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驾驶员为什么敢“碰”交通法规这条“高压线”,敢对公司的制度视而不见呢?于是有人向该公司提出,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公交驾驶员处罚“太轻”。可是公交公司的负责人却认为,企业需要赢利,驾驶员也要生存,不可能让出了事故的驾驶员停职一年半载的专门学习。
从公交公司负责人的解释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惩罚太轻,不痛不痒,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的员工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这才是斑马线成了“生死线”,夺走无辜者生命的真正原因。
公交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交通规则既然已经制订,没有任何人能以任何理由轻视它,所以“企业需要赢利”“驾驶员要生存”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而且这个借口是如此的荒谬。
惩罚的原则之一是公平、公正,科学的惩罚必须遵循“火炉法则”。“火炉”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不讲任何情面,无论是谁,只要碰触它,就会被烫。惩罚也必须这样,对谁都同等待遇,对谁都没有私交,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公正,必须做到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感情”和“个人意识”来行使手中的惩罚大权。
相对于奖励,惩罚更应该做到民主公开。如果惩罚是秘密进行的,就完全是针对个人了。惩罚的目的是要教育犯错误的员工,同时也为了教育其他员工。如果惩罚秘密进行,惩罚的意义就减弱了很多。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管理者很可能偏袒某些员工,同时又会冷落一些员工。这可能是由于管理者个人的喜好,也有可能是由于管理者与某些员工存在特殊关系。这样的管理者是不称职的。因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个开诚布公、以大局为重的人,他会时刻为提高战斗力团结全体员工,也因此会把奖励与惩罚做到明处。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企业内最大限度地留住优秀人才,管理者就必须公平、公正,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
具体来说,惩罚员工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稳。惩罚员工时采用强硬手段是要冒风险的,有时这个员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掌握着关键的技术信息;有时有着强硬的后台。在惩罚这些人时,需要多多考虑其背景,慎重行事。如果不慎,有可能会招来抵制和报复,因此在实施惩罚之前要估计可能会发生的后果,然后拿出应对这些后果的可行办法。
第二要准。批评、惩罚要一针见血、直接干脆,点出其弱点,直刺其痛处。有时某人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或者这种错误在某一类人身上重复出现,这时就要选准时机再惩罚,最好是在他犯的错误最典型、最明白、最有危害性时实施。这样才会让受罚的员工口服心服,也会让其他员工引以为戒。切忌不明事实就轻举妄动,也切忌小题大做。
第三要狠。一旦决定惩罚,就要果断实施,出手迅速,处理利落。反复无常、拖沓累赘是惩罚员工的大忌。杰出管理者的经验是:一旦开始实施惩罚措施,就要变得冷酷无情。这样做,是在向全体员工宣示,我的惩罚措施是完全正确、适宜的,我对这些惩罚毫不后悔,这是最好的选择,所有人都要引以为戒。
尊重是惩罚必须保持的态度
人是有尊严的,都爱面子。惩罚一个人的时候要想到:惩罚的是他的错误,而不是他的人格,所以,惩罚人,更需要尊重人。不尊重人的惩罚带来的恶果,远比不惩罚还要严重得多。
惩罚要触动心灵
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惩罚时,既要让员工虚心接受处罚,又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那么,该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效果呢?答案是将惩罚艺术化,让惩罚触及员工心灵,让员工有所感悟,从惩罚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样的惩罚对员工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
管理者必须明白,惩罚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员工和整个企业的工作更有效率。
任何企业都有预期目标,有必要对全体员工制订标准和要求。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管理者必须对那些不符合要求、达不到标准的行为与人员进行惩罚。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为了让接受惩罚的员工以及其他员工都会因此加强认识、提高警惕。所以说,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心”,让全体员工,尤其是接受惩罚的员工从心里得到警醒。说到底,惩罚是督促接受惩罚的人自我努力的一种方法。
在管理实践中,如果管理者在对员工施以惩罚的同时抱有对员工的期望,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宗师墨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名叫耕柱子的人,被公认为是众多学生中最优秀的。尽管如此,墨子还是经常责骂耕柱子,这让耕柱子觉得很委屈。
有一天,墨子又因为一件小事责骂耕柱子。耕柱子没有像以往那样忍气吞声,而是很不满地问墨子:“老师,在您的众多学生中,难道我会如此的差劲,才使得您老人家要经常责骂我吗?”
墨子听后,平静地问:“假如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用老牛来拖车,还是该用良马来拉车?”
耕柱子回答说:“当然要用良马,这种问题再笨的人也知道答案。”
墨子又问:“那么,用老牛有什么不好吗?”
