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24833300000021

第21章 爱孩子,尺度很重要(7)

有一次,一个幼儿园做活动,来了6个家庭。老师让这6对父子谈亲情关系。其中只有一组是由爷爷带来的。老师就问孩子:“你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没来呢?”爷爷说:“他们忙,没时间过来。”老师就又问:“这期节目选的是下班时间啊,下了班也来不了吗?”爷爷说:“他们把孩子交给我们了,基本上都和我们在一起。”老师问孩子:“你想让妈妈爸爸来吗?”他不吭气。爷爷说:“他们一周才来看孩子一次。”老师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是真的忙吗?”孩子终于开口了,很愤怒地说:“他们都是借口,他们忙工作,忙钓鱼,忙上网,为什么就没时间看我?”

看到孩子的心了吧。所以,孩子只能由父母来带。

有一位美国的妈妈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妈,我和玛莉吵架了,她走了,撇下刚出生的儿子。”

母亲来了,看到孙子刚满月,她把奶粉、尿布、婴儿用品都准备好。第二天,桌上只留了一张纸条:儿子,这是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他有妈妈,我不是他的妈妈,你得把玛莉找回来。如果我代替他的妈妈,这是罪过。

这就是美国老太太的觉悟。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老人,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孩子,不但会被祖辈的溺爱宠坏,还会疏远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我们是被父母的溺爱“谋害”的一代

作者:元氏森林

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乱的时代,可父母总是会给我们一些他们那个时代的回忆。只要我们对现在的生活一露出不满的苗头,他们立即拍着我们的脑袋,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接着就长篇大论起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多艰难、多辛苦。在他们严肃而天真的讲述中,那明明被他们当成是人生中最不如意的时期,却孕育了今天他们教育我们这些下一代的资本,那一段艰苦岁月也成为他们向别人炫耀的一部分。可他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艰苦的体会,又怎么知道甜美的生活是如何地“值得珍惜”?那些在清苦的生活中熬大的父母,用他们的溺爱,自以为是帮助我们,让我们体会到幸福的生活;然而,没有苦难陪衬过的幸福,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

大多数的中国人有一种非常可怕的思维,认为父母的爱,毕竟是出于关心和照顾自己后代的需要。所以,无论那种爱形成了什么样的一种“教育成果”,做父母的都可以被原谅。是的,妻子可以再换,而父母却永远也无法替代,这是没办法选择的事。于是中国的社会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那些独立性强的孩子,感激自己的父母,让他有了翱翔的空间,所以才有今天的茁壮成长;另一种现象是那些成年后仍没有自理能力、谋生能力的孩子,骄傲于父母对自己的爱的独特——没明白的会非常感激,明白过来的也会心生宽慰,父母那样做,毕竟也是出于爱。事实就是这样的,无数中国人的父母用他们“低级的”或“糊涂的”爱,扼杀了自己孩子的创造力,也扼杀了自己孩子的生命活力。不要给这种爱找任何借口,因为今天你对这种父母的爱表示宽容和接受,那么,明天将会有更多中国人的孩子,生活在这种可怕的溺爱之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确实是伟大的,但是如果爱得不当,爱也会成为慢性毒药,会浸湿、渗透到孩子们的身体中和思想里。

我不知道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会认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幸福岁月”。在他们的思维中,总是认为做那些简单的劳动或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都“来日方长”,所以,他们总是希望有一天,我们会“突然长大”,在某一天,成为“十全十美”的男子汉大丈夫,成为孝敬父母、懂事的孩子。可是,没有成长时期的磨炼和平时的点滴积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怎么可能在某一天忽然懂事,并转化为能自食其力的一个人?这种不可能的事,却成为某种美好的愿望深藏在父母的心中,他们满怀憧憬。

我见过一个做父亲的对18岁的儿子大发雷霆。原因是他18岁了,只顾在网吧苦熬,却不知道自己洗衣服,也不知道把家里惨不忍睹的卫生搞一下。他家的卫生状况我见识过,真是雷人。

