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24002500000008

第8章 学习评价思想和方法(2)

(2)不断体现对每个学生的可能性和前景的信心。阿莫纳什维利指出,要不断使整个班级和每一个学生相信,他是有能力的,并且能够克服学习困难。教师对学生的成功和失败要抱友好的、乐观的态度。教师应该真诚地为学生的每一点成绩而高兴;对学生的失败,教师可以实事求是地表示自己的痛心,但这仍然应立足于对学生将来成功的信心。他说,这种表示应“采取鼓舞性的同情的形式,其中同时应包含这一意思,即教师把学生的不幸看作是自己的不幸并准备给他以帮助。”阿莫纳什维利反对在强调学生的成功和失败的同时,把他从儿童集体中分离出来并与之对立起来,譬如:“你们看,他是我们班上多能干的人。他是我的骄傲,他比你们都好,比谁都聪明。你们要以他为榜样!”或者:“他使我们大家蒙受耻辱。他是个懒汉,不想学习,甚至这样简单的习题他都不会解答!”等等。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施加教育影响的目的,在于教导整个儿童集体信任自己的每个成员,相信每个人的前景,为自己同学的成功而高兴,养成互相帮助的需求和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合作。阿莫纳什维利认为,使学生喜欢学习的奥秘在于教师善于同他们合作。他把师生合作理解为在解决认知任务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和努力的统一。他指出,这是一种交往形式,在这种交往中,“学生感到自己不是教育影响的客体,而是独立地和自由地发挥作用的人”。教师在揭示、查明所学事物和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时,在确定解决任务的途径时,应该要求学生帮助。

阿莫纳什维利强调,这里很多因素取决于教师能否使学生确信,没有他们的帮助,教师将“难以”找到答案,完成作业等等。

(4)合乎道德地对待学生,尊重和维护他的自尊心。在阿莫纳什维利看来,教师合乎道德地对待学生,具有双重结果:其一,创造相互尊重、不强制进行学习的总的气氛;其二,形成学生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习惯。为此,阿莫纳什维利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学生的关系。为了巩固与学生的信赖关系,应该委托学生以重任(如帮助教师编制按图练习),展现他们的发展前景,并提出较为复杂的学习认知任务,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家庭作业等。教师若是真诚对待学生,反过来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接受他的建议和帮助,愿意同他交往。笫二,提高每个学生在班级和家庭中的威信,不在同学和家长面前损害他的名声。教师应该在学生已经赢得的威信之基础上来看待他的每一个过错,以便推动和引导他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第三,在儿童集体中不断形成和培养相互尊重的习惯和风气,教导儿童讲究交往道德。

2.在课堂上组织儿童的生活阿莫纳什维利指出,儿童对学校、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是在课堂上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儿童对教学教育过程有无兴趣,能否发现其中的生活意义,取决于教师怎样在课堂上组织儿童的生活。他在实验教学中创造了一系列具体的、新颖独特的做法。

(1)发展学生的爱好。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每个学生都可能迷恋上某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可以发展起他的求知欲。学生的爱好能发展其“坚定的目的性”,帮助他自我确认,丰富儿童的集体生活。

但强迫学生形成爱好是不合乎教育原则的。他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在阿莫纳什维利的实验教学中,从二年级开始就让儿童书面叙述自己的印象、思想、感情、感受、态度等等,分析自己的行为,制订怎样做得更好的计划,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组织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有时专门安排一些课让学生进行书面的自我思考,提供他们思考的题目有:“使我高兴的和使我伤心的”,“我是怎样的人,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为什么学习”等等。

(3)建议学生编纂自己的“作品集”。阿莫纳什维利要求从预备班开始,就让学生编纂自己的“作品集”,即利用劳动课的时间,把自己写的诗、童话,以及图画、贴花、解答过的数学例题等都装订成册,并为此“作品集”起名。

(4)要求学生制作小书。教师给学生分发印有童话故事的活页纸。学生应该把活页纸折叠成一本书,加上封面,然后阅读书中的故事,根据故事的内容,在书中的空白页处画上插图,给列于书末的词汇加以注释,给每篇故事提出若干问题写于故事的末尾,最后把小书装订起来并加以美化。

