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劳·智慧·财富:18位商界巨子的成功之路
2465200000009

第9章 铁匠铺里长大的本田宗一郎

出身贫寒的本田宗一郎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奋斗,由小镇上的汽车修理工,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企业大亨。他虽只有小学毕业文凭,却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被誉为日本的爱迪生。

他创建的本田公司(HONDA)由小到大,生产的摩托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年产量150万辆的本田汽车也与丰田汽车并驾齐驱。他是创造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杰出企业家、发明家之一。

他的成功,没有什么诀窍可言,就是劳动。从简单的机械性质的劳动到开发创造性质的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摸索。劳动丰富了他的知识,劳动也让他感到知识的不足。因劳动而成长,因劳动而学习,最终使他出类拔萃,掌握了一项又一项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起他的本田摩托车和汽车制造等世界著名的企业。成功给他带来了各种荣誉,同时也带来滚滚财富,是劳动本身表现出的智慧给了他这一切。

日本中部,风景秀丽的名古屋城北,濒临浩瀚的太平洋,有一个叫滨松的海边小镇。1906年12月7日,滨松乡下的一间茅草屋里,一个男婴带着嘹亮的哭声来到人世间,长子的出生令父母欣喜不已,这个男婴就是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的父亲本田仪平是个喜欢尝试新事物,兼营当时人们还很少见的自行车的铁匠。他家祖辈原以种田为生,到了本田仪平这一代,才改行开铁匠铺,他的母亲操持家务,为人善良刚强。

铁匠铺里出来的发明家

长在铁匠作坊里的小本田,眼里看到的是铁器,听到的是铁器撞击的叮□声,他常常背着妹妹,拉着风箱,帮助大人干活。在这个举目是铁的世界里,他喜欢铁的颜色、味道,3岁时就开始摆弄冰凉的铁片玩,还巧妙地用工具把铁片弄弯做成玩具,他乐此不疲,铁器成了这个贫寒之家的孩子最倾心的东西。

这个铁匠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稍大一些更加变得淘气得出奇,常常搅得四邻不安。他在金鱼身上涂上墨水,叫它“珍珠鱼”,让人人看了吓一跳;在西瓜上开个洞,拿麦管吸去里边的瓜子,瓜田主人看到一个空西瓜壳气得说:“干出这种坏事的,除了铁匠铺仪平家的坏小子,没别人。”

他常常提前一个小时敲响中午的钟声,为的是偷吃午饭。一次,还嫌地藏菩萨的鼻子不好看,给凿了下来,所以寺庙里的和尚一见他出现,就会拿着扫帚追他,吓得他仓惶跑掉。

有时,和尚也给他讲佛教故事,故事里的地狱常常让小本田听得毛骨悚然。他在寺院里看到有针山、血池的地狱图时,就不由自主地别过头去。

也许由于被和尚追赶过,又被强迫看地狱图的缘故,乐观而开朗的宗一郎开始讨厌寺院,产生了对寺院的恐惧感,使他后来成了无神论者,甚至“从未给任何寺院捐过香火钱”。小小的宗一郎,此时已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禀赋。

滨松是一个很闭塞、落后的地方,然而还未上小学但颇有想像力的宗一郎,却能模仿照片上的人们开汽车的姿势玩机器,对机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对一家碾米厂的电动机着了迷,并羡慕腰上挂满了工具的电工师傅。在进入山东寻常高等小学校时,他在机械方面的知识比其他孩子已多出好几倍。

一次,一辆T型福特汽车从村里路过,他和村里的孩子们在后边尾随着,嗅着汽油的怪味道,心里感到很舒服,以后每逢有汽车路过,他都扔下手中的东西,在后面猛追不舍,直到看不见为止。

在他小学三年级时,滨松的军队驻地有时还会飞来一两架飞机。一次,听说“奈尔斯史密斯”号单引擎飞机从东京飞到这里展览,日思夜想要看飞机的宗一郎骑着爸爸的自行车赶了20多公里小路前去参观,可是门票要一角钱,宗一郎在军营外无计可施。

