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4837600000006

第6章 合格的父母“不生气”(1)

许多时候,父母会因为想让孩子记住教训,而使用“生气”的方法,想让孩子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父母看来,这是为了孩子好,可是父母却没有意识到,生气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孩子在父母的怒火中感受到的常常是恐惧而不是爱。

教育孩子要有一定的技巧,作为合格的父母,是不会以“生气”的方法来惩罚孩子的。在对待同样一件事情时,父母们如果能采用其他的表达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发怒一时,影响孩子一生心理学家曾对一些不到两岁的孩子进行过观察。心理学家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在房间里玩耍,父母先用平常的语调对话,之后再用比较激烈的语气对话。心理学家发现,当父母用平常语气对话时,这些孩子没受到丝毫干扰,依然十分投入地玩耍;一旦听见父母激烈的谈话,他们的反应大多是立刻停止游戏,继而有些畏惧地盯着争吵的父母;在这之后,当父母再用平时的语气对话时,孩子们也都会受到一定的干扰,有时会停下游戏看看父母。

心理学家认为,也许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吵架,也不知道父母究竟在争些什么,可是这并不表示父母的怒气对孩子没有影响。在父母面前,孩子其实是个“弱者”。本来父母的权威就已经让孩子觉得有些害怕,再加上发怒时的表情和语气,这更让孩子觉得父母比陌生人还可怕。

很多时候,父母似乎是为了教育孩子而生气,可是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怒气不仅让自己难受,还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的心理影响。有很多孩子对童年的记忆就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斗,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心理容易走向极端。

小超的父亲大声冲妻子喊道:“你是怎么做妈妈的?现在小超总是跟一群小混混玩,你就不管管?”小超的妈妈也不甘示弱地大声冲丈夫说:“你就知道说我,你又是怎么做爸爸的?孩子不是你的吗?你就没责任,什么都不用管了?”

这时的小超似乎并没有受父母的干扰,他依然两眼直勾勾地看着电视,因为这种情形已经让他见怪不怪了。妈妈看到小超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更来气了,她冲小超吼:“就是因为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我们才吵架的,你居然……”小超没听完妈妈的话,就关上电视,在谩骂声中摔门出去找他的朋友们去了。

许多父母都和案例中的小超的父母一样,在孩子出现错误后,就开始发脾气,埋怨对方,埋怨孩子,似乎责任都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当孩子见父母因自己而争吵时,会产生“这是因为我”的念头,他们便会有一种自责的心理。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放大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并因此变得压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还可能由此而生,从而把父母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在争吵和打骂中长大的孩子,身心很难健康。父母与其急着打骂孩子,急着埋怨彼此不对,不如仔细想想出现问题的原因,换个角度看问题,并及时和家人、孩子沟通,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发怒的几率,还可以正确教育孩子。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采取怎样的交流方式,孩子很可能也会采用同样的方式。父母喜欢发怒,孩子除了感觉到害怕和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外,很可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因为他们已经把发怒看成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父母一定不要图一时痛快,而给孩子留下双重的心理阴影。

别让担心和爱转化为生气亭亭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女孩子,很听话。有一段时间李老师发现亭亭居然连续几天都没写完作业,考虑到亭亭的内向性格,李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让她回家补。

让李老师没想到的是,平时很听话的亭亭居然只补上了一小部分作业。李老师问她原因,她不说话。没办法,李老师只好向亭亭的父母了解情况,于是让亭亭叫家长,可过了几天也不见她的家长来。后来李老师只好在放学的时候到校门口看能不能遇到亭亭的家长。

亭亭妈妈每天都来接她,所以李老师很容易就见到了亭亭妈妈,并把亭亭的情况和她妈妈说了。刚聊几句,亭亭的妈妈就冲上前去用力打了亭亭一巴掌,自己也立刻哭起来。

李老师当时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之后急忙上前劝住亭亭妈妈。亭亭妈妈开始对李老师倾诉起来,原来亭亭妈妈只有小学文化,因为自己深深体会到缺乏知识的痛苦,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就是因为有这种望女成凤的念头,她才给了亭亭过大的压力,只要亭亭被老师批评或退步了,就会严厉地对待她。这次亭亭的作业没写完,担心妈妈责骂她,只好自己躲在卫生间里写,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只补了一小部分。

亭亭妈妈对女儿的严厉本是出于爱,想让女儿出成绩,可是她却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教育女儿,让女儿体会不到她的爱,甚至只感觉到母亲的可怕,即使明知犯了错误也不敢向父母承认,而是以撒谎的方法去逃避父母,这无疑造成了恶性循环。

李老师告诉亭亭妈妈:“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好事,但是给孩子过度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生气甚至是打骂他们,只是图一时痛快,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亭亭是个听话的孩子,如果父母把自己对她的期望和爱正面告诉她,并鼓励她,而不是用生气打骂的方式,也许亭亭会变得更出色。”

亭亭妈妈听完老师的话,试着改变平时教育孩子的方法,开始多和孩子谈心,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而不是对她发火。过了一段时间,亭亭有什么心事也会大胆地和妈妈说,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也不再刻意隐瞒,她不仅性格变得开朗许多,学习上也有了很大进步,自主性强了许多。

