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24004900000030

第30章 《基督教原理》选读(2)

(宗教)这个表示“再次读”或“恢复”的动词精巧而正确地引申过来,因为真正的崇拜者须常常反省,时时勤思什么是真理。可是他的理由则显得牵强附会了。我认为这个字是针对毫无束缚的自由而言的,因为世人总是轻率地接受他们遇见的任何东西,并且在这些东西之间徘徊不定。但是虔诚则不同,为了要稳步地前进,一定不能超越适当的界线。对我来讲,“superstition”(迷信)一字意味着对所倡导的这种方法和规定,以及积累,过多的虚幻之事的不满。我们且不谈字面的意义,在各个时代,宗教都被错误和虚假所败坏和歪曲,这是被普遍承认的事实。虽然每个人嘴上都承认这一点,但是他们同时又暴露出可耻的无知,就如我们已提过的那样,他们既不皈依唯一的上帝,也不对自己的敬拜加以选择。可是,上帝为了维护其权力,便宣告他是“妒忌的”。假如人们将他与其他虚构的假神相混淆,他便要对他们进行猛烈的报复。然后,为使人们顺从,他规定了对自己合理的敬拜。他将两者都包括在他自己的法律之中,首先他确定自己为信徒的唯一立法者,而后,根据他的旨意,规定对其合理的敬拜方式。确定法律的范围,是为防止人们步入歧途,破坏合理的敬拜方式。

第十七章正确地应用这个理论,对我们很有用由于人心倾向虚幻,那些对教义的正确用途茫然无知的人便极易把自己陷入困惑。因此,对于圣经有关万物如何安排的训旨,在这里必须加以简单的叙述。首先要说明的是,上帝的天道不仅及于过去,同时也及于未来。其次,上帝管理万物,有时借助财物,有时不借助财物,有时甚至用与一切财物相反的方式。最后,神总是表示其对全人类的关怀,特别是对教会的管理,上帝则倍加注意与关怀。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上帝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他的父爱与仁慈或他的严明的正义常常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有时这些活动的原因则隐而不露,因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以为人间事物的变化是由盲目而冲动的命运所决定的,或是由情欲唆使我们去埋怨上帝,以为上帝将人类抛来抛去,当做球来玩耍。但,总是我们平心静气地去学习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最后的结果足以证明,上帝的意图和计划都是有充足的理由的。我们就会明白,他的设计不是教训他的人们去学习忍耐,改变他们败坏的情感,克服他们放纵的欲望,就是教育他们克制自己,激发他们奇发振作。在另一方面,他的设计则是为着挫抑骄傲之人,点破邪恶之人的诡计,挫败他们的阴谋。但是,无论这些原因对我们是如何隐而不露,如何不易被我们所察觉,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原因存在于上帝之中,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因此我们须同大卫一起高呼:“主啊,我的上帝,你所做的奇迹,和保护我们之心之多,无法向你陈明,若要陈明,其事不可胜数。”虽然我们的苦难本当时时提醒我们认识自己的罪恶,天国的惩罚也应促使我们悔过自新。可是我们看到,基督将更多的主权归于上帝的旨意,那就是并非要他根根每个人的过失来惩罚人。因而对一个天生的盲人,他便说:“这个人并未犯罪,他的父母也没有,而是上帝的意志要在他的身上显示出来。”根据人之常情,人们往往对这些加以抱怨,认为灾难在生前就已发生,实在是加害无辜,有损神的宽容之心。但是基督声称,我们的双目能明辨事物,这就是上帝的光荣体现在这件事情上。但是我们必须谦虚谨慎地行事,且勿将上帝的作为加以责难;我们要对他的判断加以尊敬,就如同敬仰他的旨意,相信这是他的所作所为最公正的原因。每当乌云遮天、狂风暴雨骤起,我们眼前布满迷雾,雷声灌耳,恐惧充满了我们的感官,这时万物在我们眼中便都昏昏然然,混沌不堪了。可实际上,这时天空仍同往日一样静谧晴朗。这样便能推断,当这骚乱混浊的世界使我们判断力丧失的时候,上帝便以他纯洁的正义与智慧之光,将这骚乱混浊的世界纳入他绝对的秩序之中,使其朝着适当的方向发展。

