任何偏离,都看做是自己在教学中没有区别对待的结果,把他们在学习上的失误归罪于自己。从而,消除了学生对错误的恐惧感。他还时常告诫儿童们要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待发展上或学业上有缺陷的伙伴。当小朋友们对爱说谎的罗亚柯失去信任时,他说:让我们把她的假话“当作一种幻想、想象的能力”。不过,要让她每次说这种话的时候告诉我们:“这句话是虚构的,而那句话才是真的。”否则,“没有我们的信任,她将变成一个真正撒谎的人。”

(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消除教学过程中“自古就有的师生的对立和冲突现象”,是他的整个教学体系的目的。杰出的格鲁吉亚心理学家Д·Н·乌兹纳泽把这种对立和冲突称为“教育的大悲剧”。

他认为:传统教育中,教育和教学理论的“无儿童”和大人们的“利己主义”,教学过程的不民主、专制和强迫命令,对分数的偶像崇拜等等,导致了教学中师生间的对立和冲突。他以在教学中确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交际方式为突破口,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对立性。他指出: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完成许诺,对每个学生采取同情、耐心帮助和区别对待的态度,激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的大朋友、可以信赖的自己人。这样,学生就乐于听取教师的劝告、接受教师的教育。比如,在教学中,他建议学生们给自己评分,与他们一起制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使学生对评价感到心悦诚服。

(五)围绕儿童的需要来组织教学

阿莫纳什维利批评了传统教育中忽视儿童的天性,仅从大人们的立场出发来组织教学的专制主义教育主张。但他也不同意采取让儿童随心所欲的自由主义的教育主张,认为“这简直是对儿童的犯罪行为”。他采取了人道主义的教育策略。

他研究了游戏的心理学基础和教育意义,认为儿童是自己需要的俘虏,他们感到自己需要的事(例如游戏)就满怀兴趣地去做。那么,怎样使儿童感到学习也是自己的一种需要呢?这就是“教育过程必须环绕着儿童的种种需要和对全部生活的渴望来进行。”这既不是“儿童中心主义”,也不是“自由教育”。它是“从儿童本身所处的地位出发来设计教育过程”,是一种“后方的教育和教学策略”。

其实质在于:使学生在积极的动机作用的基础上,接受教育要求所必须的学习和认识任务;使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对象,恰恰就是教育要求所必需的学习任务,是他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上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

(六)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学习的推动力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常受到极端形式主义的、与学习活动结果无关的动机所驱使,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是一种“苦难”。发展学生认识积极性的本质就在于使“间接的和被动的动机过渡到直接的、有积极作用的动机”。“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

比如,分数往往使直接的学习动机不合理地为间接的学习动机所取代,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神经过敏、恐惧和敌视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活动的贬值。在认识过程中或认识过程完成以后感受到的欢乐,是形成学生认识积极性动机的最重要的源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阿莫纳什维利采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使学生从自己评价与检查的“观察点”出发,严密地注视着学习和认识任务的每个逻辑步骤,对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校正这些步骤,把结果与拟定的标准加以对比,教师赞许每一个正确完成的步骤,防止和纠正可能产生的偏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我勉励,从自己学习和认识活动的内部获得学习的动因。

(七)把儿童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儿童的个性是一个整体,吸引儿童参与的教育过程,不仅要触及他的个别属性,而且“要把儿童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的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会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他形象地把这种教育过程喻为带领学生们攀登“一架螺旋形的梯子”。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要考验、发展和锻炼自己;认识的每一步深化,都要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互相关心和团结友爱,都要激起学生进一步认识的积极性。①教师要做学生认识的“中介人”,把教材处理得使儿童不但能够而且乐于接受。教学要面向儿童发展的未来,把“明天”提携到“今天”来。教学既要让儿童感到困难,又要帮助其克服困难。这能使儿童在正视困难、克服困难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使学生经常处于自己可能性的极度紧张状态中,使师生之间的能力和情绪处于相接触的最高境界上。

(八)自由选择感--教学手段的同盟者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自由选择感是儿童通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最强烈的需要之一”。教师要把它当作“教学手段的同盟者”,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自由选择的教学情景。为了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与教师合作的志同道合者,凡在一切可行的场合,都应给他们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可以自愿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获取需要的知识。当然,按照什么样的教学大纲、用怎样的方法教育他们以及他们按照怎样的教学方法学习等,他们是不能选择的。

体现自由选择原则的课堂教学必须以下列原则为基础:

(1)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友好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气氛。

(2)必须在与学生合作、共同作出创造性努力的条件下进行。

(3)必须创造条件,能在那些教育价值相同但主观评价不同的教材中进行自由选择。

(4)必须满足学生对日益丰富的学习活动的需求及其各种认识能力发展的需求。

(5)必须启发、发动和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性和建设性的学习活动。

(九)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人物”,“能够使儿童们参加到造就自己本身的过程中去的教育学,才是真正人道主义的教育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师生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教师善于与学生合作,这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秘密所在。所谓师生合作是师生交际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兴趣和努力的一致性。

在这里,儿童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且也是一个独立行动的人。学生始终觉得,教师是器重他的,是尊重他的意见的,他能自由地提建议、作选择。

师生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教师请求学生帮助,一起揭示和判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属性、特点,拟定解答问题的步骤。

(2)教师向学生分发印有同一题材的两首诗歌的活页纸,请他们选择一首在下堂课上将要教会他们的诗歌。

(3)教师建议学生编一本自己的作文汇编,并提出几个书名供他们选择。

(4)给学生一组难度不同的习题供他们选择。

(5)给学生分发印有童话故事的活页纸,让其阅读、插图、提问题并装订成册。

(6)教师请学生每人编出2至3道复杂的数学题,全班一起来解答。

(7)师生共同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等等。

(十)创建适合儿童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阿莫纳什维利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年龄差异,创建了新的教学体系。

(1)设立15分钟一节的本族语、俄语和数学“微型课”,因为这些课与图画、唱歌、体育课相比,要求儿童有更加紧张的思维活动。

(2)课与课之间让学生穿插进行休息、跳舞、散步、唱歌、在音乐伴奏下听民间故事、想快乐的令人高兴的事等。这样有利于消除儿童的疲劳。

(3)上课的形式灵活多样。他认为,教师如果只按照刻板的公式上课,那就意味着对学生个性的扼杀。为此,他把游戏引进了课堂教学,在教学课上让学生朗诵诗歌,把智力故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等等。

(4)增加师生间的交往。他指出,儿童都有与教师交往的强烈愿望,都想对教师说些什么,都有表现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善于与孩子们交往,了解并满足儿童的迫切需求,把欢乐给予每个孩子。他与儿童们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和学生说悄悄话,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答案;用自己宽大的手掌轻轻地握一下学生们伸出的表示正确答案的手指;师生共同讨论,合作进行课堂教学等。

①阿莫纳什维利继承了世界进步教育家们关于要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强调学习动机的激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儿童手脑并用等优秀的教育思想。

阿莫纳什维利为“乐学”的教育思想宝库,提供了新的内容。

诸如,“后方的教育和教学策略”,自由选择的思想,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独特的教学体系等等。

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实验和探索,对于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阿莫纳什维利的实验研究正处于探讨和验证阶段,人们对许多问题都存在不同看法。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切不可盲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