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现代健身新理念
24762300000017

第17章 科学健身新方法(2)

动作要领:从腰部发力,到肩、到拳;手臂和肩部成一直线,控制肘关节周围肌群的收缩,不使关节过分强直;快速收回到预备姿势的手臂位置。

(三)摆拳

预备姿势:面向假想目标,下颌紧收。

动作要领:从腰部发力,手臂和肩由弧形摆动同时稍伸肘,拳峰至虚拟目标,快速收回到预备姿势手臂位置。

(四)勾拳(左)

预备姿势:左腿在前,重心在前脚。

动作要领:出拳时,从腰部发力,上臂、前臂保持一定的夹角,拳由下向上击打,手臂通过身体的前方并尽可能地延长拳的路线,直至斜上方。右手保持防御姿势。

(五)顶膝

预备姿势:两腿开立,保持防御姿势。

动作要领:支撑腿稍屈,身体稍微向侧后仰。动力腿用力向前上方提膝,同时用力收腹。还原。

(六)前踢

预备姿势:双脚与肩同宽,一脚在前,重心在后脚。

动作要领:动力腿抬膝至最高的位置,上身微向后仰。伸展腿部,用前脚掌踢目标,但膝关节不要过度伸直。动力腿收回到开始位置。

(七)侧踹

预备姿势:双脚开立,与肩同宽。重心在右腿,目视左侧假想目标。

动作要领:抬起左膝向身体靠拢,上身微向右倾斜。右脚脚跟转向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左腿向外蹬伸,勾脚,脚尖朝下,用脚侧缘攻击至虚拟远端目标,右臂向外放,以保持平衡。动作完成,支撑腿转髋转脚跟,收回动力腿。

四、注意事项

搏击操不是一项竞技运动,虽然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自信心、肌肉的协调性和必要的技巧、柔韧性,但在搏击操中,首先考虑的是保护身体,而不是赢得比赛。因此,有些动作对拳击手来说很正常,但我们不必做,因为我们是为大多数普通人开展这项运动的。

(1)腹部、下颚收紧,两手握拳于脸前(防御姿势),保持呼吸,不屏气。

(2)避免和专业运动员一样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应交替进行大运动量和低运动量的练习。

(3)膝盖不要僵直,以减轻缓冲。在转身时要抬起膝盖,否则会扭伤十字韧带。

(4)击拳时要由肩部带动出拳,在完成击拳和踢腿动作前一直看着虚拟目标。

(5)避免在拥挤的房间进行后踢的动作。

(6)避免肘、膝部用力过猛,避免进行闪躲或猛击动作时由于动作过大而脱臼,避免扭转动作。

(7)若发生腿部疲劳、人体局部出现痛状不适、眩晕、心率过快等,可停止练习。

(第三节)街舞

一、起源

街舞英文名称为Hip—Hop,是一种民间舞蹈,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黑人青少年,是由美国黑人的一种发泄情绪的运动演绎而成的街边文化,特色是爆发力强,在舞动时,肢体所做的动作亦较其他舞蹈夸张,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较有代表性的舞蹈有霹雳舞(Breaking Dance)、锁舞(Locking)、电流(Wave)等。这些舞蹈主要以即兴为主,有的还伴随一些背旋、头旋等技巧动作。由于这种舞蹈出现在街头,不拘于场地器械,所以称为街舞。

在我国,街舞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是由北京体育大学的孟宪军于1995年引入的,为了达到健身的效果,孟宪军有取舍地改编了原始的街舞,取潇洒舍颓废,去掉了街舞表演中难度较大、比较危险的地面动作。街舞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表演性和竞赛性。最吸引人之处,是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目前我国的街舞被分为健身街舞和流行街舞两大类。健身房里的街舞叫做健身街舞,它是把流行街舞所涵盖的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并且有利于身心发展的部分提炼出来组合而成的。街舞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而有所改变。Hip—Hop音乐流派的出现使街舞获得了全新的演绎,伴随着流行歌星的表演和他们的MTV作品,这阵“酷”风吹向世界各地。如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汉默(Hammer)以及韩国的酷龙、H.O.T组合。目前,随着Hip—Hop的风靡,街舞不但在流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已经转化演变成为国内非常时尚的一种健身方式。

二、种类

以动作类型为标准,街舞分两大类:Breaking和Hip—Hop。Breaking属于技巧性较高的体育舞蹈,要求舞者具有较高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Hip—Hop属于舞蹈型街舞,有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等多种风格。它们都不如Breaking那样需要较高的技巧,但更要求舞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舞感以及肢体灵活性和控制力。

还有一种说法是,街舞统称为Hip—Hop,包括两大类——Old Shool和New Shool。Old Shool舞蹈又包括Locking(锁舞)、Poping(机械舞)、Breaking(霹雳舞)、Wave(电流),而New Shool一般没有太大幅度的脚下移动,只增加了许多头部和手部动作,重视的是身体上半部的律动。同样的一段节奏内,New School显得更多变而流畅,更加崇尚自然流露,而Old Shool音乐节奏较密集。

