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几岁学点经济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44800000024

第24章 宏观经济学:关心国计民生(5)

一些地方政府一直以来始终将GDP放在了第一位,却往往将环保忽视了。由于强调环保就需要投入,许多工程则不可以开工,便会使GDP的增长受到影响。在“重发展、轻环保”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些领导为了违法建设,甚至要求环保部门开绿灯。

为了对我国的经济总量进行正确的衡量,并正确引导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正在积极推广绿色GDP的计算方法。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海洋和水)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环境降级成本和资源耗减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对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革,核算环境资源,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与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的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通过公式表示为:

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

人们通过绿色GDP的试点,就能够勾勒出一个日渐清晰的蓝本:民众需要一个舒适从容的生存空间,国家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

财政赤字:事关纳税人的权益

美国政府一直因财政赤字而著名,而在克林顿时代,赤字却转变成了盈余,这是克林顿曾经被评为“20世纪最优秀的美国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克林顿从1993年到2001年入主白宫,在这8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很迅速,年平均涨幅竟高达35%,比里根和吉米·卡特这两人在任时的水平还要高,仅仅稍逊于约翰逊和肯尼迪所在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时的表现。并且在他担任总统期内,美国的就业形势非常好。就业机会的新增,比除卡特之外的任何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总统都要超出很多。另外,克林顿也很擅长抓住机遇,他在美国的人均收入涨幅停滞多年,刚有上升势头出现时,便适时决定增税,从而导致了联邦政府的收入出现了大规模的盈余。克林顿最终凭借着自己手下的一个最小规模的政府机构,达到了自约翰逊总统时期以来,美国GDP最强劲的涨幅,也使得美国政府自杜鲁门总统以来第一次真正地实现了财政盈余的局面。

在发达国家,美国现在是寅吃卯粮的典型代表。小布什上任后,正好遇上经济衰退,又加上连续的对外用兵,从而导致了再次出现高额赤字。巨大的财政赤字导致贸易赤字,美国成为全球双赤字最严重的国家。而200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政府为了抵御金融危机,也只好编列大量的财政预算。估计数年内,美国财政赤字将高出万亿美元。

当政府的财政收入少,而支出多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换句话说,政府的支出比收入要大,出现一个差额。反之,假如政府的财政收入多,而支出却少,也会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叫做财政盈余。不过,在当代的全球各国,很少有财政盈余的,绝大部分的国家政府出现的都是财政赤字。

“赤字”的由来是,假如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那么,这种支出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进行书写。有两种情况出现赤字,第一种情况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预算”或“赤字财政”,它是财政政策中的一种;第二种情况是预算并未涉及赤字,可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这也就是“预算赤字”或“财政赤字”。

很多经济处于上升状态的国家,在现实中全部需要大量的财富去解决大批的问题,往往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所以,财政赤字看起来好像无法避免。当然,这也将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反映出来了,也就是在一定的限度内,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在居民消费不足时,往往会加大政府投资,用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长期的财政赤字,给国民经济将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在国际上,衡量财政赤字的警戒线标准有以下两条:

(1)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比重的3%,如果超过了,则会出现财政风险。像我国在2008年时,GDP总量为30万亿人民币,而30万亿的3%就是9000亿。我国的赤字假如比9000亿要大,它便超出了警戒线。

(2)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比财政总支出的15%要高。政府钱不够花时,能去借债;再不够花时,还能去借债。但不能借债太多,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可以比这个百分比还要高,假如赤字比财政总支出的15%还要高,就说明赤字太大了。

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发行国债。凯恩斯曾经说过,一国政府出现赤字能够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发行债券对经济增长能够起到拉动的作用。政府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政府用国债投资的项目挣回来的钱,将来可以还上这些债。政府要将这些债务还上,归根结底,最终还得由纳税人来负担,这一代人还不完税收,下一代人还要继续去还。因此,政府发行的国债,其实是把将来的钱拿到今天来花了。

国际贸易:世界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际贸易就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劳务和商品的交换活动,也称为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两部分组成,即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所以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对运进劳务或商品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劳务或商品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其产生和发展,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了,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是迅速。其性质与作用,是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来决定的。

