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姆桥河为山塘河支流,南与山塘河连接,北与十字洋河相通,全长550米,有桥4座。
【白姆桥】位于山塘街东段,跨山塘河支流白姆桥河。吴语“姆”、“马”音近,故又名白马桥。原名泰定桥。相传唐刺史白居易修白堤时建。桥名来历传说有二:一说白居易指挥修筑山塘,其女关心父亲,常送饭至此。古代,妇人能为师者,尊称为“姆”,故名“白姆桥”;一说白居易的白马拴于桥头,故名白马桥。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现为石板桥,跨度2.5米,宽4.3米,长3.6米。
【八字桥】位于清洁路南,由相连两桥组成,一桥跨山塘河支流白姆桥河!一桥跨山塘河支流冯家浜(浜已填塞,桥尚在),两桥西、南端合一桥坡,呈“八”字形,故名。民国十一年(1922)由山塘市民公社会同当地民众集资建造。石梁平桥,各宽!米,各长4.8米。
【为钢桥】苏州轧钢厂1973年造,桥东通轧钢厂后门,西越清洁路直抵火车站货场。石桥墩,混凝土桥面,公路桥式,跨径6米,宽9.4米,长32米。
二十、里双河上的桥梁
里双河位于城南,为沧浪区与金阊区界河,河南属沧浪区,北为金阊区,上架桥1座。
【里双桥】位于桐泾南路两区交界处,南北贯通桐泾南路,跨里双河,桥以河名。1991年辟建桐泾路时新建。单孔,净跨25米钢架拱桥,重力式抗滑桥台,钢筋水泥桩基础,水泥桥栏。宽24.5米,长44米。
二十一、京杭运河上的桥梁
京杭运河位于金阊区西侧,成为与苏州新区的界河,河上新架大桥2座,均建于20世纪90年代。
【狮山大桥】位于三香路西端,横跨京杭运河,桥西连接苏州新区狮山路,是城区通往新区的主通道。双箱单室三向预应力连续变截面结构,长240米,主跨70米,岸跨各35米,钢筋混凝土档墙引桥各50米,航道3级。主桥两端与运河公园、沿河道路均成立交。桥面宽24.6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3米。主桥为花岗石栏护,两端各置石狮一对。1988年3月开工,1989年10月落成。
【何山大桥】位于金门路西端,跨京杭运河,桥西连接苏州新区何山路。始建于1994年,1996年建成。七孔,主跨(运河)184米,为三孔连续钢筋混凝土箱梁,中孔跨度80米,二边孔跨度各52米。边跨(旱孔)东西各2孔,为工字型组合钢筋混凝土支梁,各跨30米。基础为双排和多排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桥宽26.6米,其中车行道2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3米,长315.4米。
二十二、十字洋河上的桥梁
十字洋河在金阊区境内为外城河至沪宁铁路一段,系与平江区的界河,河北为平江区,河南为金阊区,上架桥4座。
【钱万里桥】位于广济路北端,跨十字洋河。桥南为金阊区,桥北属平江区。据《宋平江城坊考》原名钱万二桥街。相传该处原本无桥,河两岸居民靠摆渡往来。河东有家财主,在河西有许多房产。有家姓钱的居民,租住财主家的房屋,因缴不出房租,又借了财主家的钱,欠债累累。为还债,只得将女儿卖给财主,还清债务之后,以余钱造了一座桥,名为“钱卖女桥”。后因“卖女”听来刺耳,用谐音改为“钱万二桥”,以后演变成今名。诗云(不爱金钱不辱身,愿为邻里便行程;千金换得飞虹架,步步石阶垂泪痕。”明正统年间436—1449)知府况钟重建,嘉靖十一年(1532)刘为岑再建。清同治间改为木桥面,光绪元年(1875)盛宣怀之妾资助翻建为水泥桥。196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式桥。跨度12.3米,宽13.9米,长19.1米。
【福济桥】位于北环西路中段南侧。又名李王庙桥,清同治时重建石桥,1984年重修,1998年辟建北环西路时改建。单孔石拱桥,南北各有12级石阶,宽3米,高5米。
