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于针对性处理。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抢救。
5.止血急救措施
常用止血方法及适用部位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1)压迫止血法:这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该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一个人负伤以后,只要立刻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紧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跳动处,并把血管压紧在骨头上,就能很快收到临时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带止血法:该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常用止血带(一般用橡皮管,也可以用纱布、毛巾、布带或绳子等代替)绕肢体绑扎打结固定,或在结内(或结下)穿根短木棍,转动此棍,绞紧止血带,直到不流血为止,然后把根固定在肢体上。在绑扎和绞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会造成皮肤和神经损伤,过松则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3)加压包扎止血法:该法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先用消毒纱布(如果没有消毒纱布,也可用干净的毛巾)敷在伤口上,再加上棉花团或纱布卷,然后用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假如伤肢有骨折,还要另加夹板固定。
(4)加垫屈肢止血法:该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主要是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在肘窝或月国窝内放入棉垫或布垫,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把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
在进行止血时,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但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如无把握就不要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未伤及内脏及较大血管时,再拔出异物,以免发生大出血,以致措手不及。
身体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方法
(1)头顶部出血: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
(2)面部出血:用手压迫下颌角可以止住面部的大出血,但需要左右两侧同时压住。若伤在唇部、颊部,则可将拇指伸入伤员口内,其余四指紧压伤口下方的动脉。
(3)肩腋部出血:在锁骨凹处向下、向后摸到的跳动处即锁骨下动脉,用大拇指压住它。
(4)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4个手指将肽动脉压于肽骨上。
(5)前臂出血:将患肢抬高,用4个手指压在肘窝肽二头肌肉侧的肽动脉末端。
(6)手掌及手指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挠动脉。
(7)大腿出血: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找到股动脉,屈起伤员大腿,使其肌肉放松,用大拇指用力压住股动脉,必要时,另一只手的拇指可重压在上面。
(8)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侧或足背第一、二路骨间动脉搏动部位(足背动脉)用手压紧。
身体不同组织出血的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一般使用压迫止血法,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只需要在伤口处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再加上棉花团或纱布卷等,用绷带扎紧即可止血。
止血时的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2)采用压迫止血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受伤部位,正确选择指压点。
(3)绑扎止血带部位不要离出血点太远,以避免使更多的肌肉组织缺血、缺氧。一般绑扎止血带的位置是上臂或大腿上的1/3处。
(4)绑扎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标记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每隔4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在另一稍高的部位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5)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6.包扎急救措施
受外伤人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伤口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和再损伤,预防或减轻肿胀。当伤员有骨折或脱臼时,包扎还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作用,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为安全转送医院救治打下良好基础。
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颈部、腕部和额部等处。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每一圈重叠盖住前一圈。第一圈可以稍倾斜缠绕,以后各圈做环形缠绕,并把第一圈斜出圈外的绷带角折到圈里,然后再重叠缠绕压住,这样就不容易脱落。
