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26

第26章 提高孩子竞争力的“13个法宝”(2)

先知不动声色地提起一支笔,很快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跑着的马。他刚踩过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奔跑的骏马刚毅、坚定,让人充满了遐想。先知举起画,看着小徒弟说:“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

小徒弟恍然大悟,回答道:“您给一张废纸赋予了希望,使它一下子有了价值。”

先知看着两个徒弟,说:“你们都看见了吧,原本一张并不起眼的纸片,当你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它就一文不值。在这个基础上对它进行破坏,它的价值会更小。如果你彻底放弃希望会使其毁灭,很显然,它将不会再有任何价值。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毫无价值的东西,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对和看待,如果你们有挑战命运的心,那么,一张废纸也可以变得有价值。”

作为妈妈,必须教导孩子学会直面挫折,勇敢面对挑战。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2拥有挑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1972年的一次车祸中双腿致残,这极大地打击了他的自信,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意志消沉。

然而,妈妈在背后的默默支持,让史铁生重新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他开始提起笔来,用文字描绘自己的心声,并成了著名的作家。史铁生后来回忆起妈妈在那段时间对自己的默默教导时仍然是激动不已。

挫折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在挫折中学会挑战才是人生的真谛。对于孩子来说,敢于挑战,才能够在生命中获得更多的历练,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因此,妈妈要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孩子的支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

事实上,古今中外,在失败之后继续挑战,并将挑战作为人生的一种经历去自我磨砺的人有很多。爱因斯坦曾经为了寻求一份工作写过无数封求职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生被退稿无数次;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受尽了伤病的折磨,却成功地创作出了影响一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双耳失聪仍旧坚持谱曲……

妈妈应当让孩子相信,面对挑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面对失败和困境的迷局时,不至于因为缺乏挑战的精神而迷失了自己。

分辨——是非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分辨是非的能力,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一个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因为他没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辨别能力。对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孩子小时候抓起,从小就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分辨善恶真伪。

1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

孩子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其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儿童的模仿性很强,与之相对的是控制能力较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对此,妈妈既不能忽视也不可惩罚孩子。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进行正面引导和纠正,使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或错,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妈妈需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文明。这样屡经引导,孩子便会渐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除了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之外,妈妈还要对孩子的言行进行严格的把关。如今的电视节目和报刊书籍花样繁多,其中免不了会有一些涉及暴力、色情的内容。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的举动,善加引导,一旦发现孩子接触这类不健康的东西,就应当明确地禁止,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鼓励孩子多学习好的行为,向模范英雄人物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是相当重要的。

有个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男孩回家后主动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给人家?”妈妈拿出125美元,说:“这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一年之后要还给我。”从此,男孩开始利用节假日打工赚钱,他靠擦皮鞋、送报纸挣钱,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还给了妈妈。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在于犯了错之后妈妈如何处理、对待。里根的妈妈没有出于对孩子的过分疼爱而无偿替孩子赔付玻璃钱,也没有大动肝火将孩子狠狠训斥,更没有教唆孩子逃避责任,而是借机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和责任意识,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要敢于承担责任,这一点很值得妈妈们学习。

2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用言传身教指导孩子辨别是非

妈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妈妈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他们区分善恶、分辨是非。

沟通是一门艺术,与孩子沟通更是妈妈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渐渐增强,孩子与妈妈之间的沟通开始变得困难起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常与孩子聊聊天,及时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其对周边事物的反应,引导孩子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世界观。

研究显示,在所有的家庭中,妈妈在教育孩子辨别是非、防止孩子发生危险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是相似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的提问方面,不同家庭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知识分子家庭中的妈妈比较健谈,与孩子谈话的频率比普遍家庭高四倍,交流的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常与孩子聊天,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智商,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差别的原因之一。

妈妈要做孩子的朋友,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有事情才会对你说,你才有可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导孩子分清是非对错。

妈妈要注意与孩子平等对话,与孩子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不可随意打断,要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注意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要从聊天中让孩子得到尊重,提高孩子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同时,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坦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以朋友的身份在和他交流。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妈妈出现了不当的举止和行为,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真正掌握是非的标准。妈妈学会勇于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这不仅能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原谅别人。