【新造桥】位于钱万里街中段。单跨梁桥,花岗石构筑。长30米,跨3米,宽2.6米,
高约2.5米。
【十字洋桥】位于北环西路与清塘路交会处,东西贯通北环西路。1998年辟建北环路时新建。桥为立交式,桥下旱洞为清塘路,东侧跨十字洋河。钢筋混凝土平桥,长60米,宽40米。
二十三、其他河流上的桥梁
金阊区境内小河浜较多,不少未予冠名,尚有桥4座。
【观景新村西口桥】位于观景新村西口。单孔平桥,钢筋混凝土结构,长7.1米,宽5.2米。
【络香桥】位于络香路北,跨天主堂浜,单孔混凝土结构,长21米,宽1米,跨度12.8米,1988年建。
【陆家桥】位于三元一村北口,跨陆家浜,单孔混凝土结构,长19.2米,宽1米,跨度14米,1989年建。
【兴元桥】位于三元二村南口,跨俞坟浜,单孔混凝土结构,长21.6米,宽12米,跨度15.6米,1993年5月建。
(第三节)立交桥
金阊区境内有铁路、公路立交桥2座,均为跨区桥梁,铁路以北为郊区,铁路南属金阊区。
【虎丘路立交桥】位于虎丘路与沪宁铁路相交处。单孔下沉式立交结构。孔高5米,路幅宽22米,3车道,快车道宽12米,慢车道各宽5米。南北引车道共长480米。引桥设花岗石栏,两端各置石狮一对。1987年5月动工,1988年3月31日通车。
【清塘路立交桥】位于苏州火车站西侧,清塘路与沪宁铁路相交处。单孔下沉式立交结构。孔跨宽28米,桥长15.8米。快车道2条各宽1米,高5米;慢车道两条各宽4米,高3米。1994年12月开工,1995年8月竣工。
(第四节)已废桥梁
一、各时期拆除的桥梁
今金阊区境内(含跨区)自清代以来共有60余座桥梁被拆除。二、解放前后因淤塞、填没河道拆除桥梁简介民国元年至1999年间,现金阊区境内(含跨区)淤塞、填没河道4条,拆除桥梁39座。
1.王天井巷河(原第二直河中段)(958年填塞,河上原有桥5座,均为跨区桥梁,桥东堍为平江区,西堍属金阊区。
普济桥:在文正书院(范氏义庄)西,清乾隆十八年重修,东对范庄前,西对义巷,填河时拆掉。
雍熙寺桥(郡庙桥):位于埃河沿口景德路上,为单孔石板桥。民国十七年拓宽景德路时拆除。
定船桥(行善桥、定善桥):单孔石板桥,东对蒲林巷,西对马大箓巷,填河时拆掉。
三条桥(崇利桥):单孔石板桥,东对砂皮巷,西对曹家巷,填河时拆掉。
都亭桥(立于东中市王天井巷北口。伍子胥建城前,吴国即在此建有驿站。《吴地记》载:“都亭桥,寿梦于此置都驿,招四方贤客,基址见存。”《吴县志》称:“都亭桥,在承天寺西。清嘉庆六年重修。”拆除前为水泥平桥。
2.梵门桥河:东接黄鹂坊桥河(第一直河),西至高井头。因河面狭小淤塞而填没,加宽梵门桥弄。河上原有桥1座。
梵门桥(岩门桥):位于学士街梵门桥弄口,南北向,为三块石板组成的梁桥,40年代河淤塞,桥亦拆去。
3.徐胡桥浜:河东接黄鹂坊河(第一直河),西至回龙阁。40年代因河淤而填塞,加宽刘家浜(巷)。河上原有桥1座。
徐胡桥(徐河桥):位于吴趋坊刘家浜口,南北向,石板平桥。河塞遂拆桥。
4.蒋家桥浜:河东通黄鹂坊桥河(第一直河),西向前石子街,后逐渐淤塞填没,遂加宽宝林寺前(巷),现河道石驳岸遗迹尚可见。原河上有桥3座。
蒋侍郎桥(西蒋家桥):位于吴趋坊宝林寺前东口,南北向,石板铁栏桥。河填塞,桥被拆除。
凤凰桥(宝林桥):在今宝林弄内。民国初年寺废,桥亦被拆去。
状元桥:位于周王庙弄宝林寺前西口。南北向石板小桥,河填塞时被拆除。
5.其他河道上拆除的桥梁
郑使桥:位于吴趋坊天库前东口,南北向小石桥,民国初年河道淤塞时被拆除。
聚龙桥:原系石拱桥,1978年被拆除。遗址即现阊门外电力水泵站。
隆兴桥(龙兴桥):在桃花桥弄东,954年拆除。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攻占苏州,大肆屠杀,浮尸塞河。待金兵北撤后,由蔡隆兴倡议捐资收埋遗体,火化男女尸骨十五万七千余。蔡隆兴还捐出自己的蔡庄建祠公祭。苏州父老乡亲为纪念蔡隆兴义举,于隆兴元年(1163)在其宅地建隆兴寺及隆兴桥,以铭记金兵屠城惨史。
