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且夫兄弟之怨,不征于他,征于他,利乃外矣。
——《周语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要义】
征,征引、依仗。他,指狄人。这段话的大意是:现在因为小小的不满就抛弃与郑国的兄弟情谊,这就叫做因小怨而置大德于不顾,恐怕不可以这样做吧!
况且,兄弟之间产生矛盾,不能依靠他人来帮助解决。如果请外人来,利益就会被外人得到了。
本篇与前一篇所讲的意思是紧密相连的。富辰在论证郑国和周朝是兄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周襄王指出,不能因为小的怨恨就抛弃为人之大德,而应该在忍小忿的基础上成就大德,如果只图一时的痛快就很可能引来严重的后果。
“小不忍则乱大谋”是我国的一条传统明训。这句话的主要含义就是凡事要着眼于长远目标,为了将来要忍一时之不快。遇事要有忍让的精神和气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遇事冲动、失去理智,就很容易影响长远目标的实现。
【故事】
历史上“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经验教训很多。如三国时期,刘备因兄弟关羽被杀,不顾实际情况大举伐吴,犯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错误,结果被吴国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蜀国的实力也受到严重削弱。
而与他相反,当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水边上相持不下的时候,诸葛亮送了妇女的衣服给司马懿,以讽刺他没有男子汉的气概,想借此激他出兵,但司马懿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利害,一笑置之,坚持不出兵,诸葛亮也无可奈何。这里,就给大家讲一个陆逊火烧连营的故事吧。刘备平定汉中以后,谋图北伐曹操,而荆州的关羽因与吴国关系没有搞好,加之骄傲轻敌,被吕蒙、陆逊夜袭荆州而败走麦城。关羽就被孙权活捉之后杀害了。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异常,准备进攻东吴,报仇雪恨。诸葛亮和许多大臣都不赞成攻打东吴,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攻打曹魏,如果能消灭曹魏,东吴自然会屈服,不应该舍曹魏而去攻打东吴。刘备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这些劝告,他让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去征伐东吴。
消息传到了东吴,孙权听说刘备这次出兵的声势浩大,也有些害怕,就派人去向刘备求和,但遭到了刘备的严词拒绝。同时,蜀汉的军队势如破竹,接连攻下巫城、秭归等东吴城池。孙权见讲和已经没有希望,只好派陆逊出任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抵抗蜀汉军队。
刘备出兵没有几个月,就攻占了东吴五六百里的土地。东吴将士看到蜀军步步进逼,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可是大都督陆逊却传下号令,教诸将牢守关隘,不许出战。陆逊部下的将军们,既有孙氏贵族,也有跟随孙策身经百战的老将,他们对年轻的书生陆逊做大都督本来就不大服气,现在听到陆逊不同意他们出战,更是认为陆逊胆小懦弱、害怕打仗,于是都在背地里愤愤不平。
蜀军在从巫县到夷陵沿途扎下了几十个大营,绵延长达七百里,白天旌旗蔽日,晚上火光耀天。刘备领军继续攻打各处关隘,但陆逊依然不让出兵应战,并告知众将说:“刘备举兵南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再说他们也占据了有利地形,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出战,与之硬拼。现在应该鼓励军士们,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众将虽然心中不服,但也只好遵守军令,按兵不动。蜀军虽然百般挑衅,但吴军就是不出战,刘备也是无可奈何。双方这一相持就是半年。转眼到了盛夏,天气十分炎热,刘备就将军队都转移到了近溪傍涧、山林茂盛的地方避暑。陆逊知道这个消息后大喜,召集将士们宣布要向蜀军进攻。他说:“刘备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很难取胜。现在,他们在这儿呆了许多日子了,一直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兵士们都很疲劳了,这正是我们取胜的大好时机。而且,刘备久攻不下,必然焦躁不安;我让蜀军取得小胜,他们必定心生轻敌之念;蜀军连营七百里,又都驻扎在山林茂密之处。刘备犯下这些兵家大忌,必败无疑。”当天晚上,陆逊命令将士每人携带火种和一束茅草,埋伏在南岸的密林中。等到了三更天,东吴的将士们冲进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中放起火来。由于蜀营驻扎在林木茂盛之处,营寨又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附近的营寨也就一起烧起来了。只见风紧火急,树木皆着,喊杀声响彻天宇,刘备的几十座大营一下子就被攻破了。等到刘备发现火起,已经无法抵抗了。在蜀军将士的保护下,刘备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到了白帝城。陆逊命令各路吴军一起出击,大获全胜。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不久就病死了。蜀汉自此元气大伤,即使诸葛亮也无力回天,最终被曹魏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