后来,他发现了墙边有一棵老松树,就像猴一样爬了上去,远远望着那架双层翼飞机的起飞、着陆,直到看得心满意足才回家。回家后,父亲在听了他详细生动地讲述之后,对孩子的大胆与仔细观察能力赞赏不已。

在学校里,宗一郎擅长的是算术、物理和音乐,可是语文成绩却总是很不理想。少年是充满幻想与憧憬的时代,在许多孩子迷上看小说之时,他却喜欢看一本叫《工业世界》的杂志,上面常常刊登让他心醉神往的汽车、摩托车的照片。

在偶尔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的乡下,宗一郎常想像着自己驾驶摩托车风驰电掣地驰骋的样子。他坐在长满绿草的小山上,瞪着大眼睛使劲地朝远方望着,心里想,等我大一点,一定要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去实现梦想。

机会终于来了。1922年,宗一郎小学毕业了。他在《工业世界》杂志上看到东京亚多商会的一则人事广告,早就痴迷于机械的他,写了一封信给亚多商会。宗一郎的母亲反对远离家乡到东京去应聘,她有六男二女,宗一郎是长子,而且他才16岁,还是个孩子,她想把他留在身边,但父亲支持他。

期待已久的录用通知书终于寄来了,宗一郎在父亲的陪伴下登上了去东京的火车,火车在原野上飞驰,他的心既兴奋,又有些忧伤。在东京下了火车好不容易才找到亚多商会的所在地汤岛,他原以亚多商会是个规模很大的汽车修理厂,没想到是个油污满地很不起眼的小厂房,但毕竟能和自己朝思暮想的汽车打交道了,心里又坦然了。

亚多商会只有十五六个员工,新来的本田宗一郎比谁都小,在一间昏暗的房子里,他与师兄弟们一起度过了来到东京后的第一个夜晚。第二天,老板把一个吃奶孩子交给了他,并告诉他,他的工作就要哄抱孩子,这对原本想学技术的宗一郎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别无选择,只有当小保姆。好在厂里有许多有关汽车的书籍供他阅读。他常常深入书中而忘记一切,直到孩子在背上撒尿浇湿了他全身才把他从书中的世界唤回来。这一段时间是本田宗一郎读书最多的时期,正是这些书籍使他在失望、焦躁中安定下来。

一年之后他终于得以摆脱了照顾孩子的角色,满身油污地处在需要修理的车辆之间,为师兄们当助手了。不久,老板教他修理了一辆连线断了的底盘,这是他有生以来干的第一次技术工作,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深为感激,以至多年以后,当了本田公司社长的宗一郎,见了昔日老板还是“主人、主人”地叫着。

1923年9月1日,整个大地突然剧烈地摇摆起来,倾刻间房倒屋塌,整个东京城变成了瓦砾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东大地震。

地震发生的一刹那,宗一郎正在来加油的一辆簇新的福特T型车里着迷地摆弄着仪表,老板声嘶力竭地喊:“让所有的汽车都离开危险的地方!宗一郎,你开那辆福特车。”主人的话刚一落地,宗一郎急速地起动汽车,开着它在街上到处寻找可以停车的安全地点。

这次地震将东京彻底摧毁了,举目望去,一片废墟,一片凄凉。亚多商会的修理工们都回自己家乡去了,惟有本田宗一郎一个人留下,他继续待在商会的动机十分简单,不在东京,到哪也接触不到这么多的汽车。

地震后的东京,偶尔可见街上扔着几辆被遗弃的汽车,宗一郎和主人分别骑着摩托车逐个检查这些废弃的汽车,看到还可以修好的就把它修好然后报告警察,再和车主联系。那些车主很感谢亚多商会,除了付修理费以外还多加上一些小费。在修理这些废汽车的过程中,本田宗一郎的技术突飞猛进的提高了。

在修理废汽车时,本田宗一郎发现当时的木制车辆全部被烧毁了,这一点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日后他创制铁轮代替旧式的木轮,想必就是缘由于此。

