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4837600000021

第21章 充分利用鼓励的力量(3)

10岁的叮叮,聪明伶俐,他的父母与天下所有父母一样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虽然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管孩子还是很严格的。

叮叮刚上幼儿园时,妈妈就告诉他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否则不仅老师不会喜欢他,妈妈也会讨厌他。6岁的叮叮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懂事的,对老师的话也言听计从。等到叮叮结束幼儿园生活,准备上小学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告诉他妈妈,说:“叮叮是个好孩子,但是太过于乖巧,胆子很小,性格也较为懦弱,自信心不足。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应该让他变得勇敢些。”

于是,叮叮的父母急忙去询问专家的意见,从谈话中专家了解到父母对叮叮的管教过于严格,束缚了孩子动手的能力,专家建议父母要多表扬、赞誉孩子,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这样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听取了专家的建议,便决定改变以往严格的教育方式,挖掘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点滴的进步都给予极大的肯定和赞誉,甚至叮叮犯错误后,爸爸妈妈都不会指责他。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叮叮的胆子明显变大了许多,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不再畏首畏尾了。

爸爸妈妈看见现在的叮叮自然很高兴,同时认为表扬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教子方式。然而叮叮上小学后,开始对爸爸妈妈的表扬、鼓励之声充耳不闻。而且已经习惯听好话的叮叮,如果在学校里挨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闷闷不乐,并且听见自己的父母表扬其他的小朋友也会很在意。

父母发现叮叮的这种情况,又一次向专家咨询。专家认为:父母无原则地表扬孩子,会使孩子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见不得其他人超过自己,不许别人比自己强。

其实,专家让父母鼓励孩子并没有错,错就在于家长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尺度。家庭教育中的鼓励、赏识、夸奖、赞许等方式都是针对孩子的积极表现展开的,是对其行为的“良性刺激”,如果表扬方式不当,就会给孩子带来以下负面影响:

(1)过分鼓励容易使孩子骄傲自大或者形成自负的人格。

(2)过分鼓励容易导致孩子自学能力很差。

(3)不恰当的鼓励容易减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4)不恰当的鼓励容易使孩子情绪紧张,行为恶劣。

(5)过分鼓励可能致使孩子过度娇气。

(6)不恰当的鼓励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鼓励如同药品中的青霉素,不是毫无顾忌就可以使用的,必须遵守量和度的原则,而且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做“过敏”试验,防止产生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赞誉孩子应该从他的成绩或是努力成果上讲,而不要涉及他的个人品质。在这里,向家长介绍一些鼓励的原则:

1.鼓励孩子要适度

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嗯,儿子,画得挺好的,很逼真。”

家长不应该这样说:“呦,真不错,都快赶上大师水平了。”

2.鼓励孩子要明确

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女儿,你真能干,把房间收拾得这么干净,谢谢你。”

家长不应该这样说:“今天表现还是挺好的!”

3.鼓励孩子要及时

事实证明,及时鼓励孩子,赞誉他们的行为,比事后给予赞誉所起到的作用大得多。

某小学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分别将期末考试成绩相当的两组孩子,在不同时段给予评价。在成绩出来第一天时,校长就鼓励了第一组孩子:“你们的成绩不错,希望能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吧!孩子们。”对第二组孩子,则等到开学之后才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期的成绩也不错!”

又过了一个学期,第一组孩子的成绩明显有所提高,因为他们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了校长的赞誉和鼓励,孩子们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因此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而第二组的孩子成绩依旧平平。虽然他们也得到了校长的鼓励,但是时间间隔颇大,所以,表扬的激励成分在孩子心中明显地减弱,甚至可以说让第二组的孩子毫无察觉,所以没有刺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大人的意识中,表扬孩子越多,孩子就会越高兴,自信心也会很容易建立,而且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听话。然而事实是这样吗?虽然现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注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只有家长掌握鼓励的原则,并采用科学的鼓励方法,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鼓励孩子与对手交朋友最近几天,妈妈发现小可总是郁郁寡欢,好像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于是就问小可:“是不是在学校遇见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

“没有。”小可简洁地回答道。

“那我怎么发现你有心事呢?是不是同学欺负你了?”妈妈继续问道。

“我说过没有,你就别再问了。”小可不耐烦地回答道。

这时,妈妈发现小可的手臂上有一道淤青,惊讶的妈妈急忙抓起他的手臂,问道:“这是怎么弄得,快点告诉妈妈?”