三、特点

(一)表演与娱乐性

街舞被搬进健身房,其内容和练习方式在体育健身原则的指导下有一些相应的改变,但它固有的流行舞蹈的表演性与娱乐性,随着基础素材的移植而保留了下来,这是街舞之所以体现时尚与活力的根本所在。

(二)街舞的风格自然而狂放,不拘一格,突出个性表现

街舞动作中非常重视身体与步法的节奏变化,并增加了许多手臂组合,在随意、松弛的动作感觉外,更强调动作的韵律感与爆发力。在动作的编排过程中,不同的Hip—Hop音乐会带给街舞教练员不同的灵感与发挥空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到教练员的基本动作外,还可以在头部、手臂等部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简单变化,进行再创造,尽情体现自己的风格。

四、作用

(一)有氧锻炼

作为一种健身锻炼形式,街舞中一些对关节、肌肉有可能造成损伤的动作已经被尽可能地避免,而一些高强度的技巧动作也不会被采纳,教练员采用的分解及循环式的教学方法使练习过程易于掌握,使运动持续不断,保证了街舞所具备的有氧锻炼的功效。

(二)对韵律感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街舞动作变化丰富,规律性不强,而且多数动作都是涉及小关节和小肌肉群的。为了增加动作的动感和美感,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动作也较多,节奏变化忽快忽慢,很多动作出现在音乐的弱拍上(一拍两动),需要学员全力调动个人的协调性。可以说,街舞的练习过程对改善人的协调能力是卓有成效的。

(三)对心理的调节

街舞采用的是舞蹈动作,在动感十足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很容易使人兴奋起来,使压抑、低迷的情绪提高到比较积极的水平。街舞自由奔放的动作形式以及充分展示自我的风格取向,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愉悦,特别是在缓解精神压力、调节人的情绪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五、主要内容

(一)弹动技术

街舞的弹动技术主要表现在膝关节的弹动、踝关节的缓冲以及髋关节的屈伸。弹动技术不仅可以让你把握住街舞的动作特色,而且与动作的安全性息息相关。在街舞练习中,膝关节几乎很少伸得很直,多是在微屈或弹动的状态下完成动作的。例如在最基本的点地和提膝动作中,踝关节的缓冲和髋的屈伸动作往往与之协调配合,使动作律动感很强且松弛自然,对关节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二)控制技术

街舞的控制技术主要表现在肌肉的用力方式和用力顺序两方面,街舞的多数动作有很强的动感和力度美,为了表现这一特色,需要频繁地使用肌肉的爆发力,有时某些动作会出现在音乐的弱拍上(一拍两动),这就要求动作速度很快,因此肌肉的紧张与松弛必须协调控制,才可以达到应有的动作效果。

(三)重心的移动和转换技术

街舞的重心移动技术主要表现在动作方向的变化上,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使身体的运动路线发生变化,使街舞动作具有律动感和技巧性,从而展现街舞的基本特色。

六、典型技巧动作

(一)风车

1.动作要领

首先左手撑在肚脐的左侧,双脚张开成“八”字型,然后左脚抬高,往斜下方用力扫。在这同时左手放开,让左手沿着手臂至背部的顺序使身体着地(身体着地点在背的上方二分之一处,若着地点太低,风车是不可能转得起来的,也会因此而摔伤,所以在身体下去时腰也要适时的抬起),当身体下去后必须要用双手把身体撑起成原来的起步方式(可使脚尽量以不碰地为原则),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练习。

2.练习风车常见的问题

(1)起步时常摔倒是因为起步时腰没抬高,着地点太低而导致成的。

(2)再接圈时脚会碰到地板是因为腰没抬高,然后再接圈时身体必须比脚先转到半圈才能接。

3.练习风车的注意事项

(1)腰要抬高。

(2)起步时脚要用力扫。

(3)起步放手的时机要正确。

(4)转风车时切记脚分开的幅度一定要大。

(二)托马斯

1.动作要领

双脚张开成“八”字形,然后左手伸直撑地。左脚用力往右脚脚跟的方向扫,右脚朝头的方向用力踢高,在这同时左脚也必须往头的方向用力踢高,使两只手撑着地面,双脚腾空,腰往前挺直,然后左脚继续保持在空中,右脚往斜后方拉回至原来右脚起步的方向,左手远离地面仅剩右手撑住整个身体。