18岁那年,他代表厂方去盛冈修理汽车,对方欺他年轻,把他安排住在佣人的隔壁。他心想,不出三天,你们就会刮目看我。三天后汽车修好了,果然他的住处换了,还享用一顿丰盛的酒席,由于他杰出的修车技术,他们送他一个“修理专家”的美称。

1928年,22岁的本田宗一郎羽翼丰满,主人劝他独立,于是他回到家乡滨松开设了“亚多商会滨松分店”,独自经营修车业务。这一年,本田宗一郎还躲过了征兵体检,由于医生的错误,他得以远离炮火纷飞的战场,继续从事他的修车工作。

滨松分店是个小店,由于地址偏僻,初开办时几乎没有什么营业,但本田宗一郎超级的技术还是逐渐赢得信誉,别人修不好的他都能修好。一次,一个有名的歌星藤山一郎到滨松来,他的华丽昂贵的雷诺汽车在路上抛锚了。他听说能修理雷诺的,除了亚多商会的本田以外没有第二个人,便找到宗一郎,从此他俩成了好朋友,友谊保持了半个世纪。

宗一郎在修车店旁边建了一座大约十坪的小屋,作为自己的“技术研究所”,这所简陋的小屋成了日后“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发祥地。就在这所小屋里,他绞尽脑汁创出了铁轮箍,取得了专利,这是他100多项发明中的第一项。

从木轮箍到铁轮箍,本田宗一郎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汽车技术的长足进步,他的修车厂一边继续修车一边兼生产铁轮箍,铁轮箍的销路很好,不仅占据了日本市场,还远销到印度,年仅25岁的本田宗一郎赚了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一大笔钱。

工厂随之扩大了,职工超过50人,独立后仅三年,本田宗一郎就成了滨松一带屈指可数的名人。秋天的午后,他驾驶着自己研制出的第一辆流线形赛车,沿着湖岸轻快地急驶着,戴着墨镜的他好不得意。

与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他也俘获了一位漂亮姑娘的心。本田宗一郎回到滨松不久,就看上了一位叫幸子的小学教师,她温柔美丽,二人一见钟情,坠入情网。

幸子父亲是一个退职的官吏,家里对女儿管教甚严,晚上不准出门。本田宗一郎每到夜晚,把情书装在黑色信封里,用涂成黑色的钓鱼竿悄悄地甩到她家的阳台上,由幸子姑娘来捡。幸子的回信也同样系在杆上扔下来。这种秘密约会持续了两年,本田宗一郎才终于把姑娘钓到了手。

1943年,为了能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研制他的新课题——活塞环,他把工厂委托给别人管理。年轻气盛的本田想把他的知识和灵感放在这汽车的心脏——引擎的重要零件上,希望能再一次开花结果。

他废寝忘食,天天试验到深夜,为了节省时间,连理发店也不去,可是试验进行得很不顺利。这时,一场事故差点让他丢了性命。

他用自己制造出的赛车参加了东京的多摩川举行的汽车大赛。当时汽车的最高时速记录是每小时120公里,坐在驾驶座的本田宗一郎和他的弟弟本田宗二郎觉得胜券在握。

可是正当比赛进行之时,一辆救护车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两辆车立刻就撞上了,他们的赛车打了三个滚才停住,但兄弟俩却奇迹般都拣回两条命。本田宗一郎的半个脸擦伤,左臂脱臼,手腕骨折,他的弟弟则断了四根肋骨,受了重伤。

这场车祸并未挫去本田宗一郎的锐气,他又制造了五艘摩托艇,并继续沉溺在多种多样的研究开发当中,但他的主要课题活塞环的研究,却进入了死胡同,主要是铸造技术的问题,这使得本田宗一郎第一次感受到教育不足的限制,感受到经验的有限性。

29岁的他决心从基础知识学起,学习冶金理论。他找到滨松高等工业学校校长,请求让他当一名旁听生。

此时他已担任了“东海精械公司”的社长,管辖200多人,但他穿上学生服,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一点也不感到不好意思。作为旁听生,他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当然也没有资格领取毕业证书,不过他不图这些虚名,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边学,一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活塞环的研制上。

两年之后,东海精械公司已经可以制造活塞环了,但刚开始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很低,每天产出1000个只有两个是合格品。本田宗一郎并不气馁,继续刻苦研制。皇天不负有心人,活塞环品质不断改进,更由于铸造时添加了硅,终于使成功率大大提高。活塞环成了公司的主要产品,后来,它还被运用到著名的“奥斯卡”轰炸机上。

本田一郎在东海精械率先成立了研究室。他常对周围的人说:“艺多不压人,智慧马上可以转变成物质,转变成金钱。年轻时得加紧学习、研究!”

