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24264400000022

第22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2)

第三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就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特定的生活环境就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网络环境、同辈团体环境。

一、家庭环境对政治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担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帮助营生自主等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氛围。家庭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一)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婴儿出生后逐步具有社会性,这主要是社会相互影响和社会学习的结果。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给子女留下深刻的印象。儿童教育学家表明,儿童的模仿意识很强,家长的举止行为很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并且成为以后他们生活和学习中判断人生目标和方向的参照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的影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当然,并不是家庭环境好的子女思想品德就一定好,因为影响子女思想品德形成的还有其他因素。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具有针对性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思想都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变化,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思想问题,处于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会有强烈的思想波动,家长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难题,使孩子正确顺利地完成人生的转型;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向工作转型的时期,学生的思想可能比较紧张,要离开校园,踏入他们比较陌生的社会工作中去,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家长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多了解社会知识,不要过分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培养他们敢作敢当的优秀品质。

(三)家庭教育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血浓于水,家长与子女有着不可磨灭的亲情联系,家长的教育都具有权威性,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充满亲和性和权威性的家庭里,更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有利于人们把传统美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家庭美德,提高家庭的凝聚性,促进子女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学校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场所。学校环境包括学校教职工的素质、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等诸多因素。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培养党和国家所需人才的地方。必须建设好育人环境,以教师、干部的表率作用、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等因素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

(一)校园硬环境

校园硬环境是指校园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即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有许多功能,但最根本的是它的隐性育人功能。学校的硬件环境的内容很广泛,学生的宿舍、食堂、操场、图书馆等设施都是硬件环境的内容,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渗透着一定的审美文化意蕴。比如,校园里的标志建设中的一个雕塑———一只展翅翱翔的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能催人奋进,助人自律。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对人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引起人们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变化;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修养不断得到提升。构建典雅的硬件环境,就是要搞好校园里的教育设施、文体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建设,尤其应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良好的学校硬件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娱乐活动和精神享受,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校园软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氛围、制度、校风、学风等,其中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培育,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战国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把环境对人的影响称为“渐”,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偕黑”。

1.校风的影响

校风是一个学校师生群体在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具有政治、道德规范和形象标识意义的行为倾向。是学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精神面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反映,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模塑”作用。校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品位和格调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学校科学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质量的优劣。因此,优良校风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良校风对于高校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风貌甚至周边社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引导学生立志成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1)优良校风的凝聚功能。优良的校风能孕育出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能唤起师生对学校的真诚认同,从而产生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是高校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学风优良的大学是开放文明自由的学术殿堂,是超前辐射的意识王国,是渊源壑知的文明园地。置身文明净土,就会受到教育和熏陶,就会使精神魅力融化到心灵之中,转化为内在素质,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优良校风的积极影响,使个体行为同整体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心理趋向一致,形成认同和共识,从而同心同德、积极进取。

(2)优良校风的教育功能。优良校风具有情境教育的功能,能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受到熏陶、感染和同化。“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通过优良校风的教育可以带动学校形成求实、民主、高效的领导作风,敬业爱岗、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奋学习、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热爱科学、有所发明创造的学术风气。有深厚底蕴、优良传统的校风能染化出高素养的学者和高素质的学生。

(3)优良校风的激励功能。以正确价值取向为内核的优良校风具有导向作用,能激励师生在事业、学业上有更高尚的追求,有更清晰、健康的奋斗目标,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事业发展中。优良校风是引导学生立志成才的重要保证,能起到价值观、道德信仰、生活方式、人格构建的导向作用,它是一种强大的无形教育力量,是一种积极的氛围,是一种群体内相互影响的舆论风气,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大促进作用,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优良品德、健康人格、高尚情操的形成起着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良校风的规范功能。优良校风及其产生的群体心理定势,能内化为师生的个体意识,产生较强的自律作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使师生言行符合良好规范。优良校风还通过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群体压力等因素对个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压力,使个体成员的行为受到集体的评价、奖励、劝诱、警告,迫使个别成员不得有相悖集体的行为,能有形、无形地谴责和抵制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校内不良现象的滋生。工作和学习在具有优良校风的环境里,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自觉维护和珍爱学校的声誉,对有损学校的优良校风的人和事进行舆论谴责,促使学生自觉接受学校的规章和纪律的约束。

2.校园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主要表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际氛围。教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他的思想、人品和知识,会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师范作用,学生表现为具有良好的向师性。这种示范作用表现在老师要用自己崇高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真善美去影响学生,做学生学习、效仿的表率。而学校管理是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合理科学地使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学校培养人、教育人的实践活动能够持续下去。另外,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管理以及后勤等工作等都具有育人的功能,学校各项工作的目标都要和学校的育人保持一致。

学校的人际环境,除了学生和教职工的关系外,还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每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相差不多,因此他们的思想发展水平很类似,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思想发展中找出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工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每一个成年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工作环境对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极其深远,每个人只有努力工作才会获得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每个人从学校毕业之后都要参加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学校或群众团体中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他们思想的发展同工作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风气、领导班子、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一)工作单位领导的影响

干部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一个工作单位的前途和命运与干部的科学管理、正确决策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会影响整个工作单位的形象。干部的思想作风正派,工作水平较高,顾大局、讲正气、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严于律己,又能关心体贴群众,为群众谋福祉,这样的好领导具有令人钦佩的领导风范,员工们都爱戴并希望接受领导的安排,并积极主动地完成上级所分配的一切任务,员工与领导保持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事业就会兴旺发达起来。相反,如果一个工作单位的领导作风不正,思想不纯、领导班子不团结,精神面貌软弱涣散,就必然会影响集体的士气,就会阻碍整个工作单位事业的有序发展。

(二)工作单位风气的影响

风气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一个工作单位风气很正,就必然会对员工产生强大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就会促进人们的思想朝着健康进步向上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精神团结,提高工作单位的凝聚力,同时,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不振奋的员工也会受到集体风气的影响而逐渐改变作风,从而在单位内部会产生更强的向上的合力,促进单位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反,如果一个单位工作作风懒散,员工精神不振,正确的思想得不到发展,错误的思想得不到抑制,这就必然会对有上进心的员工产生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倒退,导致整个单位出现懒散作风,损害单位的对外形象以及工作成效。

(三)工作单位业绩的影响

一个工作单位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做出新业绩,工作单位所取得的成效大,就有助于鼓舞士气,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单位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使单位在社会上扩大知名度和名誉度,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相反,如果工作单位缺乏科学的管理,效益差,那么,单位人员的思想就容易波动,害怕失业、失去生活的保障,或担心会降低工资。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必然会使单位的效益每况愈下,越来越不景气。单位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受到大的影响,导致单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处于瘫痪的状态。

(四)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甄别往往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网络极易成为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消极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传统教育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最富冲击力的挑战。另外,网络信息的混乱,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们所接触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其内容经过层层过滤,不正确、不合适的内容已被删除,教育者可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定向的灌输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地位,青少年不一定要依赖学校和家庭来获取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使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青少年可以很轻易地在网上找到他所感兴趣的内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副教授D.Rothkopf曾撰文指出,美国控制着全球信息与通讯的命脉,其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几乎普及全球,它们影响着几乎所有国家的审美观、日常生活与思想。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鲜事物快,在西方文化信息量占绝对优势的网络中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造成忽视本民族文化、崇尚西方文化,在心理上成为民族感不强的人。正如一位美国人说,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枪支。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各民族文化、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受传者的头脑,谁就会成为网络的霸主,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