耕柱子回答说:“理由很简单,良马值得驱遣,因为它有担负重任的才能。”
墨子说:“你说得很好,我时常责骂你的原因也是因为你是一匹良马,能够担负重任。”
耕柱子听后,顿时心里释然了,原来老师正是由于器重、赏识自己,才会经常责备自己的。从此他更勤奋了,终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人喜欢别人指出他做错了事,即使最有涵养的人也不愿意接受批评。如果管理者在惩罚员工时,先进行表扬,寄予期望,他就会诚心接受惩罚。否则,他就会满腹怨气。
在惩罚员工时,管理者要做到的是,既让员工虚心接受,又高高兴兴地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当然,惩罚要做到触动被惩罚者的心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智慧、能力和胆略。
让被惩罚者从事带有“惩罚”性质的任务,也是一种最能体现带着期望去惩罚的方式。
始建于1998年的点击公司,惩罚员工的手段别出心裁。点击公司规定,有过失的员工,将被调离本岗位,离开正常的工作环境,去做一些与以往工作完全不同的任务。这项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惩罚”的含义,公司将这一举措称为“受罚席”。
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认为,偶尔经历重大挫折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例如,针对那些消极倦怠或正在自鸣得意的程序人员,或偶尔犯有过失的程序人员,保罗会要求他们去公司的销售部工作。这是一项临时性的任务,时间可能是几周,也可能长至几个月。
那些被“选定”的程序人员也心知肚明:这种规定无疑是一种惩罚。然而保罗却从这种“惩罚”中看到了积极的一方面:程序员的生活大多与世隔绝,这种“惩罚”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新经验,拓宽了他们的工作责任。事实也证明,有一些程序员承认接受这种“惩罚”有一定的价值。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们为激励员工,采取了很多独特的激励手段或方式,而点击公司让偶尔犯下错误的员工从事带有“惩罚”性质的任务,就是一项很成功的经验。管理者可以有条件地推广这种经验,从中更好地把握激励的本质,学会激励理论的实际运用。
触动员工心灵的另一种方式是点员工的“死穴”,同样能达到以惩罚激励人心的效果。
有一位进入公司不久的员工上班迟到了,按照公司奖惩规定,该员工要受到处分。管理者没有采取简单的处罚措施,而是抓住该员工的“死穴”——员工在工作上最关心的地方,在惩罚前“点”他的“死穴”。该员工最关心的是自己在公司中的晋升机会。于是管理者告诉该员工“如果不能在限期内改善纪律,将在晋升中遇到很大障碍”。这样做,目的是激励该员工努力做出改进,不再迟到。同时,管理者还对该员工说:“请在一星期内,安排下一次同我会面的时间。如果你还存在迟到的现象,我就不是这样同你说话了;如果你没有再迟到,我也记录在册。这是你今后晋升的最好依据。”
这样的惩罚,就是我们常说的“跟进工作”。员工上班迟到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一次迟到不要紧,怕的是经常迟到。管理者在员工第一次迟到时点其“死穴”,激发其上进心,以后就不会再迟到了。如果管理者不重视艺术地“跟进工作”,员工迟到现象可能很难杜绝。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放弃是失败的表现。如果你不能令员工改进,变得更有生产力,你注定是一个失败者。”惩罚员工时触动其心灵,就是为了达到令员工改进,变得更有生产力的目的。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有一次,公司一位很有地位的人犯了错误,松下决定发给他“处罚单”来警告他,但考虑到他多年来对松下的贡献,于是在处罚前把他请来,语重心长地说:“对于你犯的错误,我想发给你‘处罚单’,如果你觉得对你的处罚不平,委屈了你,那我就不必读了,我也不必浪费这份‘处罚单’。但如果你认为因为你的错误接受处罚是应该的,今后会不断反省自己,那么你将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今天对你的处罚也就有了价值,你觉得如何?”
那个有地位的人说:“松下先生,我了解你的苦心,你是为了整个松下公司,不是为了惩罚我。”
松下说:“如果你真的了解,我很乐意将这份‘处罚单’给你。”
松下这种将处罚与尊重集为一体的做法,唤起了员工发自内心的自省和反思,从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
管理者在惩罚员工时,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有尊重和关心,这样才能触及员工的心灵,使他既能反省错误,坚决改正错误,又不致于因怨恨而产生离职的想法。总之,惩罚要让人心服口服,才真正体现惩罚的艺术。
惩罚员工,理中有情
对员工所犯错误进行惩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一点管理者要注意,那就是在惩罚员工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譬如在惩罚中加入一定的情感因素。
简单的惩罚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此类错误的再犯。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在“理”中结合一些“情”,使之有效地融为一体,实现惩罚的目的。
对此,管理者在惩罚员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坚决严惩第一个以身试法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严明的规章制度,如果员工一次又一次地违反、破坏,也如同虚设。而且,人都有从众心理,如果有人违反制度而没有受到惩罚,对其他人是一种鼓励。“枪打出头鸟”的管理方法可以使这种恶劣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对于错误不及时处理,后面势必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管理者一定要严惩第一个以身试法者,绝不能轻易放过。
2.将性质最恶劣者作为重点惩处对象
有时候,你会同时遇到好几个违反法规的员工。倘若不分青红皂白,统统严惩,一来打击面过宽,起不到教育、挽救作用;二来对工作和生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因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三来你会树敌过多,不利于今后对员工的管理。
为此,管理者在从严惩罚的同时,还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尽可能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这样做,不仅能教育多数员工,而且也能孤立被严惩的员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3.惩罚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关心、帮助和教育
在惩处违规者时,还要对他们辅以必要的关心、帮助和教育,只有“视卒如爱子”,你才可能使员工懂得,对他的严格要求实质上也是一种爱护,从而使其从心里接受你的管束,接受你的惩处。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批评下属是很出名的,但他有一个特点,在批评下属的同时也会讲出自己的道理,让下属挨了批评心服口服。
有近重信是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毕业于高工电子科,进入松下电器后被分到电池厂。按公司规定,生产技术人员必须到第一线实习。有近被分配到电池厂实习,整天同黑铅锰粉打交道,浑身黑乎乎的。
有近到电池厂实习的第三天,正遇上松下来视察。有近见门外进来一个不认识的人,立即跑过去把他拦住,问道:“请问你有公司的参观证吗?”
松下说:“没有。”