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扫荡了敌人的集团武力后,治安工作由民众自卫和警察来维持。为此,要确立通过保甲制度而形成的民众自卫组织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警察,使之保持密切的联系。随着清乡地区治安的确立,日华军队撤离清乡工作区,驻于其外围,以防敌人夺回该地区,同时做好下一步对相邻地区采取行动的准备。
六、在确立治安的同时,重建精干的地方行政机关,以便稳定政治和经济。为此,要事先选派已经训练的行政委员随同讨伐军一起行动,迅速重建行政机关。但要尽快以当地头面人物为主组成自治组织,由此取代区公所以下的地方机关。
首先要提高清乡地区的民众生活水平。当前,要采取强有力的保护经济的政策,争取掌握民心。而且,要谋求复兴产业和引进民族资本,以期清乡地区的财政独立。
七、日军对政治和经济不干预。为此,在清乡工作开始的同时撤走日军在清乡地区的政治、经济领导机关和物资机关。
第一期清乡地区定为苏州附近的常熟、无锡、江阴、昆山、太仓五个县。
八、第一期清乡工作,宜通过四个月准备,三个月讨伐,大致完成。所需经费向行政院告借两千万元,清乡委员会于一年后向政府还清。
(日方和汪伪政府一起制定的清乡工作大纲原文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晴气庆胤的《沪西“七十六号”特工内幕》)
后来,清乡工作大纲经过汪伪政府的传达,逐渐简化为以“军政并进,剿抚兼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为方针,首先从苏南地区开始,其次在太湖东南、上海郊区及苏、淮特别区进行,接下来又在镇江、苏北及浙江部分地区展开,最后在安徽、广东、湖北部分地区推行。
而“清乡运动”的第一步是“军事清乡”:汪伪政府在清乡地区修筑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竹木篱笆,拉设铁丝网、电网,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然后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
第二步是“政治清乡”:汪伪政府在清乡地区广泛宣传“中日亲善”、“和平建国”,在对群众进行宣传的同时,实行编组保甲、连坐联保,组建警察保安武装,推行自首和策动告密的方法,以强化其法西斯统治;
第三步是“经济清乡”:汪伪政府在清乡地区实施严格的物资统制政策和物资封锁禁运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
第四步是“思想清乡”:汪伪政府在清乡地区建立机构控制学校,出版报刊,组织“青少年团”,开展反共教育。
(清乡运动的步骤摘自《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李士群操纵“清乡委员会”
清乡运动开始后,李士群在南京举办了清乡工作人员训练班,调集了汪伪政府和汪伪76号的千余名骨干,开始了针对游击战的训练,而李士群在上海特工总部也开办了特工人员训练班,训练大批特务,配合清乡。
1941年6月,汪精卫决定以苏州为清乡试验区,先在苏州实施清乡,然后再沿京沪铁路向四面展开。李士群对此非常满意,作为清乡委员会苏州办事处处长,他打算大干一场。
为了搞好苏州的清乡运动,李士群还向汪精卫申请,要求汪伪政府海军部和航空署配合清乡行动,加强水上巡逻和空中侦察,得到了汪精卫的许可。虽然当时汪伪政府的海军和空军只有两艘舰艇和三架教练机,但李士群还是非常乐意获得这两艘舰艇和三架教练机的调配权。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清乡委员会驻苏州办事处的各个机构在1941年7月上旬筹建完毕,李士群的清乡委员会苏州办事处足足有三百多人,规模庞大。办事处建设好后,李士群请汪精卫来视察,当时,汪精卫正好去日本“谋求增进两国亲善关系”,实则就是去讨好他的日本主子,不能来苏州视察,于是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和汪伪政府内政部部长陈群、宣传部部长林柏生就到苏州去视察了李士群的清乡委员会苏州办事处。
苏州办事处成立后,晴气庆胤带着几名日军参谋来到了苏州,名为来替李士群出谋划策,实则是监督李士群的清乡运动。
在清乡运动开展后,李士群和日军的部分作战部队配合,打击了新四军的部分力量,占领了常熟、东塘等抗日根据地,破坏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和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还“清剿”了当地老百姓的粮食。
随即,李士群不断加大清乡力度,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苏州开始,“清”完了江苏全境。李士群以清乡为由,开始干涉苏州周边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最后,李士群在影佐祯昭的帮助下,向汪精卫申请,兼任了汪伪政府江苏省政府主席。
自此,清乡委员会的实权,几乎全部落入李士群手中,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公博、周佛海因为并无实权,也没有人马,被李士群架空,李士群操纵清乡委员会,打击中国共产党的游击队,给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成也“清乡”,败也“清乡”