东海精械的瞩目成就引起了它的最大主顾丰田公司的注意。丰田公司当时以制造自动纺织机闻名,它的常务董事石田退三日后成为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会长,被称为丰田的“复兴之祖”。

丰田公司买下了东海精械40%的股份,由石田退三担任东海精械的董事,把它变成了丰田属下的一个子公司。随着与丰田关系的日益加深,从不愿受制于人的本田宗一郎的烦恼也日甚一日。

东海精械1932年资本已达120万日元,职工人数超过千人,成为热衷于军需工业的丰田公司的重要下属企业之一了,但实权掌握在石田退三手中,仍担任社长的本田宗一郎则成了只具虚名的傀儡。此时,正在进行战争,东海精械作为军需工厂也被编入了战时体制,陆军派来的监督驻在厂里,天性自由奔放的本田宗一郎终日闷闷不乐,在苦恼中慢慢地打发着日子。

本田公司的诞生

像东京那场大地震一样,1945年的东海大地震把本田宗一郎又推到了命运的转折点上,使他迎来了新的机会。

这场大地震使东海精械陷入了半瘫痪状态,继之而来的盟军炮火轰炸更使整个滨松变成一片废墟,东海精械的工厂也被炸得一塌糊涂。8月15日,战争结束了,丰田公司向本田宗一郎表示希望能重建东海精械。本田宗一郎却回答道:“战争已结束了,我希望能脱离丰田自由发展。”

他以55万日元的价格把全部股份都卖给了丰田公司,重新成为一个自由人的本田宗一郎觉得自己一下子解脱了,他带着当时为数不少的55万日元宣布自己要过上一年悠闲自在的日子。这一年,他人生的旅途进入了第40个年头。

其实,本田宗一郎并没有像他当初所说的悠闲自在,他是一个生性闲不住的人,离开东海精械的一年里,他尝试了许多行业,听说玻璃匮乏,就埋头搞制造玻璃的机械;木材不足,就去开发胶合板技术;为制缆业安装机械,甚至还搞冰棒和餐具。

1946年10月,本田宗一郎结束了他的游荡生活,在废墟的旧军营里,挂上了“本田技术研究所”的牌子。这是他继1928年的“亚多商会滨松分店”和1937年的“东海精械”之后,第三次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

战后的滨松街头招摇过市的是那些暴富起来的投机商与族拥在他们周围的娇媚放浪的女郎。战后纺织品奇缺,黑市价格飞涨,带动纺织机械也成了抢手货,投机商转手一台机器就可得到1万日元,于是涌出一批靠纺织品而迅速富起来的暴发户,全国各地的妓女也如苍蝇逐臭般纷纷聚来,形成了滨松畸形的繁荣。

这时的本田宗一郎手里握着大宗销票,有人就劝他不防也试试卖纺织机械。然而,本田宗一郎讨厌这种投机生意。他是一个爱汽车爱得发疯的人,他爱闻那汽油的怪味,爱听起动汽车的声音,他还是打着发动机的主意。

他得到一个消息,在他当年爬在树上看双翼飞机的那个滨松兵营里,有一批军用发报机的小型引擎闲置着。他以很便宜的价钱购下这些无人问津的东西,把它们装在自行车上,这种改良型的摩托车每辆以2.5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当即被抢购一空。

这些引擎用完了,他又到东京、名古屋、大阪孤等地收购废弃引擎,继续制造改良型摩托车。当时,被战争破坏的交通尚未恢复,因此这种摩托车大受欢迎,在占领军异样的目光下,这种怪模怪样的摩托车普及开了。

