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劳·智慧·财富:18位商界巨子的成功之路
2465200000006

第6章 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水

韩国最大的企业“现代集团”,不仅资产雄厚,规模庞大,雄踞韩国众多财团之首,而且在世界上也赫赫有名。

20世纪80年代末,现代集团已拥有关联企业37个,海外分公司79个,职工人数达16万人。经营范围从房地产到建材;从汽车到钢铁;从造船到海运;从电子到化工以及贸易、金融、保险等诸多领域。这样一个高度影响韩国经济发展,甚至对世界经济也具影响力的“现代集团”,却是由一个离开山村并且几经坎坷的一位农家子弟,靠白手起家开创的,他就是郑周永。

郑周永小学毕业在家务农,面对艰苦的农村生活,他无法忍受,梦想着离开这穷山恶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村长家的报纸上看到北方的清津市正在修建港口和铁路,心想那里一定需要劳工,他下决心要去那里闯荡一番。虽然几经父亲的阻碍,郑周永还是凭着他那勤劳朴实、勇于吃苦的精神,建立起自己的“现代集团”。

郑周永1915年11月25日,生于韩国江源道通川郡松田面峨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世代务农,郑周永共有5个弟弟一个妹妹,他排行老大。

一心离开穷山村

少年时代的郑周永就读于通川郡松田公立小学,15岁才小学毕业,贫穷的父母再也没有钱供儿子继续念书了,他只好与父亲一样务农。尽管一家人拼死拼活地辛勤工作,仍然改变不了贫困的家境,甚至每天都吃不饱,只能靠稀粥填充肚子。

这种艰苦贫穷的农村生活,使少年的郑周永难以忍受。他开始梦想离开这毫无希望的穷山恶水,但这种想法被固执的父亲骂了一顿。父亲认为,身为长子就必须留在家里种田,养家糊口。

第二年春天,16岁的郑周永在一个偶然机会,到村长家看报纸,发现北方的清津市正在修建港口和铁路。他立即想到,那里一定需要劳工,然而当他在一张破旧的地图上找到清津时,心顿时凉了,原来清津市竟在千里之外。

“再远也要去!”郑周永终于下定决心。他找到最要好的朋友池周元,二人悄悄地积攒了0.47韩元,8月的一天,他们拿着这仅有的路费,偷偷地溜出村子,向清津启程了。一路上风餐露宿,白天靠几分钱的食物果腹,兼程赶路,晚上空着肚子在背风处过夜。

经过几天的奔波,他们来到高原市,得知这里也有铁路工地,决定先挣点路费再去清津市。筑路的工作相当累,一天工作12小时,使他周身疼痛,但他仍咬牙坚持。筑路工每月工资0.45韩元,扣掉0.3韩元的伙食,一个月才只剩0.15韩元。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中秋节快到了。郑周永想让父母高兴一下,好不容易地说服了工头,预支一点工资给家里寄去。正当他高兴地从工头那里出来时,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使他愣住了,父亲出乎意料地站在他面前。

原来他离家出走之后,焦急的父母好不容易从村长的女儿那里得到一点线索,便一路找来,总算在高原市遇到了,郑周永便像个小俘虏一样被父亲带回家。

第二年春天,他又联合了金昌宁和徐元斗两个朋友,在一天夜里,溜出村子,翻过断发岭,经金化前往汉城。然而,三个人在半路上投靠亲戚时,却被家人得到消息赶来截回去。

回到通川的郑周永后悔不已,他总结了这次“失败”原因是资金不足,决定再走一定要有充足的路费,再也不去投亲靠友了。这年秋天,他偷了父亲卖牛买田的钱离家出走。

这次他变得聪明了,一不找伴,二不在晚间走,以免引起父亲的注意。郑周永乘家里无人时,坐上了南下汉城的火车。他此次去汉城,主要目标是进牡丹会计学校速成班,学制六个月,毕业后由学校安排工作,工资保证不低于30韩元。他想,这样一年就是360韩元,去掉每年120韩元的食宿费可剩240韩元,能买24袋米,这比他一家人一年种的粮还要多。他相信等父母接到寄回的钱时,一定能原谅他的所有过错。

到汉城后,郑周永很快办完入学手续,由于已经开学三天,课程又紧凑,郑周永不得不加倍努力,因为他知道,学校将来是按成绩分配工作。

正在他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一天早上他匆匆忙忙上学时,走到德寿宫附近,又与父亲撞个满怀,他的脸顿时变得惨白。尽管郑周永向父亲好话说尽,父亲还是流着老泪劝儿子“回家”,父子俩一前一后默默地朝火车站走去。

