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常识悦读
24697000000111

第111章 何为卤簿制度

古代帝王出行、举行朝会,随行或陈列的仪仗称之为卤簿。蔡邕《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封演《封氏闻见记》:"舆驾行幸,羽仪导从,谓之卤簿,自秦汉以来始有其名。""卤"即大楯,楯与盾同,即防卫的兵器盾牌。"簿"是指护卫帝王的甲盾,如车辂、旗帜、刀枪、象马等前后有序,须在簿籍上登记,"天子出,则案次导从,故谓之卤簿耳"。自汉代以来,后妃、太子、王公皆有卤簿,非天子独有,只是规模等级有所不同。

清代卤簿沿用明朝旧制。清初顺治三年(1646)以后,皇帝仪卫分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三种。乾隆十三年(1748),清高宗弘历更大驾卤簿为法驾卤簿,行驾仪仗为銮驾卤簿,行幸仪仗为骑驾卤簿,合三者为大驾卤簿。大驾卤簿在圜丘、祈谷、常雩三次大祀中使用,有卤簿660余件;法驾卤簿在宫中朝会和祭祀方泽时使用,有卤簿560余件;銮驾卤簿在巡幸皇城时使用,有卤簿数量104件;骑驾卤簿在出京巡幸、御驾亲征时使用,有卤簿数量15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