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24363100000069

第69章 美术(5)

干画法:所谓干画法,吸收了油画的表现方法。用水较少,色层可厚可薄,色彩较为丰富,并能巧妙地表达物体质感、色感和空间感,可以层层加工,达到完美的境界,这是干画法的优越性。但是,多色层加工,不能无目的地把色层加得太厚,造成色层高低不平,甚至出现“脏”、“腻”的现象。因此,在用干画法时,首先要根据形体结构来考虑用笔,落笔要肯定,不宜乱涂,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活泼。

水粉画的作画方法、步骤

1.在观察、理解对象的基础上,一般先用铅笔起稿,定位置,打轮廓,在起稿时首先要注意构图完整,画面要有主次。构图是体现作画过程的重要一环,如构图不恰当,会影响画面效果。打轮廊要求将形体比例结构画正确,然后用淡蓝或淡棕色,在轮廓基础上再画一遍色线轮廓,并将大体明暗画好。因为水粉色不透明,涂色以后,很容易的把轮廓遮盖住,铅笔线就看不见了。

2.轮廓画正确以后,开始上大体颜色,也就是画面的基本色调。要求从全面整体着眼,先从暗部开始,将对象的基本色调以及背景用大的色块铺起来,这一步用笔要大胆,可多用些水,画薄些,要时刻注意基本调子的正确性,抓住大的明暗关系,边画边调整。切勿将大的色块单纯地毫无变化地平涂一片,这样就感到缺少变化,没有空间感。在大体设色时,要求块面关系明暗,色调冷暖关系肯定。用笔宜大不宜小。大的基本色调画好以后,再从整体检查一下,整体关系是否恰当,若基本正确,就可继续深入下去。在大体设色基础上,下一步就进入局部刻划工作。如果说,大体设色局限于色彩的现象感觉。

那么,局部刻划就应当着重深入理解和表现了。但是在局部描绘的时候,还不能停留在局部不放手,要与整体关系作相互联系比较,有些地方需要趁湿衔接好的,这时要趁湿一气呵成。水粉的上色顺序,一般可从暗部开始画,暗部色彩画准以后,以暗部色为依据,再画明暗交接处和中间色,逐步向亮部推移,高光最后画。在用笔上要一笔笔“摆”上去。

凡与明暗结构、体、面关系作用不大的地方,应尽可能概括、省略。背光部的用色尽量薄,不宜厚,受光部颜色可适当厚一些。在调色不能将颜色调的过匀,过“熟”,可把色彩略调“生”点,但要避免过分生硬。最后是整理、部分作重点处理。

这一步不能当作普遍的加细工作,所以,落笔要审慎。检查一下整体效果,对存在的问题须加以适当修改、调整,该加强的加强,该减弱的减弱。使整个画面色彩丰富,统一和谐。

水粉画的用笔技法

首先是如何执笔。画大面积色块,执笔不能太低,应当执在画笔上半部。以便视线能照顾到画面全局。画细小的局部,执笔可在画笔下半部,用笔直大不宜小。只有在画局部细小地方时,如眼睛、嘴角等可适当用小些笔作细致刻划。有些笔触看上去很小,实际上是利用大笔侧着笔锋画出来的。运笔方向应根据形体的块面结构来塑造,立体的形是大小不同块面所组成的,这些块面有着不同的色彩和层次,要顺着这些块面结构,理解地自然运笔。画大面积的色块,用大笔来画,物体的明暗转折处,用笔要肯定,要准。背光部分则适当融和些。近景笔触强烈些,远景则应弱一些,使受光与背光、近与远、虚与实有明显对比。水粉画用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

1.刷。用笔在画面来回移动,笔触成片块状。

2.摆。用较干的颜色,依据形体块面结构一笔一笔摆上去,形体块面刻划清楚,宜于塑造形体。

3.拖。使笔卧倒拖,露笔锋,带“飞白”,用来画枯枝和虚、实线条。

4.扫。蘸色后,把笔上颜色撂干,笔触画在纸上成枯笔,适用于画密集的枯枝,皮毛等蓬松物体,大部分用虚笔。

5.点。用笔尖或笔肚,在画面上按捺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点。

6.线。用扁笔画切线,用圆笔画弧线。除表现物体本身轮廓外,也可以用线来加强物体结构,用线要注意线的虚实变化。

7.洗。笔上少蘸些清水,在画面上趁底色未干时,吸去被洗部分的水分及颜色。适宜表现云雾、烟等。

8.刮用笔杆或调色刀刮出线条来,此法适应表现深色上淡色的树枝和杂草等。

水粉画的表现

特色水粉画是水调合粉质颜料画在纸上或布上的一种绘画,颜料中含有粉质颜色不透明。因此,遮盖力强。也由于粉质关系,颜色湿时和干后稍有差别,湿时略深,干后变淡。水粉画所需的工具比较简单,携带方便,既能作大面积的画幅,又能作细致的刻划;它既有油画表现力,又有水彩画韵味。因此,水粉画应用的范围很广,被广大美术爱好者所喜爱。