当时,我也很震惊。不是因为这个做儿子的懒和不讲卫生,而是因为这个做父亲的,17年来,从来都不要求儿子洗衣服,连他自己身上的衣服脏了都是他母亲帮着洗的,却一夜之间,突然要求自己的儿子改变这种从小养成的由父母帮忙的习惯。

我觉得这不现实,也太愚蠢。是你们用畸形的爱培养了自己的孩子那种凡事靠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却在某一天“突然断奶”,孩子当然无法适应。畸形的爱已经酿成了恶果,做父母的十几年来都无法改变自己那种畸形的爱,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突然之间学会“做人”。我觉得真的是太残酷了。

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经验,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走路摔倒了,可是他并不愿意自己爬起来,而是待在地上号啕大哭,直到自己的家人过来扶起他。可是如果你就是不理他,或是他没有看见自己有亲人在旁边,就会哭一会儿甚至一声也不响,也能自己站起来。因为他已经知道,没有人可以帮助他,能帮助自己的只有他一个人。有的父母看见孩子哭得凶了,就会于心不忍,于是举手之劳扶起孩子。这一举手之劳,却让一个孩子从此丧失了独自站立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是被伤害的一代,而伤害我们的,竟然是父母的爱。

溺爱是温柔的“陷阱”

作者:孙立芳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未必真的会爱孩子。因为有一种爱,是毁灭性的爱,这就是溺爱。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怕孩子吃苦受累,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却不知,这正是为孩子挖下了一个深深的“陷阱”。当孩子掉进这个“陷阱”时,父母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有一头母狮子,当看到别的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倒在地,让小狮子自己在地上跑时,心里就不由得一紧。更让它不能容忍的是,这些母亲竟然不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如果小狮子饿了,只能自己到外面去寻找食物。可是由于它们太小,很少捕捉到食物,所以常常会饿肚子。这只母狮子每次看到饿着的小狮子,都会从自己的猎物上撕下一些肉来给这些可怜的小家伙吃。它很鄙视那些母亲,认为它们这样做太狠心了,根本不配做母亲,并发誓自己绝不做这样的母亲。

终于,它有了自己的孩子,它体验母爱的时候到了。它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猎物,因为怕小狮子有危险,它也不让小狮子自己出去玩。每天它都把自己找来的食物嚼得细细的,然后喂到小狮子嘴里。就这样,它的孩子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了。它的身躯比母亲还大,皮毛油亮,母亲为把孩子养得如此优秀而自豪。狮群里有这样一项规定,所有的小狮子,在进入成年期的时候都要经过考试,其中有奔跑、追捕猎物等项目。只有考试通过了,小狮子才能正式成为狮群中的一员。否则它们将被狮群淘汰。多数小狮子都有独立捕杀猎物的能力,它们都很快通过了考试,不久,轮到这头母狮子的孩子出场了,它笨拙地走到训练场地,却不知接下来该做什么,它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项目,两只爪子都不知道该放哪了。甚至在经过鹿的身边时,竟然被吓到了。狮子的首领看到这样的情景,气得对这头小狮子大叫:“你赶紧离开我们的狮群,省得给我们丢脸!”然后转过头对母狮子说:“是你这个做母亲的毁掉了孩子的前程。”

孩子独立能力差,多数与家长的过分溺爱有关,人生路上不会一直有父母的呵护,摔跤往往会让他们经得起挫折。父母应该把独立尝试的机会还给孩子。孩子还小,他们有的是机会,摔一跤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不成熟,很难明辨是非。这个时候孩子出现问题,其根源很可能在父母身上。许多父母怕孩子受委屈,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面对孩子一些无理的要求,父母也会尽量满足,甚至还认为这是孩子的个性。由于父母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使孩子的性格朝不好的方面发展。一旦孩子在日后生活中受挫,就会回过头来责怪父母误导了自己,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因为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溺爱只会毁掉孩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