(2)螺旋包扎法:此法适用于手指、上臂等处。先做几圈环形包扎,再将绷带做螺旋形上升缠绕,每一圈重叠压住前一圈的1/3~1/2。
(3)螺旋反折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小腿或前臂等四肢部位包扎。
先做环形缠绕固定绷带起始部,然后成螺旋形缠绕上升,但每一圈螺旋包扎都必须反折。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反折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缠绕肢体并拉紧,每一圈重叠压住前一圈的1/3~1/2。
(4)“8”字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大关节如肘、膝、肩、髓、踝等处。包扎时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每一圈在前面与上一圈相交,并重叠上一圈的1/3~1/2,重复做“8”字形旋转缠绕。
(5)回反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头部包扎。先环绕两圈固定,再自中央开始反折向后,再回反向前,以后左右来回反折,直到完全包扎后再环绕两圈包扎固定。
(6)蛇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临时简单固定或包扎需从一处延伸到另一处时。与螺旋包扎法相似,只是每圈间留有间隙,互不重叠。
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制作方便,包扎操作简便易学,容易掌握,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1)头部包扎法:
头顶部包扎法:把三角巾底边折叠两指宽,中央放在前额,顶角拉向后脑,两底角拉紧,经两耳上方绕到头的后枕部,压着顶角,再交叉返回前额打结。如果没有三角巾,也可改用毛巾。先将毛巾横盖在头顶上,前两角反折后拉到后脑打结,后两角各系一根布带,左右交叉后绕到前额打结。
头部风帽式包扎法:先在三角巾顶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结,形式像风帽一样。把顶角结放在前额处,底结放在后脑部下方,包住头顶,然后再将两顶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成三四指宽,包绕下颌,最后拉至后脑枕部打结固定。
(2)面部面具式包扎法:面部受伤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使头向下,提起左右两个底角,形式像面具一样。再将三角巾顶结套住下颌,罩住头面,底边拉向后脑枕部,左右角拉紧,交叉压在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扎后,可根据情况在眼和口鼻处剪开小洞。
(3)上肢包扎法:当手部受伤时,可将手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手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向腕部,把顶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手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在腕部打结,最后把顶角折回,用顶角上的布带或用别针固定。
当手臂受外伤时,可将伤臂的手指尖对着毛巾一角,把这一角翻向手臂,另一角从手掌一侧翻过手背并压在掌下,再把毛巾的另一端翻过来,包绕前臂,最后用带子结扎。
肩部受伤时,可把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形,燕尾夹角向上放在伤侧肩上正中。向后的燕尾角压住向前的燕尾角,并稍大于向前的一角。
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的1/3处,并在腋前或腋后打结。然后拉紧两燕尾角,分别包绕胸背,于对侧腋下处打结。
(4)下肢包扎法:如果是小腿受伤,则把毛巾一角内折在伤腿下部,再用毛巾压住另一端包住小腿,最后用带子结扎固定。如果是足部受伤,则将脚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脚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向腕部,把顶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脚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在脚腕部打结,最后把顶角折回,用顶角上的布带固定。
(5)单眼包扎法:如果眼部受伤,可将三角巾折成四横指宽的带形,斜盖在受伤的眼睛上。三角巾长度的1/3向上,2/3向下。下部的一端从耳下绕到后脑,再从另一只耳上绕到前额,压住眼上部的一端,然后将上部的一端向外翻转,向脑后拉紧,与另一端打结。
包扎时的注意事项
(1)进行包扎时,让患者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扶托患肢,并尽量使肢体保持功能位。对于伤情严重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急救中,如果伤员出现大出血或休克情况,则必须先进行止血和人工呼吸,不要因为忙于包扎而耽误了抢救时间。
(2)如果是头部或四肢外伤,一般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如果没有三角巾和绷带,可以用衣服或毛巾等物代替。
(3)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也就是说,包扎动作要迅速、敏捷、熟练、轻柔,包扎部位要准确、牢靠,不能过紧或过松。
7.骨折固定急救措施
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伤害,如果伤员的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变形以及不能活动等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
这时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常见的骨折是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可采用相应的方法固定。