其实作父亲的何尝不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呢?父亲三番五次地外出寻找儿子,不单是希望郑周永尽到长子的责任,主要是在父亲眼里,他仍是孩子,父亲担心儿子一人在外会吃苦头,农村再差,一家人毕竟可以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

1934年,发生大旱灾,田里的庄稼几乎没有收成,村里又流行可怕的“浮黄”病,父亲再也无法阻挡19岁的郑周永向外发展了。他在汉城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叫福兴商会的米行当了一名发货员,月薪18韩元。

由于他勤劳朴实,很快取得了店主人的信任和喜欢,为了方便工作,店主人为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在福兴商会工作的两年间,郑周永汇回家的工资,可买到18袋米,远远超过一家人的全年收入。

由于店主儿子不争气,米行不得不停业,经过三年锻炼的郑周永,决定独立创业。于是借债买下米行,利用三年来所建立的各种关系,很快就站稳脚跟。不久,他就打出了自己的招牌“京一商社”。从此,郑周永步入商界,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开始实践自己的梦想。

1937年7月,日本当局为摆脱经济危机,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出于战事需要,对韩国及日本的粮食实行严格管制。1939年12月,下令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实行配给制,郑周永苦心经营的小米店不得不宣布关闭。他把部分资金转回家乡,购置水田,余下的决定作另谋它路的资金。

一天,他遇到在汉城一家最大的汽车修理厂工作的好友李乙学,他在李乙学、金明宪两位技师的鼓励下,出资了3500韩元买下了一间叫坂本的日本人开办的修车厂。生意开始就很顺利,工厂不久就发展到50余人。但好景不长,一场大火又使其化为灰烬。

郑周永并不气馁,向支持他的友人吴允根借来5000韩元,在新设洞大路又建起一座新厂房。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郑周永改变以往经营方法,决定在“快”字上下功夫。别的工厂需用20天才能修好的工作量,在他这里只需三天就能办完。

这招确实很灵,因为所有顾客的最大要求就是自己车能尽快启动,即使价格再高也满意,汽车客户很快都转向这里,全汉城数他生意最好。

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第二年日本当局颁布了“企业整备令”,并开始在民间搜刮各类金属战备物资。1943年郑周永的工厂被迫与“日进工作所”合作,实际上是被人吞并。

郑周永一气之下,撤出股金,购买了30辆卡车,转行从事运输业,承担了宝光矿业株式会社的矿石运输业务。然而这一业务使郑周永极不开心,他不仅经常受到矿主的刁难和训斥,而且他的车队时刻有被日本人借战争之名征用的危险。出于某种预感,郑周永终于在1945年5月15日,将他的车队及承运合约一并转让他人,带着一大批现款,返回故乡。

这件事使郑周永终生难忘,他深为自己当时的决策而庆幸,因为三个月后,日本战败,那间金矿也关闭了,他的几十万元资产险些付之东流。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它对韩国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也宣告结束。

郑周永从时势的巨变中看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再赴汉城,准备创办新的企业。

1946年4月,郑周永从美国占领军“军政厅”出售的“敌产”中,买到一块位于汉城中区草洞106地号的土地,修建起一座汽车修配厂,并以“现代汽车工业社”为厂名。

几年下来,他所从事过的各种行业,相比之下以汽车修配投资少利润大,而且具有发展前景。因此,他又从这里开始,并且信心十足地把弟弟顺永、妹夫金永柱及另外几个有专长的朋友也拉了进来,共襄盛举。

汽车修配业他确实选对了。光复后的南韩汽车需求量剧增,三年之中增加了2倍,总数达9000辆,而且大多行驶在汉城附近的公路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郑周永的修配厂很快就获得了“发迹”性的进展,职工人数由30人迅速发展到近百人。

修配厂正生意兴旺时,1947年5月25日,郑周永却在“现代汽车工业社”的大旗下,突然又另挂起了“现代土建社”的招牌。这一举动立即遭到了弟弟、妹夫及朋友的反对,他们认为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对他们来讲,搞土地建筑的风险都太大。

然而,郑周永的心里却另有打算。他看到美军军政厅当局为鼓励实业界,实行一种倾斜式的拨款方式,一个普通的建筑公司,一次竟能得到上千万韩元的财政支持,而他的修配厂却只能得到几十万韩元。因此,挂上建筑业的招牌,目的十分清楚,争取巨额贷款,发展事业。如果说郑周永的企图属于“旁门左道”,却正是这种“马无夜草不肥”的手段,把郑周永引向了一个使他成就大业的新领域。