李士群到底是如何清乡的呢?首先,李士群在苏州设立了警察学校,招收了3000名警官。接着,李士群在各个培训县招收了区级行政人员2000多人,负责管理封锁、编制保甲和税务等工作。
在李士群积极进行军事清乡的同时,日军也派出了部队积极配合清乡。日军派出的是日军驻上海第13军的六个大队,这六个大队在进行了清乡作战研究后,联合汪伪政府的军警,在清乡地区进行了日华联合作战演习,对清乡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军事扫荡。
更有意思的是,李士群将清乡工作区明确地“圈”了起来,一条长达500公里的牢固的竹篱笆,严格将清乡工作区和非清乡工作区划分开来。李士群派了大量的军警和特工守卫篱笆,然后联合日本军警、汪伪军警,一起对篱笆内的清乡工作区进行严密的逐次的扫荡。这对清乡工作区内的国民党潜伏人员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李士群的清乡警察们,抓捕了很多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
而在思想清乡方面,李士群为了鼓动清乡工作区内有文化、有号召力的教师支持清乡,制定了教师清乡支持政策。凡是歌颂清乡工作的教师,都可以领到双倍的工资,这就使得当地的一些缺乏主见、缺乏民族意识的教师,开始帮助汪伪76号和汪伪政府推行奴化教育。
在经济清乡方面,李士群与清乡工作区的村长们达成协议,实行自主提供军粮的制度,为了让村长们多收缴粮食,李士群规定,收纳军粮的佣金,村长可以自提五成,这就使得很多贪财的村长,开始为清乡工作委员会收缴军粮。李士群还提高了清乡工作区的税收额度,这使得当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叫苦连天。
而在政治清乡方面,李士群更是毫不手软,他让清乡工作区内原有的县长、税务官员、粮食管理干部等等,统统开设特别法庭,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定罪革职,然后重新任命自己的人担任这些职务。这就使得当地原有的一些汪伪政府的官员,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包括原来周佛海安排的官员,都对李士群深恶痛绝。
不管怎样,李士群不惜余力地将清乡工作进行了下去,并且,在1942年3月,汪精卫到清乡工作区视察时,还大肆发表了自己对清乡工作的进一步构想:
“日本所主张的日华提携论,虽然辞藻华丽,但民众却对此冷眼相待,认为是有利于日本进行剥削的伪装,即使没有这种想法的中国人也嘲笑日本在空谈。缺乏民众协助的政策措施,犹如空中楼阁,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会马上崩溃。满足于这种日华提携论,就等于埋下了新的国际纠纷的种子,恐怕得不到永久和平。我就是要纠正这些伪装的日华提携,在江南地区建立永久的日华合作,建设一个两国都应朝此方向发展的楷模。”
“对此,既要让在感情上憎恨日本的民众理解日本真正的形象,同时又必须以献媚于强者为唯一保身之道,指明日华提携的正确方式。在清乡工作中,民众通过对日军第十三军的公正行为的了解,开始对日军抱有亲切感,我有信心实现永久的日华合作。”
(汪精卫的清乡构想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晴气庆胤的《沪西“七十六号”特工内幕》)
李士群在清乡工作中的成绩,得到了汪伪政府和日军的认可与赞赏。然而,随着清乡工作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汪伪政府江苏省政府的原有官员,对李士群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汪伪政府江苏省政府的职权随着清乡工作区的扩大,已经逐渐丧失,而李士群也拒绝交出已经完成清乡工作的第一期清乡地区的行政权力,于是,双方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最后升级为李士群与周佛海之间的矛盾。汪精卫任命李士群兼任汪伪政府江苏省主席,江苏省逐渐脱离了周佛海的行政院的监管,成了李士群的“独裁之省”。
同时,在进一步扩展清乡工作的过程中,李士群又与日本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及其他驻华的日本官员发生了摩擦。于是,这些日方官员联手那些丢了官职的原汪伪政府江苏省政府官员,对李士群开始发动反击。
然而,由于日本特高课和日本“梅机关”的机关长兼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影佐祯昭等人大力支持李士群,所以,日方官员和那些丢了官职的原汪伪政府江苏省政府官员对李士群最终也无可奈何。但两者之间的矛盾,却积蓄了下来。
在1942年6月,影佐祯昭和晴气庆胤先后被调离,后来的日本官员对李士群并不感冒,失去了强硬的后台老板的李士群,开始逐渐落入下风。
在后来,清乡工作委员会被解散,李士群对江苏的“独裁统治”终于结束,江苏省的行政权力重新回归行政院周佛海手中,李士群与周佛海的矛盾,因此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