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24363100000053

第53章 室外运动(9)

营地建成后,不需使用的物品再装入帐篷套内,营柱接头松动须利用胶布贴紧,若帐篷遗失某部分会使帐篷无法结合。若想在山区有个好梦,即使恶劣天气不会有任何问题,平日最好注意检查一些接缝点,如角落、营柱接合点等。帐篷四角要用地钉固定。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2.冬天帐篷内水汽凝结的问题

人体在夜间的排汗水份约200-500ml。排汗水份如果很多的话,水分就会积存在睡袋保温层里。这是冬天野营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有防水透气功能的睡袋面料阻止不了帐篷内水气的凝结。帐篷内水气凝结的减少方法是在门的上下部分开通风口。外帐里通风尤其要好。内帐也要通风。这会降低内帐里的温度。

当睡袋面料外结霜后透气功能会打折扣,但并不严重。非防水睡袋面料在冬天有优势,不防水但透气性很好,减少水气在保温层里瘀积。但缺点是帐篷里有凝结水时,睡袋面料易打湿。

低温情况下使用睡袋套,在温度不太低时,睡袋套增加睡袋表面和保温层的温度,当这个温度可以保持在露点之上时,水气不会凝结在睡袋保温层里。但太低还是不成。是否会在睡袋与套间结霜?结就结吧,起来后抖抖就掉了。结霜在寒冷时很难避免,要控制的是霜和水滴在那里结。希望的顺序是:外帐→内帐→睡袋外→睡袋里。防止睡袋里水汽凝结是最重要的。若使用睡袋套则又多加了一层保障,但睡袋套本身有重量。

在低温情况下(一般是早晨,空气温度在零下10度左右)晒睡袋个把小时就有用,尤其睡袋是深色的。一个窍门是起来后让帐篷通风,同时立刻把睡袋压遍,尽量挤出潮湿的暖空气,再抖抖睡袋让干燥的空气进去。这有助于减少水汽凝结在逐渐变冷的睡袋里。

极地旅行的水汽凝结成霜是睡袋的大问题。化纤睡袋比羽绒的要好些。但时间长了还是不行。当年WillSteger去北极时个把月后每个人的睡袋因为凝水有25公斤多重,最后不得不空投新睡袋!真正彻底解决睡袋凝结的方法是使用隔汽层。也就是在人和睡袋间加个完全不透气的衬里。让水汽完全进不到睡袋里。代价是衬里比较潮,人不能多穿衣服。但这个问题不象想象的那么严重,原因是相对湿度高到一定时皮肤就不散发水份了。在冬天野外天数不多又有机会凉干的话,用不用隔汽层不是关键。隔汽层用不透气的材料做,有防水涂层的尼龙,甚至大塑料袋凑合。

隔汽层应用最广泛的是作成袜子,保持外边的保温层(厚袜子等)干燥。

露营装备

野营是指不依赖山屋、旅社等人工设备,而是用自己准备的道具,在山野中生活过夜。大如军队的夜宿,小至只有一人的露营,都可以广泛的被认定为野营。

投入大自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里营。野营生活,可以远离烦嚣的都市,还可以改变单调而乏味的休息,令你在作日后又有一股开创新生活的冲动。野营中可以加入许多游戏,如捉虾、捕鱼、观星、赏鸟、游泳、戏水、黄火晚会、辨识植物等,同时用照相机、摄像机,拍下属于自己的永恒回忆,真可谓其乐无穷。

