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4281300000026

第26章 工作指导篇(14)

四、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培育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符合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科学管理水平。要努力构建一种以职工为主体,以正确价值导向、情感激发、利益制衡为枢纽,重视职工的归属情感和文化氛围的开放、和谐、高效的企业文化环境的目标模式。

加强企业文化环境建设,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最主要的是:

1.建立精干高效组织,负责文化环境建设

要设立专门的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制定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培育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的组织和制度安排体系。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的培育,事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思想和水平。如果没有必要的机构来组织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一盘散沙,最终成为一句空话。经济生活的制度化,同样要求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培育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物质上、人力上给予必要的扶持。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环境培育具备有力的保障体系,各项具体措施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切实可行。对企业文化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也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环境保护考核制度,把企业文化环境保护和其他经济指标同时列为企业的考核指标。也可以建立企业文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行业和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文化环境保护负责并作为考核行业和企业主管人员业绩的重要根据。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良好文化环境

首先,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是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载体和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而职工是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主体,理所当然是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的主体。其次,职工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主人,是非公有制企业中最积极的生产要素。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中必将处于不利境地。因此须大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推行职业技术培训使职工具备上岗和换岗的基本技能;同时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模范遵守非公有制企业的规章制度,敬业爱岗。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教育要为企业经营服务,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职工高素质的需要。最后,一切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的培育都必须围绕着职工这一主体,都必须依靠职工这个主体来完成并为之服务,从而最终服务于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步上新台阶。

3.努力做好劳动保护,优化生产经营环境

非公有制企业首先是一个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生产经营单位,它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即生产经营环境)。生产经营环境是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赖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对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环境培育角度出发,需要搞好劳动保护和文明生产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抓紧抓好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只有安全生产才能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不致受到侵犯,健康状况不致遭受损害。其次要确保工业卫生。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保护工作环境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照明适度、噪音弱小、整洁美观,预防各种职业疾病。最后需加强劳保管理,切实遵守国家劳保法规,进行劳保监督和安全生产教育。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落实文明生产经营。文明生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现状,也能综合反映企业文化环境质量的高低。

4.维护员工切身利益,改善福利生活环境

想职工之所想,切实关心和爱护职工,培育和优化非公有制企业的福利环境和生活环境。福利和生活环境是指企业可提供职工享受的公共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住宅、幼托、食堂、医院、浴池、草坪、花园等人工或自然环境。福利和生活环境好,职工无后顾之忧,可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和旺盛的工作干劲。否则怨声载道,士气衰退。企业的领导者应急职工之所急,理解和体贴职工的困难,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办好事。这是一个培育良好企业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它能使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水涨船高,共存共荣,让职工对企业感到有靠头、有想头、有盼头、有奔头,企业切实关心和爱护自己,从而激发职工的“我爱企业”、“以企业为家”的朴实的爱厂情感。也只有做到“企业爱我”才可能“我爱企业”。

5.积极调解人际关系,改变员工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舆论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在人们心里的折射。创造一个使职工心情舒畅、各展其志、各尽其能的客观环境,也是企业对职工的心理状态施加积极影响措施和手段。心理环境不像生产经营环境、福利和生活环境、娱乐环境那样重于物质层面的培育和优化,它是借助某种事物达到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一个企业如没有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职工就难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培育和优化心理环境的关键是协调好人际关系,包括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企业领导层与职工的关系,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让职工处于自然和谐、简洁明快的人际交流之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形成人同此心、事同此理的共识共为的和谐局面,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争取员工群体的向心力,促使职工的心理环境发生良性的整体变化。

五、运用企业文化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1.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引向深入,企业文化也逐渐地走进企业职工的思想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对职工的思想意识、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产生影响。但是,部分职工对企业文化缺乏明确的认识,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混淆起来,错误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等于抓好了企业文化。其实,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所不同,但又密切联系,既有外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概括起来有五点:

一是在内涵上存在着差异。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整体结合,是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而对各阶层、各民族、各个团体以及每个公民进行的思想准备、思想组织和思想管理的工作。

二是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存在着差异。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只限定在职工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范围内。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研究职工的一切方面和领域,而是以企业职工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对象,研究其思想政治状况及其活动规律。

三是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差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个性价值观念和群体行为规范。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政治的,是为社会总体目标服务的。企业文化是直接服务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而展开。企业文化建设有自身局限性,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

四是在地位上存在着差异。企业文化建设反映的是企业自身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精神境界的群体文化,是一种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而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的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是党和国家整体意识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制约和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五是在内容和范围上存在着差异。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手段、企业形象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涵盖了企业全部活动,既有经济的成分,又有文化的成分,但其约束力只体现在本企业的内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不然,它突出党和国家以及企业与职工利益的一致性,维护的是国家、集体、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发展。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在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职工,通过精神变物质的反作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转化为物质文明建设,不仅对企业行为具有约束力,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工作目标、工作对象等方面又具有内在统一性,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是以形成最佳经营管理为目的,以人的管理为主体,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学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企业实际相结合,指导企业的振兴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思想,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目标上有了一致的前提,都将工作目标定位于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实力,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对象上具有一致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门科学。通过多种形式,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同时把“关心人,培育人,塑造人”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文化建设突出以人为中心,培育正确的价值观,重视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取向,逐步形成全体职工的共同群体意识即企业精神,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灵魂,团结、激励、凝聚职工形成最佳整体合力。由此可见,两者的着眼点都是以人为本,以研究人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的转变为内容。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相互渗透之功效。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出发点落脚点上具有一致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共同理想来教育职工,凝聚职工力量,努力培养一支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做贡献的职工队伍。而企业文化建设突出的是要培育企业精神,培养职工开拓创新的精神,进步的价值观念,高度的责任心,把共同的信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创造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正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2.运用企业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正确、灵活地运用企业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能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职工,还能很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文化建设,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不是相互制约的,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一是求同存异各显重点。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其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及目的意义上都是相同的。充分利用好这三个相同点,求同存异,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人、教育人、尊重人的目的。

二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的企业文化是受环境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所倡导的文化有很多东西在内容上是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所以,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八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如何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既要继承传统的好做法,又要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抓住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努力把党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在工作载体上,要紧密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发挥党员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队伍保障上,要狠抓以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的工作力量,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人才保证。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确认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的前提。

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必须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统揽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在内的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是利国利民的。但也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必须依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