建筑业使其腾飞

20世纪40年代末期,遭受战争创伤的世界各国都出现了百废待兴的局面,刚刚从日本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的南韩,许多基本建设也同样都需要从头开始。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从世界战略布局着眼,格外重视南韩的战略地位,为了在此长期保持军事势力,自然需要兴建众多的军事设施,所有这些都为南韩的建筑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尽管郑周永对建筑还是一个门外汉,然而刚刚挂出招牌就争取到了1530万韩元的建筑项目,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承接到的大生意,他十分重视,特地聘请了前工业学校老师宋尚术为技术顾问,招聘了十几个有施工经验的技术工人,“现代建设”就这样开始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可观的利润使郑周永更加信心十足,他感到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建筑业与汽车修配业一样,只要认真管理,遵守信誉,一切都会成功的。经过两年奋斗,他不仅打开了局面,而且在建筑业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1950年1月,郑周永把“现代汽车工业社”与“现代土建社”合并为“现代建设株式会社”,资产3000万韩元。1月10日,郑周永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登记,成为正式法人。他认为建筑业才是他真正的起步基点,只有从这里人手,才能开创出真正的大事业。

1950年6月,韩战爆发了。6月28日,炮声已经在汉城市郊隆隆作响,逃难的人们潮水般地向南涌去。正在施工的郑周永也当即决定,遣散工人,提取银行全部存款,南下釜山。十几年的创业磨练,使郑周永变得十分果敢、稳健,他不仅能大胆地开辟新领域,而且也能及时抓住使他事业腾飞的每一个机遇。

此次携款逃难,就是他的聪明之举。就在郑周永刚刚落足釜山,7月7日,美国10万名军队在釜山登陆,一时间到处都是军人,釜山的所有公共设施,包括学校校舍在内,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如此众多的美国兵。建筑军营及军需设施便成了当务之急。

手握巨款的郑周永立即抓住这一机会,以“现代建设”的名义与交通部、外资厅签订合约,承建外援物资仓库和代理仓库保管业务。由于郑周永重信誉,他所承建的各种军需设施品质优良,很快就取得了美军的信任,第八军所有的承建项目基本上由他垄断,而美军的价格优惠,他所承建的简易军营,成本每栋只有24万韩元,而实际所得却是5~6倍,这种军营郑周永至少承建了300栋,获利以数千万计。

逃难期间的郑周永,不仅在建筑上取得了重大发展,而且又开创一个新领域。针对美国运来堆积如山的援助物资急需转运,郑周永买下了三艘小型运输船,在沿海开展运输业,并正式成立“现代商运株式会社”。

此时的郑周永已经拥有“现代汽车修配”、“现代建筑”和“现代商运”三家公司,随着每个领域的开发,郑周永的雄心大志也在不断增加,他的事业已朝集团化方向发展。

尽管郑周永在建筑业上打开了局面,但毕竟经验不足,因此,失败是在所难免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承包的高灵桥修复工程及造币公司东莱办事处工程,由于缺乏经验,遇到了洪水灾害以及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竟然亏损了8000万韩元之巨!他为美军施工军营所赚的利润几乎全部赔尽。

工人罢工,同行幸灾乐祸,使债台高筑的“现代建筑”险些倒闭。但是,经历过磨难的郑周永仍然坚定自若。他认为失败都是暂时的,成功则是长久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成功的根本在于信誉。因此,郑周永变卖了家产,担负起巨额亏损,终于在1955年完成了大桥的修复工程。

他的表现,赢得了社会的极大赞誉,南韩当局对他的诚信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授予他承担政府工程的诸多特权。于是,大批建筑项目接踵而来,到1956年工程费已高达5.4亿韩元。

1957年夏,战后韩国大规模的汉江人行桥修复工程招标开始了,工程费用2.3亿韩元,所有建筑商全都清楚,这是一项名利双收的好差事。当时在建筑界享有名气的各大企业,都在跃跃欲试争相投标。然而,当内务部公布结果时,他们全都名落孙山,而不久前险些倒闭的郑周永却光荣的摘取了桂冠。

这一次,郑周永吸收了高灵桥的经验和教训,在他亲自监督下,全体员工日夜努力,终于在合约规定期内完满竣工。1958年5月15日,汉江人行桥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韩国总统及各界知名人士出席典礼,并通过实况广播传遍城乡各地。