在野外露营的时候一般需要准备帐篷、睡袋、防潮垫、炊具、背包等,以及一些常用的头灯、水瓶等日常装备。

1.帐篷

有了它,你将再也不怕风吹雨打,要不怕居无住所了,只要选妥营地,就可以搭一个临时的家了。往昔的帐篷,几乎全是屋形的。早期的设计,甚至将帐篷与地铺分开,放是蛇、虫很容易爬进帐篷内,因此要去露营,还得携带一大包石灰,将其注于帐篷四周防蛇靠近,而且要挖营沟。现在的帐篷,早随科技的文明,而做了很大的改进,材质上已由原来沉重的帆布改进为轻而坚韧的尼龙布了,地铺则采用以防水处理的PE布,防水效果奇佳,整体来说,也改进为一体的设计,除了地铺与帐篷密缝外,门上还加了一道沙网的拉链,这使得蚊、虫、蛇根本无孔可入;就因如此,现在露营根本不再需多带那沉重的石灰了。另外营柱也由原木改为小金属或玻璃纤维柱了,帐形也有了革命性的多样变化,除了原有的屋形外,还有四角形蒙古包、六角形蒙古包,帐之大小则以人数定之,有一人帐、二人帐、四人帐、六人帐,最大的是八人帐,再大则需定作喽!

2.睡袋

当然也有人带着棉被去露营的,但带的轻巧及易收藏和保管的特性是不可忽视的,况且睡袋的携带非常方便,体积又小;睡袋的材料则以人造棉,中空纤维及羽毛三大类为主,可依耐寒度来选择自己需要的睡袋。

3.睡垫

有了帐篷和睡袋之后,你若想睡得舒适些,睡垫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睡垫还可以增加绝缘效果,况且睡垫柔软,也可以改善一下身体与石或地接触的触感啊!如此才会有好梦。

4.炉具

在古时候,也许你可以用柴烧饭,但现在时代已不同,人口过多,土地的超限使用,森林的滥砍、盗伐,这些因素,使我们不得再任意去伤害自然原野。况且,以木材就地生火,容易烧伤土地或草地,使它们很难复原;倘若任意的砍取木材营火或炊煮,下回别人再去时,景色将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当很多人都如此做时,那营地边森林一定很快就消失了,大地也会被烧得一片一片的黑。因此带一台或两台炉具是对这片土地的爱。炉具的选择,可以选择操作简单的瓦斯炉,或者汽化炉,这些炉具都很轻巧,况且下雨时还可以在帐内炊煮呢?

5.套锅

现有一种专门为登山露营而设计的套锅,其大、中、小三锅子套在起,还附有小碗、汤匙及小茶杯,也就是只需带一组套锅(外表只有一个大锅的体积)就足以处理烧饭做菜问题了。通常套锅也可依人数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式套。

6.水袋、水

水是野外活动不可或缺的,因为在阳光下易失水份,随时都需补充。水袋则用于取水,毕竟营地离水总有一段距离;况且碗锅的清洗,最好也不要直接在无污染的溪水边清洗,不然你可是污染水源的罪人哦!最好取水回营地清洗,清洗时能不用清洁剂更好。何况好的营地必定是在清流的溪边,而这溪水可能是你我居住的都市饮用水源地呢!

7.营灯及手电筒

在野外露营,当夜色来临时,可是一片漆黑,倘若此时想取水,想上厕所等,甚或在夜光下谈天说地,进行一些娱乐游戏,不也都需要一份光源,何况此时蛇、蚊活跃;而要捉鱼、虾的话,手电筒就更不可缺少了。

8.燃料

不论你带的是瓦斯或汽化炉,倘若忘了带燃料,不但英雄无用武之地,再看这些炉具,就会觉得好像一堆破烂铁一般。

9.粮食

上述装备都要带后,可别忘了这一项哦!粮食的装备,则以容易处理为佳,况且,野外的炊煮设备绝对比不上家居般的方便,当然,若能采一、二道野菜,其自然趣味会增加许多。

10.刀

在野外活动,刀是必需品,从简单的切菜到复杂的救人担架,都需要刀来工作,倘若没有了刀,可就只剩手了:然而,大刀若不带,至少也带一把多用途的瑞士军刀,不然要开罐头时,手是绝对不管用的。

11.急救药品

如遇意外事件,至少自己可以先急救处理一下,不要让伤害加大,况且有时还可以救助别人,做一件善事呢!