(5)请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根据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求知欲、兴趣、爱好和知识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准备报告并在课堂上作报告。教师要让准备发言的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知识领域是“专家”。他只是在选择和加工资料时去引导学生。学生作完报告后,同班同学和教师可以提问,表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全班一定要向他表示感谢。

(6)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并与之争论。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生会产生许多他们常常不能回答的认知问题,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向他提出这类问题,并且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对待他们的问题是多么负责和认真。阿莫纳什维利强调,教师的回答首先应该促进儿童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应该有助于提高每个儿童的威信和自尊心。

阿莫纳什维利还求教师引导学生与他争论。在他看来,与教师争论有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他们的自信心。他指出,教师可以在分析文学作品、评价道德行为、解答数学习题时,通过提出相反的观点,激励学生进行争论。

3.形成学生实质性评价的能力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形成学生的实质性评价的能力对进行“没有分数”的教学至关重要。他指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形成学生的这一能力。

(1)教师的评价活动。它的实质在于矫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表现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对他的可能性的信心;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学生也在潜移默化地领会和掌握某些标准,掌握评价的某些形式和方法。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师的评价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学习认知任务的明确性和标准的双边性。

所谓学习认知任务的明确性,是指学习认知任务要指向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而不当追求外在的标志,追求结果本身。如果学生明确地理解和接受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就能轻易地把目的具体化,努力去实现这一目的,就乐意接受教师的评价。

所谓评价标准的双边性,意指师生双方都形成、理解和接受标准。阿莫纳什维利强调,标准的双边性水平不同,教师评价的内容就不同,因而学生学习认知活动的独立性程度也不同。他指出,在学生尚未领会评价标准的阶段,教师在评价中应主要运用“促进性的矫正方法”,评价的内容应主要是赞扬性的;在评价标准逐渐纳入到学生学习认知活动的阶段,教师的评价应该变得全面和完备;在有标准的学习认知活动阶段,当学生已经能运用标准并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时,教师的评价活动应采取简要的形式,着重评价学生学习认知活动的独立性水平。

(2)集体的学习认知活动。在集体的学习认知活动中形成实质性评价能力的本质在于形成共同的评价标准,表现和建立儿童集体中的积极的批评关系。阿莫纳什维利介绍了几种在集体的学习认知活动中形成学生内容性评价能力的方法。

其一,集体选择标准,即教师建议学生从几个同类的范例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范例并在做作业时遵循这个范例。例如,向学生演示某一道例题的各种解答方法,要求他们选择其中最为合理的一种解法来说明理由;接着组织他们运用选择出来的方法解答类似的各种习题。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标准并要求他们从一组范例中选择一些符合这个标准的范例。

其二,集体提出标准,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一定经验,在他们做作业前,要求他们集体制定做作业时应该遵循的标准;在完成作业后,要求他们根据这些标准来评价结果。

其三,集体进行评价,即全班学生在听了某个同学的口头回答或了解了他们的书面作业以后,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这一回答或作业,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常先指出好的地方,然后可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表示惋惜、同情、期望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心情等等。

(3)独立的学习认知活动。这里主要指的是自我评价以及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学习认知活动。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师的评价和集体的评价是形成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基础,在掌握了一定的标准和运用标准的方法,获得了对同学的作业进行实质性评价的经验之后,“学生就能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独立的学习认知活动中去”。

阿莫纳什维利主张让学生在班级中“分析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并确定旨在自我完善的最近的计划、任务和打算”,使学生“具体体现自己每天的进步过程”。在阿莫纳什维利的实验教学中,一般在完成书面作业以后,马上由学生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学生批阅自己的作业,找出错误并纠正错误。坐位相邻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教师则“不把已经发现并纠正了的错误当作错误”。

阿莫纳什维利所倡导的“没有分数”教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实验,取得了卓着的成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但也有许多人持反对意见:“很难想象,取消了世代相传的记分制,学校还像不像学校”。阿莫纳什维利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乃是由于,第一,“没有分数”

的教学与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公认的分数评价制度相对立;第二,人们往往在传统的教学范围中来理解“没有分数”的教学,而传统的教学若是没有分数确实难以实施。所以重要的并不是取消分数,而是改变支撑着学习评价观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改变教育立场,改革教学教育过程。如果观念和立场依旧,取消分数是行不通的,至多只是一种“装饰”。在阿莫纳什维利那里,取消分数仅仅是其实验教学的出发点、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