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24264400000026

第26章 思想信息的获取、分析及决策(3)

比如20世纪60年代初,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时,美国制订了六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无所作为;二是施加外交压力;三是卡斯特罗谈判;四是全面入侵;五是空袭导弹基地;六是封锁海面。最后肯尼迪政府选择了第六方案迫使苏联撤出导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也必须坚持选优原则,这样才能获取最优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信息决策的方法和类型

(一)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按作用范围和影响程度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战略性决策是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方向、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主要表现为制订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方案。例如,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经济建设来进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决策,就属于战略性决策。它所涉及的范围大,因素多、关系复杂,通常属于高层领导集团的决策范围之内,是一种以决定性为主的决策。

战术性决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解决局部性或具体性问题的决策。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作出的决策,它是战略决策的延续和指令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通常具有微观性、具体化、定量化的特点。

可见,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首先,二者的特点不同。战略决策是一种全局性、宏观性的决策,战术决策是一种局部性、微观性的决策。其次,二者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范围内是战略性决策,在另一范围内可能只是战术性决策。反之也一样。

(二)规范性决策和非规范性决策

按解决问题的形式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可分为规范性决策和非规范性决策。规范性决策是指对解决经常重复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所做的决策。对于这类问题,由于以往已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可以按照常规即按照熟知的原则或比较确定的程序去加以解决。因此,规范性决策又称程序性决策或常规性决策。比如我们大学生辅导员每个星期要固定召开一次会议,确定下星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这就是规范性决策。

非规范性决策是指对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发生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这类决策没有常规可循,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寻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因此,又被称为非程序性决策或非常规性决策。比如,有个大学生失恋了,要自杀。要处理这个问题而进行的决策就属于非规范性决策。

程序化决策一般由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领导者、负责人,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的决策上,注意发现解决各种新的思想问题和偶发状况。

(三)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按所处条件和行动结果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未来发展情况有比较准确的预测,并对每一个行动方案所要达到的结果有确定的把握时所做的决策;非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未来发展情况、每一个行动方案将会达到的结果,都难以完全确定时所做的决策。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活动虽有规律,但往往又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可变性和偶发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大多属于非确定性决策。

(四)集团决策和个人决策

按决策的主体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可分为集团决策和个人决策。所谓集团决策,是指决策的主体是集体,常用于对重大问题进行的决策;所谓个人决策,指决策的主体是个人,常用于对日常性、突发性、具体性问题进行的决策。

三、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程序所谓程序,是指按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科学的决策程序,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先后次序。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程序,也必须正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先后次序。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分为如下四个前后相继的程序。

(一)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确立目标

决策目标的制订必须满足下列几条检验准则:

第一,目标必须是有的放矢的。目标应该针对问题而制订的,必须具有针对性,切中问题的要害。第二,具体目标还必须是单义的,只能作一种理解。第三,目标必须是系统的。决策必须着眼整体,全面考虑多个目标的主次、先后等相互关系,建立起层次结构分明的目标体系。第四,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第五,目标必须是符合规范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目标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政策,不能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目标也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任何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决策目标都是不允许的。决策目标还应该同上级的计划、指示相符合。这些都是目标的规范性的要求。

(二)提出可行性方案

目标确定以后,随之就需要制定实施这一目标的相应的行动方案,以便通过合理可行的方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计划、协调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提出可行性方案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提出可行性方案的目标是为了最终科学地选择和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因而又称之为备择方案。

可行性方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决策结果。可行性方案必须:一要具有齐全性,即把所有可能的方案全部拟定出来,以免漏掉最佳方案,这是保证最后选择最优方案的重要条件,因为漏了一些方案,那么最终选择就可能不是最优的;二要具有排斥性,即所拟定出来的可行性方案之间具有原则性的差异并且互相排斥,所谓互相排斥,就是执行了甲方案就不能同时执行乙方案。

(三)进行方案评估与选优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如何进行方案评估与选优呢?首先,要有合理的评选标准。(要有准确的决策目标、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实现决策目标的代价较小、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较小)。其次,要有科学的评选方法。评选方案的具体方法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经验判断法,即决策者依据过去的经验评选方案,这是最古老的决策方法,也是今天常用的决策方法;二是试验法,在时间、环境及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决策方案放到典型单位作为试点,然后总结试点经验,以此作为最后评选方案的依据。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其适用范围,必须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和选择。

(四)组织方案实施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组织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编制实施计划,把决策具体化。决策方案并不等同于实施计划,决策方案无论制订得多么细致充分,也不能取代具体的实施计划,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就无法很好地实施决策方案。编制实施计划,必须规定和安排方案实施中的具体措施、工作期限、责任范围、目标指数等等,最好是能安排出系统有序的计划图表。在决策方案选定之后,还要做好潜在问题的防范分析,预计可能出现的潜在思想问题,并制订出有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将这些措施落实到方案的实施计划中去。二要组织实施力量,保证决策方案的实现。为了完满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案,必须组织起方案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实施决策方案所必须的物质保障。要使人力、物力、财力能够适应决策实施阶段的要求,既要保证需要,又要防止浪费。三要落实实施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为了确保决策方案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有关组织和人员的责任制,明确分工,授予实施决策过程中的必要权力,规定明确的责任范围,这样才能协调一致,防止扯皮,杜绝相互推诿的“踢皮球”现象。四要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发现决策方案实施中的问题。为了确保决策方案的实施,有必要建立起检查和监督制度,及时地检查、报告方案实施中的问题,迅速反馈,及时纠正,以有利于决策目标的实现。五要纠正决策偏差,必要时进行决策修正或追踪决策。世界上只有相对正确的决策,没有绝对正确的决策,即使是正确的决策,也有可能因为情况的变化,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这在决策方案实施过程中是极其常见的。通过这些修正,可以进一步地完善决策,甚至在决策方案已经实施的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重新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