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是什么
要准确领会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必须弄清什么叫道德修养?
对“修养”一词,人们曾作过多方面的解说。这些解说或者认为“修”是指“切磋琢磨”,有整治、提高之意;“养”是指“涵养熏陶”,有培育、长养之意。或者说“修”是指修正错误;“养”是指涵养性情。或者说“修”是指学习,如自修、修业;“养”是指教育。事实上,“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自觉的勤奋学习和培育锻炼,以及长期努力后达到的一种能力或品质。
道德伦理学说或现实道德生活中“修养”一词,即所谓道德修养,则是一定的社会或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改造自己、教育自己、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道德境界的一种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达到的道德境界。
显而易见,我们所谓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自觉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理想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道德境界。
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是个人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评价和职业道德选择能力,消除消极道德的影响,自觉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这一实质,规定了它与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训练相区别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
(1)与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训练主体和对象彼此分离的特点相区别。职业道德修养的主体和对象是统一的,从业者个体即是这种主体和对象的统一体,职业道德修养的重点就在于个人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自觉修养。
(2)与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训练从外部进行教育、训练,带着灌输性、强制性特点不同。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者自觉主动的道德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锻炼的过程,具有主动自觉的特点。
(3)作为职业活动中的一种综合性、最深层次的活动,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具有特别强调社会实践的特点。这一特点有助于从业者在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的指导下,自觉改造、主动锻炼、反复认识、反复实践、不断追求、不断完善,形成较稳固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概念,达到较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2.如何进行职业道德修养
在如何对待职业道德修养问题上,不少人存在着一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如有的人认为,职业道德问题纯属小事,“小节无大碍”,平时工作中只要不违法乱纪,不出大错就行,无须在职业道德修养问题上花功夫;有的人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学习科技、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创造经济效益,无暇顾及道德修养问题;也有的人认为社会不良风气难以扭转,如果讲道德就吃亏,不如放弃道德修养,以毒攻毒。这些认识,对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对于职工的自我改造、自我教育极为不利,已经成为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彻底清除。因此,充分认识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不仅是培养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扫除一切思想障碍,努力提高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性,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者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
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训练只是形成从业者道德品质、完成他们自我实现的外在因素,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是他们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提高的内在因素。职业道德修养既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从业者内在的深刻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联结职业道德自我评价和个人对职业道德理想的追求,使之成为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积极的、能动的力量源泉。因此,职业道德修养,是广大从业者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客观尺度和必经之路。
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我们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实际需要。
整个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从业者能否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的高低。我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并保留下来的各种旧道德观念和习惯的残余,至今还影响人们;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严重的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创伤至今尚未完全愈合;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外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这些事实,要求从业者必须切实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清除自己身上存在的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相违背的道德内容和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一切腐朽落后的道德观念的侵蚀。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造就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保证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永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3.企业制度怎样与职业道德相协调
在许多人眼里,职业道德模糊且抽象,他们认为职业道德没有企业制度的约束,全凭个人的素养与操守。因此,亏空公款、产业间谍、私收回扣、假公济私等情况在企业时有发生;而企业对此却显得很无奈,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事实上,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常常用一种双重标准来对待职业道德,他们一方面在员工的诸多利益问题上采取欺骗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职业道德呢?
员工的职业道德是一个企业职员所必须遵循的业界普遍认同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包括职业观念、情操、纪律、良心和作风等方面,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企业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利益。许多大企业的倒闭或形象的损坏,往往是因为员工在职业道德上犯下了难以饶恕的行为。因此,恪守职业道德,提高个人的修养,不仅仅关乎于员工个人的职业声誉与生涯规划,且关乎于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
关于职业道德对企业管理的深远影响以及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几千年前的孔子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也就是说,用制度法令确保企业的运行,人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但是制度一开始不是很完备的,因此,人们可以钻制度法令的空子,可以做出不合乎道德而制度未明确规范的事情,这样人们就不会懂得廉耻。而如果以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教化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有羞耻之心,形成一种道德观念,当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时,人们就会有惭愧之心,会受到良心与社会舆论的谴责,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违背道德的行为的发生。