当再也找不到这些旧引擎时,市场上终于出现了可用于生产引擎的材料。1947年,宗一郎开始制造他亲自设计的节约型小型引擎,年底产量即达1000台,财源滚滚而来。

看到本田宗一郎赚了大钱,一些人也开始问津摩托车的生意,一时间,到处都是摩托车店,面对五六十家竞争对手,头脑灵活的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的摩托车。他拿出100万元资金,将原来仅有十几人的“本田技术研究所”扩变为“本田技术研究工业公司”,揭开了奇迹般高速发展的“本田”第一页。

1948年,他的公司刚刚成立,他的第一个事业伙伴、日后替他管理公司、稳重踏实的河岛喜好加入公司,河岛是本田曾听过课的滨松工业专科学校(静冈大学工学部前身)的毕业生,对引擎有浓厚的兴趣。

有了河岛的加盟,开发摩托车的速度加快了。当时,滨松还没有本田宗一郎的对手,但东京、名古屋的摩托车制造厂家为数不少,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技高一筹。本田宗一郎跨进了研制关键部分——引擎,他们先后研制了A型、B型、C型,但都不够理想。

1949年8月,他们的汗水结出了硕果,研制出双缸98CC,输出功率为2.3马力的小型引擎—D型发动机。这些没日没夜拼命的工作狂,看着他们的创造物欣喜若狂,这下子可以和东京那些名牌厂家较量高低了。此刻,没有理由不好好庆贺一番。

在工厂办公室的简陋房间里,22名职工聚在一起,就着鱿鱼干,生鱼片和泡菜,喝着没过滤的浊酒。一双双血丝织满的眼睛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回忆起那段吃不香睡不着艰苦做战的日子,其中的苦恼、辛劳、迷惘,非一般人可以想像。一个年轻职工感慨万分地自言自言道:“真像在梦里一样啊!”

本田宗一郎爽朗地附和青年的话:“对!是梦,是梦啊!”于是新研制成功的摩托车便有了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名字——本田梦幻D型。

在刚研制出梦幻D型引擎的时候,本田宗一郎又迎来了另一位工作上的伙伴藤泽武夫,日后作为本田的辅佐人,为“本田”立下汗马功劳。

这次历史性的会见是在东京。藤泽生于东京,1928年毕业于东华中学,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名落孙山后,有两年时间以干些杂活为生。20岁入伍,退伍后先后经营过钢铁和木材,有极丰富的商务经验和一颗聪明过人的大脑。

藤泽对被人誉为“昭和时代的爱迪生”的本田宗一郎仰慕已久,一直想见到他。在两人共同朋友竹钪的东京家中,滨松的工业领袖与经营专家藤泽会面了,此时本田44岁,藤泽40岁,两个从未谋过面的人一见如故,谈得相当投机。

见面之后,藤泽立即关闭了他在福冈,的木材公司,带着他的资产加入了本田公司。本田宗一郎把公司的业务全部委托给藤泽,自己则专心致志投入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上。

藤泽是位极为出色的销售专家,他主管本田公司的销售后,没有去找那些摩托车商,而是直接向5万多家自行车零售店一一发函,推荐本田摩托车,并说明销售的回扣,店家积极响应,本田公司的庞大销售网建立起来了。

本田梦幻D型在市场上非常畅销,这个迅速崛起的小厂构成了对名牌老厂的严重威协。由于事业的发展需要,在藤泽加入公司的第二年,亦即1950年,本田宗一郎在东京开设了组装厂。

1951年,本田公司推出E型发动机。1952年本田公司的资金已达1500万日元。同年,由于本田开发小型引擎有功,天皇授予他蓝绶褒勋章,并请他参观皇宫。有趣的是,他没有参拜皇宫时必须穿的礼服,他向总理府提出申请说要穿工作服去参见天皇。这位最年轻的受勋者的要求,使总理府赏勋局大为震惊,因为穿工作服受勋是史无前例的。

本田宗一郎在他的自传里解释说:“当时,我除了工作服和夏威夷衬衫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衣服了,我也确实知道,穿着衬衫去是不行的。”然而,最后他还是穿着晨礼服去参拜天皇,这套晨礼服是他公司一个职员的,尺寸虽不太合适,但还是穿在身上了。