父母有时会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对孩子大发脾气,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爱,但孩子感受到的只是父母很生气。

航航放学后就和伙伴一起到河边玩,直到天快黑了才想起回家。刚到门口,航航就看到妈妈在门口等他。妈妈看到航航,生气地对航航喊道:“你还知道回来?怎么不在外面玩一整天?反正你也不想回来,干脆你今天就别回家了。”

航航被妈妈骂了一顿后,愣在门外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航航妈妈在见到孩子回来后,心里首先感觉到的是一块石头落地了,可是因为之前担心航航又让妈妈觉得很生气,所以,就把刚才的担心以生气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父母是可以理解航航妈妈的,可是孩子会因为挨骂而生父母的气,因为他理解不了父母骂他的原因仅是出于关爱。

假如航航的妈妈在见到航航后,不是骂他,而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航航,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妈妈完全可以对孩子说:“航航,爸爸妈妈都很担心你,我们轮流在这儿站了几个钟头等你,怕你出意外,现在看你安全回来了,我们的心才算放下了。你这么晚回家是不对的,希望不要再有下次了。”孩子听了这样的话,才会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他也会明白让父母担心是不对的。

父母有时会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对孩子大发脾气,虽然这只是因为自己的担心和爱,但孩子们感受到的只是父母的生气,于是叛逆一些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比父母还“生气”,因为他们在父母的怒气中很难认为这是爱。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应该保持理智,避免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更不要试图以暴力解决问题,那只会加剧孩子的反抗。所以与其发泄自己的怒气,不如把自己的担心和爱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反而更能理解父母的心情。

绝对不当“压力锅”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当了“压力锅”的角色。他们对孩子经常有这样的声音:“我不想再重复第N遍”、“总是不听话,我忍你很长时间了”、“不要再考验我的耐心”等。父母说出这些带有“威胁”性的话,反映了父母的“愤怒的压力”已经超过压力锅的标准,马上就要喷发了。多数父母说完这些话后,随之而来的即使不是打骂,也是一顿严厉的教训。

也许有些父母会说:“这孩子总犯错误,我们对他一忍再忍,可是没想到他居然不改,我们怎么能不生气?又怎么能不教训他呢?”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因为孩子还不够成熟,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犯了错误。这时,父母要多用一点时间去引导孩子,耐心地、及时地、反复地对其进行引导,而不要指望一次就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要父母耐心地引导,孩子的许多行为就会随之而有所改变。可是如果父母不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错误,而是一次次咬牙忍耐孩子的错误,那么即使过去很长时间,孩子也可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一个周末,明明对妈妈说要下楼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堆雪人,妈妈答应了,不过给了明明时间限制:“外面很冷,你最好玩半个钟头就回来。”明明听后很高兴,他拉开门就要走,妈妈突然对明明大喊一声:“明明,你忘了我说过什么吗?”

明明被妈妈的喊声吓得呆住了,过了一会儿,明明回答:“你说只能玩半个钟头。”

明明妈妈有些生气了,“我不是说这句话,我昨天对你说什么了?你这孩子,一点记性都没有!”看着明明依然不明就里的表情,妈妈简直气愤到极点,她冲到明明面前大声说:“你究竟长没长耳朵,怎么就记不住我说的话呢?每次都是这样,说多少遍你才听,你是不是故意气人哪?昨天刚跟你说过,现在外面天冷了,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戴上围巾,不然就生病了,你怎么总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呢?如果你再这样,你就不要惦记着出去玩了!”

明明脸上明显少了刚才的兴奋,但是为了能出去玩而不是在这里听妈妈的教训,他迅速跑回屋抓起围巾跑了。

其实,明明并不是故意不听妈妈的话,他只是光想着到楼下去玩,忘了要拿围巾。这时妈妈只要提醒孩子就可以了,而不必非要以生气的方式说出来,搞得双方都不愉快。

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误让父母变成“压力锅”,而是父母的心态刺激了自己,他们想以这种快捷的方式教育孩子,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只有平和、耐心地教导他们,不以压力锅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若是采取“一忍再忍”的态度,总是不释放情绪,那么在最后爆发的时候,不仅教导不了孩子,还会使自己因为忍耐而觉得委屈。当你用焦躁的情绪面对孩子时,要试着自我调节,合理调控,找一种合适的方法让它释放出来,而不是“压”下去,否则只会让气愤越积越多。所以与其对孩子生气,还不如考虑该怎样平和、耐心地去引导孩子。

失望时,想想自己小时候吧李敏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有一天,她带着孩子去拜访一位老友。到朋友家的时候,朋友正在教育她4岁的女儿。看到李敏来了,朋友便气急败坏地向她“告状”:“我今天去学校接她,老师告诉我珠心算测试全班就数她反应慢,而且这个礼拜她也没能拿到小红花,我正跟她说明天不带她去玩了,要去我刚给报的钢琴班上课。你说这孩子多不听话,她还不想去,看她哭得多难看。”说完,朋友又转过头去骂孩子:“你多丢人呀,太没出息了,什么都学不好……”李敏看了看挨批评的女孩儿,她正倔犟地瞪着妈妈,之后吸吸鼻子,又轻声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