柳毅桥:在阊门内下塘街,张广桥与泰伯庙桥之间,1937年抗战前已废。
东蔡家桥:在廖家巷底,1963年红木雕刻厂扩建厂房时拆除。
西蔡家桥:近长鱼池头,1963年红木雕刻厂扩建厂房时拆除。
永丰桥:在桃花坞下塘,1972年拆除。
新开河桥:位于南浩街现菜场东,南北向。1958年河淤塞,桥被拆除。
爱河桥:位于阊胥路现菜场西,南北向。1958年河淤塞,桥被拆除。
文德桥:位于枫桥路上津桥南堍附近,石板桥。1937年日军在此建兵营,桥被拆除。
三元桥:位于白莲桥浜,石板桥,1958年拆除。
青孝桥:位于朱家庄毛家桥下塘,石板桥,1937年日军在此建兵营时拆除。
三板桥:位于渡僧桥下塘现试验仪器厂南面,木板桥。1953年东杨安浜填塞,桥亦废。
众安桥:位于东西杨安浜之间众安弄东头,清咸丰九年(1859)重建。1956年东杨安浜部分填塞,桥被拆除。
小桥头三座桥:955年填河时拆去。一在路西街,石板桥;一在丹阳码头与杨安弄交接处,铁栏石板桥;一在丹阳码头网船浜,石板桥。
桐桥:又名洞桥,古名胜安桥,位于山塘街近半塘处,相传因古代桥畔多梧桐树,故名。
初为木板桥,北宋治平元年(1064)里人金守暹和其母王氏捐资建造石桥。明正统四年(139)巡抚周忱和知府况钟重建,弘治十二年(1499)再建,崇祯十一年(1638)修。清嘉庆十年(1805)又修,道光二十年(1840)同善堂重修时,在桥旁得明弘治十二年(1840)碑,上刻“苏城西北虎丘山塘之半,有桥曰胜安……”该碑至今仍嵌在观音阁西侧墙上,部分字迹已模糊。民国三十年(1941)前,桥的石级改为弹石斜坡。1963年河道淤塞,桥被拆除,改为山塘街路面。如今,这座山塘最高的拱桥已无痕迹,仅在两旁有桐桥东圩和桐桥西圩两条相对的街巷。桐桥本是远近闻名的一座古桥,南临风光旖旎的山塘河,“撑出桐桥野水宽”。桥北是一座观音阁,沿河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清道光年间顾禄所著《桐桥倚棹录》是记述虎丘、山塘一带山川、名胜、风情的,其所以将“桐桥”作为书名,据作者自称(是书以桐桥为虎阜最著名之处,故名曰……盖摘取李嘉祐:‘春风倚棹阖闾城’诗意也”。“桐桥圆月上楼台,鳞集游船向暮开,今夜传觞应更盛,看它若个夺标回”。这是《山塘竹枝词》描绘的明月之夜桐桥景观。
毛家桥:曾名茅家桥。位于山塘街倪家弄口。民国十年(1921)水道堵塞。桥于1978年冬被汽车压断,遂改为弹石路面,已无痕迹。
白公桥:在山塘街普济桥北堍,唐刺史白居易所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重建。水道早堙,残存石板桥面。1977年因铺设自来水管道被挖掉,已无痕迹。
水泼粉桥(朱明寺桥)在养育巷慕家花园口。原系石板桥,因河早堙而桥亦废,0年代还留有3条石板,1957年养育巷拓宽路面后已无痕迹。
慈悲桥:在养育巷长春巷口,水泼粉桥南首,原系石板桥,因河填塞而废。
女冠子桥:在养育巷桂和坊口,慈悲桥与太平桥之间。原系石板桥,因河填塞而废,30年代已无痕迹。
小莲河桥(小莲湖桥)在施林巷,申庄前,河早填塞,桥亦废。20年代尚有桥面遗迹,现已完全消失。
毛家桥:位于朱家庄大街桐泾桥南,石板桥。1997年拆除。
工农桥:位于苏州眼镜厂门口。1972年建水泥桥。1997年拆除。
部队便桥:东接北兵营。1997年拆除。
木器厂桥:1978年红旗木器厂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孔平桥,南堍为太平桥,北堍为通和坊。1994年修筑干将西路时拆除。
薛家桥:曾名东梵巷桥,因过去附近有大梵巷,故名。在八字桥西,南接白姆桥西弄,北接清洁路。桥系两块石板的梁式平桥。桥下仅存排水沟。桥旁河中树有莲花石幢,上刻“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