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24789600000036

第36章 接受孩子本色

接受不完美的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唐朝著名诗人张九龄认为,草木也是有天性和本色的,并不需要借助于美人的采撷来博求功名。

孩子也是同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本心”。作为父母,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成功失败的看法强压在这些可爱的孩子身上。

想起了多年前那部风靡全球的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段对话。在入学智商测试后,校长说:“阿甘与别的孩子不同,他的智商仅有75分。”阿甘妈妈立刻回复道:“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阿甘的妈妈没有揠苗助长,给予阿甘的只是默默地接受、无声的鼓励和顺其自然的引导、因为在她心中:儿子只是与众不同,我应该接受其本色。

阿甘的妈妈做到了,阿甘也从一个智障儿童成长为一个阳光、善良、专注而又不惧挑战的橄榄球明星、战地英雄和企业家,活出了平凡但又出彩的人生。

作为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做孩子无声的灯,引导孩子前行;放飞孩子心中的“小马驹”,激发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的生命可能不会光彩夺目,但一定会是健康和快乐的。

葆金博士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对完美主义的讽刺,书名是《哟,你怎么还不完美》。在这本书里,他对我们文化中妄图最终变得足够好而追求“多多益善”以及“好上加好”的成分进行了挖苦。

我们常常将“当……时,我就会变得足够好”挂在嘴边,这种感觉对成人来说是坏处多多,但更坏的是我们也将它传给了我们的孩子。

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期望,永远不满足孩子的成就,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破坏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的确,不少背负父母沉重期望包袱的孩子暂时成功了,他们有可能考上了名牌大学,他们有可能才艺出众……然而,他们为此付出了可怕的代价。很多时候,孩子光鲜成就的背后,危机正暗流涌动。而且,由于担心下一个挑战,他们从没真正享受到过本属他们的胜利,也从来没有真正体会过自我的满足。

另一方面,那些被父母无条件所爱的孩子则在自尊方面胜出一筹。他们懂得,无论是赢、输还是不输不赢,他们都有人爱,他们都活得很值。他们仍然在努力成功,但成功不是他们判定自己生活的唯一标准。他们深知,除了成功,快乐还来自很多其他因素,包括他们的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给予充分信任、鼓励和欣赏,尽量多地去了解他、理解他和倾听他内心的想法,而不要按照家长的标准去塑造孩子,尤其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的优劣。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孩子天生就是内向型性格,那么她一定会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优秀特质,比如沉稳、专注、冷静和强大的自我激励能力等。

如果父母盲目地认为“内向性格会吃亏”,“外向”一定比“内向”好,从而不断地去改变孩子甚至责骂孩子。你认为这样是在教育孩子,但实际你是在揠苗助长、强扭小瓜,你不仅干扰和破坏了孩子自然的成长,甚至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给孩子留下终生的心灵伤痛。

从今天起,接受自己孩子的本色,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因为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

学以致用 无条件地爱孩子

生活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里,我们有时候会过度关注孩子的成就,而忘记尊重孩子的本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无条件地接受并爱我们的孩子。而这种爱是绝不能与其他因素挂钩的,包括成绩、容貌、性格等。

本次活动中,我们将一起练习做这件事的三个方法:

剥离成就与个人价值: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们本身,而非爱他们的成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条件的爱”。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而不只是最终的成绩;强调游戏过程的愉悦,而不是最后的输赢。

剥离不当行为与个人价值: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当的行为。永远不要给孩子起绰号或贴标签,即使是正面的绰号和标签(因为她可以想象得出,如果她未能达到正面的标准,那么你就会相信她变成负面的了)。

欣赏孩子的独特个性: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被爱的独特品质,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他看到你时的那股高兴劲,或者是他强烈的好奇心,或者是他那一百万个特质中的任何一个。

那么,你是如何

剥离成就与个人价值的呢?

剥离不当行为与个人价值的呢?

欣赏孩子的独特个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