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24585900000070

第70章 政治军事(6)

空想共产主义特指特指18世纪中期以法国摩莱里、马布利等人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也泛指主张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共产主义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要求建立不仅消灭阶级特权、而且消灭阶级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特点是主张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和压低消费水平的禁欲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著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担任政务。

自由主义反对许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构,例如君权神授说、世袭制度、和国教制度。自由主义的基本人权主张为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财产的权利。在许多国家,“现代”的自由主义者从原本的古典自由主义里脱离出来,主张政府应该借由抽取税赋以提供人们最小数量的物质福利。自由主义在启蒙时代生根,到了现在自由主义一词已经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从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

霸权主义

判别某个国家是否为霸权主义,不能以其领土面积大小、人口的多少、兵力的强弱而论,主要看其对外政策。大国不一定都搞霸权主义,小国也不一定不搞霸权主义。今日之霸权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跨洋跨国家系统。

霸权主义表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占主导的地位,凭借自己的实力,利用经济上及军事上的优势对相对势力较低的国家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欺压,谋取财富来发展自己的国家。

霸权主义还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对于一些技术较落后的国家的廉价原料以‘掠夺式’购买,然后又以高价出口给比较落后的国家。

霸权主义还表现在不少经济制度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而这些经济制度都是围绕他们自己的优势制定的,即能更好更顺利的发达自己的国家,落后的国家对他们指定的体系,又必须去执。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因为:霸权主义为了实现称霸世界或称霸地区的野心,凭借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运用暴力手段,力图操纵国际或地区事务,侵犯他国主权,甚至进行侵略战争;而强权政治国家为了在国际政治中疯狂追求所谓的权力,凭借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干涉他国内政,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富压贫,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

和平主义

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是反对一切战争,主张通过宣传和教育,在各民族、国家之间消灭战争和建立持久和平的一种社会思潮。

近代的和平主义始于19世纪初。在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基督教新教中的教友会宣传反对一切战争和暴力,鼓吹和平主义,并得到英国自由贸易派的支持。后者认为在和平条件下,英国通过自由贸易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己在工业上的优势,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随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美得到发展。

1815年在美国的纽约成立了第一个和平主义组织——和平协会,1816年在伦敦、1830年在日内瓦、1841年在巴黎也建立了类似的组织。184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一次和平主义者大会。此后又在巴黎(1849)、法兰克福(1850)、伦敦(1851)举行过几次大会,并提出制止战争、裁减军备、组织国际法庭解决国际争端等要求。1867年9月法国作家V。雨果和意大利民族运动领袖G。加里坡第等人在日内瓦成立和平和自由同盟,它是一个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组织。

和平主义者只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谴责一切战争都是非道德的。他们不分析战争的社会根源,不区别战争的性质,认为通过宣传和说教,或建立国际法庭进行调解,就能消除战争。

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50年代联邦德国执行以外交部国务秘书之名命名的哈尔斯坦主义,即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此政策使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长期对立,加深对美国的依赖。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

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新东方政策”对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

苏利文原则

全球苏利文原则建立于1977年,主要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谅解,提升文化与维护世界和平,呼吁企业应该遵从法律及责任。苏利文主要的九个原则如下:

维护全球人权、社区、团体、商业伙伴;

员工均有平等机会,部分肤色、种族、性别、年龄、族群及宗教信仰;不可剥削儿童、生理惩罚、凌辱女性、强迫性劳动及其他形式的虐待事项;

尊重员工结社的意愿;

除了基本需求,更提升员工的技术及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建立安全健康的职场,维护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提倡永续发展;

提倡公平交易和尊重智慧财产权、杜绝贿金;

参与政府及社区活动以提升这些社区的生活品质,如透过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活动,并给予社会不幸人士训练及工作机会;

将原则完全融合到企业各种营运层面;

实施透明化,并向外提供资讯。

苏利文原则提倡将原则长期性整合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策略上,包括了公司政策、程序、训练以及内部报告制度,并且要承诺达到这些原则。

“V”字型手势的来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个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每天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寇占领军。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几天之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建筑物上,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V”字无处不在,甚至在德军重兵把守的兵营,岗楼和纳粹军官的住宅里,也出现了被视为不祥之物的“V”字,搅得德国法西斯占领军心神不宁。

后来,“V”字不胫而走,传入欧洲各沦陷国。由于它形式简单明了,很快流传开来。朋友们见面,伸出食指和中指,打个“V”字,代替其他一切招呼。用这种无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成为当时一种时尚。英国首相丘吉尔十分喜爱打这一手势,于是“V”字更加出名。餐馆里,桌子上的刀叉被摆成“V”字,其至钟表店里的时钟也被拨到11点5分。此风传到美国,妇女们纷纷佩戴起人造宝石嵌成的“V”形胸针,成为一种时髦。