郑周永与他的“现代建筑”从此名声大震,他的事业也获得飞速发展。1964年营业额为15.7亿韩元,到1966年猛增到40.6亿韩元,1968年首次突破100亿韩元大关。郑周永经过30多年的呕心沥血,终于为他的“现代集团”打下了牢固的基业。

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代建设”在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它成为韩国建筑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向来雄心勃勃的郑周永已经感到,狭小的韩国不再是他惟一的活动市场了,该是向海外拓展的时候了。

不愿划地自限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刚刚恢复元气的郑周永,试探性地向海外涉足。1963年他派三弟郑世永前往越南、泰国活动,因为当时美国在越南的战争不断升级,曾靠承建美军军营起家的郑周永,仍然希望在越南、泰国再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然而,由于缺乏国际竞争经验,在几次投标中,均因报价过高而相继败北。

1965年郑周永亲赴泰国,几经较量,终于打开了泰国、越南的建筑市场,然而迈向海外的第一步就出师不利。

由于国外的施工条件艰苦,质量要求苛刻,再加上后勤工作不能得到及时保障,他在泰国、越南及其他的海外工程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麻烦。因而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海外挣扎了近十年的“现代建设”,尽管打开了一点点局面,但是损失惨重,在60多亿元的承包工程中几乎全都出现赤字,最终亏损数亿韩元。

有着远大目光和执着追求的郑周永,对此并未过分在意,他认为这些损失不过是“现代建设”冲向海外所预交的一点点“学费”。如果就此止步,损失将是绝对的;只有大胆地向前迈进,才能换来成功。

尽管郑周永对开拓海外的前景充满信心,但是他这种冒险精神还是在“现代集团”内部引起了不同意见。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现代建设”是否进军中东问题上,郑周永与公司第二号人物其二弟郑仁永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

郑仁永性格和顺,老练稳重,自他担任公司二号人物以来,一直主张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发展策略。他认为“现代集团”发展到现在已具一定规模,不应当再有大起大落,要尽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风险。十几年来,“现代建设”在海外并未得到什么甜头,况且,中东的主客观条件更为复杂,不久前进入中东的“三焕企业”已经知难而退,因此,他竭力反对进军中东。

郑周永急于打进中东,则有他的另一番想法。早在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各国展开石油战以来,就引起了郑周永的注意,他曾向许多中东问题专家进行咨询,得知阿拉伯国家在石油涨价之前,就秘密制定了一个“美元回归”政策,拟定出一项预算高达3400亿美元的中东开发计划,目的是使因石油涨价而迅速流入中东的美元能尽快用出去。

当他看到“三焕企业”和“韩国建业”先他进入中东时,便十分着急。后来“三焕企业”在中东受挫,他则认为与以前他在泰国一样,属于经验不足,不是什么决策上的失误。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到中东去冒险。

1976年2月,郑周永飞抵巴林,亲自谋划指挥了一场充满惊险的“朱拜勒产业港工程”的竞标战。

由于此一工程规模宏大,造价昂贵,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建筑商的垂涎,通过严格筛选,美、英、法、荷兰、德意志联邦等国家已有九家著名公司人选投标,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则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才好不容易补进投标队伍。强手林立,竞争激烈,能否中标,形势难料。

“现代建设”在中东以前除了承建过巴林“阿拉伯船舶修配厂”和“沙乌地海军基地”两项工程外,它再没有任何业绩能作为竞争资本了。因此,要打胜这一仗,必须依靠周密的谋划。郑周永决定采用“冒险”与“策略”相结合的原则同对手一比高低。

首先,郑周永利用“假情报”的方法向竞争者施放烟幕弹,以虚假的投标情报扰乱对手阵脚。这项宏大工程,按当时一般报价,至少要在15亿美元以上,按照投标规定,中标者需要预交工程投标价格2%的保证金。竞争者各自报价都相当秘密,都想透过对手筹集保证金的数目来判断其报价。

尽管郑周永的“现代建筑”是一个迟到者,但是,他的参与还是免不了引起他人的恐慌。因此,有的公司表示愿意与他合作,一起承包工程;也有的干脆提出,只要他退出竞争,马上支付一笔可观的现金作为补偿,法国的斯比塔诺尔公司最为积极,他们委托郑周永的朋友“大韩航空公司”社长赵重勋劝说郑周永,15亿美元之巨的工程,一旦失手,“现代集团”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重勋的劝说没有效果,然而法国人却借此接触,知道此时的郑周永正在为4000万美金的保证金而奔波。法国人立即判定“现代建筑”的投标报价可能为20亿美元左右,至少也是16亿美元。然而,这正中了郑周永的反问计,他故意透过赵重勋的嘴传播假情报。

