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学习理论流派发展与教育论著选读
24011800000011

第11章 斯金纳操作性条作用学习理论(3)

斯金纳还介绍了用塑造的方法来解决困难的行为问题。一个小孩生下来时就因患白内障而失明,在他尚未达到施行手术的年龄之前,他一直大发脾气。手术之后仍很难管理。让他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说如果不戴,将会永远失明,但他不听。他的这种行为是严重的自我诋毁行为。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结果沃尔夫等人(Wolf,MeesandRisley,1964)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设计一个强化相倚关系的程序,成功地塑造了戴眼镜的行为。当然,作为一个前提条件,是让这个儿童处于饥饿状态,以便使食物作为有效的强化物。首先将一副空的眼镜架放在桌上,只要出现任何与眼镜架接触的行为,就立即给予食物强化。强化可以按取眼镜架、把眼镜架放在身上等这样一些渐进的序列。当然,在塑造把眼镜架准确地戴在脸上这一行为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当这一行为反应终于成功之后,再给眼镜架配上规定的镜片。最后这个小孩每天戴眼镜的小时数如图3所示,最后的斜率基本上表示了这个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

斯金纳还进一步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塑造而不是通过人们所意识到的方式形成的。人们在学习任何东西的过程中,都要摒弃大量不合适的或无效的反应,从而使适当的(因而受到强化的)反应比较牢固地确立起来。格林斯庞(Greenspon,1955)通过使用“言语条件作用”技术,用实验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一项研究中,实验者仅仅只是同被试交谈,要被试说出几个词。被试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词,只是随便说出几个名词。每当他们说出一个复数名词时,实验者就用“嗯哼”作为强化。结果在以后的交谈过程中,复数名词明显增加。

曲线表示每天戴上眼镜的小时数,该曲线为累积制成的曲线。最后的斜率约为每天12小时。

2.渐退:刺激的辨别正如通过塑造的技术可以使有机体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复杂技能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渐退技术使有机体逐渐学会对类似的刺激作出有区别的反应。

渐退(fading)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作出有辨别的反应。斯金纳有时把这种技术称之为刺激控制。

斯金纳认为,通过巧妙地编排程序,可以使动物对微妙的刺激差别作出辨别反应。例如,可以通过渐退技术教鸽子“阅读”两个词:

peck(啄)和ture(转)。如前所述,用塑造的方法训练鸽子去啄写有“Peck”的开关,相对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鸽子很快就会把习得的反应泛化到另一个词上去,也就是说,鸽子在学会对“Peck”作出啄的反应后,往往也会对“ture”作出啄的反应。但如果使两个刺激变得相当不同,例如,“peck”这个词用很大的黑体字,“ture”用很小的红体字。

由于鸽子对颜色视觉很敏感,只要通过几次尝试,鸽子就会学会只对大的黑体字作出反应。在鸽子学会这个反应后,开始逐渐消退这两种刺激的区别:大的黑体字越来越小;小的红体字颜色越来越暗,直到最后这两个词都是黑的,大小也一样。现在,鸽子能准确无误地辨别这两种刺激了,即学会“阅读”Peck和ture了(Reese,1966)。

渐退技术不仅有刺激辨别方面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例如,斯金纳在《教学技术学(Thetechnologyoftea一》一文中,介绍了西德曼(M.Sidman)的一项实验。西德曼为一名脑异常小的白痴编制了一套作出细微辨别的程序。在实验开始时,这个被试年龄40岁,智龄只有18个月。他只受过部分排便训练,穿衣服也得别人帮助。根据对她姐姐死后进行的大脑解剖研究来判断,他的大脑可能仅为正常人脑的三分之一。西德曼研究了这个白痴对投射到半透明垂面上的圆形的辨别能力。强化物为一小块巧克力。开始时,只要按一块大垂面便会启动一个开关,从而使一块巧克力落入随手可得的杯中。尽管被试表现出相当差的动协调,但他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一多少需要有点精巧性的反应。然后用三组较小的格子将这垂面一分为三(见图4B),中心这一黑格子以后不再使用。被试开始时只要按余下八格中的任何一格,便可得到强化。随后随机地照亮其中一格,将圆形投射其上(见图4C),被试学习按有灯光的一格。然后把扁椭圆形投射到余下七个比较暗的格子上(见图4D)。在以后的实验安排中,使现在照亮的椭圆逐渐过渡到接近圆形(见图4E至G)。每一阶段都持续到被试能够作出辨别反应为止,所有正确的反应都用巧克力给予强化。最后,被试能够成功地从几乎像图4一4H所示的排列中选出圆形。