2.练习托马斯的注意事项

(1)臂力、脚扫动的力量和腰力要够大。

(2)脚也要有画圆的感觉。

(3)要抓住换手的时间。

七、基本要求

1.服装要求

街舞追求的是健康、洒脱、热情,所以服装上要注意衣裤要有良好的透气性,上衣可以选择纯棉紧身,下身最好穿着宽松舒适的长裤与软底的运动鞋,这样比较方便动作的练习。

2.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健身街舞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依次为胫骨、脚、背、膝、踝,练习前作好准备活动。健身街舞受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有问题、教练教法不当等造成运动过度、脚扭伤、韧带拉伤等。初学街舞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必一味追求动作的高难度和高技巧,建议参加者在掌握健美操基础后进行学习。

3.预防街舞受伤的主要方法

(1)穿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准备活动充分、跟熟悉的教练练习等。

(2)选择自己适合的课程、不急于求成,同时要注意自己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

(第四节)水中健身操

一、起源和发展

水中健身操(Aqu—aerobics)是在轻柔的音乐伴随下,健身者跟随健美教练在水中而进行的一种有氧健身运动。水中健身操可以有效地塑造身体各部位的线条,达到塑身的目的。水中健身操是一种新型的有氧健身运动,它结合了不同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既有陆上动作,还有水中动作,可谓多种风格的大融合。它充分利用了水的阻力和浮力的特点,通过水的阻力,水中健身操可以锻炼人的力量、耐力、塑造完美的形体;通过水的浮力,水中健身操可以锻炼人的柔韧,减少运动损伤。

水中健身操起源于美国。有些人不能参加陆上健美操运动,如身体肥胖、年龄较大和膝、踝关节有损伤者,因此有人就开始想到结合健美操的特点,利用水的特性,在水中进行这种练习。水中健身操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日本出现了水中健身操,到1989年,日本成立了水中健身操普及会,并向全国普及和推广。在我国,水中健身操是刚刚兴起的一项大众健身运动。由于水中健身操训练环境独特,针对性强,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与陆上健身不同的趣味,前景看好。

二、特点与功能

水中健身操的锻炼目的主要是提高身体的有氧机能。水的阻力会加大运动的难度,因此,在水中做动作所用的力量是陆地的20倍,人体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水中健身操是一项利用水的阻力、浮力和压力进行强身健体的有氧运动,指人站在齐腰深的水中随着音乐做不同的健身动作,进行肌肉、力量、柔韧、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锻炼,安全简单,科学有趣。通过水的浮力锻炼人体的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与陆上健美操相比,它的运动强度低,动作简单易学,排汗少,散热效果好。由于水的多种特性,人在水中运动时机体可塑性最强,人体各部位所受的浮力和压力均衡,动作相对舒展、柔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力量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长期坚持做水中健身操,可调节人体姿态和脊柱生理弯曲,塑造优美姿态。水中有氧健身操运动进行得是否合理,关键取决于对水的物理特性的了解程度。

(一)水温

水环境中热传导能力比空气中高20多倍,人在水中静止不动,也要消耗很多能量。在水中运动会提高人体皮下血液循环功能,有利于新陈代谢能力的增强。

(二)水压

人在水中运动必然受到水的压力影响。在做水中健身操时,俯卧游动或下沉至水中时,人体的肺部一般在水面下30~50cm,要承受大于陆地练习时的气压影响,呼吸要比陆地困难,因而对心肺机能要求比较高。

(三)浮力

水具有浮力特性,人体的比重基本相同于水。当深吸气时,胸腔体积扩大,比重减小至0.96~0.99,人就会浮至水面,反之,呼气时比重增大至1.02~1.05,人就会沉于水中。水中健美操对于想减肥、塑形、健身的白领丽人来说有许多陆地运动不具备的优势。因为人在水中的受力是均匀的,水中运动时肌体的可塑性也最强,尤其对腿部和腰腹部肌肉的训练效果更加明显。同时,水的浮力作用还可以大大减轻地面对身体各关节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了人体各关节受伤的概率。另外,水中健身操是在1~1.4米深的水中训练,所以做水中健美操比单纯的游泳安全系数也要高得多,根本不用带救生圈及任何辅助器械。

(四)水的阻力

研究证明,如果动作速度相同,完成同样一套动作,水中与陆地相比,至少要多用6倍以上的力量。此外,水的散热性是空气的28倍,一个人在水中运动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同样强度在陆地运动一个多小时。那么,水中运动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水的按摩护肤

由于水中运动相对出汗少,减少了陆地训练时汗水中的盐分对皮肤的刺激。水流波浪的摩擦和拍打,对皮肤具有特殊按摩作用,可有效地避免并减少皮肤的松弛和老化,使肌肤光洁、润滑、富有弹性,同时还能消除忧郁和疲劳感,减轻精神上和肢体上的负担。水中健身操适合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人在齐胸的水中锻炼,不仅可以塑造体形,还可以陶冶身心。

三、主要内容

水中健身操一般在齐腰或齐胸的水中进行,健身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选择不同的位置,水位越深则做动作时难度就越大,健身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动作的难度。

一节水中健身操课的时间通常为50分钟,主要包括热身、伸展、有氧操、力量、灵敏、柔韧和放松等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