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24585900000074

第74章 政治军事(10)

水上飞机停泊在水上时,宽大船体产生的浮力,使飞机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一旦需要起飞,螺旋桨发动机产生的拉力,会拖着它以很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跑。随着速度的增加,机翼上产生的升力逐渐克服了飞机的重力,把飞机从水面上慢慢地托起来,成为在空中飞行的航船。在它完成空中任务之后,自然要重返水面,成为一只在水上滑跑的航船。于是,国外很多人根据水上飞机这一特点,又把它称为水上飞船或飞机巡洋舰。

蓝盾系统

蓝盾系统是一种安装在战斗机上,用于夜间作战的低空导航和捕捉目标、跟踪目标的综合系统。它集红外、激光、雷达等多种技术和设备于一身,在夜间战斗中能够大显身手。

蓝盾系统由夜间低空导航吊舱和目标捕获吊舱组成。

夜间低空导航吊舱的红外探测器利用夜间目标周围温度低,而目标的温度高于周围温度的现象进行工作,测出了达到0。056℃的温差,灵敏度非常高,而且在夜间可以透过雾尘发现目标。地形跟踪雷达可以提供飞行航线上的地形剖面图,显示危险高地的数据,发挥地面物体的回避功能,并且在众多的物体中发现目标,然后对经过选择的目标实施攻击,攻击的准确程度在10米以内。

目标捕获吊舱通过自动目标跟踪器来捕获和跟踪目标;通过激光显示、测距系统进行瞄准,实施轰炸或发射激光及红外制导武器,并提供发达17倍的图像。

装备了蓝盾系统的战斗机夜间空袭时,大大提高了夜间低空突防和轰炸能力。

鸟人飞行器

现在美国的飞机设计师,正在研制一种鸟人飞行器。这是一种以人体充当机身,以一套几折的超薄机翼缚在人体的脊背上,以两台微型涵道风扇发动机附于大腿两侧的飞行器。它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将人拖离地面飞向天空。它以每小时176千米的速度飞行,最远可飞240千米。降落时,缓缓减速,两腿稳稳着地。不依赖任何起降装置,只要有一小块空地就可以起降。

这种鸟人飞行器配置了自动驾驶仪和目标探索雷达,机翼上装有多管机枪,能飞能打,行动敏捷,飞行技术易学,携带方便,适合装备特种部队。

降落伞能够准确使伞兵降落的原因

伞兵在降落时,是可以控制方向的。人们在制造降落伞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在每根伞绳上都标上了序号,并且在第一根到最后一根伞绳的下端专门缝上一根短绳,短绳上拴了一根操纵棒。伞兵需要向左转时,就拉下左操纵棒;而向右转时,就拉下右操纵棒。

伞衣上有一个特别的排气口,排气口的两侧各与第一根和最后一根伞绳相连。伞衣张开后,里面的空气密度会大于外面的空气密度,从而形成了内外空气压力差。当伞兵需要向左转时,只需要拉下左操纵棒,就可以带动伞绳向下运动从而使排气口左边的伞衣向里凹进去,而排气口右侧的伞衣就相对凸起,伞衣内的空气也会经排气口而向左方排出,并且产生一个反方向的作用力,把伞衣向右前方推,于是,降落伞便可以向左旋转。同理,拉下右操纵棒,从而使伞衣内的空气向排气口右后方排出,再把伞衣向左前方推,降落伞便带动伞兵向右转了。

导弹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确定目标的武器。导弹头可以装上普通装药、核装药,或是化学、生物战剂。其中装普通装药的称常规导弹,装核弹药的称核导弹。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可分为地地导弹、空地导弹、地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反弹道导弹导弹等;按飞行方式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还可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和战术导弹。

火箭

不论是什么导弹,都是利用火箭发动机来发射的。我们把依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飞行器都叫做火箭。火箭用于运载航天器叫航天运载火箭,用于运载军用炸弹(无控制)叫火箭武器或(控制)导弹。因此导弹是火箭的一种。

世界上最长和最粗的导弹是前苏联制造的SS-9战略弹道导弹,它长37米,直径3。4米。

导弹与火炮

导弹同火炮相比,不仅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命中率高。它可以像长了眼睛一样地追踪目标、摧毁目标。

导弹有一套引导和控制系统,即制导系统,它是导弹的神经中枢。它的测量装置就像人体的感知器官;它的指挥机构就像人的大脑;它的执行机构则依据控制信号而产生控制手段,从而控制和引导导弹飞行,使它不致于偏离预定弹道。火炮没有这套系统,所以不仅射程不及导弹远,命中精度也不如导弹高。

导弹头

导弹要飞很远,当它在空中飞行时,要受到空气的阻力,如果阻力过大,就会影响导弹的飞行。所以,为了使导弹飞得更快、更远,导弹的头就要设计成尖的,这样就可使火箭在空中的阻力大大减少。

