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学习理论流派发展与教育论著选读
24011800000035

第35章 当代两派学习理论怎样描述学习过程?(2)

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一个研究者能够沿着种系发生的等级走得多么远,而仍然可以从动物的行为中观察到,好象它们能够看出关系呢?要看出关系,一个人必须体验事物是怎样起作用的。乍一想,似乎这样做,一个动物就必须具有某种最低限度的感觉和神经的配备--也许一个脑,即使它仅仅是发育不全的脑。可是,一位着名的美国生物学家詹宁斯(H.S.Jennings,1868-1947)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詹宁斯花了许多时间观察原生动物诸如眼虫(euglenae)、草履虫(paramecia)和变形虫(amoebae)之类的行为。他发现,原生动物的活动,不但是非常多变的,而且也是容易改变的。他判定,它们的行为不能仅仅从简单的生理化学的反应方面去解释。詹宁斯认为,就原生动物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来看,有理由推断原生动物也同人一样存在着有目的的行为。

一位和詹宁斯同时代的生物学家波特曼(AdolfPortmann),在这一点上,支持詹宁斯早期的思想。他说:“因此,现在生物学应集中研究动物出现的情况是怎样的,而不是它们实际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生物学家们想象地把一切事物归纳为生理化学的法则。”

我们从这一切将作出什么结论呢?一个可能的结论是:一个用动物作实验的人,由于他的倾向性,很可能把他的实验安排得使得动物的行为要么显得是偶然的,要么显得是有顿悟的。一位着名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在1920年代结束以前注意到,心理学家们,在他们的动物实验中,完全由于对实验情境的安排不同而可能证明两种根本不同的反应。罗素很幽默地评论说:“美国人研究的动物,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慌张和激动的表现,到处乱跑,而最后偶然获得希望的结果。德国人观察的动物,则不动的坐着并进行思考,而最后,从它们内部意识里逐渐形成解决办法。”③可是,用低等动物作实验的办法,或许不象罗素所评论的那样,会使实验者在思想上犹豫不决。一旦一个研究者确定了倾向性,不管他是按照行为主义的方向还是按照格式塔一场的方向确定的,他都可以从一切有用的实验和其他的例证所可能提供的最广泛的信息获得支持。

行为主义者明确地表示,动物能够被放在某种实验情境中,使它们表现出似乎是尝试错误的、偶然性的、盲目的和机械的外显行为。

此外,似乎没有疑问,人作为实验对象也能够被放在各种情境中,使他们明显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对于这样一种实验的唯一要求似乎是:出示给学习者的问题,一定是他以前的经验一点也无法帮助他去对付的问题。

另一方面,格式塔一场心理学家们曾经论证过,不管是对低等动物还是对人,情境都能够被安排得使学习显示出一种“啊哈!”的性质。那就是,一个实验对象在学习某种东西的过程中似乎“领会了意义”,或者体会到面临的情境。假如情境容许人和低等动物从事似乎有顿悟的学习,那么,行为主义者关于学习是无目的的、机械的和偶然性的这种见解是否正确,就会引起人们很大的怀疑。

格式塔一场心理学家们坚决主张,要描述整个动物界的学习,我们最好从人的实例开始。当我们检查我们自己或他人有目的的行为时,会看到,学习似乎时常是,或许始终似乎是看透事物的问题,是获得理解的问题。如果我们假设低等动物是以同样方式学习的,那么,根据这种假设,我们就会设计出种种实验,使它们能显示出这种学习。

这并不意味着,譬如说,如果我们是在研究一只狗,我们就敢于把它拟作人--把人的特性赋予它;而是说,我们要防止把它机械化--把它当作机器。这样研究狗的方法,就是把它“狗化”,正象研究一个儿童时,我们要把他“儿童化”一样。总而言之,我们考虑每一个低等动物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必须根据它自己的水平来考虑。假如我们永远把这点牢记在心中,我们或许能够对于学习作出若干适用于大多数或者甚至所有形态的动物生活的一般性的陈述。

第二节学习是刺激一反应条件反射吗?