12.附属装备

除了上述之十一项必备装备外,还可以携带一些附属装备,不但可增加活动的热闹与趣味,有些还可以帮助游戏的安全呢!如浮水衣、防蚊液、橡皮艇、冰桶、补虾网、游泳圈、滤水器、望远镜、烤肉架、鸟类图鉴、植物图鉴、星象图等。

最后准备一个背包,才能将全部装入背着行走。

装包的艺术

人们在刚开始接触登山时喜欢称量每一种装备的重量,并根据它们的体积来安排装包的位置。装包的关键在于对装备的了解(体积、形状、重量),合理的布局以及最小的个体体积。实现最小的个体体积可以在购买装备时有所选择,也可以在收叠装备时加以控制。比如饮具外观只是一个12厘米直径,高13厘米的圆柱体,但它里面却可装下一个气罐和一个炉头,还有百洁布和打火机。这都是在购买装备时有所考虑才实现的。

1.帐篷的装法

我们把帐篷分为帐面(内外帐的总称)、帐杆、地钉三个部分。在购买帐篷时,这三部分是卷在一起出售的,但装包时就不能原样装进去了,因为长条型的帐篷使得包内的剩余空间变得很窄,不容易填装其他物品,并且不容易分配重量。

我们建议的方式是将账面象叠被子一样叠成长方体,其长宽与背包要同或稍大一点,并用一根扁绳收紧,地钉也夹在账面中(因为地钉带防护套,所以不会扎坏账面)。叠好的账面建议放在背包的最上层,也就是说一打开背包,第一个就是帐篷。这样做比较符合露营的顺序,我们在营地经常是先搭帐篷再做其他事情,而撤营时也是先收拾好帐篷里面的东西再叠帐篷。我们经常见到把东西撒得满地都是再搭(收)帐篷的人,不仅使人感觉凌乱,在下雨下雪的时候也会淋湿很多物资。你也许会问:帐篷放在最上面会不会影响取拿其他物品呢?多少会有所妨碍,但因为帐面被收成一个整体,取拿时并不费力,熟练以后就会习惯。

帐杆沿着背包侧面靠近背部的位置放置(这时背包的隔层要放松,以使帐杆能插到背包底部)。帐杆也可以外挂在背包两侧,但在走丛林时最好还是收在背包里面,这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帐杆。

2.零散物品的装法

零散的物品体积不均,重量质地各不相同,因而装填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软质地的物品(如帽子、手套等)我们建议用来填充大、硬、有形物品(如套锅、水瓶等)的间隙。对于硬质地,外形又不规则的小物品(如头灯、炉头等),我们建议将其装在套锅、饭盒等容器里,方便装填,又可以有效的保护这些小物品。当然,你的头灯能否装进饭盒,炉头能否装进套锅全在你购买时有所选择。随时取拿的小物品应放在第二层,也就是帐篷的下面,往往和食品在同一个层面上。

3.水和食品的装法

食品的装法与零散物品很像,位置也在同一层面上,这里就不再多说。至于水,它往往是所有物品中比重较大的一个,它的放置直接关系到背包的重心,进而影响到整个旅程。但每个人的负重能力不同,舒适感也不同,就像有的民族将重物顶在头顶,有的却用一根布条勒在脑门上。但就我们的喜好,愿意将水(一般是三升)放在背包中部,也就是第三层,这使得整个背包的重心在中部偏上,这样会有最佳的舒适性。对于装水的容器,我们建议使用截面是方形的,这样可以减少容器所占的体积,也会减少间隙。

4.衣物和睡袋的放置

衣物尤其是冬天出行的衣物几乎与睡袋占有同样的体积,像抓毛绒、羽绒服等都具有很好的压缩性,但我们不建议使用压缩袋,这样会给取拿单件衣物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提倡的方式是将衣物放在背包下层,睡袋的上边(第四层)。这样既可以用一、二、三层物品的重量尽量压缩衣物所占空间,又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地从底仓取拿。睡袋就是第五层,建议使用压缩袋,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体积,方便取拿,甚至可以将换洗的衣物一同压缩进去。

搭帐篷的方法

我们每次进山都要搭帐篷,晚上的很多活动都是围绕帐篷展开的,但你真的会搭帐篷吗?先别着急,试试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再说。

1.下地钉有先后的顺序吗?