七、年画

年画概述

年画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供家庭过年张贴用的美术作品。年画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写情相结合的简明而夸张的手法,表现欢乐、幸福、吉祥、劳动和勇敢等题材。其色彩鲜艳明快,画法工整细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

最早的年画是与古代雕版印刷技术分不开的,它是民间年画随着木刻版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年画作为独立画种的出现,约在五代、北宋时期。神像画包括门神、灶王等是年画中最先出现的样式。到了明清时期门神画中增添了吉祥意味的装饰,在题材上逐渐摆脱了门神的固定内容和形式。

明末清初时期,木版年画也逐渐走向繁盛时期,并以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苏州挑花坞等地出品流行最广,形成了南北方年画艺术的不同风格。20世纪初上海开始有胶版印刷的“月份牌”年画,兼用作商业广告,因色彩鲜艳,形象细腻逼真,售价低,内容为时装美人而风行一时。

建国以来的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题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年画的品种、形式越来越要求丰富和精致,它的特点比民间传统年画,画得深入,色彩丰富,使人感到它即有民间年画的喜庆气氛,又有真实的色彩。因而,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的工具材料

年画的工具材料根据不同种类、风格,其工具材料也不同,一般传统的民间年画的工具材料有:铅笔、木炭条:主要用于年画的素描稿。铅笔一般分软、中、硬三类,笔杆上用H或B分别标出笔的软、硬程度,HB为中性,在H或B字母前加有阿伯数字。数字越大表示软或硬的程度亦大。最软的铅笔为9B,最硬的铅笔为10H。木炭条是用质量较好的柳枝条烧制成的,用它画素描稿便于修改。

毛笔:大多用于手绘年画,它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三类,狼毫笔吸水性小,笔锋硬挺,多用于勾勒线条。羊毫笔吸水性强,笔锋柔软,多用于渲染大面积的色彩。兼毫笔既有一定的吸水性又具有弹性。

炭精粉:用于擦笔年画,主要用它处理擦笔年画中的明暗转折及虚实关系。

纸:年画用纸主要有宣纸,宣纸又分生宣和熟宣两类,生宣较多用于木版年画,定稿或拓印。熟宣多用于手绘工笔年画。拷贝纸在年画中用来将画稿翻转到正式木刻板上或正式稿上的。图画纸或绘图纸一般用于手绘年画,也是新年画较多采用的纸张,要求纸质紧密,厚薄均匀,吸水性小。

磨拓工具:用于木版年画的制作,其作用是将画稿翻印在木刻板上。主要有打刷,是拓印中上纸所用工具之一;大、小长柄砸刷,它是拓印中用来拓印细部纹饰;还有拓包是上墨的工具。木刻板:用于木刻年画制作。一般选用果树板,因木纹组织较细致,便于刻制,如梨木、白桃木等。

刀具:主要用于木刻年画的刻制工具。用的刀子有三角刀、圆口刀、平四刀、大圆凿、排刀等,与木刻版画的刀具大致相同。墨滚:是木版年画拓印、套色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用橡胶制成的,一般手推油印机的里滚可以替代。

颜料:传统年画采用的颜料有印刷颜料油墨,也有的用粉质颜料。新年画的着色大多是用水粉、水彩、油画、丙烯等颜料,另外还有用色粉笔等颜色。

年画的题材及体裁

年画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

内容,它是与各地的生活风俗,欣赏习惯和审美观点分不开的。总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描绘社会现实生活,表现劳动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题材。

2.描绘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间传说,时事新闻以及民族英雄题材。

3.描绘全年各个时节风俗的题材。如端午竞渡、七夕乞巧等。

4.描绘四季花果的题材,如花开荣盛、竹报平安、万年青和石榴多子等。

5.描绘儿童的题材,如五路进财、五子登科、百子图、子孙合图等。

6.描绘自然风景、花卉的题材。

从年画题材内容的表现特点看,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有其娱乐性。年画大多是新年供人欣赏的,因此在内容上要适应群众“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愿。

其次,作品有着良好祝愿的内容。讲究通过画面的内容对将来的生活寄以良好的祝愿,一般采用谐音“皆取美名、以迎祥祉”。

再次,它具有反映时代的内容,这在新年画中尤为突出。最后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内容。这类内容在民间旧年画中有一些,但更多的是新年画。

年画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各种年画采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和群众对年画多方面的需要所决定的。这就使年画创作出了各种应用范围不同样式的年画;如贴在大门上的“门画”,两侧门框上的“门对”,进院门内影壁墙上挂的“福字灯”,屋内中堂挂的“竖披”,屋内墙上挂的“屏条”,炕头挂的“横披”,窗户两侧挂的“窗旁画”等。根据年画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将年画样式分为:木版年画、水粉年画、月份牌年画、工笔年画等等。当今我们看到的新年中有许多在绘制和印刷上已超出民间年画而大大发展了。如丙稀年画、喷笔年画等。

