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03

第3章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2)

1让孩子尝试接触各种事物

为了避免培养出不能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妈妈应该让孩子在小时候就尝试接触各种事物,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害怕,也会偶尔犯一些错误,即使这样也要让他们坚持自己做。

2要多鼓励孩子

不管妈妈做什么事,都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妈妈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赏。孩子掌握知识和发展人格的过程就像一个人从镜子里看自己,孩子会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里的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如果妈妈总是说他做得不够好,他就会放弃努力。妈妈的鼓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孩子的自信大多是在妈妈的鼓励中培养出来的。

3让孩子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妈妈要有耐心,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孩子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不要对他们期望过高。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孩子会因为达不到妈妈的期望而苦恼,妈妈也会因为孩子没有进步而失望。

4妈妈要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

许多妈妈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她们总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孩子最好的,这样的妈妈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忘记了她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把孩子看得太紧,要让孩子慢慢去做一些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并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5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

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民主一些,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不同观点,妈妈尽量不要持反对态度。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说明他不再依赖于妈妈,而是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这时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观点,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使孩子的选择会让他们摔一跤,也不要紧,因为孩子的自立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提高的。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妈妈

十岁的孩子放学回家,他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着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妈妈,今天我们班的小丽,就是咱们小区的那个女孩,穿了一件特别难看的衣服,肯定又是她们家什么亲戚的旧衣服不要了给她的。简直太难看了,我当时问她为什么会穿这种破衣服,还告诉她要是换成我,我才不会穿呢,太丢人了。”

妈妈听孩子说完,对孩子的话感到非常惊讶,对他说:“你这样做太伤人了,怎么可以这样笑话同学呢?”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有些不服气,“怎么了,本来就是嘛,她穿那么难看的衣服干吗不让我说呀!你不也和邻居张阿姨说过小丽的衣服都是别人不要的吗!”

这句话突然提醒了妈妈,原来问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于是妈妈对孩子说:“妈妈在背后议论别人是不对的,你应该发现妈妈的缺点,而不应该和妈妈一样去说同学。我们都应该看到并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妈妈和你一起改正好不好?”

孩子的言行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妈妈虽然发现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时经常讽刺别人,但她们认为这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事,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事实上,孩子如果经常讽刺别人,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行为偏差,并影响他和别人友好相处,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孩子的言行和妈妈有很大关系。如果妈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别人的不是,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说人是非;如果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妈妈经常为孩子买一些比较时髦的衣服和玩具,则会助长孩子骄傲和虚荣的心理。

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往往都出在妈妈身上,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都和妈妈的教育方法有关。所以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妈妈,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妈妈的问题。所以妈妈要改变孩子身上的缺点,应该先从改变自身做起。

首先,如果孩子有嘲笑别人的行为,妈妈应该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看,应该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同时,也要注意检查自己的行为。

其次,如果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也不要过分地宠爱孩子,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带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等,让孩子从中知道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

最后,在表扬孩子时应该做到适度夸奖,教育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摆脱自我意识,多给孩子帮助别人的机会。这些都有助于完善孩子的个性,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妈妈也应该向孩子学习

一个孩子在家里看了一本关于旅游的杂志后,对做家务的妈妈说:“我过几天准备到日本旅游了。”妈妈没有理他。

“妈妈,你不觉得我很勇敢吗?为什么不说话呢?”

妈妈说:“世界上的事并不单是勇敢就能办到,你说的这件事不止需要勇敢,还需要钱。”

孩子对妈妈说:“这本杂志上面有一个征文比赛的通知,冠军可以免费到日本去旅游,我准备投稿。”于是孩子把这篇内容摆在妈妈面前。

妈妈仍然没有回过头看一眼,而是对孩子说:“关于征文中提到的内容,你知道多少呢?冠军只有一个,竞争太过激烈了,你还是好好看自己的书吧,别想那么多不现实的东西。”

“可是我有许多关于征文内容的新鲜想法,也许杂志社会接纳呢……”孩子继续说着他异想天开的话,妈妈继续做着家务,对孩子的话题一点都不在意,只对孩子淡淡地说了一句:“随便你怎么想吧,不过你要记住,现在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其胡思乱想不如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之后,妈妈也没有注意孩子每天都在忙些什么,等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突然告诉妈妈他要去日本了。

在成年人看来不现实的事情,异想天开的孩子却将它实现了。

其实,在孩子身上有许多值得成年人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自主意识比较强,而且接受新事物比成年人快,还具有很强的道德观念等。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孩子的做法或者想法都足以让成年人汗颜,比如在公交车上,孩子会主动给老年人让座,而很多成年人却无动于衷。所以妈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孩子身上的一些优点。

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些难度。放下做妈妈的架子向孩子学习,会让很多妈妈都觉得难以接受。只有当妈妈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向孩子学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妈妈需要告诉孩子“妈妈应该向你学习”,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妈妈的肯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他们会在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妈妈要想教育好孩子,就需要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并且虚心向孩子学习。

别忘培养孩子合群意识

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和他人交往的,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只有当孩子融入到集体之中,他们才能感觉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他们的一些烦恼才能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缓解,才能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怎样生活。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于是妈妈对孩子的保护总有些过头,使孩子的生活受到种种限制,甚至让他们失去了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孩子经常不和别人交往,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自由,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不合群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比较孤僻或冷漠,并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1991年发生的留美博士卢刚枪杀指导教授的事件,就是由于卢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是一个很不合群的人,长期的孤独使他的心中积压了很多苦闷。由于无人诉说,外界的任何一点刺激都足以让他失去理智。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他本应该有光明的前途,但却因为自己的性格偏差,演出了一幕悲剧,这足以引起妈妈们的警惕。

不合群的孩子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和交流,常常有很多困惑和迷茫,这容易让他们对生活产生一些偏激的看法,而且这样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差,遇事容易走极端。

不合群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有明显的障碍,缺乏和他人交流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尊重和理解别人,更谈不上宽容和忍让。这不仅给他们自身交际带来许多麻烦,也会造成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难以适应社会。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合群,不是指能和许多人在一起进行某种活动,而是指能够主动适应群体,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在这个群体中得到快乐。当孩子融入到一个群体之后,他才能体会到什么是集体荣誉感,才知道和他人合作的意义。所以妈妈要帮助孩子树立集体的观念,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规律。

有些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而为孩子请假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拉开孩子和集体的距离,剥夺孩子和团体接触的机会。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合群意识的培养,而且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也许孩子会在集体活动中遇到一些挫折,但这种挫折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孩子会在和别人的交往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适应这个团体。

除此之外,妈妈还应该多为孩子接触社会创造条件。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能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能让孩子增加阅历,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给孩子种下一粒“理想”的种子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它如同火把一样照亮人生的道路,指明了人们前进的方向。正如一位诗人说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可以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他的世界很少有光明,人生也很少有激情。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对孩子的人生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孩子超越自我,让孩子主动学习,并让孩子有前进的动力。妈妈在给孩子一粒理想的种子时,也要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理想不等同于空想,它需要孩子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去追求。

对于孩子来说,理想的种子一旦在心中生了根,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动力将会持续到他们的理想实现为止。如果孩子没有理想,就不知道自己现在学习有什么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遇到一点点困难都会使他们产生放弃的心理。

成功需要理想,只有心中拥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人们才会生活在希望之中,并能不断地创造出奇迹。成功者多出于梦想家之中,拥有理想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成功的标准之一。孩提时代是树立理想的最佳时期,聪明的妈妈会精心呵护孩子的理想,只要给孩子的理想一份欣赏,一份呵护和一份引导,理想的种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