一个设计用来教辨别细微刺激差异的程序。强化按如下情况而定:(A)作出按动一个大垂面的反应;(B)作出按动八个小格(除中心一小格外)中任何一格的反应;(C)作出只按动圆形投射其上的这一小格的反应;(D)除了扁椭圆形较暗地出现于其余各小格外,同前;(E、F、C)只对有圆形的小格作出反应,但圆形以随机的位置出现在椭圆之中,椭圆形逐渐变圆;(H)只对很接近圆形的椭图中的图形的小格作出反应。

智慧成就,超过了他前40年所取得的全部成就。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并不是有什么极为光明的前程在向他召唤,而仅仅是因为他在这一年里,每周有几个小时生活在一个精心编排好程序的环境里(Skinner,1968)。

斯金纳无疑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诚如美国心理学会1958年在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奖时介绍的:“他是一位有想象力的和富于创造力的科学家。..很少有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发展有过如此深刻的影响。”

斯金纳一生坚持严格的行为主义立场。他关注对行为的描述而不是解释。他避免使用任何先验的假设,而是从经验性资料开始,采用归纳法,逐步进行科学的概括。

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设计了用以研究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他反对其他学习理论家所设计的复杂的迷津,因为复杂的迷津要求动物作出复杂的行为,从而无法确定行为的各种基本规律),并对各种强化程序安排的效果作了详细而又比较科学的考察。他根据强化原理所设计各种应用性技术(如塑造和渐退的方法),不仅使实验室动物行为发生了变化,而且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情境。例如,在心理治疗、问题儿童的处理、智力迟钝儿童的教育、课堂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桑代克效果律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斯金纳认为,在学习领域内控制有机体行为方面,他主要作了两个改进。第一,严肃地探讨了效果律。实验证明,效果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效果是在有利于造成被称为学习的那种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只要我们安排好强化的结果,我们的技术就会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地去塑造有机体的行为。第二,采用强化相倚安排的方式,可以使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强度水平。在任何时候,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强化是必需的。通过对强化安排的不同组合,可以使有机体日复一日地把某种行为保持下去而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Skinner,1954)。

现在,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仅仅是桑代克学说的翻版,这未免言过其实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的独特性,以及他所设计的技术在程序教学、课堂管理和行为矫正方面的有效性,是桑代克的效果律所不能比拟的。然而,斯金纳确实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批评,主要批评是两个方面:(1)斯金纳局限在实验室动物的简单学习上,而不是从事复杂思维和问题解决的人身上。(2)斯金纳总是避免涉及有机体的内部状态,所以被人称为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emptyorganism)”。对此,斯金纳一般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他说:“我对我的任何一个批评家的批评从来不作答复。一般地说,我甚至不看他们的批评。我将用我的时间去做一些比清理他们的误解更好的事情”(转自舒尔兹,1981年)。

但也有人对此为斯金纳抱不平。例如斯内尔贝克尔(Snelbe一cker,1974)认为,人们长期来对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与人类行为关系的责疑,至少有三个问题是要澄清的:(1)动物研究结果对阐述人类操作原理的关系;(2)从较简单的过程外推到较复杂的过程上去的可信度;(3)用外部刺激控制能够说明较抽象的人类学习过程的程度。他分析表明,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虽说斯金纳对批评持不予理睬的态度,但他对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从而使他俨然成为当代行为主义的立言人。但是,由于他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人类所有的学习(包括行为动作、学术活动和社会关系等),认为只要分析强化的效果并依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斯金纳《认知科学与行为主义》和《自由与幸福的学生》两篇文章。在这两篇论文中,他对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驳。见《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此设计控制强化安排的技术,就可以塑造或去除人的任何行为,这未免使人怀疑这一结论的合理性了。因为人的认知与情感、思维与行动、个性特征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微妙性程度,决非用“强化物”这把“万能钥匙”所能一一开启的。若要对人这个复杂的有机体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必须试图打开“斯金纳暗箱”,了解人的内部心理运演过程,而不只是外部行为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