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建都洛阳。其间有15年为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历史阶段,在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提升,成为和西罗马并称的世界两大帝国。汉武帝时,大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当时的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使汉朝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心。正是因为汉朝的威名远扬,外族开始称中国人为“汉人”。
约法三章得民心的刘邦
公元前206年秋天,刘邦在蓝田大败秦军,在反秦众义军中第一个攻入关中地区,并接受了秦的投降请求。当时的反秦义军有个约定:谁第一个入关灭秦谁就是关中王。因此刘邦顺理成章成了关中的最高领导,并以最高首长的名义发号施令。他组织关中各县的代表以及豪杰召开会议,宣布了他的首篇诏书,废除先秦严酷苛刻的法规,并与关中人民约法三章,大得人心。这三章是: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及偷盗者犯罪判刑;废除秦朝其余的所有法律;官员、百姓要和往常一样工作、生活。而且他从军队中抽出一些人,由先秦的官员陪同,告诉百姓们他的做法。当地百姓得知后非常高兴,杀牛宰羊要给刘邦送过去,但刘邦坚决不收。通过这些举动,刘邦更加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刘邦亲征险丧匈奴之手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在冬天亲自率领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汉朝大将韩信的叛乱。战争开始,汉军连连取胜。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给了韩信的军队致命性的打击。韩信大将王喜被杀,韩信本人被迫逃奔匈奴。此后,韩信残部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准备联合匈奴攻打汉朝。但也被汉军击败。因为节节胜利,汉军产生了麻痹情绪。
刘邦到达晋阳后,派使臣十余批出使匈奴,匈奴故意将精锐部队隐藏,将老弱病残列于阵前。派去的使臣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刘邦又派刘敬(娄敬)再去出使匈奴,刘敬回来报告说:“匈奴给我们看的是假象,他们把精锐部队隐藏起来了。”此时有些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觉得刘敬是在胡言乱语,于是把他抓了起来,准备凯旋后处罚。
此后,刘邦率领骑兵先到达平城(今大同市以北),此时汉军的大部队还没有到。匈奴冒顿单于指挥四十万大军在白登设下埋伏,待刘邦一进入白登,就将其牢牢围困。此时,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几次突围都有成功。七天七夜,很多汉军被冻死饿死。
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贿赂匈奴阏氏(皇后),离间王黄、赵利和冒顿的关系,冒顿就采纳了阏氏的建议,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刘邦率军才得以脱险。回国后刘邦尽斩先前进言匈奴可击的十几名使臣,并赦免了刘敬,封为关内侯。
“白登之围”后,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的建议,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关系,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第一位从汉朝嫁到匈奴的假公主
汉朝有位假公主为了和亲政策远嫁到了匈奴,这位假公主就是后来名留青史的王昭君。王昭君出生在西汉南郡钵归(今湖北兴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年纪很小时,就被选进宫去做了一位普通宫女。长年身居禁宫,默默无闻。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向汉朝求亲,王昭君主动表示愿意离开汉宫,远嫁匈抵担当和亲使者。汉元帝安排宴会,让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在宴会上相见,呼韩邪单于见了王昭君的美貌,心里顿生爱慕之意。
昭君远嫁,元帝赠送给她锦绣、素帛等纺织品1.8万匹,絮1.6万斤,还有大量的黄金、图画及其它贵重礼物,井颁发诏书,改年号为“竞宁”,以象征长久安宁之意。昭君嫁入匈奴以后,努力适应那里的生活习惯,和呼韩邪相处融洽,并为其诞下一子二女。昭君出塞,让汉朝边境恢复了平静。后代人为了纪念她,为她修建了昭君墓。相传昭君墓上草色常青,人们因此又称它作“青家”。
赵国名将之后:李左车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的谋士。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万余兵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
李左车认为赵国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而且道路狭长,车马不能并行,所以只要严守就可万无一失。他便向赵国主帅陈余陈述了利害,但陈余不以为然,坚持主战。结果赵军大败。韩信杀了陈余,捉拿了赵王。
赵国灭亡后,韩信悬赏捉拿李左车。不久,就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为他松绑,以礼相待,并向他请教灭齐、燕的方略。
李左车认为,现在汉兵疲惫,战斗力减弱,如果硬拼,很难分胜负。不如让士兵修养,镇赵安民,并派人以兵威劝降,齐、燕便可收服。韩信采用李左车的办法,果然燕国不伐而降。
发明了“游击战”的彭越
游击战这种战术,并不是现代战争独创的,因为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人将这种战术运用到战场中了。那么,游击战术到底是谁发明的呢?史料记载,第一位使用游击战术的人是我国一位名叫彭越的大将。
彭越,字仲,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拜魏相国,后又被封为梁王。他和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相传,就是他发明了游击战。
楚汉相争时期,彭越曾经在钜野湖泽中打鱼,后来听说陈胜和项梁已经揭竿而起,有人建议彭越说:“现在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也可以站出来,效仿他们那样做。”但彭越却觉得时机未到,并没有响应。不久以后,彭越加入到战斗中。他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让项羽的军队两面作战,疲于应付。彭越的游击战配合刘邦的正面防御、大将韩信的千里包抄,形成了对项羽的合围之势,最终围歼了楚军,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刘邦打败项羽后,封彭越为梁王,并赐给他魏地让他管理。
后宫风雨:吕后与戚夫人的争宠之路
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晚年时最宠爱的妃子是戚夫人,戚夫人依仗得宠,曾多次在高祖面前哭闹,要高祖改立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高祖就想随了她的意。但后来,张良为吕后出谋划策,邀请商山四皓辅助太子,才挽回了高祖的决定。汉高祖一死,吕后就成了皇太后,她便开始疯狂报复戚夫人,先是要她做苦工,戚夫人不服,她便将戚夫人的手脚剁去,挖掉她的眼睛,用烟雾将她的耳朵熏聋,又用毒药将她毒哑,并给予称呼“人彘”,也就是人猪的意思,然后将其丢入茅厕之中。她还叫来儿子汉惠帝观看,汉惠帝受惊一病不起,不久便病逝。