报价到底应为多少?郑周永也尚未确定。报的过高,显然没有竞争能力;过低又有亏损的危险。事实上报价问题确实使郑周永为难。因为承包这种大工程,对于“现代建设”而言这是第一次。该工程分水陆两部分,特别是水上部分的海上油船停泊设施,“现代建设”别说是营造、估价,就连见也未见过,要拿出科学而精确的报价谈何容易。

不过由于事先从工程说明书上知道水上部分是由钢铁结构组成,他们只好把在韩国修建广播发射台的经验作为参考,同时参考了其他建设公司就该工程的报价情报,初步定为12亿美元,但是郑周永仍没有最后确定。他一向认为,在投标报价问题上,不同于比赛,它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要想得标,报价一定要有充分的竞争力。因而,郑周永对原拟报价12亿美元先后进行了两次削价,最后定为8.7亿美元。

郑周永愿冒此巨大风险,不是毫无道理的,他感到此次投标成功对他意义重大。首先,一旦投标成功,他就在世界强手面前成为赢家,这对于“现代建设”立足中东及世界将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其次,一旦工程承包后出现亏损,对“现代建设”来讲也未必就是损失,因为至今“现代建设”还没有承建过这种工程,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今后的发展,再交一次“学费”也是值得的。

郑周永的报价实在太低,低得连一向不敢违背指令、此次负责投标工作的田甲源迟迟不敢落笔。他认为至少应当保持在第一次削减的标准上,即9.3114亿美元才是合理的。然而,郑周永毕竟是会长,他在“现代集团”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到底该按会长的8.7亿美元投标还是按自己的标准投标,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投标开始了,郑周永一行来到会议室,与其他对手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结果揭晓。就在这最后一刻,不容田甲源多想,他毅然决然地自行其事,在标价价格表上写了9.3114亿美元,他实在不想看到郑周永呕心沥血建起的“现代”大业遭受损失。他下定决心,一旦失败,宁愿投海以谢同仁,但他感到这个价位也大有获胜的可能。

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郑周永有些坐立不安,田甲源更是如坐针毡,当他听到主持人说美国布良埃得鲁特公司,报价9.444亿美元时,不由眼前一黑,脸色苍白的到走廊上自责。

就在这时,一名助手郑文涛举着用手指组成的“V”字,激动万分地从会议室跑了出来:“我们胜利了!”。原来美国的报价分两部分,仅水上部分就是9.444亿美元,现代建设获得了承包工程。

郑周永就这样打开了中东局面,除了阿拉伯等国家之外,就连一向与朝鲜保持密切关系的伊拉克,也把韩国的这位建筑商视为座上宾了,使他成为伊拉克头号建筑承包商。

“现代建筑”从此得到了长足发展,1976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大关,达1261亿韩元,1977年在美国杂志评选世界500家大企业时,它一举荣列第278位;1978年在世界最大建筑公司排名中,“现代建设”列第4位。

郑周永事业的成功,除了他与同仁们共同努力之外,还与郑周永自身所具备的两大特点分不开,那就是无畏的冒险精神和广泛的事业兴趣。

正是由于这两点的有机结合,使他连续不断地从兴趣中产生梦想,从梦想中凝聚胆量,以胆量驱动执着的追求和探索,从而使他的事业由点到面,由小变大。郑周永靠汽车修配立业,靠工程建筑起家,但他并没有把自己仅限制在这些行业之中,实际上,他心中早就勾画出自己事业的轮廓,他要创立一个多角化的集团企业。

多元化发展建立“现代”王国

20世纪50年代末期,郑周永的建筑事业刚具规模时,他发现水泥是影响建筑业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和提高“现代建筑”的竞争能力,他决定开办一座现代化水泥厂。1958年10月,他在丹阳买下了总储藏量为8200万吨的五个石灰石矿井,并指派刚从美国毕业回国的三弟世永负责水泥厂的筹建工作。

1964年7月,丹阳水泥厂竣工生产。由于建厂时,郑周永就考虑到未来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他全部引进美国的最新设备,获得使用KS标记的权利。同年12月,该厂生产的“虎牌”水泥打入国际市场,为他赚回40万美元。水泥厂的成功,使郑周永的“集团化”欲望更加强烈。

