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35

第35章 孩子贪玩,妈妈很担心(3)

顺水推舟,做“有效地”偏科

据说,大画家毕加索由于不会算数学而使他的父亲烦恼;爱因斯坦对文学和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成绩也很好,但是在上外语和历史课时,只是坐在那里,完全没有心思学习;瑞士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分析学家容格首先使用了“变态心理”这一词汇,他觉得学校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与其进行乏味的学习,倒不如画画过日子,他写道:“对上数学课,我只感到可怕……此外,体操也是我讨厌的课程。我非常讨厌为了学将来毫无用处的体操而上学。”类似的成功人士偏科的事例很多。

一个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优胜于别人,包括被我们认为是“大师”或“天才”的人。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有缺陷,还有的可能被看做一事无成。但是事实证明现实并非如此,你不看好的事情,并不一定就会如你所料。现在有很多残疾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找到了侧重点。如果他们不能发挥自己其他的特长,没有取得成就,他们可能因身残而自卑,永远站不起来;反过来讲,身体的残疾,可以让他们侧重在其他方面培养特长,例如失去双腿的人可以在演讲、绘画上有所发展。孩子的身体是健全的,但是同上面的道理一样,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选择上有所侧重。

在培养孩子学习热情的时候,要肯定其优异的地方,并且综合发展其他学科。妈妈一定要看到孩子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并加以肯定。在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时,妈妈能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会非常好。

有一个初三学生的妈妈就曾在老师的配合下成功地让孩子不再厌恶物理这门学科,并使孩子成了一个物理迷。事情是这样的,当这位妈妈在得知孩子对物理不感兴趣,成绩很不理想时,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要求孩子为自家的防盗门设计一个门铃。孩子接到任务后非常高兴,立刻买来零件开始设计。刚一开始他就遇到电路设计的难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找来了有关书籍仔细阅读,又向物理老师请教了相关问题,按照书上的说明,不到十几天就把门铃设计出来了。妈妈表扬了他,并时而向来访的朋友介绍孩子的成就,孩子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因而对物理产生了兴趣。这时妈妈又和老师商量,让孩子参加市内的航模竞赛,孩子的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他阅读了大量的参考书,请教了学校的指导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市航模竞赛上他获了奖,这让他在学校大出风头,同学们也很佩服他,此后,他的物理成绩在全校都是数一数二的。由于学习心态的改变,他的其他各科成绩也大大提高,到高一的时候,他已经是全年级的尖子生。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定适当与否。设定的目标成功概率高但价值低,或者价值高但获得成功的概率几乎没有,孩子是无法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的,而且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位妈妈,一开始就让孩子去参加市航模竞赛,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哈佛大学的马莱教授列举了对人的行动起主导作用的多种欲望和动机,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达到欲望,即克服困难和障碍,为了迅速地达到目标而努力。

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都想以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寻得自信。因此,如果妈妈给孩子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那么孩子在实现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对这个目标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即使在实现的过程中再苦再累他也会心甘情愿,因为这满足了他取得成就的欲望。

不让孩子的热情“酣睡”

没有热情是干不好任何事情的,包括学习。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呢?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学习的动力有两个:一是来源于对学习的认识,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苦也好,乐也好,爱好或者不爱好都要学;二是来源于兴趣爱好,爱学的东西会促使孩子乐于学习,能以苦为乐并且乐在其中。

孩子的爱好是可以培养的,原来对某学科或某方面的知识不喜欢、没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使其端正态度、明确动机、掌握方法,他自然就会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而知识本身又总会对人们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渐渐地激发出人们的求知欲并使其愈来愈浓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的作用的确是巨大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法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爱昆虫,他经常细心地观察小生物,并且会追根究底。他妈妈经常带他到野外去观察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并给他购买了大量有关昆虫方面知识的书籍。法布尔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陆续写成10大卷《昆虫的故事》,因而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唐代画家吴道子自幼刻苦用功,善于绘画,对家乡四川的山水景物又有着浓厚的兴趣。后受唐玄宗之命去蜀写生,回朝后只用了一天的工夫,就在大同殿壁上画成了一大幅嘉陵江三百余里的旖旎风光图,受到唐玄宗的极力赞赏。如果不是吴道子爱好绘画,迷恋故乡景物,他是不可能当场画出这幅巨作的。

爱好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对于孩子所不喜欢的学科,妈妈应该怎样合理地培养起他的兴趣来呢?

第一,妈妈要让孩子明确为什么而学习。不感兴趣常常是由于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而明确了学习目的,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渐产生兴趣。妈妈在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时,切忌空、大、远,要让孩子感觉到这个目标是“实用”的且距离自己并不“遥远”。

第二,给孩子提供发展兴趣的良好环境。上面说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其妈妈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让小法布尔有机会接触大自然,观察各种昆虫。对于很多妈妈来说,这也许有些“不务正业”,但现在中小学的教学改革中不仅包括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包括其自身的兴趣取向。因为孩子的兴趣不可能仅仅表现在学习上,在学习以外的事物中,更容易让孩子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对此,妈妈要认真对待,只要生活中存在感兴趣的事物,孩子的思维就会很活跃,从而带动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第三,做任何事情时,妈妈都要要求孩子深入地钻研,不能浅尝辄止。对学习不感兴趣,很可能是由于没有钻进去,只在门外徘徊,不知里面有何胜景。如果孩子能入得门去,自是别有洞天。唐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秀丽的风光总会使游人流连忘返,学习的大门也总是为真正的探索者敞开。

未雨绸缪,从“长处”抓起

许多妈妈认为,孩子刚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仅仅由于环境的不同使他们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差异。有的人可能成为天造的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头小狮子,它们由一头母狮所生,并由母狮把它们一起养大。但是,两头小狮子却完全不一样。其中一头狮子聪明伶俐,另一头狮子则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天性不同造成的。而另一个例子则证明了相反的观点: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为了充分利用小马,在它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用它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没什么价值的驮马。而另一匹小马则托付给了一个善良的人,在他的精心喂养下,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这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天赋的作用则毫不重要。

自古以来,在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很多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取决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到的是不相同的教育,所谓的不相同是指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千差万别。所谓的天赋异禀的孩子,只是由于其“异禀”被发现,被挖掘,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其侧重的爱好,认为他平庸无能,是因为妈妈不具慧眼,没有发现而已。对于孩子来讲,不论是先天禀赋还是后天培养,都是一样重要的。

如果妈妈对于孩子特有的禀赋施以良好的培养,那么孩子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在他们未经受教育之前,都是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宝玉。但一些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平安成长,将来掌握一种足以谋生的本领就可以了。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注重其普遍性的培养,把孩子打造成一个普通孩子中的优秀孩子,这最终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压抑的心理。因妈妈施加压力,而导致原本可以有所作为的孩子变得平庸的事例不在少数。

妈妈培养孩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人如同瓷器一样,教育方式决定了他的雏形。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不仅要趁早,还要善于发掘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把握最初的方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