有的妈妈认为,主动向孩子低头认错会有损长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严形象,这恰恰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在孩子心目中,一个真正高大的长者形象,应当是知错能改的人,这样的言传身教,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了解是非的区别,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有些孩子之所以触犯法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当和不到位导致的。因此,妈妈要多和孩子沟通,这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让孩子多接触正确、健康的事物,才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3善于疏导,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有些孩子会因为小事而激怒。激怒在心理学上属于“激情”,这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激怒是一种消极的激情,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受到某种强烈刺激而引起的,这种消极的情绪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后果。当这种消极的情绪产生时,人的自制力会大大降低,往往使人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孩子还没有完全接触社会,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自制力都存在着缺陷,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一旦他们被某种诱发因素刺激,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过激情绪,以免孩子耳濡目染,受到不良影响。

同时,妈妈要利用疏导的方式,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多接触正面的情绪表达方式,化怒为喜,让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化解。

培养是非观念,提高辨别能力,则是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的重要措施。妈妈可以通过奖赏和心理制裁的方法,增强孩子的是非观念,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有了转变的时候,妈妈要鼓励和奖赏他,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巩固已有的成绩。孩子做了错事,妈妈应进行必要的严肃批评,耐着性子和孩子说理。这种心理制裁,会使孩子受到震动,感到内疚,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有些妈妈不讲教育方法,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教育孩子,不仅没有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反而让他的不良情绪越积越多,导致孩子对妈妈缺乏信任。

只有真正懂得分辨是非的人,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孩子可以缺乏其他的才能,但不能没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合作——培养团队作战的能力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人物。因为妈妈的长期宠爱,孩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心态和性格,如脾气大、不合群、合作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不仅会使孩子脱离周围的小伙伴和欢乐愉快的生活,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进取心,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个缺乏合作交往能力的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承担起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很多妈妈对孩子溺爱过度,一味地给孩子所谓的“爱”,却很少教孩子怎样与同伴合作,怎样主动爱人、关心人;事无巨细,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也为孩子包办代替,担心孩子与别人合作交往时会受欺负或学坏。这些都是影响孩子合作交往意识的原因。

合作是以开朗、宽容、善解人意为基础的良好的交往方式,它需要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不只是一种认识、一种情感、一种态度,更表现为一种行为和能力,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虽然年幼,但合作精神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无论是拥有快乐的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培养孩子合作的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社会化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现实中,孩子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如果孩子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中,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一个真正懂得合作、具有互助精神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且冷淡孤僻的孩子在生活中将会遇到许多的麻烦,并且显得无所适从而受到群体的冷落。

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说:“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中,只有具备合作精神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

孩子必须学会共同生活和相互合作,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学会在合作中进行良性的竞争、在竞争中领悟合作的真理,还要学会在合作中和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为了使孩子将来能适应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妈妈应该摒弃“树大自然直”的想法,在孩子的观念养成之初,进行必要的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应该多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妈妈应经常提醒和引导孩子学习互相协商、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合作互助,对孩子们的友谊、互相帮助的精神、学习和情感的沟通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1通过体会合作的必要性,让孩子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首先要给孩子充分的思想准备。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应该相互帮助,使孩子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同时妈妈要提醒孩子履行自己的诺言,与其他小朋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最后根据孩子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表扬。孩子在合作中玩耍,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赛。而且在合作中孩子能学会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理解他人,同时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样的合作训练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及社交能力,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在家庭中,妈妈要注意淡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感,不搞特殊化,引导孩子与家庭成员,以及别人家的孩子平等、友好相处,使孩子懂得大家为自己服务,自己也要为大家服务。

对孩子进行合作教育仅凭空洞的说教肯定达不到目的,必须让孩子在具体可感知的情境中体会、领悟合作。

妈妈平时可以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给他讲一些合作的故事,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合作的,以及合作后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让他模仿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去做事,从而将童话故事中的情感体验移植到自己的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