刘邦结发之妻的篡逆当政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也就是汉惠帝。吕后为了把持朝政,担心功臣不服,便密谋要诛杀诸将。但又害怕诸将手中有兵力,不敢轻举妄动。虽然她未采取行动,但密谋走漏风声已足以威慑群臣,使得那些如狼似虎的将领们都不得已随着吕后的指挥棒转。她又毒死赵王刘如意,害死戚夫人,对其他的刘氏诸王也加以残害。汉惠帝害怕其母的残忍,不久抑郁病死。汉惠帝死后,少帝继位。因为少帝年幼,吕后便临朝执政。
吕后当政期间,仍以曹参为丞相,继续推行汉高祖的“与民休息”政策,先后废除了秦以来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减轻田租,奖励农耕,放松对商人的限制等。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外交上她主张和匈奴修好,避免战争,使百姓能安于生产,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
薄姬:低调藏身的后宫嫔妃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的母亲。薄姬是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她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后,她便被召入汉宫,公元前203年,她生下了刘恒。刘邦专宠戚夫人时,薄姬基本上就没有见过刘邦的面,她论姿色不如戚夫人,论心计不如吕后,在后宫争宠派中属于中立派,为人十分谦和。这也正是她没有遭到吕后暗算的一个原因。
刘恒赴晋阳就王位时,薄姬也随之同行。戚夫人一心想要争宠,哭闹着让刘邦立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刘邦一死,她不仅自身难保,连儿子也惨遭毒手。薄姬为人宽厚,安心随儿子远离京都,躲过吕后之祸。而她精心养育的儿子刘恒,后来也成为汉朝口碑最好的一个皇帝。
古代立后也要“婚前体检”吗
我国古代皇帝立皇后也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婚前体检”制度。据记载,汉桓帝要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在结婚之前,汉桓帝派官员陪同宫女吴婀到梁将军府上。他们一进门便先观察梁女莹的走路姿势。接着,吴婀便要仔细检查梁女莹的身体和各个部位。梁女莹自然不从,吴婀便出示“尚方宝剑”来吓唬她,并说这是皇上的圣旨,也是选后的规矩。
不得已,梁女莹进入闺房被她检查。吴婀先是摸她的****,看是否匀称、对称,然后闻闻她有没有狐臭以及鼻炎气味。接下来检查她的肚脐、肩膀、腰、四肢等,还有妇女病检查以及病史询问。并且还要听其声音,看她的声带发音如何。最后再重新检查五官司,总之几经反复,终于完成了“婚前体检”。公元147年,梁女莹被立为皇后。
吕姓王与刘姓王之间的争斗
吕后死后,让吕王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吕后在位期间便培养一个吕氏外戚集团,这就加剧了汉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她一死,马上就发生了刘氏皇族集团和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事件。
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群起而杀诸吕。最后以刘氏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为汉景帝献出生命的男人
汉景帝时期发生了轰动朝野的历史事件: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引起这场变乱的导火线是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策”的建议,削夺刘姓王室被分封的土地。
汉景帝登基以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这引起了地方王国势力的不满,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晁错因为才气过人,得到了汉景帝的重用。他帮助汉景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提出了著名的“削藩策”。晁错认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汉景帝三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一直对汉景帝不满的刘濞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用“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举兵西向。
因为叛军声势浩大,人数众多,汉景帝很是惶恐,于是听从了袁盎的建议,杀死了晁错。但晁错已死,叛军却不退,且扬言要夺皇位。景帝之弟梁王刘武奋力阻击叛军,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镇压叛军。用了10个月的时间,叛军才被镇压。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自此,汉景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晁错虽被杀,但他为西汉所做的贡献却被历史铭记。
让匈奴多年不敢犯境的“飞将”
唐朝王昌龄有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的这位“飞将”说的就是汉将军李广。
李广是西汉时陕西成纪(令甘肃泰安)人,善骑射。汉文帝时,为侍奉皇帝的骑兵官。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那太守等职。多次出击匈奴,威名远扬,匈奴对他非常害怕,称他为“汉飞将军”。
与匈奴作战的过程中,李广凭借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以及过人的军事才能,多次化险为夷。在一次与匈奴的作战中,他带领百余骑深入匈奴腹地,遇到数千名匈奴军士。匈奴以为李广等人是汉军的诱敌部队,于是就摆开了作战的架势。李广带领的这百余名骑兵感到有些害怕,李广却说:“现在我们和大部队分开的距离太远了,如果匆忙撤退,很可能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应该原地不动,让敌人以为我们后面有伏兵,这样他们就不敢贸然行事。”
手下听从李广的命令,都解鞍下马,或坐或躺,在那里休息起来。匈奴军队一看如此,果然没有对他们发起进攻。直到半夜时分,匈奴军放松警惕,李广才率领将士撤离。公元前129年,李广率领汉军和匈奴作战时,因为寡不敌众战败被俘。匈奴爱惜李广才能,没有杀他。半路之上,李广伺机逃脱。
可以说,在李广驻守边关的多年中,匈奴一直被李广威名震慑,不敢大举侵犯汉朝边境。
历史上的匈奴人如今何去何从
根据我国古籍记载,匈奴是在汉朝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
匈奴族的全盛时期是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就相当于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单于时期,匈奴国力因为遭到汉军打击而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