除了胜利含义外,“V”字在有些国家还有其特定的意思:如在荷兰文中“V”代表“自由”;在塞尔维亚语里表示“英雄气概”。

弹劾

弹劾的英文来自拉丁语,意思是被捉住。弹劾起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律,世界上有很多拥有宪法的国家可以进行弹劾,比如美国、巴西、俄国、菲律宾、爱尔兰等国家。

弹劾是按照一些国家的宪法的规定,立法机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经过行政机构同意就可以取消政府的行政职能,弹劾是这样的行动中的第一个阶段。弹劾通常很少见,容易让人们对它产生误解,比如人们很容易把弹劾和自动去职混为一谈,弹劾实际上只是法律上的指控,相当于刑法中的起诉。被弹劾的政府官员面临着立法机构接下来的投票决定,来决定是否对弹劾的指控定罪。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要求投票结果是压倒性多数才可以定罪。

无记名投票

无记名投票指的是在选票上不签署自己姓名的一种投票方式。这种投票方式的优点在于,投票的内容除投票人自己知道外,别人无从了解,可以消除某些选举人的顾虑,使选举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被选举人进行比较和挑选,自由地选举自己所满意的和称职的人。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所以,无记名投票有利于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

世界军衔制度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

军衔是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以肩章(或领章、臂章、胸章)和军种、兵种、专业勤务符号等作为标志。授予军人军衔,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责任,也是给军人的一种荣誉。

现代各国军队的军衔制度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型”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型”。

美国的“西方型”为6等24级。将官分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和尉官各分3级,即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分4级,军士分6级,兵分3级。其中海军陆战队的军衔没有五星上将。

前苏联的“东方型”是1935年建立的。共分7等22级。计苏联大元帅、高级军官、校官、尉官、准尉、军士、兵7等。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在美国历史上,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官一共只有十位,因为根据美国国会规定,美军的五星上将军衔只能在战争时授予。美国的十大五星上将依次为:

约翰-约瑟夫-潘兴(1860.9.13—1948.7.15),绰号:黑桃杰克,出生于密苏里州林恩县拉克利德镇,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曾任陆军参谋长,军衔是陆军五星上将;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1880.12.31—1959.10.16),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尤宁顿镇,毕业于学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曾任陆军参谋长、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军衔是陆军五星上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26——1964.4.3),出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曾任西点军校校长、驻菲美军总司令、太平洋西南战区司令、太平洋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军衔是陆军五星上将;

亨利-哈利-阿诺德(1886.6.25—1950.1.15),绰号:快乐的阿诺德,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格拉得温,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曾任陆军航空兵司令、陆军副总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军衔是空军五星上将;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0.14—1969.3.28),出生于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曾任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美国第34届总统,军衔是陆军五星上将;

威廉-丹尼尔-莱希(1875.5.6—1959.7.20),出生于艾奥瓦州汉普顿市,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曾任海军作战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参谋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衔是海军五星上将;

欧内斯特-约瑟夫-金(1878.11.23—1956.6.25),出生于俄亥俄州洛雷恩市,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曾任大西洋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海军作战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英美联合司令部成员,军衔是海军五星上将;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2.24—1966.2.24),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堡,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曾任海军人事局局长、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海军作战部长,军衔是海军五星上将;

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1882.10.30—1959.8.16),绰号:蛮牛,出生于新泽西州伊莉沙白市,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曾任太平洋舰队航母特混舰队司令、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第3舰队司令,军衔是海军五星上将;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893.2.12——1981.4.8),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曾任步兵学校校长,步兵师师长、美国第二军军长、驻西欧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驻欧洲第十二集团军群司令、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1953年退役,军衔是陆军五星上将。

明清两代六部的职能

六部是古代国家管理各方面事物的机构。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初建于隋朝,正式定制于唐初,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相当于现代的部长;副长官称"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到明清两代六部的职能如下:

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大体相当于现代的组织部的职能。

户部:主管国家户籍、田亩、货币、各种赋税、官员俸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农业部、财政部。

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类似于现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礼宾司。

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练兵、武器、弹站,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

刑部:主管国家司法、行政,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部。

工部:主管兴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和建设部。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书,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共八十二篇,图九卷。今存本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

《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的孙膑所作,亦称《齐孙子》,共八十九篇,图四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银省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该书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四十八篇,今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等六篇,都系后人所托,有英、日、法、俄等译本。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望(姜大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是战国时的作品,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