Ⅲ、凡学会这种谦逊的人们,使不会因为过去苦难与不幸而抱怨上帝,也不会将自己所犯的罪推托到上帝身上,就如同荷马史诗中的阿格曼农所说的一样:“这件事的错不在我,而在朱庇特和费特”。他们也不会受命运驱使,因绝望而自杀,如同普劳都斯所说的年轻人那样。他们说:“我们的事情变化无常;人是被命运任意支配的;我将置身悬崖,毁灭我的一切,了此一生。”其他年轻人不会效仿刚才提到的那位青年,将自己邪恶无耻的行为归咎于上帝,并说“上帝是这些事情的原因,我相信是神的意志,否则的话,这些事情绝不会发生。”他们应做的是研读圣经,从中领悟什么是上帝所喜好的,并循着圣灵的指引,努力得到它。同时,他们应准备随时响应上帝的号召,用他们的行动来证明,没有比对圣经教义的知识更有用的东西了。有些粗俗之人,由于他们的荒谬,愚蠢地掀起一场骚乱,搅得天翻地覆。他们如此论辩道:上帝既然已确定了我们的死期,我们也无法逃避这个死期,因此一切对神的敬畏和希望逃脱这个命运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有人听说某条路上有危险,他便不敢轻易路上这条路,否则就会被强人所害;有人寻医服药,目的是延续他的生命;有人谨慎饮食,否则他虚弱的身体便会受到伤害;有人害怕居住破旧不堪的房屋等等;人们总是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地要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满足自己的欲望。所有这些修改上帝意志的作法或者是徒劳的,或者生与死,健康与疾病、和平与战争以及其他一切人们依据自己的欲望和好恶来努力争取或尽力避免的事情,均非由他的天命所决定。他们甚至断言道,信徒的祈祷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不入正道的。因为他们所祈求的东西,上帝早已在永恒之中将其安排了。

总而言之,他们废除一切有关未来的筹划,认为那样的筹划违背了上帝的安排,上帝已根据他的喜好安排了一切,并不与人磋商。他们将所有发生的事情,全部归于上帝的治理,而忽视那些对这些事情有直接责任的个人。若是一位好公民被杀,他们便说凶手是在执行上帝的旨意。若是有人犯了偷窃或奸污罪,他们便说,既然一切都是主安排预定的,那么他不过是上帝命令的执行者罢了。若是儿子放弃一切可能的措施,漫不经心地等待他父亲死期的来临,他们便讲,与上帝对抗是不可能的,而他父亲的死期则是上帝在永恒之中已决定了的。对这些人来说,这些罪都成了美德,因为这是在顺从上帝的旨意。

Ⅳ、对未来之事,所罗门在人们的筹划与上帝的安排之间做了恰当的协调。他嘲讽了那些自以为是,狂妄地以为自己可以不要上帝而承担一切的人们的愚妄。他说:“人心安排自己的道路,而上帝则指引他的脚步。”这表明,上帝永恒的法令,并不妨碍我们按上帝的意志而计划我们自己的事情。原因很明显,上帝既然限定了我们生命的限度,同时也就让我们照顾这个生命;他给了我们保存这个生命之所需,使我们能预见危险,使我们懂得谨慎从事和如何补救,从而免遭不测。这样,我们的责任就显而易见了。假如上带交付我们要保存生命,我们就应保存它;假如他提供我们之所需,我们就应使所罗门(Solomon),古以色列王国国王大卫之子,以智慧着称。

用它;假如他预告我们有危险,我们就应避免它;假如他提出补救之法,我们就不应忽视它。可是有人会反对这点,假若不是命中注定要被伤害,那么危险就不会伤害我们,要是命中注定,任何补救之法也无济于事。但是假使上帝给你方法来消除危险,使危险并非致命,这又怎样呢?检查一下你的推理是否与神的意志相符呢!你可以下结论道,如果危险并非致命,则不必警惕它们,我们可以不加谨慎而幸免;但相反的是,上帝告戒我们要小心谨慎,因为他不想使我们的危险致命。人们的筹划与谨慎都来自上帝的启示,正是因为人们顺从了上帝的安排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对这显而易见的事实。那些狂人们则视而不见。相反,他们由于自己的漫不经心和因循苟且而自取灾难。若非愚妄和谨慎都是天道的手段,一个谨慎之人怎么会因为顾及自己的福利而不陷入罪恶?而一个愚妄之人则因轻浮备莽而自毁性命呢?

Ⅴ、这些人不加思考,错误地将所有过去之事都归于上帝的绝对意志。他们说,因为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上帝决定的,所以没有神的意志的介入,一切偷窃、通奸和凶杀便不会发生。他们会问,既然上帝乐意给某人加以穷困,那么他因此而偷窃为何还要受天道之罚?