由此可以得知,职业道德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制度作为强制性的章程,最低限度地规范员工的行为标准,是事后的、惩罚性的、消极的;而职业道德作为精神上的舆论性的规范,最大限度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底线,是事前的、自觉的、积极的。两者相互补充,对企业的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现实中,许多企业都只注重了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而忽视了对企业道德氛围的营造。即使在企业文化做得相当好的企业中,只是单调地宣传“忠诚”“真诚”“尊重”,对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方面的宣传与推动所采取的措施却是微乎其微。
作为个体,企业员工不是圣人,当他们的许多个人需求没得到满足,而面前却充满着种种的诱惑。同时社会也存在倾向于金钱、功利、个人利益等价值的取向,传统上的道义、奉献、集体利益、重德等观念的地位在下降。谁能保证在每个欲望面前都不犹豫动摇,谁能保证能在形形色色的牵引下不迷失方向?因此,把职业道德的建造与维护寄托于员工个体的身上,寄希望于他们自身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个人操守上,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
作为企业方,当然希望企业员工能同心同德,乐于奉献,不做损害企业的行为。然而很多企业却没有考量过,在对待员工方面,企业是不是合乎了社会道德。现实中有许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常常用这样一种双重标准来对待职业道德。一方面,在员工的诸多利益问题上采取欺骗的行为,而另一方面,又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因此,比如用人上,企业希望员工能尽职尽责,却在个人激励与个人需求等方面未给予关心和重视,未在员工开展工作时,给予及时的关怀与支援,忽视了员工的个性与社会性;而当其不得不向公司提请辞职时,企业便摆出一副老道学的样子道貌岸然地指责其没有职业道德。这种态度不仅会让离职者满怀憎恨,也会让在职者感到心寒。长此以往,员工会对管理者感到失望,对企业失去信心。不难发现,对员工职业道德抱怨越多的企业,在企业制度及文化建设上越需要完善健全。因此,在员工职业道德氛围的营造上,企业方应该采取主动的方式,从内而外地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倡导优秀的道德行为,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去。
4.如何营造职业道德氛围
职业道德需要社会、企业、员工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建构、营造和维护。它不仅需要社会形成一种职业道德的共识,需要企业方管理层的重视和不遗余力的努力,需要有条不紊的沟通、宣传、疏导,还需要员工个体充分意识到职业道德的真实意义所在。在职业道德的建构营造上,三方各自承担其不同的角色与责任。
社会形成共识
职业道德共识的形成,都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社会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对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影响。职业道德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从实践中不断吸取丰富的养料。作为职业道德的第三方,社会方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评价的客观可信度较大。因此,社会与行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道德监督机制和行业准入机制。道德监督机制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对行业从业者的道德行为进行记录。而行业准入机制则在道德监督机制的基础上,依凭职业道德行为记录,对其进行奖惩。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准入机制是一个行业走向职业化、抑制不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保证。
职业化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各方都意识到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追求经济发展仍放在优先首要的地位,职业道德水平还很低。尽管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职业道德,也不是说要等经济发展好了,有钱了才讲职业道德。温饱是人类生存的保证,不是道德产生的条件。企业在现实中的“假冒伪劣”行为、员工在工作中的“窃骗敲诈”行为都显示出构建企业道德与职业道德规范的紧迫性与危机感。
企业营造氛围
企业是一个小型社会,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为了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气氛,事先学习沟通尤为必要。企业应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度,达成共识,增强员工工作的自觉性和凝聚力。
职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它的宣传导向应是企业文化的重点工作之一。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在例会上进行讨论,建立企业道德风气委员会,在刊物上进行宣传,等等)进行沟通宣传。对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对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并提出企业自身的道德要求,倡导优良的道德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企业还应该反省自身的行为,纠正不对的做法,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努力使企业迈向人性化,为社区和员工树立起典范。
员工提高修养
作为职业人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努力使自身的行为符合职业要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应该从那些名誉扫地、众叛亲离的人身上吸取教训,深刻体会违背职业道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是如何被社会与企业所不容,从而努力使自己警惕,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做出不符合职业道德的事情。
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从事某个职业的要求,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是个体人格的体现。无私的团队精神、认真而忠于职守、谦虚大度而不乏热情等素养不仅能让你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还会形成一种无穷的人格魅力让人赞赏不已。
5.如何达到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
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反映着从业者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要求和追求,预示着职业道德修养的方向和结果。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受其目标决定和支配,从业者认真完成这些任务是修养目标的基础。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问题,有利于保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有利于从业者科学地选择和确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确保他们顺利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以免误入歧途。
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标,在于从业者自觉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为此,从业者必须把努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境界作为根本任务,踏踏实实地抓紧抓好。
职业道德修养目标和任务的确定,受一定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发展水平和从业者自身条件的支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从业者个体职业道德充分发展的需要。因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的总目标,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类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6.怎样施行职业道德修养任务
为实现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就在于:逐步养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发扬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的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影响,在职业活动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达到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境界。这一任务的具体内容表现为:
(1)认真学习、实践和体验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规范,逐步形成较为稳定、鲜明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丰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职业道德情感,确立共产主义职业道德理想,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按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