本田公司的业绩直线上升,引起了证券公司的刮目相看。1954年,东京证券市场开始交易本田公司的股票,公开售价为130日元,这时,本田宗一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滨松的大本营,按照藤泽武夫的建议,将总公司总部迁移到东京。

事业上的突飞猛进并未使本田宗一郎陷入短视的沾沾自喜中,相反,他看到的是随时可能降临的危机甚至破产。此时,由于摩托车走俏,在日本已有100多个工厂生产摩托车,群雄角逐,你死我活。

不久,他去英国亲眼看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摩托车生产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他知道日本的摩托车制造工业还比较落后。

尽管公司接二连三的新产品击退了竞争者,可是公司也正面临创业以来最不景气的时期,坚挺的本田股票热了一阵子之后已呈下降趋势,几种新型摩托车尽管刻意求新,销售却很不理想。刚刚从西德购进了4亿日元的机床已成为沉重的压力,他得为偿还进口机床的贷款东奔西走,社会上甚至谣传本田公司要倒闭了。

本田公司不能屈居人后,更不能消声匿迹,它要在困境中站立住,它要冲出本土与国际强手争雄!

本田的发展动力

他挥笔写下了“本田”历史上著名的“狂人宣言”;“我们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天生的斗志不允许我们这样苟且地经营,我们本田技术研究工业公司的使命在于给日本企业界以启蒙。我在这里宣布我的决心与诸君共同的宣誓,为参加TT摩托车大赛并夺取胜利,我们将殚精竭力,锐意创新。”

本田宗一郎的狂人精神感染了公司的全体员工,大家发愤图强,锐意进取。一方面是藤泽为核心的管理集团,一方面是本田为核心的技术研究集团,双方密切配合。质量上精益求精,销售上灵活新颖,上下一心,废寝忘食。

1958年8月,本田公司推出性能良好的野狼型摩托,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本田公司也以此跻身于世界第一流摩托车制造商的行列。

1959年,在摩托车奥林匹克大赛上,本田的大型摩托车获制作奖。

1960年在美国曼哈顿举行了摩托车大赛上,首次参赛的本田摩托车得到第六名。

1961年,本田囊括了250CC摩托车比赛的前五名。

1962年,56岁的本田宗一郎亲自率队,再次赴曼哈顿,结果取得TT摩托大赛所有项目的全部奖牌。

20世纪50年代初,全日本的摩托车厂家有100多家,进入50年代后半期,摩托车厂减少了一半;到1960年,只剩下30家;1961年锐减为八家;截止到1970年,就剩下四家了。在这场淘汰赛中,本田公司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场胜利一方面是由于藤泽武夫的管理有方,行销有术。但更主要的是以本田宗一郎为核心的技术人员的埋头苦干的结果。公司里年轻有为的河岛喜好、衫浦英男、久米是地等技术天才为本田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功勋。作为技术专家的领袖本田宗一郎更是呕心沥血,率先示范,他常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三天三夜不睡觉。他偶尔去一趟总部开开玩笑,了解些情况然后就一阵风似的回到研究室去了。

到了1964年,本田宗一郎的梦想已经从称雄于世界摩托车业扩展到了汽车领域。此时的汽车业已成垄断局面,像美国的福特、日本的丰田、铃木等已在世界上称雄称霸,但本田宗一郎并不畏惧。他决定独辟蹊径,生产价格低廉、省油、低污染的轻型轿车。

在实验阶段开发的是以链条传动的具摩托车特点的赛车。他们研制出来的600四轮赛车很受欢迎。他们再接再厉,又以破天荒的低价推出N360型汽车,进入市场仅一年零八个月,销售量就突破了20万辆,从而奠定了本田公司作为汽车大制造厂的基础。

1972年,低污染、省能源的CVCC发动机由本田宗一郎的技术小组研制成功,这是汽车引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跃进。本田公司迅速把这种引擎装配在小型轿车上,占领国内外市场,构成了对世界汽车制造业不小的冲击。