要想明白国际贸易是什么,首先就要对贸易进行了解。

有一位妈妈要将一个橙子给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对这个橙子该怎么分进行了讨论。两个人你争我吵,最后,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那就是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挑选橙子。

这两个孩子结果根据商定的办法,每人取得了一半橙子,高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将半个橙子拿到家之后,将皮一剥便扔进了垃圾桶,将果肉放入果汁机中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却将果肉挖掉后扔进了垃圾桶,将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入面粉里烤蛋糕吃。

我们从上面的故事能够看出,尽管两个孩子每人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可是,他们各自拿到的东西却没有物尽其用。这表明,这两个孩子并未将各自的利益申明,也就是说,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

事先没有申明价值,从而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立场上和形式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并没有达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这两个孩子后来变聪明了,他们充分交流并各取所需,爱吃烤蛋糕的孩子将自己的果肉给了另一个小孩,然后,从他那里换回了自己所需的橙子皮。两个孩子把果肉和皮分开,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另一个则拿到果肉去打果汁喝。这样,双方的利益都实现了最大化。

其实,这就是贸易。假如在两个国家之间发生这种情况,就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不但将商品生产发展水平非常高的国家相互联系起来,而且还通过国际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与地区也加入到了交换领域之中,使一般作为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了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使这些国家与民族的劳动产品逐渐具有了商品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价值规律对他们的生产逐渐支配起来。

作为全球货币的黄金与白银,在随着各国的商品流通发展成为广泛的以及全球的商品流通时,它们的职能也增长了。黄金与白银除了具有货币一般的购买手段以外,还被用作国际结算、国际支付以及国际信用的手段。

随着黄金与白银变成了全球货币,形成商品全球价格的可能性也就产生了。全球价格的形成,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了全球市场,为各国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条件进行比较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全球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以及节约社会劳动,各国的资源不仅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还能够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地进行,从而达到了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国际贸易既然是由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那么,对一个国家而言,就存在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区别。

贸易顺差即在特定年度内,一国的出口贸易总额比进口贸易总额要大,又称为“出超”,说明此国在当年的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而贸易逆差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像一年、半年、一季以及一月),进口贸易总值比出口总值要大,称为“入超”,也就是“贸易逆差”,或者称为“贸易赤字”,说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此国的商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此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换言之,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往往按照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相互买卖各种商品,相互进口与出口,假如甲方的出口金额比乙方的出口金额要大,或甲方的进口金额比乙方的进口金额要少,这当中的差额,对甲方而言,就称之为贸易顺差;相反,对乙方而言,则称之为贸易逆差。

贸易双方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占便宜的一方是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而吃亏的一方则是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换句话说,事实上,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钱。

中国的国际贸易在几百年来发生过多次重大的变化,由明朝中欧直接开通贸易一直到鸦片战争的前夕,中国对外贸易收支的整体格局是巨额贸易顺差。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之后,向中国大规模地销售鸦片,中国经常项目收支从持续了数百年的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在这当中,一直到1949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的现象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贸易顺差却是少之又少。

国际收支压力从这之后,无时无刻不压在中国领导者的心头上。中国经济在1985年与1986年出现了贸易顺差时,经济的收支顺差都超出了5年。

中国在遭受西方贸易的制裁后出现了逆差。我们在这期间终于扭转了鸦片战争前,我国经常贸易逆差的持续格局,又回到了明朝到鸦片战争之前的顺差格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这段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比国民经济增长要快,对外贸易依存度连续上升到了国际的最高水平。

我国多年以来的出口导向战略为中国创造了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在国际组织的眼里,中国的外贸神话属于全球化时代最大的成功故事。

在很大程度上,贸易顺差的大小反映的是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的活动状况。一国在一般情况下不适宜长时间大量地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这一举动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像美日两国的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这同时,大量的外汇盈余往往会导致一国市场上,本币的投放量随之增长,因此,就很有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与健康发展。同理,一国政府当局应该设法避免贸易逆差的长期出现,由于大量的逆差将导致国内资源外流,对外的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使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就好,过高的贸易顺差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的任意时候,对外部需求都更加依赖。

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也为外汇储备带来了膨胀,为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也给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出来的是低估了人民币的价值。这就使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与金融风险都增加了,从而为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难度与成本。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拉动国内消费就是比较简单的对策。

低碳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就是所谓的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