假如一个人已被上天定死罪,那么凶手将他杀死为何还要受天道之罚?假使这些人不过是顺天意而行事的话,为何都要受罚呢?但我否认他们是在遵从上天的意志。因为我们不能说,一个被邪恶之心所驱使的人,是在顺从上帝的指令,他实际上是在满足他邪恶的情欲罢了。真正服从上帝的人,是那些遵从他的意志、随时勇于响应上帝召唤之人。除了从圣经里,我们还能在何处了解上帝的意志呢?因此,对在圣经里的上帝之意志,我们在行动中应加以顾及。上帝只要求我们的行为遵从他的训戒。若是我们做任何与这些训戒不符之事,那便是不服从,便是抗命与违逆上帝的意志。但有人会说,若他不允许,我们便不会做。这点我承认。可是我们做坏事,难道是想取悦上帝吗?上帝并未给我们这样的指令。我们做这些坏事之时,并没考虑神的意志,而是完全被自己强烈的情欲所驱使,是在故意反抗上帝。这样看来,就是犯罪的行为,也可说是服从上帝的命令了,因为以他无限的智慧,他清楚地知道如何运用恶的工具来达到善的目的。现在,可以看看这种推理是如何地荒谬:他们希望犯罪之人能免于处罚,因为犯罪本身也是由上帝安排的。我还甚至可以承认,窃贼、凶手和其他罪犯都是天道的工具,是上帝用来执行他所预定的审判的。但我不承认这些可以给他们任何罪恶提供借口。他们是妄图使上帝与他们一同陷入罪恶,还是试图借上帝的正义来掩饰他们的败坏呢?这两项他们都不会得逞的。一方面,他们受自己善心的谴责,不能开脱自己的罪责;另一方面,他们不能责怪上帝,因为在他们身上除了罪恶,别无他物,可在上帝身上,他们能找到的只是对他们邪恶的合理使用。有人说,他是他们主力而行事的。我要问,不是因为太阳的光热使其腐败蒸发,尸体的臭味从何而来?显然是由太阳的光热造成的,但没有人会因此将这浊臭的气味强加给阳光。

Ⅵ、只要信徒对神的意志进行虔诚和圣洁的沉思,就容易消除这种吹毛求疵或过分的狂乱,因为这种沉思是虔诚之心所主使,为的是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和利益。若是一个基督徒相信,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主的安排,而非出自偶然,那么他就必定会承认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会因此而思考其他次要的原因。对这一点,他绝不会怀疑,即上帝有其特殊的旨意要照顾他的生命,凡对其利益和安全不利之事,他不会容许。但他所关心的首先是人,其次是其他生命,因此他确信上帝意志支配着这一切。他要承认,人类不论善恶,他们的筹划、意志、努力以及权力都在上帝控制之中。他要指使他们到哪里,他们就得到哪里,要束缚他们,便束缚他们。上帝的旨意对信徒的安全有特殊的照顾,这一点可以被许多明显的许诺所证实:

“将你的负担卸给主,他会抚养你,他绝不会让道义之人受苦和动摇。”“住在上帝旁的人,将受到上帝的庇护”。“他触摸你,就是在触摸他眼中的瞳仁。”“我们有坚固之城:上帝为拯救所筑的城廓。”“妇人可忘记吃奶的婴儿,我却不会忘记你。”

(第二篇)

(第二章)

我们皆知,罪自从征服了第一个人以后,不仅蔓延到全人类,而且占据了每个人的灵魂。现在要加以详细讨论的便是,我们是否已被完全剥夺了自由,倘若部分尚有余留,它的能力又可达到什么程度。为使我们更容易发现问题的真相,我这里要定一个标准,以便使我们的讨论可以有所遵循。防范错误的最好方法便是考虑来自四方对我们的威胁。因为人一旦被宣称为缺乏正义与公直,他便立刻会因此而懒散不堪;若他被说成根本无能力去追求正义,他便会立即对正义漠然视之,似乎这与他毫不相干。另一方面,若是他们僭取任何一点正义给他们自己,他们便是剥夺了上帝的荣光,而遭到放肆鲁莽的危险。因此,为了不至于撞在这两块石头上,我们讨论所应遵循的方式是:首先,人既然已被告知他们的良知已荡然无存,而且四处被可怜的需求所包围,就应接受教导去追求他所缺乏的良知和所被剥夺的自由;第二越是被认为缺乏力量,就越应诚恳地从倦怠中被唤醒过来。前者的必要性是人人都清楚的。然而我想,对自己没有力量这一点,抱怀疑态度的人则未免太多了。人所应有的,就应无可非议地归他所有,可人不能虚张自夸,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神灵的仁慈降临在他身上时,他且不可自夸自荣,当他被从荣耀的顶峰拉入羞辱的深渊时,他应何等的谦卑呵!我因此说,当人被抬举到最光荣的地位时,圣经并没给他任何东西,只不过是说,他是按上帝的形象被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他的幸福与他自己的任何好处无关,而是来自上帝。当他受上帝丰富的恩惠时,不知感激上帝的仁慈,而现在,当他的光荣被剥夺干净,除了承认上帝之外,还可以做什么呢?过去他没有因受上帝的恩赐而归荣耀于他,现在只能承认自己的贫乏而归荣耀于他了。把智慧和力量的夸耀都从我们身上夺去,这对我们的益处不亚于对神的光荣的益处。那些把非属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人,是在堕落罪上又加上了亵渎之罪。因为,当人们教训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行事的时候,我们除了象借助芦苇飞上天空的人那样很快就又摔回到地面以外,还能有什么其它结果呢?虽然将我们的力量比作芦苇还是过于自夸了。不论虚妄的人们如何想象自己的力量,它也不过如一缕轻烟一般。奥古斯丁常常引用的那句名言是有道理的:自由意志与其说是被倡导它的人们所建立,不如说是被他们所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