根据新行为主义理论,学习被认为是无目的的习惯的形成。习惯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它或者属于对特定刺激所期望的反应,或者增加所期望的反应的可能性。一个刺激引起一个行动或反应,是由于刺激的性质、有机体的条件和所涉及的“学习的定律”使这行动或反应只能采取一种形式。新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们,把行为解释为施加于有机体的力量或刺激所产生的观察得到的行动。为了说明包括人在内的有机体的所作所为,要在他们的遗传的禀赋,围绕他们的环境情况,冲击他们的刺激和他们包括用言语表达在内的各种行动中,去寻找根据。这些行动或行为,不是反应性的就是操作性的。

反应性的行为是由某个刺激引起的行为。操作性的行为是受行为的结果,即接着发生的刺激所控制的行为。

一个儿童或青年,是按照适当的方式形成的某种实体。学习主要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都会发生变化。这样的行为,是由成人用讲述、说明、指点、引导、调解、操纵、奖励、惩罚以及有时强制他们从事种种活动等方式对儿童和青年反复教诲的结果。因此,教学是成人设置行为主义的环境条件(刺激)以保证学生们达到那些目标的问题。

这样,在新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是作为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发生的行为的或多或少的持久变化。因此,学习过程是由施加于柔顺的、被动的有机体身上的新的反应模式的印象所组成的。因为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环境刺激有机体而产生的,所以新行为主义者的主要概念,就是刺激(由环境提供的激动组成的)和反应(由有机体作出的反应组成的)。因而,研究学习过程的性质的问题,主要就是研究刺激和反应进行的关系,以及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因为中心始终是在行为上,所以在实际应用方面,有新行为主义倾向的教师,都力求在适当的时间,按希望的方面,提供适当的刺激,去改变他们的学生们的行为。这样看待学习的教师,特别要决定他们想要他们的学生们在完成作业时表现什么样的行为,然后继续用这种方式去刺激他们以引起和固定那些行为。

刺激一反应条件反射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条件反射是某种刺激一反应的序列关系的形成,这种关系导致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模式或者反应的可能性发生持久的变化。条件反射有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这两种形式,它或者采取一种形式,或者采取两种形式。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没有强化的条件反射。它是一种刺激替代(stimulussubstitution)的过程,它是以附着力原理(theadhesiveprinciple)为基础的。附着力原理的意思是:一个反应之所以附着于某个刺激,是由于该刺激的出现刚好在这个反应之前,以致当这个刺激再现时就会唤起或引起那个反应。

工具性条件反射,也称为强化或操作性条件反射。它是一种反应的改变或修改的过程,它是以反馈原理(feedbackprinciple)为基础的。反馈原理的意思是:一个有机体的需要或内驱力刺激的减弱或满足,会增加将来有机体在吃饱了东西,喝够了水,性得到满足或在其他方面得到充分满足之前,就即刻产生的那种反应再现的可能性;这里有从以前这种行为的强化的某种丧失得到满足中的反馈。

在这里所说的需要,是某个有机体为了活命与成长所必须满足的客观的、生物学上的要求。这些需要的例子,是一个有机体对食物或逃避痛苦的要求。所谓内驱力刺激,就是有机体被激发起来的一种状态,它是和使有机体行动起来的需要紧密联系的,并且可以看作是一种强烈的、要求一种调节反应的持久的刺激。每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内驱力刺激就会出现。在表4一1中,在经典性条件反射项目下,S1是原来适当的、无条件刺激,S2是条件刺激,R是条件反应;在工具性条件反射项目下,S是强化刺激,R是强化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通常是和象巴甫洛夫用铃声训练狗流涎那样一类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刺激替代。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中,铃声在狗流涎之前出现,或者同狗流涎同时出现,狗流涎是由食物的出现引起的。于是以后,狗听到铃声就流涎,即使那时食物并没有出现。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一个新的刺激,是同已经足够的无条件刺激--例如食物的气味--一起出现的,并且是在刚刚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之前出现。这样,有机体学会用它对旧的无条件刺激--一个已经足够引起这个反应的刺激--的反应一样的或相似的方式,对新的刺激作出反应。新的刺激变成条件刺激,而跟着两种刺激产生的反应,变成条件反应。因此,条件反应是一种和新的条件的--刺激相联系或者由新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变成引起旧的、无条件反应(流涎)的新的条件刺激。

