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生实用手册(生活必备丛书)
24300900000010

第10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

(1)阻塞性。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如膀胱内、膀胱颈或尿道里有器质性疾病,影响尿的排出,就会产生排尿困难。这类疾病有:尿道狭窄,由于受伤或发炎的尿道组织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瘢痕所致。排尿困难一般是逐渐发展的;前列腺肥大,大都发生在老年男性病人,肥大的前列腺可堵塞和压迫后尿道或膀胱颈。开始是小便次数多,逐渐感到排尿困难,最后可产生尿潴留;膀胱或尿道结石和肿瘤,可堵塞膀胱颈或尿道而产生排尿困难。如果并发大量血块,那就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其他,患有包茎的婴儿和儿童,包皮开口如果很小就会发生排尿困难,有的要将包皮背部切开或作包皮环切手术。

(2)非阻塞性。主要有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和功能性疾病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比较常见。正常的排尿是由一个健全的排尿结构和完整的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受意志的控制。如果控制膀胱的神经有了疾病或损伤,膀胱的排尿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产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常见的疾病有脑肿瘤、脑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疾病等;功能性疾病导致的排尿困难有时见于腹部手术或麻醉后(尤其是盆腔手术和会阴部手术后),或者会阴处有剧烈疼痛或炎症(如坐骨直肠窝脓肿、血栓形成的痔疮等),通常在发病原因解除后,排尿即恢复正常。排尿困难如果发展到尿潴留时,需要用导尿管将尿从膀胱中放出来。由神经系统所引起的尿潴留一般需要把导尿管留置在尿道内。有的时候,根据原发疾病处理情况,要作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即在下腹部切开膀胱,将一根导尿管插入膀胱内,从导尿管引流小便。

排尿困难时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和肾功能减退。积存在膀胱内的残余尿是细菌生长的有利条件,不但可引起膀胱炎,也可导致上行感染,使肾脏发炎。此外,由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缘故,膀胱内压增高,使输尿管和肾盂产生积水,逐渐压迫肾实质使之萎缩。如病变影响到两侧肾脏而且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因此,对排尿困难的症状应重视,及早进行检查和治疗。

血尿

尿内红细胞增多,就叫做血尿。眼睛能见到的血色尿,叫做肉眼血尿;在显微镜下才能查出来的血尿,叫做显微镜下血尿或微血尿。

血尿是很重要的症状,它表示泌尿、生殖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主要是血液系统)有病变,必须进行检查,寻找产生血尿的原因。临床上观察血尿的颜色和在排尿过程中血尿出现的时间,对于确定出血器官有协助诊断的价值。鲜红的血尿大都表示膀胱和尿道,或者肾和输尿管有大量出血。棕黄或黑褐色的血尿,说明来自肾脏,存留了一定时间后才排出。

血尿按照排尿时的出现时间,可分为初血尿、终血尿和全血尿。初血尿指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开始阶段,而终末部分相当清晰。这种血尿大多来自前尿道;终血尿是血尿出现在尿程终末部分或在最后的几滴,最常见于后尿道、膀胱颈部或者前列腺的病变;全血尿是排尿全过程中都有血液,说明血和尿混合后排出,所以出血部位应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

血尿可与其他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但有时血尿是唯一的症状,血尿可以时有时无,或者经常出现,这与产生血尿的疾病有关。

产生血尿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全身性疾病,如紫癜、白血病等。一类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后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引起的血尿最为多见。引起血尿的几种常见疾病可根据下列情况加以鉴别:

(1)血尿、腰痛与体位及日常活动有明显关系者。如这类症状在卧床休息后好转,体力活动增加后即加重,则肾下垂可能性较大。

(2)一般年龄在40岁以上的病人,无其他症状的血尿(即无痛性血尿):可能有泌尿系统肿瘤。

(3)血尿伴疼痛症状者。血尿伴腰痛症状者(有时可有剧烈的阵发性腰痛——肾绞痛),可能有肾或输尿管结石。终血尿伴严重的尿末痛及尿流中断等症状者,可能有膀胱结石。

(4)血尿伴慢性膀胱炎症状。血尿同时伴有较长期的尿频、尿急、尿痛者,以肾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5)血尿伴剧烈的膀胱刺激症状。如血尿伴剧烈的尿频、尿急、尿痛者,大多由普通病菌所引起的急性膀胱炎所产生。严重时血尿如同鲜红的血液一样。此类病人常伴有发热,大多为成年女性。尿液检查可发现尿中红细胞及蛋白均增加。

(6)如血尿病人过去有乳糜尿的病史,则是乳糜血尿,尿中蛋白显著增加,可能为丝虫病。

(7)如血尿伴眼睑、面部或全身浮肿、血压增高及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肾炎所致。病人尿中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均有增加。此类病人多数是儿童。

(8)如血尿伴全身其他部位(如皮下组织、鼻腔、齿龈、胃肠道等)出血者,可能由血液病引起。血液检查有助于诊断。

血尿的防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一旦发现血尿,无论是哪处原因导致的血尿,原则上都要立即去医院请医生诊治。家庭处理措施是出血较多时,需卧床休息,给予止血药。

(2)平时注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可减少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的发病。

(3)泌尿系肿瘤引起的血尿需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4)泌尿生殖系感染引起的血尿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氨苄青霉素静脉或肌肉注射,也可口服氟哌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美满霉素及头孢菌素等。

(5)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血尿需大量饮水,口服排石剂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尿毒症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它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进行性不可逆损害的最终结局。尿毒症多由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由于尿毒症的出现是一个慢性渐进性过程,所以开始表现较轻,如乏力、纳差、虚弱、夜尿多、轻度贫血,以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失眠、嗜睡、抽搐、昏迷、血压高、气短、皮肤尿霜、呼吸尿臭味,甚至呕血等。尿毒症的诊断主要靠肾功能检查,可化验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等。

因为尿毒症是一个渐进的不可逆过程,目前所有的中、西药对尿毒症来说仅在于改善症状,延长寿命,不可能从根本上逆转,所以对尿毒症应重视提前预防。

预防尿毒症首先要提高对肾脏损害的警惕性。如对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等可能导致肾损害的疾病积极治疗并定期进行尿液及肾功能化验。平时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如果发现有肾功能受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使用以保护肾功能。饮食控制包括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鱼肉、瘦肉、牛奶、鸡蛋蛋白均属优质蛋白,尽量少进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蛋白量由医生据患者肾功情况而定。必要时可口服肾灵片,或静滴肾必氨基酸。已有肾损害者禁用肾毒性药物。避免滥用其它药物。可口服大黄粉每日1~3克,或服大黄苏打片。但如真的患了尿毒症,应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治疗,可给予口服肾灵片、尿毒清冲剂等。寻找并去除引起尿毒症的可逆因素如心衰、感染、高血压等,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积极治疗原发病,条件许可时可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膀胱炎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多在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由细菌侵入而引起。细菌可从血液或淋巴进入膀胱,但较常见的是从尿道上行(如尿道炎)或从肾脏下行(如肾盂肾炎)进入膀胱。如膀胱排尿不畅或者本身已有其他疾病(如结石、结核、肿瘤等),这就更容易引起发炎。

急性发炎时,膀胱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水肿,有时产生表浅溃疡,在严重感染时,肌肉组织也有同样的变化。炎症消失后,膀胱各层组织大多恢复正常,排尿功能也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