火箭布雷弹

火箭布雷弹就是用火箭发箭的布雷弹。火箭布雷弹的战斗部位装填着地雷。当火箭炮将火箭布雷弹发出去十几秒钟后,弹内延期药点燃,将地雷从战斗部位的弹筒里抛出,地雷上的降落伞张开,地雷逐渐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下降到一片广阔的布雷区内。

用火箭炮和布雷弹布雷,可以达到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目的。

“开路先锋”——火箭炮

火箭炮是大面积杀伤武器,是对付机群目标的有效火力。它有好多个发射管,一排排一层层地排列起来,由车辆拦截,像一个运动自如的小火炮群。

火箭炮的射程远、火力猛、机动性好、惯性力小,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

在大部队发起进攻之前,火箭炮常常先进行大面积进攻。它能迅速、突然和猛烈地打击和压制敌人,协助自己部队进攻,充当冲锋陷阵的开路先锋。

火箭炮除了装载战车上发射外,还可以装在飞机和舰船上发射。火箭炮还能用来布雷和打坦克。

发射火箭采用倒计时

在发射火箭或核武器试验中,总指挥在下达最后10秒钟准备发射或起爆口令的时候,总是采用倒计时“10、9、8、7……3、2、1、点火”。

在1926年3月,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在美国试飞成功。德国乌发电影公司为此拍摄了一部描述人类乘火箭登上月球的科学幻想片《月球少女》。导演在拍摄发射火箭镜头的时候,设计了倒计时程序。电影放映后,引起了火箭专家的兴趣,认为这种倒计时集中表现了火箭发射准备时间逐渐减少,使人们产生一种准备完毕,发射即将发生的紧迫感,使人们的思想高度集中迎接这杆间的一瞬间。所以,从那以后,专家们就将倒计时用于火箭发射和核试验中。

“远程杀手”——洲际导弹

洲际导弹一般是指射程在1万千米以上的地对地弹道式战略导弹,它是导弹大家族中个头最大、重量最重、威力很强的武器。洲际导弹通常长20—30米,直径3—5米,体重可达100多吨,爆炸威力相当于百万吨梯恩梯炸药,且大多装有核弹头。

洲际导弹虽然身高体重,但是它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秒7千米以上,能飞行在几百千米高的外层空间。它能跑这么远的路程,主要是由于多级火箭推动着弹头前进。第一级火箭燃料耗尽后就自动脱落,紧接着点燃第二级、第三级,直至达到需要的速度。

发射后,导弹上升到一定高度开始向目标方向转向,这个方向及导弹以后的飞行轨道都是在发射前预先选定的。根据所选弹道来设计导弹的舵面偏转规律,这个规律由程序装置来实现。同时,测量装置随时测量导弹在飞行中各个方向的加速度,输入计算装置进行计算处理。这样洲际导弹就能始终沿着预定轨道准确飞向目标,最后,以强大的杀伤力命中目标。

战术空对空导弹的类型

空对空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精确制导武器,它是挂载在歼击机、歼轰机、武装直升机上用于攻击飞机目标的机载武器。它与非制导的机载航炮、航空火箭弹等传统武器相比,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杀伤威力大、攻击机遇多等特点。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还具有抗电子干扰能力清、能自动寻找目标实施攻击和全方位攻击等特点。它是战斗机供给飞行目标的有效武器装备,也是最好的自身防御武器。

现代战争中,空对空导弹分为远距拦截弹(100—200千米)、中距拦截弹(40—100千米)、近距格斗弹(8—30千米)轻型攻击弹(5—10千米)。制导方式一般有红外、半主动雷达、全主动雷达等。命中率一般可达8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局部战争的空战实践证明,空对空导弹在保卫要地和夺取制空权以及在海上作战夺取制海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术面对空导弹的类型

战术面对空导弹,包括地对空导弹和舰对空导弹。它们能对空防敌机和巡航导弹进行拦截攻击,能对飞行中的空对地、地对地导弹进行拦截和攻击。

地对空导弹能寻找、接近、击毁目标,它最重要的是装在导弹上的无线电引信。导弹发射后,引信向空间发射频率极短的无线电波。当电波碰到目标后,自动反射回来,被引信接收。导弹和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会引起引信接收到无线电波频率的相应变化。频率急剧增高,表明导弹已经在接近目标。到引信接收的电磁频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导弹已经飞到预定的最佳位置,引信便发出指令,令战斗部立即引爆,击中目标。