从而流涎变成条件反应。

表4一1两种基本形式的刺激一反应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的顺序刺激一反应条件反射反应一刺激条件反射过程的性质刺激替代反应的改变涉及的心理学原理接近(不强化)强化附着力原理反馈原理基本的范例经典性条件学习在有机体行为中的展现,是经过连续的尝试训练,增加了以前中性刺激引起原来由某个其他刺激引起的反应的能力。中性刺激是这样一种刺激,它最初的出现,并不引起或强化所要研究的反应。

工具性条件反射正象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从巴甫洛夫早期工作中引申出来的那样,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从桑代克建立的基本原则中形成的。工具性条件反射或强化是反应的修改或改变。动物最初作出一个反应,接着得到“报酬”;这种反应,在引起它的强化方面是工具性的。这里有由强化刺激引起的反馈。这种强化刺激是随着有机体正在学习的反应发生的;一条狗在“叫”后得到东西吃,从而,以后它的“叫”的可能性增加了。

强化怎样发生?

新行为主义者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们假定某些心理学的结论作得相当好:(1)行动的模式,是通过有机体对重复刺激所作的反应来形成的,这些重复刺激是在正强化或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的条件下,伴随着“摸索和成功”(fumbleandsuccess)这样一种尝试错误学习的;(2)强化的发生或是通过基本的生物性需要,如饥饿或性欲的满足,或是通过第二需要,如要求安全、受重视或美的满足的需要;(3)教育上的鼓励,必须采用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正强化物,是一种由于它的出现而能加强行为的刺激;负强化物,是一种由于它的退缩而能加强行为的刺激。请注意:负强化,在心理学上是和惩罚不同的。强化可能是基本的或者第二的。

基本强化基本强化,通过基本的生物性需要或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某种行为。第二强化,有时称为高级强化。第二或高级强化的强化物间接地通过学习来获得它们的强化力量。一个黑猩猩用以操作的拨火棒和一个人能用来几乎做任何事的金钱,都是第二强化物。

基本强化,其驱力减轻(drive一reduction)进行的顺序如下:

1.某种基本要求,例如对于食物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在有机体内部产生一种需要的状态。

2.需要本身表现为一种紧张状态或驱力刺激,它给有机体以行动力量(一个失却食物的动物,显露出焦急的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饥饿驱力)。

3.这种活动使需要得到满足和解除紧张状态。

4.紧接着需要满足或驱力减轻之前的活动形态是强化的形态。

第二强化第二强化,是由原来的一个中性刺激和一个强化刺激一起出现而引起的强化。当一个中性的刺激例如声音或光,在被剥夺了食物的(饥饿的)动物面前配合食物反复出现的时候,以前的中性刺激,就变成第二的、条件的强化物。这样,第二强化的产生是在原来的中性刺激和基本强化刺激紧密联合,从而有效地减轻需要的时候。在这种情形下,中性刺激获得充当强化因素的动力;黑猩猩学会理解和作为“报酬”的食物在一起的拨火棒,正象它理解食物那样容易。因而,紧接着黑猩猩使用拨火棒之后,它未来的行动就因得到拨火棒而强化了;这就是第二强化。

消退除了这两种正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外,也有一种负条件反射过程--消退(extinction)。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一个有机体获得种种反应或习惯;通过消退,它就丧失这些反应或习惯。消退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有机体由于重复某种反应若干次,而没有伴随着强化刺激,就逐渐丧失那种反应或习惯。不论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还是通过工具性条件反射获得的任何习惯,都会由于消退而丧失。(参见第五章第158页对消退更广泛的描述。

我们如何把刺激一反应条件反射理论分类?

根据行为主义者们各自对学习的具体性质的见解,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类。一类认为条件反射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但是又认为,强化对条件反射的发生是不需要的。第二类是主张强化或效果律理论的。第三类由“二因素理论家”们组成,他们坚决主张,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学习过程--不依赖强化的条件反射和受强化原理支配的条件反射(参见第12一13页表1一1对刺激一反应条件反射理论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