(1)上肢肱骨骨折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并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然后把前臂屈曲固定于胸前。也可用一块夹板放在骨折部位的外侧,中间垫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2)前臂骨折固定法:选取长度与前臂相当的夹板,夹住受伤的前臂,再用绷带或布带自肘关节至手掌缠绕固定,最后用三角巾将前臂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其中一块的长度与腋窝至足根的长度相当,另一块的长度与伤员的腹股沟到足根的长度相当。长的一块放在伤股外侧腋窝下并和下肢平行,短的一块放在两腿之间,用棉花或毛巾垫好肢体,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分段绑扎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长度相当于由大腿中部到足根的长度的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受伤的小腿内外两侧,用棉花或毛巾垫好,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也可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受伤的小腿和另一条没有受伤的腿一起固定起来。
(5)脊柱骨折的固定:确定伤员是脊柱骨折后,就不能轻易搬动,应该依照伤员伤后的姿势进行固定。用3块夹板架成工字形,其中1块约75厘米,另2块约60厘米。把长的一块顺着人体,放在紧贴脊柱处,在板和背部之间用毛巾或衣服垫好。把短的两块横压在竖板的两端,分别放在两肩后和腰骶部。先固定上端的一块横板,再固定下端的横板。
8.断肢与断指的处理
发生断肢或断指事故后,除进行必要的急救外,还应注意保存断肢或断指,以求进行再植。保存的方法是:将断肢或断指用清洁纱布包好,放在塑料袋里。不要用水冲洗断肢或断指,也不要用各种溶液浸泡。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或断指置于冰块中。然后将断肢或断指随伤员一同送往医院,进行再植手术,切记不要在断肢或断指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否则会使细胞变质,造成不能再植的严重后果。
9.化学烧伤的急救措施
化学烧伤是指由某种化学物质直接刺激、腐蚀皮肤,或其化学反应导致的皮肤组织急性损伤。与一般烧伤不同,化学烧伤不仅引起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伤,并常因化学物质被吸收而造成全身的中毒性损害。其烧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剂量、浓度、作用时间。
此外,化学物质的蒸气或烟雾亦可刺激呼吸道和眼睛,引起呼吸道烧伤和眼的损伤。化学烧伤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死亡原因往往是因为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
化学烧伤的特点
常见的化学烧伤有酸烧伤,如硫酸、硝酸、
盐酸等造成的烧伤,一般不向深层扩散,所以伤口浅,局部肿胀轻,创面干燥,痴皮呈褐色,但常有局部持续疼痛;碱烧伤,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石等造成的烧伤,其特点是穿透力强,在烧伤后两天内还可以逐渐向深层周围组织扩大损伤,能使细胞脱水,蛋白凝固,局部创面为湿性,痴皮污浊呈灰色;此外还有磷烧伤、铬酸烧伤、沥青烧伤以及汽油浸泡烧伤等。
化学烧伤的救护方法
(1)强酸烧伤:强酸烧伤应及时用清洁、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至少10分钟,若衣服被污染,应立即脱掉或将污染的部位撕掉,同时用大量的水冲洗。
还可用4%碳酸氢钠或2%苏打水冲洗中和。
若眼部被烧伤,则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切勿用手或手帕揉眼睛,以免增加创伤。
误食强酸可引起口腔及消化道烧伤,这时可口服氢氧化铝凝胶、鸡蛋清和牛奶等中和剂,禁用碳酸氢钠,禁用胃管洗胃或使用催吐剂,以免引起胃胀气和胃肠穿孔。
吸入性烧伤可导致咳血性泡沫痰、胸闷、流泪、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此时要注意呼吸道畅通,可用2%~4%碳酸氢钠雾化吸入。
(2)强碱烧伤:强碱烧伤的处理重点是早期长时间地用清水冲洗,直至创面无滑腻感,用食醋或2%醋酸冲洗中和或湿敷。眼部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在20分钟以上。严禁用酸性物质冲洗眼内,可用清水冲洗后点眼药水。
误食强碱后,可立即口服食醋、柠檬汁起到中和作用,也可口服蛋清、豆浆、食用植物油中的任意一种,每次200毫升,以保护消化道黏膜,禁用胃管洗胃或使用催吐剂。
生石灰遇水后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碱与热共同作用可造成深度烧伤。生石灰烧伤的创面较干燥,常残留有生石灰,清创时应先将创面上的生石灰用纱布擦干净,再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以上,以免生石灰遇水后释放热。
(3)磷烧伤: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最好将伤部侵入水中至少10分钟以上。若现场缺乏水源,可用浸水的湿布包扎创面,或用5%碳酸氢钠湿敷,禁用油质敷料包扎,以免磷溶解后被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化学物质可引起中毒,应注意观察伤者变化,严重烧伤早期应及时给伤员补充体液,防止休克。最好服用烧伤饮料、含盐饮料,少量多次饮用,不要单纯喝白水、糖水,更不可一次饮水过多。
10.热烧伤的急救措施
热烧伤的特点
由于火焰、蒸汽、热液体或固体直接接触于人体引起的烧伤,都属于热烧伤。热烧伤是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烧伤。其烧伤程度取决于作用于物体的温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热烧伤的症状为伤处及周围有剧烈灼痛;局部红肿,有时出现水泡;重度烧伤者伤处麻木、周围皮肤苍白,可形成焦痴,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
热烧伤的救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