面对空导弹分为高空远射(100千米以上)、中空中程(3—100千米)、低空与超低空近程(4—30千米)三种类型。制导方式有半主动雷达、无线电、红外、激光等。

战术面对面导弹的类型

战术面对面导弹,包括地对地导弹、地对舰导弹、舰对舰导弹。

地对地导弹从陆上发射,对敌方纵深部队集结地、装甲集群、地面指挥所、防空阵地、机场、仓库、坦克等主要目标实施打击。

面对面导弹分为远程(100千米以上)、中程(30—100千米)、近程(4—30千米)三种类型。制导方式有红外、光纤、激光、半主动雷达等多种。舰对舰导弹也分为远程(200—500千米)、中程(40—200千米)、近程(40千米以内)。制导方式有主动式雷达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制导,一般为亚音速,极少数为超音速。

战术空对面导弹的类型

战术空对面导弹,包括空对地导弹和空对舰导弹。它们是挂载在轰炸机、舰轰机、强击机、武装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等现代飞机上,用于攻击地面目标或海面目标和水下潜艇的机载兵器。有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潜艇导弹和多用途导弹等。这些导弹战斗部一般采用普遍装药,少数采用小型核装药。

面对空导弹的射程一般为6—60千米,也有达到450千米的。制导方式有红外、激光、光纤、电视、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等。

人工智能导弹

人工智能导弹是一种能思考、会观察、可以听懂人类语言的导弹。它里面装有人工智能微型计算机和图案同数据库中已知武器的图像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和采取相应行动。例如,如果是反坦克导弹,它就能区分出哪些是自己的坦克,哪些是敌人的坦克;如果是反舰导弹,它可以分辨敌我,识别出所攻击的目标是航空母舰还是巡洋舰、驱逐舰等。一旦人机接口达到一定水平,人工智能导弹不但有“思维”和“视觉”,而且还有“眼睛”和“语言”能力,借助计算机和处理装置的帮助,听懂人类的语言。只要向它发出攻击命令,它就会向指定的目标进行攻击。这种武器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和其他先进武器一样,成为军队的高级武器。

榴弹又叫开花弹

榴弹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杀伤敌人或实施爆破的。它可以分为杀伤弹、爆破弹和杀伤爆破弹三种。由于榴弹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又叫它开花弹。

杀伤弹爆炸后形成大量碎片,152毫米榴弹能产生2800块有效碎片,杀伤威力之大可想而知。爆破弹装炸药多,弹壳薄,爆炸后产生巨大冲击波破坏目标,而且它能钻入地下一定深度爆炸。杀伤爆破弹有杀伤和爆破两种作用。现代榴弹最远可达40—50千米。现在世界上又研制了杀伤力更大的钢珠弹、子母弹和远程底凹弹、枣核弹、火箭增程弹等。

数字化部队

为了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美国陆军率先提出了“21世纪陆军发展构想”,并着手建立“21世纪新型陆军”。这一构想的实质是“用信息武装部队”,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提供的机遇,在传统陆军的基础上建设一支数字化的新型陆军部队。数字化部队是数字化技术在军队中大量运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以计算机为支柱,以数字化通信技术联网,武器装备通用化,指挥、控制、通信一体化,各作战单位高度协同一致的部队。

目前,数字化部队与普通部队在编成和结构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数字化部队从单兵到装甲战斗车辆、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战斗指挥车、侦察直升机、攻击直升机和战术航空兵的近距离支援作战飞机以及战斗勤务支援车辆等都装备有数字化通信设备、敌我识别的装置、第二代前视雷达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数字化装备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实现各军兵种和各种武器在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等方面的一体化,极大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照明弹能照亮大地

照明弹能产生强烈的光亮,是由于它的内部有特殊的照明装置和照明剂。它们燃烧时,能产生几千度的高温,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并能有一定的燃烧时间。当照明弹射出飞到预定的空域后,弹丸中的时间引信开始点火,引燃照明剂,照明弹下面的降落伞张开,照明盒连同燃烧弹的照明剂徐徐降落,白炽的光芒便撒向大地。

烟雾弹怎样制造烟雾

烟雾弹由引信、弹壳、发烟剂和炸药管组成。烟雾弹制造烟雾主要靠的是发烟剂的作用。当烟雾弹被发射到目标区域时,引信引爆炸药管里的炸药,弹壳体炸开,将发烟剂抛散到空气中,发烟剂一遇到空气,就立刻自行燃烧,并不断地生出滚滚的浓烟来。

核检查的方法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心核武器扩散以及监管掌握核武器的销毁方法,因此,在国际上少不了进行核检查。

从当前核检查的技术手段来看,通常采用3种方式。

一种是国家技术核检查。国家技检是由各国自己掌握,并且根据需要,能够运用人造卫星、飞机或舰载传感器,并且对一方进行详查或普查。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通过侦察卫星详细检查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情况,因此下定决心开始对古巴实施封锁,并且迫使苏联将导弹从古巴地区撤出。

二是国际技术核检查,大多由相应的国际组织进行。设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际和平研究所就是国际核检查重点机构之一。它对各国的核试验次数、性能以及类型进行相当严格的监视以及统计,并定期公布各国核试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