CVCC的成功,不仅倾注了本田宗一郎的汗水与心血,也是他技术思想的结晶。本田宗一郎技术小组成员之一的衫浦英男后来回忆说:“我认为本田宗一郎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天才,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就没有本田的未来。”

“事实上,在本田技术研究工业公司创建初期,公司技术是靠本田一个人智慧‘引擎’来支撑着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本田想的什么,除了本田自己之外,别人很难理解。……现在与其说需要一个‘大引擎’支撑局面,不如说更需要许多‘小引擎’。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造就这么多的‘小引擎’,于是他设想出了‘A00要点’这一检验系统。”

A00要点系统就是以本田宗一郎为“大引擎”,以其他技术人员为“小引擎”,共同构成的“脑群”。这个脑群相互砥砺,在目标指向下,从多种角度趋近目的。

本田宗一郎的另一技术思想也可以说是经营战略,可称之为欲白先黑。本田公司当初想要在强手如林的汽车制造业走出一条生路,其根本目标是研制省油汽车,但他们首先研究的却是耗油量大的赛车。本田宗一郎的想法是,想要开发省油的引擎,就必须先开发耗油量大的赛车引擎,正是在此开发过程中,本田公司的“脑群”找到了省油的症结。

AOO要点系统、白黑转化理论,再加上本田宗一郎的狂人精神,合起来促成CVCC的诞生,把本田宗一郎送上了事业的颠峰。

急流勇退

1973年鉴于本田宗一郎的杰出表现,上智大学授予他名誉工学博士的学位。只有小学毕业的67岁的本田,毫不掩饰他的喜悦心情,头戴博士帽,身着斗篷,出现在庆祝会上,还与在滨松时结识的好友藤山一郎唱了二重唱。

CVCC引擎的开发成功,使他还获得了科学技术厅长官奖,功成名就使本田宗一郎萌发了引退的想法,每当见到他的擎友,副社长藤泽武夫,总是谈引退的问题。

两人都认为:年轻一代已经培养起来了,如果老一辈还要继续领导下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这一对共事了55年的老搭档,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回想起当年在电车上他们边抓着电车吊环,边梦想未来,高谈阔论世界将如何如何,设想本田公司的宏伟前途。现在,两人的想法还是非常一致。

他们选中了当年本田宗一郎在滨松录用的河岛喜好作为继承人。河岛喜好刚刚45岁,正值人生的黄金季节,熟谙技术,为人稳健踏实,却又不乏本田宗一郎的开拓创新精神。

正副社长同时引退,启用一位职员任社长,这在日本经济界又一次引起震动。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是对的,河岛喜好新经营之道是把企业扩展到世界上去,为了对美国直接出口,而在美国三个州建立了工厂。

1988年,本田公司在河岛的主持下,又完成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六行程引擎。专家们预计,这种引擎将制成21世纪的最省油汽车。本田公司跨入了它历史上的最辉煌时期。

退下来的本田宗一郎既不当会长也不想当董事,这可难倒了河岛他们这些继承者。他们绞尽脑汁想了“董事会最高顾问”的头衔,把它送给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

在社会上,本田宗一郎被安排担任卖淫审议会长的职务。这个年轻时很风流的企业家,对此表现出幽默的态度:“他们是冲着我的‘经验’而来的!”本田宗一郎就是这么坦诚、乐观、诙谐。

“我从不记日记,日记可以用橡皮擦掉,但人生所走过的路却不能改写。”的确,人生是不能改写的,从铁匠铺那个折铁片玩的孩子到驰聘世界的企业大亨,本田宗一郎把他一步一步的脚印印在历史的永恒篇章上。

本田宗一郎是一位既没有雄厚资本可资利用,又没有富裕家庭做后盾,完完全全靠个人的努力走向成功之路的。

他的成功昭示于人的主要智慧:一是刻苦学习钻研,不断发明创造的精神;二是锐意求新、独辟蹊径的经营思想;三是困境中不气馁、斗志弥坚的人生风格;四是远大抱负与务实精神的结合。事实上,本田宗一郎还有许多方面,都值得世人不断地发掘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