年画的创作特点

任何一种艺术总是遵循着自己的特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的。年画的特点及艺术特色也是遵循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而存在。年画的特点最突出的是一种富于装饰性的美术作品。一方面它的装饰性表现在对生活的美化,在年节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另一方面即它的艺术形式本身所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从年画的构图来看其特点为完整、均称、简练而饱满。完整,就是在一些作品中舍弃大量与主题无关的景物,概括、集中地突出和表现主题。均称,在年画中大部局上求得均匀对称的效果,局部略有变化。简练和饱满是相辅相成的,构图的饱满是使人物和景物产生构图饱满的效果。利用图案把画面充得不留余地,以达到喜庆的效果。

有时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衬托出主体,画中又往往没有复杂的层次,人物很少重叠或采用空白使画面简练。

从造型的特点看:即造型的装饰性很强。这种装饰性造型是作者对客观物体加工、提炼、夸张,加以再创造的结果,它把对象变得更美,更有程式化。

从色彩的特点看:年画追求的是装饰色彩而不是写实色彩。追求单纯、明快、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并以平涂为主。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注重调和而强调对比。

年画的创作技巧

在年画的制作技巧上比较突出的技法有:传统年画的粉脸处理方法和线条的运用技巧。由于粉脸需加白较多,所以在画面比较满而色彩又比较花的情况下,能把脸表现得比较突出。但粉脸也不是单一的,它根据画面上色彩的相互关系及周围的环境,而使脸色各不一样,有偏深、偏浅、偏红、偏绿等之分。新年画中大部分作品,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技巧。民间年画中的线条不是一般绘画线条的起笔落笔所产生的勾勒效果和笔触趣味,而是通过刀刻的过程使线融合成一种有力的、具有版画效果的线条,它线条粗细均匀、简练、流畅。并根据不同的物体质感运用不同的线条。

年画的制作

主要有刻版、套印和手工绘制两种。不论哪种年画的制作,其创作制作的过程都要经过构思、构图、起稿、绘制或刻版拓印、着色等步骤。构思即“立意”,要画什么,怎么画,首先在脑子里有个初步的设想。当作者在深人生活中发现了所要表现的题材后,便要进一步考虑如何表现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即用什么形式,用什么样的技法去表现,并同时考虑其用线的刚柔,用色的效果。做到在画前“胸有成竹”,因此立意是年画创作的关键。立意完成后,最先要解决的是“构图”,年画中一般都是平面的装饰性构图为多。即在构图中追求饱满、均衡、对称等效果,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

在这个阶段中要注意根据构图的基本规律,从画面的内容出发,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构图,同时要注意构图上应有取舍。当作者根据画面的内容定下构图后,就要画稿子了。

传统本版年画和新年画的起稿都是用铅笔或木炭画素描稿,所不同的是木版年画要适应木刻的需要,即在完成素描稿后要在其基础上改画成木刻稿。

在画素描稿的过程中要注意:

第一,稿要画得认真、仔细、完整。

第二,要保存最初素描稿,在拷贝纸上勾墨线,便于以素描初稿为依据来修改。

第三,画中每个细节要考虑周全,不能疏忽大意。

八、剪纸

剪纸概述“剪纸”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是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与想往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因而它风格纯朴,情趣盎然,流行甚广,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有着极广泛的社会基础。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已被运用在电影动画、舞台美术、书籍装帧、商品广告以及印染、邮票设计等领域的创作中。

剪纸是由古代在其它物质材料上剪刻花纹演变而来的。最早见于战国刻花在银箔装饰品上,到了西汉时期已剪刻出了精美的金银饰片,真正的实物剪纸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宋代之前剪纸主要作为迎春的装饰品,除迎春外,劳动人民在剪纸中,还寄托了追求幸福生活的炽热感情,盼望风调雨顺,祈求五谷丰登。当然,民间剪纸的发展与古代的迷信活动是分不开的,如:巫者给人治病戴纸花高帽,执纸雕龙虎彩旗,以此驱邪。

民间剪纸的创作,显示了民间妇女心灵手巧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时也是她们精神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剪纸制作简便,因而源远流长。传播很广,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传统风格。加之地域不同、习俗不同、审美趣味的差异,又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

我国民间剪纸有着五大特色:

1.风格纯朴,它出自于劳动人民之手,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2.手法简洁,结构单纯简略,以适应制作的需求。

3.构图装饰性,构图中讲求形式美的法则。

4.造型意象化,在造型上以形写神,刻意夸张的表现方法。

5.色彩的明快,色彩采用单纯明艳的配置手段。

中国民间剪纸,除有共同风格外,各地的剪纸,又各放异彩。从西北到江南,可分为南、北两大风格流派:西北剪纸粗扩朴拙;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由于民间剪纸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剪纸的工具材料

剪纸的主要工具有刻刀、剪刀、油盘、磨石、粉袋、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