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值朴正熙政府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政府极力支持发展汽车业。1962年韩国发布汽车工业保护法,并制定了发展汽车工业的五年规划。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韩国的汽车业一直停滞不前。

1966年4月,遍布世界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为了在韩国占有一席之地,曾派员到汉城进行考察。靠汽车修配立业的郑周永,很早就想在汽车界干出一番大事业,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指派正在美国联系水泥业务的郑世永速就此事与福特公司商谈合作。

福特公司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调查后,认为郑周永对汽车业不仅了如指掌,而且还是行家。1967年2月21日,双方签订了一项技术合作协定,同意联合生产汽车。

1967年底,郑周永投资5000万韩元在蔚山买下一块地,1968年3月破土动工建厂,当年11月他们合作生产的首批产品——“柯蒂那”牌轿车就冲向了市场。这种高效率就连福特公司也大为震惊,因为他们预言量产的时间最低也要3年。

1970年因汽车零件自制率问题,郑周永与福特公司发生严重分歧,向来满有骨气的郑周永,一气之下与福特公司分手。他向“现代汽车”发出了全部自制的命令并亲自带队前往欧洲、日本寻求技术转移、网罗人才。

1976年1月第一批完全自制的“福尼”牌轿车出厂,韩国成为世界上第16个汽车自制国。“现代汽车”也很快成了日本、美国、德意志联邦等同行的强劲对手。

20世纪60年代末期,郑周永在深思熟虑地研究后,对造船业开始感兴趣了。尽管他对造船业一窍不通,但他认为,造船与建大楼似乎有共同之处,轮船无非就是能在海上行动的“钢铁大楼”罢了。

来自英国权威机构调查证明,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石油运输业将会突飞猛进,油船的供需失调将会更加严重。预计1975年,世界船舶总吨位需求达7600万吨,到1985年,更高达11900万吨,而世界目前各国的造船能力是远远满足不了的。这样,郑周永决定插足造船业。

1970年3月,郑周永成立“造船事业部”,同年12月他与副社长权奇泰出访西欧,经过与挪威、德意志联邦、英国等造船商接洽后,1971年9月,他与英国的埃普勒道公司及斯克特里格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1972年3月,现代集团“蔚山造船厂”开始筹建,到1973年3月,先期工程准时完工,郑周永便一边建厂一边造船。

一年之后,蔚山造船厂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和首批建造的两艘超大型油轮命名仪式,韩国总统朴正熙与夫人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出席了典礼仪式,总统夫人陆英修女士分别把两艘油轮命名为“峨特尔莱蒂”及“伯伦尼斯”号。

轮船在一片欢呼声中下海启航了,它象征着郑周永的“现代集团”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政府为了表彰郑周永的杰出成就,同年4月,授予他韩国企业界最高荣誉勋章“金塔产业勋章”。

继汽车、造船业之后,郑周永在国内又实施了一系列的兼并和开发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初,郑周永名下的公司,已有现代建设、现代汽车、现代造船、现代重机、现代精工、红川制铁、高丽化学、亚洲商船、京一产业等26家企业。在美国杂志统计的500家大企业中由1977年的278位一跃成为第98位了。

1980年,现代集团的营业额更突破1兆韩元的大关,并开始进军电子业。郑周永正是靠着这一永不休止的开拓精神,在韩国的工商界中建起一座财气灿烂的金字塔——“现代”王国。

郑周永事业上的成就,使他成为国内外知名人士,他先后获得过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忠南大学名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名誉经济学博士学位,也多次获得各国政府颁发的奖章。

1987年2月9日,郑周永退居二线,担任“现代集团”名誉会长,将“现代集团”的大权转移给三弟郑世永。郑周永既有五弟一妹,又有八子一女,这为“现代集团”的家族管理提供了方便。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集团”的高层领导逐渐由创业的“永”字辈过渡到第二代的“梦”字辈,然而作为“现代集团”的创造者,郑周永只要一息尚存,“现代集团”这条巨轮必然仍会沿着他所开创的航线前进。

郑周永作为一位大企业家,其经营哲学自是丰富多彩的,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信誉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策略;其次,他有远见,能掌握趋势,使他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巅峰;而他的毅力、韧性与魄力,同样不可忽视。

从他的白手起家的经历中,留给世人的仿佛是一幅雄才大略者的典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