小可见瞒不过妈妈,就如实告诉了她。原来班上新转来一位特别霸道的男同学,经常欺负小可,这次还动手打了小可。说到这里,小可无助地看着妈妈,气愤的妈妈认真地说:“傻孩子,别人欺负你,为什么不还手呢?”

这时,站在一旁的爸爸说道:“还手能解决问题吗?哪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打架只会激化矛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妈妈说:“那你说怎么办吧,不能让小可总受欺负呀?”

“目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鼓励孩子打架是不对的,再说,万一孩子打不过对方怎么办?”

听见父母为自己争论不休,小可静静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碰到这样的事情,确实比较棘手。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时,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起分歧、闹矛盾,甚至动手打架。这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开导孩子呢?爱子心切的家长既不想让孩子默默地受委屈,又不想让其以牙还牙,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对方交朋友,并告诉孩子:“不要打架,告诉对方,你想与他做朋友!”这种主动讲和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圈。在这种和谐、互动互助的氛围中,孩子不仅能够收获自己的友谊,还能够树立一种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当孩子在与同学和朋友的相处中出现矛盾时,家长首先应该鼓励孩子用心和对方沟通,用真诚去打动对方,将友谊建立在“以和为贵”的基础之上,从而把对手变为好朋友。

月亮的爸爸妈妈是美国华侨,前不久,7岁的月亮被爸爸接到美国并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就读。在这所学校中,月亮是唯一的中国人,所以她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就连同桌露西也不搭理她,还总是无端地欺负她。

上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一天,月亮终于忍无可忍地将这些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问:“为什么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呢?”

“我听同学们说‘中国人很笨’,所以他们不愿意搭理中国人。”月亮如实地告诉了爸爸。

“既然这样,你就要好好学习,争取每门功课都比他们好,让老师承认你比他们优秀,这样他们就不会用这种方式对待你了。”爸爸解释道。

自从听完爸爸的话,月亮学习格外认真,成绩进步得也很快。她出色的成绩让那些外国孩子吃惊,慢慢地,同学都不再说月亮笨了。

可是同桌露西还总是欺负她,有一次竟动手打了月亮,月亮很难过地将此事告诉爸爸。

“能给爸爸介绍一下露西吗?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爸爸问道。

“她学习不认真,上课总是不好好听讲,老师提的问题,她通通以‘不会’为答案,总是喜欢和学校里捣乱的同学一起玩。”月亮回答道。

“噢,原来是这个样子呀,那你有没有想过在学习上帮助露西?”爸爸问道。

“我为什么要帮助她,她总是欺负我。”月亮不解地问道。

“在所有解决矛盾的策略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她成为朋友,这样她就不会再欺负你了,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月亮想了一会儿,笑着对爸爸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宝贝,我知道你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的!”爸爸高兴地说。

在这以后,月亮总是主动帮助露西。起初,露西对她还是抱有怀疑,但看到她是真心想帮助自己,便渐渐地接受了月亮的帮助。一段时间以后,露西不仅成绩有所进步,和月亮也成为最好的朋友了。

孩子之间的争斗是没有任何功利性可言的,所以当孩子在交往中遇见问题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于和对方交朋友。相信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事情的状况,而不是让孩子能忍则忍或者以牙还牙。

家长鼓励孩子和欺侮自己的人成为朋友能促使孩子快速融入集体中,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这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学习的进步。所以,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家长应该及时劝导孩子,并鼓励孩子与对方讲和,积极促成双方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