2.地钉钉入的角度是多少?

3.牵绳的位置和角度应以什么为准?

4.收折帐杆有顺序吗?

下面,我们以上面这款帐篷(CAMPER)为例一起回忆一下搭帐篷的过程,请你留意上面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从背包里拿出帐篷,平铺在预先选择好的空地上(营地的选择另外讲),然后把帐杆一个个连上,从内帐的穿杆处将帐杆穿入,等两根帐杆都穿好了以后,我们将内帐撑起来,帐杆两端分别叉进帐角处的穿杆孔中,帐顶上两根杆交叉处的正下方有两根小绳,用它们把交叉处固定好。挪动帐篷,选择最平整的地方准备下地钉,同时最好打开帐门,一个人进去摸一下有没有路人的石块树棍等,把它清除。这样就可以下地钉了。

下地钉时应先下四个帐角的地钉,选择任意一个帐角先钉下去,地钉应与地面成45-60度角,一定要把地钉顶部的拐弯也钉在地上,这样才能防止地钉旋转。然后在对角线处打第二个钉,这时昼把账底拉直,这样帐篷才能挺括。依次下好另外两个地钉,我们可以开始拱外帐了。

这款帐篷的外帐是通过松紧带固定在帐杆上的(注意:不是地钉上),搭外帐时应该在帐杆上系好每一个固定带,然后把松紧带从侧面挂在帐杆末端(不必松开地钉)。这样帐篷的主体就搭好了。

如果风比较大,建议给帐篷拉上牵绳(最好养成任何时候都拉牵绳的习惯),专业的帐篷都有牵绳点,将牵绳一端固定在牵绳点上,另一端通过地钉固定在地上,牵绳应与相应帐杆在同一平面内。通常情况下,牵绳与地面成30-45度角为宜。

好了,这就是搭帐篷的过程,和你平时一样吗?

注意事项:

收帐杆时应该先从中间拆开,对折后再从中间拆开,直到全部拆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松紧带保持同样的拉力,避免由于拉力不均造成的老化问题。

风大时可在铺平帐篷的同时先下好地钉,以防帐篷在撑起时被风刮走。

烹调野餐

在野外如何烹调野餐原本是人类最早的果腹方式。茹毛饮血的祖先第一次围坐篝火前,享用烤熟了的野味,大约应是现代烧烤的起源。野餐的主旋律是餐,吃什么最关键。因为在野外,食物应尽可能简单而多样。为了避免加热的繁琐,宜以冷餐为主。例如沙拉,火腿,薰鱼,咸水鸭,茶叶蛋,卤汁豆腐干,自制泡菜等,都是既便于携带又美味的野餐食品。将这些食物分装好放进食物篮,如果是沙滩野餐则一定要用保鲜纸包好放进密封良好的容器里,以防沙粒入侵。饮品可带罐装的,不过,要是将柠檬汁冰镇好将其放在保温瓶内,让朋友们喝上一杯饮料,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杯子应用一次性的纸杯或透明塑料杯。色彩鲜艳又不易碎的工程塑料制品,是野餐的首选容器。冬季野餐,不妨试试烧烤,只要一堆木炭,一片金属网,就能品尝到烤肉的美味了。烧一小锅开水,涮点海鲜,羊肉什么的,也别有风味。别忘了带一瓶红葡萄或干白葡萄酒,会为野餐增色不少。

需要提醒的是,野外用火要注意安全,餐毕应将垃圾收拾好带回城处理。有些地区严禁野外用火,所以去之前应当打听好。

野餐的地点最好是人少而风景秀丽的郊外,如森林公园,海滩、小溪边,山脚下等。野餐未必要豪华,只要大伙吃得开心就达到目的地了。有一辆越野车,带上精美的餐具和地毯固然理想:一个小背囊,装一块塑料布或方格土布,加上一次性使用的餐具,也能营造出同样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